概述
約30萬人口的納西族在中國50多個民族中算不上是一個大民族,但是它的東巴文化卻名揚中外,引起世人的興趣和關注,已成為當今前往麗江旅遊探秘的熱點之一。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代文化一樣,東巴文化也是一種宗教文化,即東巴教文化,同時也是一種民俗活動。
東巴教是納西族原始宗教,其祭司叫“東巴”,意譯為智者,是東巴文化的主要繼承者和傳播人。換言之,東巴文化就是東巴世代傳承下來的納西族古文化。
由於東巴文化是一種獨特而豐富的民族文化,一個世紀以來,先後有法國、英國、美國、德國、挪威、義大利、加拿大等國家的學者,前來收集、調查、研究納西族東巴文化。
最早把納西族東巴文化公諸於世的是法國人太倫.拉科佩倫,他把一本東巴象形文經書抄本收入所編的《西藏附近文字的起源》一書,於1894年在倫敦出版。1913年,法國學者巴克(BOCOT)教授,把自己收集到的納西族東巴文及調查見聞編寫成《LESMOSO》一書出版。
在眾多的研究納西族東巴文化的學者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中國的學者李霖燦和美國的學者洛克。原台灣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霖燦先生,原來是從事繪畫藝術的。當他來到納西族居住的麗江玉龍雪山,接觸了納西東巴文化後,便毅然放下畫筆,學習和研究起東巴文化,寫下了《么些象形文字字典》、《么些標音文字字典》、《么些研究論文集》等重要著作。美國的學者洛克,在本世紀二十年代來到中國研究植物,他在納西族地區居住了二十多年,收集了大量的東巴文化資料,寫出了許多研究東巴文化的著作,其中《納西語、英語百科詞典》(上、下冊)已成為研究東巴文化的重要著作。洛克被稱為西方研究東巴文化的鼻祖。
八十年代以來,更是湧現出一大批青年學者,出現了研究納西東巴文化的熱潮,研究成果逐年遞增,一個國際性的納西東巴文化學正在形成。
東巴文是一種兼備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圖畫象形文字。納西象形文字只有1400多個單字,但詞語異常豐富,能充分表達細膩的情感,也能記敘說明複雜的萬事萬物,還能寫詩作文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用象形文字書寫並保留下來的經文共有兩萬餘冊。卷帙浩繁的經書,內容豐富多彩。涉含哲學、歷史、天文、宗教、巫醫、民俗、文學、藝術等各方面,堪稱納西族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東巴經按經卷分類為:祭天經、祭風經、開喪經、超薦經、祭龍王經、除穢經、求壽經、零雜經、卜算經、誦經及跳神規程。
東巴經書是東巴文化的核心和內涵。國內外學者在研究東巴文化的過程中,也收集了相當數量的東巴經書,作為研究的資料。
目前世界上收存有約三萬冊東巴經書。其中一萬冊左右收藏在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有兩萬冊收藏在台灣、南京、北京、昆明、麗江、中甸等地。除了在本土中國以外,國際上收藏東巴經書最多的是美國。美國國會圖書館、哈佛大學圖書館、華盛頓大學圖書館等共存有七千八百三十六冊。
由於東巴經是用原始圖畫象形文字書寫的,一般人不易釋讀,所以,東巴經一直被視之為“天書”。雲南省社會科學院麗江東巴文化研究所從八十年代初,就開始了翻譯東巴經典的這項工程。在東巴老先生的配合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終於完成了《納西東巴古籍譯註全集》的翻譯工程,譯稿已陸續由雲南人民出版社編輯出版。它的出版,將讓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這神秘的東巴文化,也將對納西東巴文化學的形成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東巴經中最負盛名的是合稱納西族三大詩史的創世詩史《崇搬圖》、英雄詩史《東埃術埃》和悲劇長詩《魯搬魯饒》。東巴經中的《蹉模》稱之為舞蹈教科書,裡面記載有近60種舞蹈。這些舞蹈優美傳神,千姿百態,造型鮮明,氣氛莊重,節奏舒緩,韻律豐富,體現了納西民族的性格特徵。
東巴畫可分為木牌畫、扉頁畫、紙牌畫和捲軸畫等。巨型軸畫《神路圖》是東巴畫中的藝術珍品,是世界上最長的軸畫。《神路圖》用於納西人的傳統葬禮,畫面內容為“地獄”、“人間”、“天堂”三部分。畫長10多米、寬30厘米,場面宏大,刻畫了300多個栩栩如生的不同人物形象和數十種奇禽異獸。
東巴文化以其自己獨特的科研價值和藝術價值,幾百年來始終吸引著許多中外學者和有志之士,前來研究翻譯和觀賞。東巴文化是納西人民對世界人類的偉大貢獻。讓這顆璀燦的明珠永遠閃耀。
《東巴經》
無論天文、曆法、地理、歷史、人文、醫藥、動物、植物、武器、衣飾、飲食、生活、風土人情、家庭形態、宗教信仰、民族關係、農業、畜牧業以及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等等。《東巴經》里都有記載,真是包羅萬象。這部經書可以說是了解和認識納西族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一千多個納西象形文字中,有上百個關於天象、氣象、時令、曆法以及方位的字。
《東巴經》中有很多星座的名稱,記載著東南西北四方二十八星宿,如三星、昴星、紅眼星、北極星、啟明星、長庚星、北斗七星,也還有彗星。有的經書記載:“若不是太陽和月亮,將不能分黑白”;“若不是參星和商星,也不能分晝夜”。“天上的三星甩著蕊宿手,三星和蕊宿結了仇,從此蕊宿吐露天,陰霧沉沉又沉沉,天體象不高”。可見對天象和氣象的觀察研究早已達到相當水平。《崇搬圖》還有這樣的記載:“蕊勞精於推算雷電,蘇陀精於推算饒宿,尼楞精於推算星辰,吉阿精於推算日子”。《東巴經》里好多地方都講到曆法,一年分四季十二月,一月有三十天。《碧庖卦松》和《懂述戰爭》還都講到有一棵神樹,樹生十二枝,枝生三百六十葉,所以一年有十二個月,三百六十天。這也反映了曆法的套用是比較早的。
在納西象形文字中,金、銀、銅、鐵、錫五金齊全。“銅”字在給西象形文字中是鍋里加上火,以火表示紅,意即紅鍋,以紅鍋作“銅”,可見創造象形文“銅”字之時,銅鍋已廣泛使用。還有“鐵”字,是一把斧子,可見用鐵的歷史也有很久。這都是納西族早就進入銅器、鐵器時代的一個佐證。《東巴經》中有關鐵的記載極多。不僅講到各種鐵農具和鐵兵器,諸如鐵鋤頭、鐵犁頭、鐵斧頭、鐵鐮刀、快刀、尖矛、弓箭、鐵盔、鐵甲,甚至神話中的神鵬都要套鐵嘴、安鐵爪,丁巴什羅來人間降魔,天上眾神送給他的武器中也有白鐵降魔杵。這都表明古代納西社會中,鐵的地位很重要,使用也很廣泛。《安鋪余資命》還講到:“很古的時候,沒有耕田的農具,九十個青年帶了銳利的斧頭,到以古以居山上,砍了紅栗樹做成犁架子,砍了白楊樹做成犁軛,……用白鐵做犁頭”。對照《續後漢書》所載:“定筰、台登、卑水三縣,去郡三百餘里,舊產鹽、鐵、漆”。當時的定筰,是納西族先民居住之地,納西族用鐵由來已久,這就更為可信。
據對目前已匯集的納西象形字的分類研究,屬於植物名稱的字,包括各種樹木、花草、五穀的,約五、六十個;屬於動物名稱的,包括獸類、鳥類、蟲類,約一百一、二十個。這反映了創造納西象形字的時候,受遊獵、遊牧生活的影響,要比受定居農業生活的影響大得多。它為我們了解和研究古代納西族地區生物狀況提供了線索。在《東巴經》中驢和騾的記載很常見。據研究,中國內地本無驢,系從西域引進,騾就更沒有了。漢朝以來,中原與西域交通日益頻繁,才有大批驢、騾運入。《鹽鐵論》載:“騾驢馱駝,啣尾入塞。”《東巴經》所載驢、騾,到底從何而來,是個很有價值的研究題目。如能證實由西北而傳入,對於進一步弄清納西族由西北向西南遷徙,是一個有力的證據。如果經書所載驢、騾系土生土長,那就說明納西族是世界上最早出現騾子的民族之一。一個少數民族,在古代就用驢馬雜交 創造新物種,是很了不起的。《東巴經》還有這樣記載:小春播種在冬三月,到夏三月成熟;大春播種在春三月,到秋三月成熟。這也反映納西族一年播種兩季作物的歷史已經是相當悠久了。
《東巴經》中還有天花、麻瘋等象形字,反映了納西族很早就注意對疾病的研究。還記載有:“三滴血作變化,變成了千千萬萬跳蚤和臭蟲,變成千千萬萬蒼蠅,使人類發生疾病”。三滴血如此變化,未免近於荒誕,但跳蚤、臭蟲、蒼蠅帶來疾病卻是正確的。還有“藥”字的象形字,是花上流出汁水,可見其字源也在於用中草藥汁治病。《崇搬圖》還講到,可以用針灸和按摩來治病,也是很有價值的記載。《東巴經》中記載有一百八十種藥丸,“甜的九種藥水,苦的十種藥水”,甚至還有不病之藥和不死藥。不死藥和不病之藥帶有神話色彩,體現了古代納西人民希望長壽健康的願望。這裡所記載的藥,儘管有些不科學,如金氣銀氣的藥水,松石墨玉的藥水等,但也有一些,如菖蒲、薑茶、鹿角、岩羊角等等,的確可以用來治病。
《崇仁潘迪找藥》中有這樣描寫:藥水綠油油,毒水綠油油,藥花黃生生,毒花黃生生,分不清藥水還是毒水,藥花還是毒花。崇仁潘迪就守在那裡,看見一隻野豬喝了口毒水,痛得就象要死;喝了口藥水,立刻蹦跳上去了。又看了三天,一隻白鹿啃了一朵毒花,痛得好象要死;啃了一朵藥花,立刻又蹦跳上去了。於是分清了藥水和毒水,藥花和毒花。這不是無中生有編出來的,而是古代納西人千方百計識別藥水毒水,藥花毒花的生動寫照。《東巴經》還多次講到“做牛藥馬藥”,這是早就有獸醫的一個證明。也還記載有白谷的白穗病,紅麥的黑穗病,大麻種的虛殼病,蔓菁種的腐爛病,也說明對農作物病蟲害早有研究。
《東巴經》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納西社會的家庭形態。從忍利恩有兄弟五人,姊妹六人,兄弟姊妹互相匹配,互為夫妻。這種兄弟姊妹互為夫妻的血緣家庭,是人類發展史上最原始的家庭形態。《東巴經》詳細記載了丁巴什羅的世系,在他誕生之前,先有七代祖母,後有九代祖父,反映了先有母系家庭,然後才有父系家庭。丁巴什羅為了制服女魔司命麻左固松麻,對她說:我在天上有了九十九個妻子,一百個還不滿一個,特意再來找一個。這個女魔欣然答應。它反映了母系社會的遺蹟。
在《東巴經》中,有不少地方講到天地、日月、星辰、山水、人類的起源,只及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等等的來歷,這是古代納西初民對萬物起源的探索。值得注意的是,萬物都是由蛋變化而來。乍一看,未免有點可笑,但是認真加以研究,卻是原始唯物主義和樸素辯證法的自然觀的一個反映。一部宗教經書,敘述萬物起源,不是宣揚神造萬物,而是講述蛋變萬物,甚至連天神都是由蛋變化而來,這是《東巴經》與其他宗教經典不相同的地方。
《東巴經》中還講到,世界萬物的本原是佳音和佳氣。許多《東巴經》的開頭,都這樣寫道:很古的時候,天地還沒有奠定,日月星辰還沒有出現,山川木石還沒有形成,上方發出了佳音,下方發出了佳氣,佳音佳氣起變化……白色的天地出現了,自色的日月星辰出現了,白色的山川、岩壁和海子出現了。這種講物質,講變化的音氣說體現了古代樸素的自然觀,雖有其歷史局限性,但在本質上卻有其正確的地方。
《東巴經》的研究價值當然遠不止於此,這部宗教經典在歷史上有著重要地位。馬克思主義者是無神論者,是反對宗教的,但並不簡單地否定宗教,因為“宗教世界只是現實世界的反射。”我們只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也就可以透過宗教世界去探索當時的現實世界。當然,《東巴經》畢竟是宗教經典,是宣揚宗教迷信的,對人們也確實有毒害和麻醉的作用。對此絕不能忽視。我們對待《東巴經》,應該和對待其他民族文化遺產一樣,要從實際出發,不能不加區別地肯定一切,要在肯定其精華的同時,看到其消極的、有害的糟粕。從而做到剔除糟粕,吸收精華。我們把《東巴經》當作納西族文化遺產進行搶救、整理、研究的時候,必須充分注意這一點。
東巴舞
東巴文化是一個完整的文化體系,她涵蓋著整整一個民族在某一時段的文化。東巴們做儀式,從主辦儀式的主人家而言,有求神驅鬼、祈福避禍的良好願望,更有解除心中恐慌,增強生存自信的心理調整作用。從觀看祭祀的旁人而言,是一個忘卻繁重勞動而盡情地享受的時刻,他們在儀式中享受著神話、詩歌的浪漫;享受著繪畫、雕塑的多彩;享受著音樂歌舞的歡樂。甚至可以參與其中瘋狂一陣。故而,當時的宗教祭祀場所,實際是一種文化活動場所。
東巴舞蹈的種類很多,隨儀式的進展順序而行。凡儀式首先得邀請神靈降臨祭祀現場,主祭朗聲吟唱《迎神經》時,場面上跳起討好神靈的花舞、燈舞、孔雀舞、白鶴舞等柔婉、典雅、輕盈、歡快的舞蹈,鼓點緩慢,海螺號悠揚,給人以舒心恬靜之感。誦完《迎神經》表明神靈盡已入席,可殷勤款待。然後嘶啞的牛角在山谷迴蕩,知情的老人們會下意識地招呼小孩:“請鬼開始了,小孩別亂跑。”鬼魔就坐,依舊以禮相待施以果食。主祭高誦《加威力經》,意為將諸路大神之威力加於所有東巴之身,向鬼怪們作示威,力求以神人之正氣鎮住鬼魔之邪氣。此時,場內大跳大鵬神鳥舞,優麻戰神舞、氂牛舞、赤虎青龍舞,還有法杖舞、鷹爪、大刀、火炬舞等。神之威力不僅使東巴們的“神力”受到了增強,四周看客也該增添不少,正義之氣得到了充分的張揚。
儀式進入驅殺鬼魔時,主祭一聲令下,東巴們揮刀直逼鬼寨。起初會遇到鬼魔的頑抗,扮演鬼魔者左突右親、張牙舞爪,終不及神人聯盟的強大攻勢,潰敗逃遁、不堪一擊。此刻四周觀念民眾群情激憤,一擁而上頓足踏平了鬼寨魔穴。
在歡快聲中完成了一次充滿生活情趣、充滿文化氣息的狂歡。1983年,中國著名舞蹈家戴愛蓮,率領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編輯部、《舞蹈論叢》編輯部的專家學者來到麗江,對《東巴舞譜》與東巴舞蹈作了一番對比研究,作出如下結論:“《東巴舞譜》是人類迄今發現的最古老最系統的舞譜。”(胡克《納西族跳神舞蹈考查簡記》)“東巴舞譜是有歷史價值的,是科學的,是我們的國寶。”(《戴愛蓮在麗江地區東巴達巴座談會上的講話》)東巴祭祀歌舞,有情節、有人物、有懸念、有高潮、有對白歌舞、有打鬥追殺,她已具備戲劇歌舞的一切要素,是戲劇的初生形態,是研究人類戲劇史的活化石。
東巴舞蹈多摹仿動物與勞作,如白馬舞、牡羊舞、白鹿舞、弓箭舞等,較多地反映了納西先民早期狩獵遊牧等生活方式。東巴舞為何能如此完整地保留古代舞姿呢?歸功於納西先民超凡的才智。世界善舞的民族不可盡數,可又有幾個民族會想到用文字記載舞姿呢?納西先民為他們的後代子孫留下了一部部記存著精美舞姿的文獻經典------《舞譜》一般都是如此寫的:“要跳神的坐騎白氂牛舞時,向左邁兩步,向四方各頂四次角,然後向基原地自轉一圈,向右原地自轉一圈。要跳金色孔雀舞時,向前邁七步,向左原地自轉一圈,向右原地自轉一圈……。”
真是一見即通,過目難忘,對東巴舞蹈的學習、規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更為重要的是,有了這種記錄舞蹈動作的譜典,就可以逾時空、遠距離地傳播與保存舞蹈動作。在中國的敦煌、德壽宮與埃及的古文獻中都曾發現過類似的舞譜,可惜它們都僅僅是一些破碎的殘片。
直到十一世紀,西班牙的一位叫拉班的舞蹈學家,發明了一種記錄舞蹈的方法。現在,世界舞蹈界基本沿用這套“拉班舞譜”。而納西族的東巴舞譜是目前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舞譜。
東巴文學
東巴文學首先是早期口傳文學的繼承和發展,可以說上古社會的民間口承文學為其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東巴文學的形成,尤其是作為口誦經形式存在的作品應早於唐宋,即上古時期原始宗教巫師達巴在儀式上誦念的各類祝咒經詞,應為東巴文學的前身或雛形。而東巴教、東巴經、東巴文學的形成當是公元7世紀前後納西族西遷並定居在麗江以後的事。東巴文學的定型、繁榮和大量書寫傳播,則是在10世紀前後的唐宋年間,元至明代中葉又不斷有新的增補,其間經過了數百年乃至近千年漫長的歷程。明清到晚近隨著東巴教走向衰微,東巴文學未再產生有影響的新作而處於停滯狀態。從內容上看,東巴文學所反映的社會內容,涉及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廣泛而生動地展現了納西先民狩獵、遊牧、農耕、遷徙戰爭等古代生活風貌和歷史畫面。從形式上看,東巴文學既有較質樸簡單的祝咒詞、歌謠、諺語,又有洋洋大觀的宏篇巨帙;既有古老奇譎的神話,又有想像豐富的故事傳說;既有宏偉壯麗的史詩,又有婉轉動人的敘事抒情長詩;除了大多數浪漫主義風格突出、宗教色彩濃厚的作品,還有諷刺小品式的現實主義作品。它們以神話為主體,構成了一條色彩繽紛的文學長河。從體裁上看,東巴文學是詩體文學,所有的作品都是由奇數音節的詩句組成,三、五、七、九、十一、十三等奇數詩句錯落使用,長短相間,比較自由。其中以五、七言詩句為多,也有少數晚期作品用純五言詩的形式寫成;所有作品都由東巴在特定的儀式上用特定的樂調吟詠唱誦。從題材上看,東巴文學可分為東巴神話(包括創世神話、降妖伏魔神話、神族爭戰神話、愛情神話等)、創世史詩、英雄史詩、敘事長詩、詩體故事、祭祀經詩、生產勞動歌、習俗長調等等。
從歷史分期和發展層次上看,東巴文學的早期作品主要是集中反映納西先民對宇宙天地和人間萬物形成的素樸看法,以及納西先民與各種自然力和超自然力的鬥爭的東巴神話、創世史詩、英雄史詩稍後期的作品主要是祭祀經詩、詩體故事、敘事抒情長詩、習俗長調等;再後則主要是一些現實性較強的諷喻性的短小篇什。從接受上看,東巴文學的誦唱有特定的場合,即在東巴教的各種儀式上,故其文學接受是怡情悅性的文學欣賞和審美體驗,與莊重肅穆的民族傳統教育,真切虔誠的宗教思想說教、宗教情感的宣洩融為一體的群體性接受;從其影響上看,東巴文學因其獨具的不朽的藝術魅力,無論對後世的民間長詩、傳說故事、歌謠風諺的發展,抑或是對於後代的漢文作家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而,東巴文學在納西族文學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東巴文學的主體構成是東巴經神話、東巴經史詩。其中創世史詩《崇搬圖》(《創世紀》)和英雄史詩《東埃術埃》(《黑白之戰》)與後期的敘事長詩《魯般魯繞》(《牧兒牧女遷徙記》)一起構成了東巴文學的三根鼎柱,在納西族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這裡我們重點介紹東巴經神話。
東巴繪畫
東巴畫藝術的主要形式有木牌畫、紙牌畫和捲軸畫。其中以捲軸畫最有名,又以表現天堂、人間和地獄的《神路圖》為其代表。納西語稱其為“恆丁”,意為神卷,因該畫旨在引導死者步入神靈之路,故名“神路圖”。它是東巴畫中的珍品,是世界上最長的捲軸畫。畫面分“地獄”、“人間”、“天堂”三部分,表現了人的生命輪迴過程。它用連環畫式的畫面,反映了納西先民的生命意識,被譽為原始宗教第一繪畫長卷。木牌畫
分尖頭形和平頭形。尖頭木牌畫,一般畫神的形象,插於上方神壇前,平頭木牌畫,畫鬼的形象,插於下方鬼寨中。木牌用寬約10公分、長約60公分的薄木板繪成。按東巴教傳統說法,木牌畫尖頭形狀像蛙頭,牌底形狀像蛇尾,這是古代原始崇拜意識的反映。木牌畫起源悠久,古時可能用自製竹筆作畫,不著色;近代用毛筆勾描,普遍用紅、黃、藍等顏料添敷色彩,畫面鮮艷,引人入勝。木牌畫的內容因東巴宗教儀式不同而區別。屬於神像的以畫“署神”(自然神)為多,祭後送插於附近井泉旁或大樹下。所畫“陸”神(陽神)和“色”神(陰神),祭後分插於主人家大門兩邊。有畫美令東主、崇妨利恩和高勒趣這三代納西先祖的,用後插於家庭正房中的“素”神壇、天柱或正房門頂上。小小的木牌上,同樣可以容納西先民豐富的思想感情。如在舉行祭風儀式時,東巴們用木牌畫超度殉情死去的亡靈,讓它們順利回歸天國。木牌上銘刻著人世間的悲歡苦樂,木牌畫中原始宗教觀念與民俗人情相互交融。
紙牌畫
繪五方(東、南、西、北、中)等各戰神,神鵬“休曲”斗惡“署”,金色巨型蛙、孔雀,各優麻神等和五幅冠,占卜打卦用的各類畫等。東巴木牌畫在藝術上,圖畫和象形文字混合使用,有的構圖上端畫日月星辰雲風,中間畫鬼神像,下端畫祭品寶物。圖像造型奇特,形貌古樸,線條粗獷,筆法流暢,具有先民原始藝術的特點。
捲軸畫
每幅主要繪一尊大神或戰神,表現的是某個神祈及其所居的神界。捲軸畫納西語稱"恆幛"。有30種左右,畫面一般長80厘米左右,寬60厘米左右,多數畫在麻布上,四周又襯以黑色襯布,下端放橫軸,使畫面平整下垂,不用時則以軸收捲起來。捲軸畫一般用於東巴教祭禮神座設定上,多懸掛在神座正上方和側面牆上或神座左右兩面的柱子上。一般用礦物質和植物顏料繪製而成。從內容上看,捲軸畫可分善神捲軸畫、戰神捲軸畫、祭司神捲軸畫,動物神捲軸畫等幾種。畫上的神均是東巴教崇拜的神靈。從布局上看,神軸畫以主神像居中,上下左右周圍均配上與主神有關的大神和戰神以及主神的社會關係,文化背景等,以烘托主神像。每幅主要繪一尊大神,護法神和優麻戰神,表現的是這些神所居的神界。
繪有大神薩利瓦德、英古阿格、恆丁瓦盤和丁巴什羅祖師;護法神恆依格空、考冉紐究、朗久敬久、青布精如、優麻戰神、佐體優麻、巴烏優麻;藥神“母命那生本模”,五穀神“納妥森”(又名“窩美享”)和“署神王”佐納勒斥"等。卷畫中還有一些繪有二龍抱柱、赤虎和氂牛等動物畫卷。捲軸畫主要用毛筆作畫,繪製於麻布、土布上,後期也有紙卷,它的運用因儀式不同而異。卷畫是東巴繪畫吸收融合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和道教繪畫的,形成構圖緊湊,層次分明,造型嚴謹,用筆工整,設色富麗的特點。捲軸畫在東巴繪畫上是一個很大的突破和發展,標誌著東巴繪畫藝術逐步進入精熟和發達階段。
祭祀儀式
納西族東巴教是納西族原始宗教向人為宗教過渡的一種宗教。多達30多種的東巴教儀式是納西東巴文化的主要載體,即用象形文字記載在東巴經書里的內容通過各種宗教儀式表現出來,並以宗教儀式傳承下來。這些儀式力圖詮釋人與自然和人與社會的矛盾,與納西族先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其中《祭天》、《祭風》、《祭署、《祭丁巴什羅》等是比較具有代表性儀式。
祭天
祭天是納西族最重要的祭祀儀式,納西人自稱納西祭天大,納西是祭天的民族。每年春秋兩季分別以家族或家庭為單位在固定的祭天場舉行。在祭天場中央豎立兩棵黃栗樹和一棵柏樹,分別代表天父,天母和天舅,祭樹下插大香,置供品,獻犧牲。由東巴祭司誦念東巴經《崇搬圖》(人類遷徙記),緬懷祖先,歌頌英雄,讚美創造,用來傳遞歷史淵源,加強民族團結,祈求風調雨順,天下太平。
祭署
祭署、納西語稱為“署古”。據東巴經記載,署和人是同父異母的兄弟,署分管農耕畜牧。後來人不斷地毀壞森林,污染水源和捕殺野生動物,導致署對人進行報復,使人發生病痛、遭受瘟疫、洪水、地震等災難。為向署表示人的過錯,祈求免災賜福,人類請丁巴什羅協調,並跟建立了和諧相處的關係。
祭風
祭風,納西語稱為“海拉里肯”目的在於超度殉情自殺和戰爭災禍等豐正常死亡者的亡靈。
納西族相信人死靈魂不死,非正常死亡的靈魂會被鬼魔所纏,變成惡鬼作祟於人,因而要由東巴祭司進行招魂,超度,安撫其亡靈。殉情而死的亡靈被祭司超度到神秘的玉龍第三國,那裡白雲、藍天、高山流水,青松翠柏,草地鮮花,老虎當坐騎,白鹿當耕牛,男耕女織,談情說愛,無憂無慮,是愛情的樂園,是幸福的天地。
祭丁巴什羅
祭丁巴什羅,納西語稱為“什羅務”。它是東巴祭司去世後舉行一種開喪儀式。屆時在喪家屋內設神壇,持神象,置供桌,以鐵犁鏵代表居那若羅神山,設白氂牛、白馬等神靈面偶、竹編、供酒茶等祭品。天井裡置“標桿”,院內設鬼域、鬼寨,並從屋內靈柩前開始過院壩,至大門鋪設神路圖,表示亡靈將在東巴祭司的超度下順著神路圖達到祖先居住的天堂。場面宏大,氣氛熱烈悲壯。
素神
“素祖”是納西族傳統的結婚儀式,又稱“抱麻抱”。
納西人認為,每個人有自己的生命神-素神。素神即供養在每個家庭的素簍里。舉行這個儀式時,在東巴的主持下,將新娘的素神從其家庭的素簍里請出來,迎進新朗家庭的素簍里,與新朗家庭的其他成員的素神結合為一集合體,從此永不分離。在新朗新娘頭上抹酥油是儀式中最重要的部分。
祈壽儀式
祈壽儀式稱為“汝眾華”,是納西族祈求風調雨順,延年益壽的活動。是東巴教中最重要的祭祀儀式之一。
在儀式中除了布置神壇,懸掛日、月、仙鶴、七星旗、擺放祭品、神石以外,最突出的是設一棵代表“迎華神”的華塔和一棵代表華神梯的柏樹。主祭東巴為主祭人家迎華神,求壽緣、求神福澤。將酒、米撒向人群是儀式的最高浪潮。
占卜
占卜是納西東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今還傳承有羊骨卜、雞骨卜、海貝徙、巴格卜星卜、手指卜、左拉卜等數十種占卜。
東巴書法
東巴書法,指東巴們用竹筆、銅筆書寫的東巴文字所體現出來的藝術價值。圖畫象形文字是東巴文字中的主體部分,這類圖畫文字既可以歸人“東巴畫”的範疇,又可以歸入“東巴文字”的範疇。因為它是以高度概括的圖畫來記事。可以這樣說,東巴圖畫文字本身就是一幅幅反映納西先民古代生活的絕妙圖畫;可她同時又擔當著文字的記事功能,書寫記載下納西民族的歷史。由於東巴文字的特殊性,她具備了極高的美學價值。好經歷數千年歷史的洗禮,她接受過數以萬計的極藝術天才的東巴大師們的錘練,她由文字的記事功能升華到富有美感的書法藝術。我們知道,凡說及書法藝術,人們不由地想到中國的漢字以及她的前身甲骨文。她的點、橫、頓、挫,她的龍騰鳳舞可融化人們萬千情感,給人以力量,給人以聯想。
那么,使得漢字具有美感的原因何在?除去毛筆與宣紙的功勞外,那便是文字本身的魅力------“象形”與“表意”。為表現這形與意,文字需作出無數的變化,變化給書家與觀賞者以聯想,這聯想與情感碰撞產生激動。這激動就是美感。東巴圖畫文字,恰恰具有“形”與“意”這兩個特點,而她的“形”更加顯露,更加誘人。
東巴書法的書寫工具竹筆、蒿稈筆、木片筆、銅筆等數種。都屬於硬性質。書寫文字的載體主要有自製土紙(較厚)、木牌兩種,同樣具備相當的硬度。東巴書法形成的過程,是一個硬碰硬的過程,明顯地區別於漢字書法以軟遇軟(毛筆與宣紙)的形成過程。但又區別於甲骨文、金石篆字書法中的那種以刀筆刻寫獸骨、龜甲、石器的書法意味。因此,東巴書法從所書寫的文字元號,到她所使用的工具材料都有著自己的特色,也就決定了她所應享有的美學價值。
相關詞條
參考
http://www.zh5000.com/ZHJD/dqwh/dqwh.asp?List=231
http://travel.tom.com/lijiang-wenhua.html
http://www.goyn.com/yngk/yngk_detail_32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