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體特徵

腿部特點
灰尾兔的四肢強勁,腿肌發達而有力,前腿較短,具5趾,後腿較長,肌肉、筋腱發達強大,具4趾,腳下的毛多而蓬鬆,適於跳躍、奔跑迅速,疾跑時矯健神速,有如離弦之箭。在奔跑時還能突然止步,急轉彎或跑回頭路以擺脫追擊。
灰尾兔的前腳可以用來挖洞穴居。當發現有不喜歡的動物走近時,它就會用前腳做出挖洞的動作,好像想挖個洞以便逃離似的。
它的後腳腳下的毛多而蓬鬆,但比前腳既長得多也結實得多,顯得強勁有力。在打鬥的時候,還有跳起來用後腳踢兩下的防衛本領。遇到危險或不高興時,它也會用後腿蹬對方。它的後腿適於一竄一跳地前進,利用後腿彈跳時,可跳出1米多遠,也可跳至50厘米高。
生活習性

生長繁殖
灰尾兔春季發情交配。一年繁殖2胎。每胎產4-6仔。灰尾兔平時膽小,性情溫和,然而一到3-5月的交配季節,就一反常態,不再像平時那樣謹慎而隱蔽,變得異常活躍,整天東奔西竄尋找配偶。為了獲得雌兔的青睞,雄獸常常歡蹦亂跳,嘻戲狂歡,跳躍時做出各種怪誕的動作。在這段時間裡每隻雌獸的後邊都會跟隨著幾隻雄獸,有時六七隻雄獸為了爭奪一隻雌獸而相互角逐,激烈爭鬥。它們後腿站立,像拳擊運動員那樣,用前爪猛擊對方,或扭打撕咬,最後取得勝利的雄獸才能與雌獸交配。分布區域
分布於克什米爾、尼泊爾、錫金、印度、中國青藏高原和甘肅、西藏、青海、新疆、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中國亞種分布

2.柴達木亞種,體色類似指名亞種,黑色毛尖的單毛較多,臀部銀灰色或銀白色;尾上面有細灰紋,其餘白色,毛基灰色。分布於青海的柴達木盆地及甘肅中部。
3.玉樹亞種,體淺棕黃色,闖雜顯著的黑色波紋,黑色毛尖的單毛很多;臀部毛色近似指名亞種j尾上面細紋褐灰色或灰色,其餘白色,毛基灰色。分布於青海南部的玉樹,四川西北,西藏東南部。
4.川西亞種,體暗黃褐色,黑色毛尖的單毛很多;臀部暗灰色或鉛灰色;尾上面紋較寬,呈灰褐色或褐色,其餘帶白色,毛基灰色。分布於四川西北部,西藏東部的昌都、江達、波密一帶,青海東南部和雲南北部。
5.康定亞種,體茶褐色或更暗的黃褐色,黑色毛尖的單毛特別多;腹部青灰色、褐灰色,尾有寬的褐色背紋,其餘帶灰色。現僅知分布於四川的康定。
6.青海亞種,體沙黃褐色,部分毛尖多為褐黑色;臀部帶灰色,尾上面細紋灰褐色,其餘白色,毛基灰色。分布於青海東北郡、東部、東南部以及匹川西北部。
7.曲松亞種,體暗沙黃褐色,雜有黑褐色波紋,部分單毛毛尖呈褐色臀部鉛灰色;尾有短細灰色背紋,其餘白色,毛基淡灰色。分布於西藏東南部的雅魯藏布江下游一帶。
危害與防治
危害

防治
可用活套、踩夾、張網等方法捕捉。活套可用10多根馬尾搓成細繩或22號鐵絲製成,直徑約15厘米左右,置於洞口或經常出沒的道路上,套距地面約18厘米左右,當兔的頭部進入活套後,便極力掙扎,促使活套收緊而把兔勒死,踩夾也應置於洞口或其通道上,但要進行偽裝。在危害嚴重而勞動力不足的情況下,亦可套用10%磷化鋅毒餌消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