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鼢鼠[哺乳綱動物]

東北鼢鼠[哺乳綱動物]
東北鼢鼠[哺乳綱動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東北鼢鼠(學名:Myospalax psilurus),別稱地羊、瞎老鼠、盲鼠、瞎摸鼠子、華北鼢鼠、地排子。東北鼢鼠體型圓粗,頸、胸、腰無明顯區別。頭吻寬扁,利於掘推土壤,背毛黃褐色,毛尖鐵鏽紅色,毛基深灰色。 東北鼢鼠常年棲居於地下生活,聽覺特別靈敏,食性雜,不冬眠。棲息於溫帶、寒溫帶季風區土質鬆軟的平原開闊地區。每年繁殖1~2次,每次產仔2~4隻,最多可產8隻。分布在中國、蒙古、俄羅斯聯邦。 東北鼢鼠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概述圖來源: )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東北鼢鼠[哺乳綱動物] 東北鼢鼠[哺乳綱動物]

東北鼢鼠體型圓粗,頸、胸、腰無明顯區別。頭吻寬扁,利於掘推土壤。耳小隱於被毛之下,眼小正常,尾細短,前腳掌寬大,前指爪長明顯大於指長。爪呈鐮刀狀,適於打洞和住洞穴內行走。乳頭4對,胸、腹部各兩對。

東北鼢鼠背毛黃褐色,毛尖鐵鏽紅色,毛基深灰色。體側毛色漸淡,腹部淡灰色,吻鼻部與面部色淺,額頂常有一塊大小形狀不定的白斑,但有時不明顯。

東北鼢鼠[哺乳綱動物] 東北鼢鼠[哺乳綱動物]

東北鼢鼠頭骨扁平,前窄後寬。骨質堅硬,骨塊間相接緊密。鼻骨寬平,前端1/3顯著擴大,後2/3部分平行。額骨前伸入兩鼻骨之間。顴弓發達、擴張。人字嵴發達,頭骨後端沿此嵴向下呈截切,向內縮,頭骨最後端為人字嵴處。上枕骨發達。齶骨長,其中部有一明顯的縱棱。聽泡扁平,下頜骨粗大。

東北鼢鼠上門齒強大。第1上臼齒大,內外側各2個內陷角,交錯排列;第2、3上臼齒較小,內側僅有一個內陷角,外側有2個內陷角。下頜第1臼齒內側3個內陷角,但有時第1個不明顯,外側2個內陷角。第3下臼齒外側僅有1個內陷角,內側有2個內陷角,但第2個內陷角極淺。

棲息環境

東北鼢鼠棲息於溫帶、寒溫帶季風區土質鬆軟的平原開闊地區,選擇農田、田間荒林、河灘、林間窄地等處作為棲息位點。

生活習性

東北鼢鼠[哺乳綱動物] 東北鼢鼠[哺乳綱動物]

東北鼢鼠不冬眠,冬季深居於洞內,除取食外不甚活動,有時也到地面上覓食、尋偶。季節活動明顯,當春季土地尚未全部解凍前即開始活動,5、6月份繁殖活動頻繁,9、10月份主要是採食和儲糧的活動。一天之內又以早、晚活動最盛。小雨及陰天全天都能活動。該鼠有怕光、怕風的習性,見風就堵洞。一般除了繁殖季節外均獨居。

東北鼢鼠常年棲居於地下生活,聽覺特別靈敏,很難捕捉。地下洞道長達數十米,面積可達100多平方米,大致可分為通道洞、儲糧洞、糞便洞、居住洞、朝天洞。鼠打洞時,每隔一段即將洞內挖出的余土堆成許多小土丘。根據新堆的去向,可辨認其洞道的去向。洞道構造複雜,無顯著洞口,內部分支極多。洞道直徑5~6cm,居住洞與儲糧洞距地面約100cm。覓食道深僅15cm。居住洞長約50cm,寬20cm,高15.5cm。居住洞用草築成,附近有糞便洞。洞道不同地點、不同性別、不同季節構造不同,雌雄分居,雌性洞道較雄性複雜。秋、冬季洞道較春、夏季洞道複雜,農田洞道與草原等區域的洞道不同。其餘習性與中華鼢鼠略同。

東北鼢鼠食性雜,食物主要以植物的地下部分,亦食植物的莖葉和地下害蟲,尤其喜食塊根、塊莖及植物的種子。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蒙古、俄羅斯聯邦。

中國分布在河北、山東、內蒙古、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等地。

東北鼢鼠[哺乳綱動物] 東北鼢鼠[哺乳綱動物]

繁殖方式

東北鼢鼠繁殖期主要在4~6月。每年繁殖1~2次,每次產仔2~4隻,最多可產8隻。幼鼠大多在出生2個月後與母鼠分居,7月份即可離巢獨立活動。

亞種分化

東北鼢鼠的分類地位一直存有爭論。首先是拉克斯曼(Laxman)於1773年定名西伯利亞的鼢鼠為阿爾泰鼢鼠( myospalax)。過了一百年,米爾恩一愛德華茲(Milne-Edward)於1874年依據北京南部標本命名了 psilurus,即東北鼢鼠。艾倫(G.Allen,1940)指出,東北鼢鼠( psilurus)第1上臼齒內側有2個內凹角與阿爾泰鼢鼠( myospalax)接近,而定為阿爾泰鼢鼠的一個亞種。俄羅斯的庫茲特斯夫(Kuznetsov,1965)和英國科伯特(Corbet,1978)同意艾倫提出的觀點。中國國外以及國內許多學者則承認東北鼢鼠的地位,如俄羅斯的奧格涅夫(Ognev,1947)、英國的埃勒曼等(Ellermanetc,1951)、中國的馬逸清等(1986)、肖增祜等(1988)。科伯特(Corbet,1992)又將阿爾泰鼢鼠和東北鼢鼠分開。由於阿爾泰鼢鼠分布於西伯利亞的巴爾瑙爾,與中國新疆阿爾泰地區接近,但在中國新疆地區一直未採到標本,不能對比。

鑒於以上原因,仍保留東北鼢鼠地位,即該種尚無亞種分化。

種群現狀

種群分布不零散。在其分布區的北部和東北部(俄羅斯遠東地區)非常罕見,其他地方信息不足。東北鼢鼠種群數量趨於穩定。

該種種群受到主要的威脅是農墾導致了其自然棲息地的破壞。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為害特點

主要危害甘薯、花生、馬鈴薯、胡蘿蔔、小麥、玉米等。對草原植被亦有一定為害,特別在刈割草場,形如滿天星的土丘對刈割機械損壞嚴重,是牧業生產的大敵。鼢鼠的挖掘活動對水利設施、渠港亦有一定的危害,甚至黃河岸邊的村莊曾發生多起因該鼠挖掘致民房倒塌的事故。

治理策略

人工捕捉或放養蛇、貓等動物。

藥物誘殺。在老鼠出沒的洞口行道投放毒餌誘殺。①敵鼠鈉鹽0.05%餌料:即每100公斤穀物拌入事先溶解的敵鼠鈉鹽50克,翻拌均勻。②殺鼠迷0.04%餌料:即每100公斤穀物拌入事先溶解的殺鼠迷40克。

1.

人工捕捉或放養蛇、貓等動物。

2.

藥物誘殺。在老鼠出沒的洞口行道投放毒餌誘殺。①敵鼠鈉鹽0.05%餌料:即每100公斤穀物拌入事先溶解的敵鼠鈉鹽50克,翻拌均勻。②殺鼠迷0.04%餌料:即每100公斤穀物拌入事先溶解的殺鼠迷40克。

東北鼢鼠 東北鼢鼠

齧齒目百科

齧齒目是哺乳綱的一目。上下頜只有1對門齒,喜齧咬較堅硬的物體;門齒僅唇面覆以光滑而堅硬的琺瑯質,磨損後始終呈銳利的鑿狀;門齒無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