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妙香

姜妙香

姜妙香(1890年2月22日-1972年7月21日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小生,著名京劇演員,直隸獻縣(今屬河北)人。幼年從田寶琳習青衣,出師後常與王鳳卿、賈洪林同台合演。後因病嗓音轉暗,遂拜馮慧林、陸杏林為師,改習小生。演戲認真,一絲不苟。《四郎探母》之楊宗保巡營一場,一般只唱兩句搖板,姜恪守成規,堅持唱足整段“娃娃調”,後來演唱者也競相仿效。長期為梅蘭芳配戲,其小生腳色均有姜充任,如紅樓戲中之賈寶玉、《玉堂春》之王金龍、《白蛇傳》之許仙等,配合嚴密,默契很深,為梅的得力助手。愛好繪畫,以擅畫牡丹著稱。為人正直,有“姜聖人”之譽。系中國共產黨黨員。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姜妙香五六歲就能唱一些旦角唱段,七歲拜謝雙壽、田寶琳為師學青衣,由於家學淵源又經名師教誨進步很快,初次登台演出《三娘教子》便得到好評。九歲開始正式唱戲,他嗓子好,會戲較多,而且身材較高(綽號“姜大個兒”),兩年後戲班接納為正式演員,開始舞台生涯。十一歲搭入寶勝和班演出《落花園》、《孝義節》、《彩樓配》等唱功戲,由於他嗓音嘹亮、氣力充沛、口齒清晰引起觀眾注意,他又向陳德霖、茹萊卿學了很多崑曲和皮黃戲,特別是唱法和念法上大有進步,講究輕重緩疾,剛柔相濟,四聲尖團,音潤吞吐等等。他按照老師的教誨勤奮鍛鍊,一絲不苟,不僅在唱青衣時得到發揮,改唱小生後在革新唱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他在王瑤卿因嗓音關係極少演出、而王蕙芳、梅蘭芳尚未成名之時,脫穎而出,大獲好評,十六歲的姜妙香與王鳳卿、劉鴻升一同加入著名演員田際雲所組的玉成班。曾與王鳳卿、許蔭棠、龔雲甫組創洪奎社,他與王鳳卿合演《武昭關》、《南天門》、《戰蒲關》等生旦對兒戲,與王鳳卿、劉鴻升合演《大保國·二進宮》都十分叫座。姜妙香的嗓子好,能連唱兩個小時都不覺吃力,因此而贏得“姜八刻”的美譽。

姜妙香 姜妙香

就在他跨入青衣表演的極盛時期,因勞累過度而吐血輟演,一病兩年。病情稍好後,嗓音恢復較慢,於是他二十一歲拜了馮蕙林、陸杏林為師改學小生。向茹萊卿學習武功身段,二十二歲時搭入雙慶班,他白天演出,晚上學戲,在漫長的歲月里以驚人的毅力戰勝了重重困難,終於成為京劇著名小生演員。1915年正月初八,他與高慶奎在北京吉祥劇院合演《黃鶴樓》,他在劇中飾周瑜,高亢嘹亮的嗓音已完全恢復,此次演出一鳴驚人。自1916年前後又與梅蘭芳合作演出《玉堂春》,二人珠聯璧合,傾倒觀眾,傳為佳話,自此也開始了他們二人長達四十六年之久的藝術合作之路。

藝術特色

姜妙香兼收並蓄,博採眾長,刻苦鑽研,努力創新,嘔心瀝血的創造了許多優美動聽的小生唱腔及多種新穎別致的唱法,特色鮮明,耐人尋味,形成了膾炙人口的“姜派”。他對小生傳統唱腔精雕細刻的進行加工改進,堅持“聲隨詞變”、 “按情行腔”的法則,確實做到了“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使唱腔更加貼切表達人物的情感,更加悅耳動聽。梅派的全部新戲如《黛玉葬花》、《千金一笑》、《牢獄鴛鴦》、《洛神》、《西施》等劇目中的小生唱腔,都是由姜妙香和琴師王少卿共同研製的。此外馬派戲、程派戲等劇中的小生唱段他都有新腔之作。七十歲還為《穆桂英掛帥》設計了小生唱腔。姜妙香在發展小生聲腔藝術方面,承前啟後,功績卓著,受人喜愛,流傳不衰。

藝術影響

姜妙香 姜妙香

姜妙香由青衣改演小生,師承馮蕙林、陸杏林,並取法德珺如、朱素雲,博採眾長而且富於創造,發展了小生唱腔以後,形成了新的流派,稱為“姜派”。姜妙香同梅蘭芳合作近半個世紀,在梅蘭芳創演的全部新戲和梅派傳統劇目中,塑造了各種類型的小人物形象,使他的演唱藝術影響深遠。並因長期的合作,具有梅蘭芳相近的風格,儒雅莊重,真摯自然。他的戲路文武皆擅長而偏於文,唱做俱佳而精於唱,悲喜劇皆演而更宜於喜劇,其主要貢獻在於改革、豐富了小生的唱腔。他嗓音甜潤高亮,耐唱受聽,他吸取了青衣的傳統唱腔、唱法和運腔技巧,使之充分“小生化”,脫俗而且無脂粉氣。經他精心加工設計,創製出別致優雅、富於感情的新腔,如《四郎探母》中楊宗保“扯四門”的西皮唱段,經他演唱後,成為流傳至今的名唱。對《玉門關》中班超的唱段他也做了多次的再創造,先由西皮改成二黃,又將唱詞濃縮,另譜新腔,豐富了二黃原板、三眼的長髮,使之曲折婉轉,還設計了[西皮快二六轉快板]的唱腔,使之成為姜派代表劇目之一。《四郎探母》“巡營”中楊宗保唱的[娃娃調],《洛神》“館驛”中曹植唱的[二黃三眼],《鳳還巢》“洞房”中穆居易唱的[西皮二六]等,成為他的傳世之作,為同輩人和後學者所效法。他的氣力充沛,氣口運用巧妙,對於偷氣、送氣有精深的功力,尤其善於掌握氣息的技巧同演唱情韻的關係。念白講求聲韻和吐字,強調語氣的平易和傳情。武功亦佳,扎靠戲開打利落,招數清楚,身手穩健,從不賣弄技巧。精心的琢磨劇中人物的心理、地位、環境、運用唱、念、做等身段予以恰當、合理的表現,正是姜妙香演戲的一大特色。

個人資料

姓名:姜妙香

民族:漢族

祖籍:直隸省河間府

職業:京劇演員

誕辰:1890年2月22日,光緒十六年(庚寅)二月初四日

姜妙香 姜妙香

逝世:1972年7月21日,農曆壬子年六月十一日

代表劇目

他能戲極多,袍帶小生、扇子生、窮生以及翎子生的劇目都很精彩。《監酒令》、《轅門射戟》、《白門樓》、《借趙雲》、《黃鶴樓》、《羅成叫關》、《小宴》、《飛虎山》、《狀元譜》、《連升店》等均富姜派特色。梅派傳統劇目《宇宙鋒》、《貴妃醉酒》、《虹霓關》、《穆天王》、《春秋配》、《奇雙會》、《玉堂春》、《遊園驚夢》及梅派新排劇目《西施》、《霸王別姬》、《洛神》、《木蘭從軍》、《太真外傳》、《廉錦楓》、《生死恨》、《鳳還巢》、《牢獄鴛鴦》、《春燈謎》、《黛玉葬花》、《千金一笑》、《俊襲人》等,也都得到姜妙香的有力配合。他還參加了程硯秋、徐碧雲、言慧珠和馬連良等人的新劇目演出,如《鴛鴦冢》、《綠珠》、《火牛陣》等。姜妙香京劇音配像錄音主要劇目有:《玉堂春》、《打侄上墳》、《四郎探母》、《鳳還巢》、《御碑亭》、《連升店》、《穆柯寨》、《販馬記》等。

任職情況

姜妙香196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國戲曲學校教授,北京宣武區政協委員,中國戲協北京分會常務理事等職。

主要弟子

他演戲認真,一絲不苟。他為人敦厚善良,謙遜質樸,對待學生和藹可親,毫不保留。姜妙香有弟子閆慶林、沈曼華、童壽苓、江世玉、徐和才、黃定、劉雪濤、黃定、荀令香、關韻華、楊小卿等五十一人,張春孝、夏永泉、蕭潤德、葉少蘭、韓世傑、於萬增等中國戲曲學校的學生都曾受教;津滬票界潘經蓀、袁青雲、何時希等皆與姜有交往,均擅演姜派名劇。

活動年表

1914年,農曆甲寅年:春陽友會票房成立

春陽友會票房在北平崇文區東曉市大街129號的浙慈會館成立。創辦人樊棣生。該會之名取“春陽明媚、生機旺盛”之吉意。名譽會長李經畲,票房規模設施,猶如正式劇團。特邀錢金福、姚增祿、鮑吉祥、李春霖、王榮山、曹二庚、律佩芳、諸茹香等來此授藝和指導排練。陳德霖、王瑤卿、梅蘭芳、姜妙香、姚玉芙、劉硯芳、余叔岩等以會員身份參加活動。紅豆館主、臥雲居士、郭仲衡、言菊朋、包丹庭、朱琴心、王又荃、賈福堂、松介眉、張小山、蔣君稼、趙子儀、恩禹之、喬藎臣、世哲生、林鈞甫、鐵麟甫、李吉甫、柏心庭、孫慶棠、趙翰卿、樊杏初、許松庭、文一舟、潘致忱、周袼庭、錢仲明、邱伯安、沈雲階、陳遠亭等均是該會的名票。由於人才濟濟行當齊全,文武戲均能演出,如《探母回令》、《失·空·斬》、《群英會·借東風》、《華容道》、《單刀會》、《四五花洞》、《寧武關》、《連升店》、《九蓮燈》、《石秀探莊》、《雅觀樓》、《九龍山》、《廣太莊》、《戰宛城》、《一箭仇》、《四平山》、《鐵籠山》、《挑華車》、《長坂坡》、《通天犀》、《小放牛》、《打瓜園》、《湘江會》、《游龍戲風》、《貴妃醉酒》、《穆柯寨》、《三擊掌》、《戰蒲關》、《徐母罵曹》、《釣金龜》、《青石山》、《金錢豹》等。

1915年2月5日,農曆甲寅年十二月廿二日,晚:余叔岩重返舞台

余叔岩應陳德霖之約請,在廣德樓重返舞台演出。

當晚演出劇目

《賣馬》(王榮山)

《奇冤報》(小榮升)

《戰太平》(李鑫甫)

《監酒令》(姜妙香)

《艷陽樓》(俞振亭、姚寶森)

《打棍出箱》(余叔岩)

《樊江關》(路三寶、王蕙芳)

大軸子為梅蘭芳、時慧寶、王鳳卿、高慶奎、謝寶雲和陳德霖合演的《四郎探母》。

1915年2月21日,農曆乙卯年正月初八日:1915年2月21日北京吉祥戲院演出

本日吉祥戲院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黃鶴樓》(高慶奎,姜妙香)

1915年4月10日,農曆乙卯年二月廿六日:梅蘭芳首演《宦海潮》

梅蘭芳在北京吉祥園上演創編時裝新戲《宦海潮》。

演出劇目

《八大錘》(俞振庭)

《六月雪》(胡素仙)

《黃鶴樓》(姜妙香)

《宦海潮》(梅蘭芳)

1917年1月12日,農曆丙辰年十二月十九日:1917年1月12日吉祥園

本日吉祥園由春合社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日場

《孝義節》(陳德霖,謝寶雲)

《岳家莊》(姜妙香,姚玉芙)

《汾河灣》(譚鑫培,梅蘭芳)

1919年,農曆己未年:言菊朋以票友領班赴漢演出

漢口合記舞台請王蕙芳轉約言菊朋以票友領班赴漢演出,同行角色有郝壽臣、小翠花、貫大元、王又荃、郭仲衡、姜妙香、王蕙芳等數十人。演期十二天,得銀二千元。彼時言氏正供職蒙藏院,請假半月而往。行頭多借自郭仲衡。返京後仍供職如舊。

1919年4月21日,農曆己未年三月廿一日:梅蘭芳首次赴日本演戲

梅蘭芳首次赴日本演戲。

隨行人員

演員:姚玉芙、姜妙香、貫大元、高慶奎、趙桐珊、何喜春、陶玉芝、董玉林、王毓樓。

樂隊:茹萊卿、陳嘉梁、何斌奎、孫惠亭、高聯奎、唐春平、馬寶銘、馬寶珊、傅榮斌、張達樓、曹悠軒。

化裝師:韓佩亭、李德順等。

還有齊如山、李濤痕和曾留學日本的許伯明、舒石父。

1919年4月25日,農曆己未年三月廿五日,9時:梅蘭芳一行抵達日本

梅蘭芳一行抵達日本東京車站。

隨行人員

演員:姚玉芙、姜妙香、貫大元、高慶奎、趙桐珊、何喜春、陶玉芝、董玉林、王毓樓。

樂隊:茹萊卿、陳嘉梁、何斌奎、孫惠亭、高聯奎、唐春平、馬寶銘、馬寶珊、傅榮斌、張達樓、曹悠軒。

化裝師:韓佩亭、李德順等。

還有齊如山、李濤痕和曾留學日本的許伯明、舒石父。

1919年11月,農曆己未年:京劇三大賢輪番獻藝於武漢

本月底,梅蘭芳應邀來漢口大舞台。演出半個月後,同來的名老生王鳳卿回北京,余叔岩來接替。演出了老戲、崑劇、古裝、時裝,多彩多姿。還唱了《八本雁門關》,梅蘭芳的青蓮公主,陳德霖的蕭太后,余叔岩的楊四郎,朱素雲的楊八郎,姜妙香的楊宗保,姚玉芙的碧蓮公主,連演數場。一時之間,談京劇,談梅蘭芳,成了武漢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梅蘭芳對戲曲藝術的改革和創新,包括服飾、化妝在內,受到本地漢劇、花鼓戲藝人的重視,梅蘭芳還贈送點翠頭面和水片給花鼓戲名角江秋屏。演滿一個月的契約又加演了幾場,然後帶著配角去南通。

余叔岩留下又和新到的楊小樓在漢大演出。露演的拿手好戲有《瓊林宴》、《空城計》、《戰太平》、《長板坡》、《連環套》等,還合作演出了《八大錘》、《連營寨》、《陽平關》、《八蜡廟》。

將近兩個月里,有“三大賢”美稱的梅、楊、餘三位宗師並肩接踵獻藝於武漢,誠為武漢有京劇以來空前的盛舉。

1923年11月21日,農曆癸亥年十月十六日,晚:梅蘭芳首演《洛神》

北京開明戲院夜場,有王鳳卿、程繼仙的《雄洲關》,郝壽臣的《李七長亭》,蕭長華、諸茹香的《盪湖船》,梅蘭芳、姜妙香、朱桂芳、姚玉芙的《洛神》,這是梅蘭芳首次演出此劇。

1925年4月4日,農曆乙丑年三月十二日:馬連良首演《化外奇緣》

馬連良於北京華樂園日場首演《化外奇緣》。馬連良飾諸葛亮,郝壽臣、朱琴心、周瑞安、姜妙香合作演出。

此戲據老戲《七擒孟獲》整理改編,從“三擒孟獲”開始,穿插“關索招親”的情節,到“祭廬江”結束,由蔡榮貴先生排練。

1927年12月4日,農曆丁卯年十一月十一日:馬連良首演全本《火牛陣》

馬連良於北京華樂園日場首演全本《火牛陣》。郝壽臣、王長林、吳彥衡、姜妙香、蕭長華、馬春樵合作演出。

1928年1月8日,農曆丁卯年十二月十六日:馬連良首演《鴻門宴》

馬連良於北京華樂園日場首演《鴻門宴》。郝壽臣、吳彥衡、姜妙香、馬春樵、孟小如、張春彥合作演出。

1928年2月23日,農曆戊辰年二月初三日:馬連良首演《臨江館》

馬連良於北京華樂園日場首演全部《臨江館》。姜妙香、趙桐珊、馬富祿合作演出。

1928年8月25日,農曆戊辰年七月十一日:1928年8月25日中和戲院演出

本日扶春社在中和戲院演出日場戲。

演出劇目

《探母回令》(馬連良飾楊四郎,黃桂秋飾鐵鏡公主,王琴儂飾蕭太后,龔雲甫飾佘太君,姜妙香飾楊宗保)

1929年4月,農曆己巳年:1929年第一舞台夜戲山西賑災會募款義演

第一舞台夜戲山西賑災會募款義演。梅蘭芳、余叔岩、楊小樓、高慶奎、荀慧生、程艷秋、王又宸、馬連良、尚和玉、侯喜瑞、閻嵐秋等名伶參加演出。

演出劇目

壓軸《游龍戲鳳》(梅蘭芳,余叔岩)

大軸《八蜡廟》(楊小樓反串張桂蘭,梅蘭芳反串黃天霸,余叔岩反串朱光祖,程艷秋反串賀人傑,馬連良反串關泰,閻嵐秋反串褚彪,朱桂芳反串費德功,姜妙香反串金大力,郝壽臣反串小老媽,侯喜瑞反串秦小姐,李壽山反串丫鬟,諸茹香反串秦義成)

其中余叔岩反串朱光祖,扮相、白口、身段活脫脫一位極好的開口跳。特別是在桌子上的椅子上,拿了一個大頂,又直又乾淨,前後台都服了。後來,譚富英在北京,楊寶森在香港,均按余叔岩的路子反串過朱光祖。

1929年8月18日,農曆己巳年七月十四日:朱琴心首演《王熙鳳毒設相思局》

朱琴心的雙成社在中和戲院演白天。其中《王熙鳳毒設相思局》為新排首演。

演出劇目

壓軸:《空城計》(言菊朋)

大軸:《王熙鳳毒設相思局》(朱琴心,姜妙香,馬富祿)

1929年9月29日,農曆己巳年八月廿七日:馬連良首演《許田射鹿》

馬連良於北京華樂園日場首演《許田射鹿》。郝壽臣、姜妙香、黃桂秋、張春彥合作演出。

1930年3月,農曆庚午年:程艷秋首次重組鳴和社

程艷秋重組鳴和社,以郝壽臣易侯喜端,李洪春、李洪福易周瑞安,王少樓易郭仲衡,姜妙香、程繼仙易王又荃,新聘傅小山、扎金奎、馬連昆、劉春立、李多奎、金少山搭入,言菊朋被邀短期搭入,使“鳴和社”陣容愈加壯大。演於鮮魚口內小橋路南華樂戲院。

本次重組是因1929年程率班社赴滬演出後首次轉赴漢口,時某坤伶出重金策動將程艷秋本戲戲本及“鳴和社”的一半班底拉了出來,加緊排練程派新劇上演,只有程艷秋的老夥伴們曹二庚、吳富琴、張春彥、文亮臣、李四廣和琴師穆鐵芬、鼓師杭子和仍堅守鳴和社陣地未曾離去。後經梁華亭籌措復於本年初在原班底基礎上將班社重建。

1930年3月31日,農曆庚午年三月初二日,晚:1930年3月31日華樂園演出

程艷秋的鳴和社在華樂園演夜戲。

壓軸:《捉放曹》(言菊朋,郝壽臣)

大軸:《玉堂春》(程艷秋,姜妙香,李洪春,曹二庚),

1930年5月19日,農曆庚午年四月廿一日:程艷秋首演全本《柳迎春》

程艷秋於北京華樂園日場首演全本《柳迎春》。程艷秋飾柳迎春,姜妙香、王少樓分飾前後薛仁貴,李多奎、李洪春、吳富琴、曹二庚合作演出。

1931年6月9日,農曆辛未年四月廿四日,15時: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一天

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一天。

下午三時開演

《天官賜福》天蟾全班

《金榜樂》(徐碧雲,言菊朋,芙蓉草,姜妙香)

《鴻鸞禧》(荀慧生,馬富祿,金仲仁,張春彥)

休息

七時開演

《百花亭》(雪艷琴)

《汾河灣》(張藻辰,尚小雲)

《打花鼓》(華慧麟,蕭長華,馬富祿)

《落馬湖》(李吉瑞)

《蘆花河》(程艷秋,王少樓)

《龍鳳呈祥》(梅蘭芳飾孫尚香,楊小樓飾趙雲,馬連良飾喬玄,高慶奎飾前劉備,譚小培飾後劉備,譚富英飾魯肅,龔雲甫飾國太,金少山飾張飛,蕭長華飾喬福,姜妙香飾周瑜,曹毛寶飾孫權)

1931年6月10日,農曆辛未年四月廿五日,12時: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二天

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二天。

中午十二時開演

《富貴長春》(麒麟童,趙如泉)

《八百八年》(袁履登,王曉籟)

《空城計》(郭繼雲)

《宇宙鋒》(季小姐)

《群臣宴》(孫化成)

《慶頂珠》(王庾生,小楊月樓)

《安天會》(劉宗楊)

《北湖州》(鄭永泉)

《狀元譜》(張藻辰,金仲仁)

《玉堂春》(芝英夫人,高慶奎,姜妙香,張春彥)

《定軍山》(譚富英)

《坐宮》(王少樓,華慧麟)

《兩將軍》(李萬春,藍月春)

《罵殿》(程艷秋,貫大元)

《獨木關》(李吉瑞,小桂元,苗勝春)

《賣馬》(王又宸)

《長坂坡》(楊小樓飾趙雲,高慶奎飾劉備,雪艷琴飾糜夫人,雪艷舫飾甘夫人,劉硯亭飾張郃,劉奎官飾張飛,蔣寶印飾曹操,劉斌昆飾夏侯恩)

《全部紅鬃烈馬》:

《彩樓配》(徐碧雲)

《三擊掌》(尚小雲,貫大元)

《別窯》(麒麟童,王芸芳)

《探寒窯》(程艷秋,龔雲甫)

《趕三關》(郭仲衡,芙蓉草)

《武家坡》(梅蘭芳,譚富英飾前薛平貴,言菊朋飾後薛平貴)

《算糧》(譚小培,雪艷琴)

《銀空山》(譚小培,荀慧生,姜妙香)

《大登殿》(梅蘭芳,荀慧生,馬連良,龔雲甫)

1931年6月11日,農曆辛未年四月廿六日,12時: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三天

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三天。

中午十二時開演

《滿堂紅》(楊鼐儂,金碧玉)

《岳家莊》(小楊月樓,小奎官)

《瓊林宴》(言菊朋)

《戰宛城》(麒麟童飾張繡,荀慧生飾鄒氏,劉奎官飾典韋,金仲仁飾曹昂,曹毛包飾曹操,陳鶴峰飾賈詡,馬富祿飾曹安氏,蔣寶印飾許褚)

《取滎陽》(馬連良,金少山)

《取帥印》(高慶奎)

《花木蘭》(徐碧雲)

休息

七時開演

《馬蹄金》(尚小雲,貫大元,龔雲甫)

《挑滑車》(劉宗楊)

《二進宮》(梅蘭芳,譚小培,金少山)

《林沖夜奔》(李萬春)

《弓硯緣》(雪艷琴,姜妙香,雪艷舫)

《臥虎溝》(李吉瑞)

《忠義節》(程艷秋,譚富英,王少樓)

《八大錘》(楊小樓飾陸文龍,馬連良飾王佐,劉漢臣飾岳雲,劉硯亭飾金兀朮,劉奎官飾狄雷,高雪樵飾何元慶,馬富祿飾乳娘,張質彬飾嚴成方,張國斌飾岳飛)

《五花洞》(梅蘭芳、程艷秋、尚小雲、荀慧生飾四潘金蓮,高慶奎飾張天師,金少山飾包公)

《慶賀黃馬褂》(麒麟童,王英武,趙如泉,劉漢臣,金素琴,劉奎官)

1932年8月25日,農曆壬申年七月廿四日:閻慶林拜姜妙香為師

閻慶林在騾馬市大街震春園拜姜妙香為師。

1933年12月20日,農曆癸酉年十一月初四日:新漢口大舞台開台

新的漢口大舞台竣工,第一期承租人是章遏雲。1933年12月20日漢口大舞台開台,章遏雲親自領銜出演。演出《雷鋒塔》、《棋盤山》、《乾坤福壽鏡》等王派本門戲,還有程派的《文姬歸漢》,梅派的《霸王別姬》。

同台的老生王又宸,章遏雲和他合作演《紅鬃烈馬》、《樊梨花西征》(《女斬子》)、《鸝珠夢》等,互相增光生色。和章遏雲配戲的小生,前半個月是下海不久的俞振飛,合演了《販馬記》、全本《雷鋒塔》、《棋盤山》;後半個月是姜妙香,合演了《八本雁門關》等。年僅14歲的張雲溪也參加了演出,受到觀眾重視和好評。最高票價二元四角。

1934年2月27日,農曆甲戌年正月十四日:梅蘭芳二次抵達武漢

梅蘭芳飛抵漢口,此為梅氏第二次在武漢演出。“跨刀“老生譚富英和姜妙香、劉連榮、蕭長華等從北平乘火車而來,另有金少山是從南京搭船來的。頭三天戲票在本月底已全部預售一空。

1934年3月3日,農曆甲戌年正月十八日:梅蘭芳二次赴武漢演出第一天

梅蘭芳二次在武漢演出第一天。配演有譚富英、姜妙香、劉連榮、蕭長華、金少山等。本日打炮戲《女起解》。

開演時賣了許多加座,門外觀眾仍舊吵鬧不依,只好又賣許多站票。劇場內擠得水泄不通。票價最高的4元6角,站票了賣到1元2角,在武漢是空前的。演了一個星期,為了劇場秩序和觀眾舒適,取消了站票。

1934年3月4日,農曆甲戌年正月十九日:梅蘭芳二次赴武漢演出第二天

梅蘭芳二次在武漢演出第二天。配演有譚富英、姜妙香、劉連榮、蕭長華、金少山等。本日打炮戲《洛神》。因為周日,日常加演《法門寺》。

開演時賣了許多加座,門外觀眾仍舊吵鬧不依,只好又賣許多站票。劇場內擠得水泄不通。票價最高的4元6角,站票了賣到1元2角,在武漢是空前的。演了一個星期,為了劇場秩序和觀眾舒適,取消了站票。

1934年3月5日,農曆甲戌年正月二十日:梅蘭芳二次赴武漢演出第三天

梅蘭芳二次在武漢演出第三天。配演有譚富英、姜妙香、劉連榮、蕭長華、金少山等。本日打炮戲《四郎探母》。

開演時賣了許多加座,門外觀眾仍舊吵鬧不依,只好又賣許多站票。劇場內擠得水泄不通。票價最高的4元6角,站票了賣到1元2角,在武漢是空前的。演了一個星期,為了劇場秩序和觀眾舒適,取消了站票。

1939年2月14日,農曆戊寅年十二月廿六日:1939年同義會濟貧義務戲第二天

北京同義會濟貧義務戲第二天。

演出劇目

《戰太平》(姚世茹)

《岳家莊》(金仲仁)

《演火棍》(宋德珠)

《寶蓮燈》(徐東明,徐東霞)

《賀後罵殿》(王玉蓉,貫盛習)

《戰宛城》(小翠花,李少春,郝壽臣)

《打棍出箱》(譚富英)

《群英會》(馬連良,姜妙香,蕭長華,袁世海,李洪福,馬春樵)

1939年12月,農曆己卯年:寶桂社易名春元社

言菊朋的寶桂社易班名為春元社,旦角由言慧珠充任。因父女合作,人稱言家班。成員則高盛麟、王泉奎、馬連昆、朱桂芳、姜妙香、林秋雯、計艷芬、錢寶森、王福山、陳喜興、扎金奎、詹世輔等。廣告稱“本社永遠風雨不停”。

是晚,言氏父女《打魚殺家》。

12月8日,言菊朋《失街亭》。

12月15日,言菊朋《法門寺》。

12月22日,言菊朋《連營寨》。

1941年9月,農曆辛巳年:程硯秋八次赴上海演出

程硯秋八次赴上海演出,與楊寶森並掛頭牌,其他主要合作者有姜妙香、俞振飛、芙蓉草、劉連榮、艾世菊等,楊寶忠亦參加為楊寶森操琴。這期演出自10月1日起,至11月13日止,一個半月。於11月返京。

1942年1月20日,農曆辛巳年十二月初四日,21時:金少山、李多奎等錄製《打龍袍》唱片

金少山、李多奎等於勝利公司錄製《打龍袍》唱片,錄於晚9時,結束於11時。李多奎飾李後,金少山飾包拯,姜妙香飾宋仁宗,馬富祿飾陳琳,蕭長華飾燈官、郭槐,關德鹹飾王延齡,賈賢英京胡,張繼武司鼓。金或酬1萬2千元,連關德鹹亦得3百元。

1943年3月18日,農曆癸未年二月十三日:1943年3月18日長安大戲院演出

本日長安大戲院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全部《穆桂英》(毛世來,陳少霖,姜妙香,李多奎,楊盛春)

1944年4月,農曆甲申年:寶華社三次赴滬

楊寶森帶領寶華社三次赴上海,演於黃金大戲院。合作者有李玉芝、姜妙香、梁慧超、王泉奎、吳富琴、李金鴻、蘇連漢、劉斌昆、艾世菊等。

1944年4月20日,農曆甲申年三月廿八日:寶華社三次赴滬演出第十四天

楊寶森帶領寶華社三次赴上海演出第十四天,演於黃金大戲院。

演出劇目

《打侄上墳》(楊寶森,姜妙香,艾世菊)

《打棍出箱》(楊寶森,王泉奎,艾世菊)

1944年5月30日,農曆甲申年閏四月初九日:寶華社三次赴滬演出第五十四天

楊寶森帶領寶華社三次赴上海演出第五十四天,即最後一天,演於黃金大戲院。

演出劇目

全部《黑水國》

大反串《打麵缸》(李玉芝,李金鴻,楊寶森,姜妙香,王泉奎)

1945年10月31日,農曆乙酉年九月廿六日:慶祝蔣主席六秩華誕國劇大公演

在上海天蟾舞台舉行慶祝蔣主席六秩華誕國劇大公演。由上海戲劇聯合會主辦,會長梁一鳴。

演出劇目

《蟠桃盛會》(周菊舫飾豬龍婆)

《九龍杯》(程少余飾黃三太,楊盛春飾計全,葉盛章飾楊香武,高盛虹飾鄒應龍)

《雙姣奇緣》(言慧珠飾孫玉姣,姜妙香飾傅朋,孫盛武飾前劉媒婆,馬富祿飾賈桂,袁世海飾劉瑾,何潤初飾國太,顧正秋飾宋巧姣,張盛利飾宋國士,楊寶森飾趙廉,劉斌昆飾劉公道,趙桐珊飾後劉媒婆,馬世嘯飾劉彪)

《龍鳳呈祥》(李少春飾趙雲,譚富英飾劉備,周信芳飾喬玄,韓金奎飾喬福,李盛泉飾吳國太,林樹森飾魯肅,劉連榮飾孫權,孫蘭亭飾賈華,梅蘭芳飾孫尚香,李世霖飾諸葛亮,趙如泉飾張飛,葉盛蘭飾周瑜)

其中《法門寺》趙廉一角,本擬請馬連良,但因被捲入所謂“漢奸”官司,一時不便登台,改請楊寶森。

1946年11月,農曆丙戌年:楊寶森首次參加梅蘭芳劇團演出

楊寶森隨梅蘭芳劇團演於上海中國大戲院,此為楊首次參加梅劇團,雖為梅挎刀,但有時排名並列,雙掛頭牌。其他主要演員還有蕭長華、姜妙香、俞振飛、劉連榮、芙蓉草、楊盛春、王泉奎、哈寶山、何潤初、劉斌昆、葉盛茂、韓金奎等。演出自11月2日起,至次年1月8日,期間12月24至28日因梅蘭芳赴京參加演劇,停演。

1946年12月1日,農曆丙戌年十一月初八日:楊寶森首次參加梅蘭芳劇團演出第三十天

楊寶森首次隨梅蘭芳劇團演出第三十天,演於上海中國大戲院,此為楊首次參加梅劇團,雖為梅挎刀,但有時排名並列,雙掛頭牌。

演出劇目

日場

《御碑亭·金榜樂》(梅蘭芳,楊寶森,蕭長華,姜妙香)

夜場

《打漁殺家》(楊寶森,芙蓉草)

1946年12月12日,農曆丙戌年十一月十九日:楊寶森首次參加梅蘭芳劇團演出第四十一天

楊寶森首次隨梅蘭芳劇團演出第四十一天,演於上海中國大戲院,此為楊首次參加梅劇團,雖為梅挎刀,但有時排名並列,雙掛頭牌。

演出劇目

《王寶釧》(賓鴻雁、趕三關、武家坡、回寒窯、銀空山、回龍閣、大登殿)(梅蘭芳,楊寶森,蕭長華,姜妙香,魏蓮芳)

1946年12月13日,農曆丙戌年十一月二十日:楊寶森首次參加梅蘭芳劇團演出第四十二天

楊寶森首次隨梅蘭芳劇團演出第四十二天,演於上海中國大戲院,此為楊首次參加梅劇團,雖為梅挎刀,但有時排名並列,雙掛頭牌。

演出劇目

《王寶釧》(賓鴻雁、趕三關、武家坡、回寒窯、銀空山、回龍閣、大登殿)(梅蘭芳,楊寶森,蕭長華,姜妙香,魏蓮芳)

1946年12月21日,農曆丙戌年十一月廿八日:楊寶森首次參加梅蘭芳劇團演出第五十天

楊寶森首次隨梅蘭芳劇團演出第五十天,演於上海中國大戲院,此為楊首次參加梅劇團,雖為梅挎刀,但有時排名並列,雙掛頭牌。

演出劇目

《王寶釧》(賓鴻雁、趕三關、武家坡、回寒窯、銀空山、回龍閣、大登殿)(梅蘭芳,楊寶森,蕭長華,姜妙香,魏蓮芳)

1947年1月13日,農曆丙戌年十二月廿二日:梅蘭芳、楊寶森義演《御碑亭》

梅蘭芳和楊寶森等在上海天蟾舞台義演《御碑亭》,其他演員還有姜妙香、蕭長華、芙蓉草等。

1947年5月,農曆丁亥年:高盛麟、李少春、譚富英在滬打擂台演出

周信芳要提攜總掛“特別牌”的高盛麟,決定接下來由當年32歲的高來挑班頭牌唱大軸。當時上海由於有麒老牌、李玉茹掛頭、二牌,每每演出,高只能“名列前茅”。當時高在京劇界也有一定影響,但不是太大。再者當時北京正紅的兩大名角正在上海演出,一台是譚富英、王玉蓉在皇后大戲院,一台是李少春、袁世海在天蟾舞台。高對此信心不足,而周信芳則慧眼獨居,為高拍胸:一切有我!這樣,高在芙蓉草、苗盛春二位先生鼓勵才下頂下這個“雷”。

經過他們一番策劃,以武生聞名的高盛麟出其不意,以文武老生戲打炮:頭天《戰太平》,二天《打棍出箱》,三天《定軍山》,頭天打炮,高盛麟飾花雲,芙蓉草的二夫人,苗盛春的花安,姜妙香的王子,李克昌的北漢王。當天傾盆大雨而劇場觀眾爆滿,台前台後水泄不通,劇場氣氛熱烈,效果極好。當天李少春也唱《戰太平》,侯玉蘭的二夫人,孫盛武的花安,高維廉的王子,袁世海的北漢王,陣容頗佳,一時觀眾真有顧此失彼之感。

高頭天滿堂,下兩場《打棍出箱》、《定軍山》又座無虛席,三天過後,高換戲歸行,大演楊派武生戲和蓋派武生戲,戲碼不斷翻新,觀眾處之若騖。又演過了半個多月,高又出新裁:每天一文一武雙出,前演《戰長沙》、《定軍山》、《捉放曹》、《武家坡》、《逍遙津》等,後就演《一箭仇》、《四傑村》、《洗浮山》、《鐵籠山》、《挑華車》、《四平山》、《長坂坡》等。就這樣,高盛麟和譚富英、李少春三人,足足唱了近兩月的對台戲,上座始終不衰,天天爆滿,皆大歡喜。奠定了高的大武生地位。

1947年9月12日,農曆丁亥年七月廿八日:杜月笙六十華誕南北名伶義演第十天

杜月笙六十華誕南北名伶義演第十天,即續演第五天,也即最後一天,演於上海中國大戲院。

演出劇目

《搜孤救孤》(孟小冬飾程嬰,趙培鑫飾公孫杵臼,裘盛戎飾屠岸賈,魏蓮芳飾程妻)

《四郎探母》(梅蘭芳飾鐵鏡公主,李少春[坐宮]、周信芳[交令、過關、巡營]、譚富英[見弟、見娘]、馬連良[見妻、哭堂、回令]分飾楊四郎,芙蓉草飾蕭太后,姜妙香飾楊宗保,馬富祿飾佘太君,馬盛龍飾楊六郎,高玉倩飾四夫人,劉斌昆飾大國舅,韓金奎飾二國舅)

1947年10月,農曆丁亥年:楊寶森二次參加梅蘭芳劇團演出

楊寶森隨梅蘭芳劇團演於上海天蟾舞台,此為楊第二次參加梅劇團。其他主要演員還有蕭長華、姜妙香、俞振飛、錢寶森、魏蓮芳、楊盛春、王泉奎、哈寶山、李多奎、吳富琴、李盛泉、茹富蕙等。演出自10月2日起,至12月4日,期間10月28至30日因梅蘭芳患感冒,遵醫囑,停演三天。

1947年10月4日,農曆丁亥年八月二十日:楊寶森二次參加梅蘭芳劇團演出第三天

楊寶森二次隨梅蘭芳劇團演出第三天,演於上海天蟾舞台,此為楊第二次參加梅劇團。

演出劇目

全部《紅鬃烈馬》(梅蘭芳飾王寶釧,楊寶森飾薛平貴,姜妙香飾高思繼,魏蓮芳飾代戰公主)

1947年10月17日,農曆丁亥年九月初四日:楊寶森二次參加梅蘭芳劇團演出第十六天

楊寶森二次隨梅蘭芳劇團演出第十六天,演於上海天蟾舞台,此為楊第二次參加梅劇團。

演出劇目

全部《紅鬃烈馬》(梅蘭芳飾王寶釧,楊寶森飾薛平貴,姜妙香飾高思繼,魏蓮芳飾代戰公主)

1947年11月5日,農曆丁亥年九月廿三日:楊寶森二次參加梅蘭芳劇團演出第三十五天

楊寶森二次隨梅蘭芳劇團演出第三十五天,演於上海天蟾舞台,此為楊第二次參加梅劇團。

演出劇目

全部《紅鬃烈馬》(梅蘭芳飾王寶釧,楊寶森飾薛平貴,姜妙香飾高思繼,魏蓮芳飾代戰公主)

1947年11月12日,農曆丁亥年九月三十日:楊寶森二次參加梅蘭芳劇團演出第四十二天

楊寶森二次隨梅蘭芳劇團演出第四十二天,演於上海天蟾舞台,此為楊第二次參加梅劇團。

演出劇目

全部《紅鬃烈馬》(梅蘭芳飾王寶釧,楊寶森飾薛平貴,姜妙香飾高思繼,魏蓮芳飾代戰公主)

1948年4月7日,農曆戊子年二月廿八日:楊寶森三次參加梅蘭芳劇團演出第四天

楊寶森三次隨梅蘭芳劇團演出第四天,演於上海天蟾舞台,此為楊第三次參加梅劇團。

演出劇目

《珠簾寨》(楊寶森,姜妙香,哈寶山,陳永玲,吳富琴,程少余)

1948年4月9日,農曆戊子年三月初一日:楊寶森三次參加梅蘭芳劇團演出第六天

楊寶森三次隨梅蘭芳劇團演出第六天,演於上海天蟾舞台,此為楊第三次參加梅劇團。

演出劇目

《四郎探母》(梅蘭芳,楊寶森,魏蓮芳,姜妙香,哈寶山)

1950年7月,農曆庚寅年:楊寶森赴香港演出

7月至8月間,楊寶森赴香港演出,約兩月有餘,周期雖長,但不是每天有戲,平均每周演2、3場,演演停停。這時期張君秋、馬連良均在香港,有時和張君秋聯合演出,如《四郎探母》、《二進宮》、《梅龍鎮》、《盜魂鈴》等。楊寶森9月底臨別最後一場就是和張君秋合作,楊寶森雙出,前演《珠簾寨》,後演《盜魂鈴》,楊寶森飾豬八戒,張君秋反串唐僧(小生),同台者還有姜妙香、魏蓮芳、王泉奎、劉斌昆、汪正華等。

在港期間,還曾與在港閒居的馬連良合作,為上海友人義演《范仲禹》(馬、楊分飾前、後范仲禹),由於楊、馬在港各有自己的觀眾,因此同受到歡迎,平分秋色,皆大歡喜。

1951年4月,農曆辛卯年:上海京劇界為捐獻飛機大炮第三次義演

1950年韓戰爆發以後,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了鴨綠江,“抗美援朝衛國保家”,文藝界發起了捐獻飛機大炮的義演活動。京劇改進協會舉行了規模盛大的義演活動,共有三次。第三次義演由一群聲名卓著藝人會聚在大舞台,獻演了一台極為少見,異常精彩的劇目,將京劇界捐獻飛機大炮義演活動推向了高潮。他們中有的年逾八旬,有的息影多年,這次通力合作,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表示對祖國的熱愛。

演出劇目

《蓮花湖》(苗勝春飾勝英,應寶蓮飾韓秀)

《硃砂痣》(筱蘭英飾韓金鳳)

《坐樓殺惜》(趙如泉飾宋江,郭蝶仙飾閻惜姣

全部《龍鳳呈祥》(梅蘭芳飾孫尚香,馬連良飾喬玄,蓋叫天飾趙雲,張少甫飾劉備,趙如泉飾張飛,姜妙香飾周瑜,周信芳飾魯肅,何潤初飾國太,苗勝春飾諸葛亮,韓金奎飾喬福,孟鴻茂飾賈華,另外有李薇華、謝蘭玉、沈松麗等青年女演員主動要求跑宮女,更有一絕的是董明艷擔當了孫尚香的車夫這一角色。)

這些老演員中苗勝春、應寶蓮輟演多年,李仲林的外祖父郭蝶仙蓄起了鬍子,已在安度晚年,一聽國家有事,剪去了鬍子,以八旬高齡粉墨登台。在舊社會中已看破紅塵,著尼姑裝的筱蘭英也參加了演出。可見,這次活動的意義多么深遠。在這次義演中,跑前忙後的人不計其數。象伍月華、潘法勛、王瑞林等年逾七十的老先生們為了這次活動,前前後後地聯絡安排,這些默默無聞的人和事,終於為京劇界購買了一架“京劇”號飛機。

1954年6月25日,農曆甲午年五月廿五日:王瑤卿追悼會舉行

王瑤卿追悼會在中國戲曲研究院戲曲學校舉行。

參加追悼會的有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副部長劉芝明,文藝界人士和王瑤卿生前友好歐陽予倩、程硯秋、張庚、羅合如、馬少波、馬彥祥、蔡楚生、尚和玉、蕭長華、姜妙香、葉盛蘭、杜近芳、曹寶祿等,和中國京劇團演員、中國戲曲研究院戲曲學校師生以及王瑤卿家屬等六百多人。

中國戲曲研究院戲曲學校副校長史若虛在會上介紹了王瑤卿的生平事跡。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副部長劉芝明在會上講話,他指出:戲劇家王瑤卿一生從事藝術工作的勇於創造革新和勤懇熱心地教育後一代的精神,以及他在藝術上的成就,都是中國戲曲界要繼承要學習的優良的傳統。

會上還宣讀了蘇聯對外文化協會駐華代表的悼函,梅蘭芳和各地文化行政部門、各地戲曲界的唁電。

1956年5月30日,農曆丙申年四月廿一日,晚:中國京劇院首次赴日本演出第一場

中國京劇院組建的訪日京劇代表團在東京歌舞伎座演出第一場。

演出劇目

《將相和》(袁世海飾廉頗,李和曾飾藺相如)

《拾玉鐲》(江新蓉飾孫玉姣,江世玉飾傅朋)

《三岔口》(李少春飾任堂惠,谷春章飾劉利華)

《貴妃醉酒》(梅蘭芳飾楊玉環,姜妙香飾裴力士,孫盛武飾高力士)

1956年6月6日,農曆丙申年四月廿八日:中國京劇院首次赴日本代表團召開小型總結會

中國京劇院組建的訪日京劇代表團當日離開東京前往福岡,團里的領導抓緊時間,在車上召開小型總結會,小結在東京演出中的成就和問題。參加會的有歐陽予倩、梅蘭芳、馬少波、劉佳、孫平化、姜妙香、李少春、袁世海等。

途中經過廣島,有許多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核子彈的受難者前來歡迎。歐陽予倩建議唱義務戲籌款捐贈核子彈的受難者和戰後無家可歸的孤兒。

1956年7月12日,農曆丙申年六月初五日:中國京劇院首次赴日本代表團舉辦救濟日本廣島核子彈受難者及戰爭中的孤兒義演

中國京劇院組建的訪日京劇代表團在廣島與朝日新聞社聯合舉辦救濟日本廣島核子彈受難者及戰爭中的孤兒義演。在日本最大劇場國際劇場上演,日夜兩場,兩場觀眾達一萬一千多人,因劇場只有四千多個座位,每場都有一千多人買站票,影響很大。

演出劇目

日場

《鬧天宮》(李少春)

《秋江》(侯玉蘭,孫盛武)

《霸王別姬》(梅蘭芳,袁世海)

夜場

《除三害》(李和曾,袁世海)

《三岔口》(李少春,谷春章)

《拾玉鐲》(江新蓉,江世玉)

《雁盪山》(王鳴仲)

《貴妃醉酒》(梅蘭芳,姜妙香,孫盛武)

1956年9月1日,農曆丙申年七月廿七日: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舉行義演第一天

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在北京市中山公園音樂堂舉行籌款義演。本場大合作戲集中了在京的許多著名演員,盛況空前,反響熱烈。演出戲票每張最高價為人民幣三元。

演出劇目

《八蜡廟》(李萬春飾褚彪,孫毓堃、馬崇仁分飾費德功,黃元慶、譚元壽、姜鐵麟分飾黃天霸,錢寶森飾關泰,郝壽臣飾金大力,筱翠花飾張媽,李小春飾賀仁傑,梁益鳴飾施公,李韻秋飾張桂蘭,馬長禮飾秦義成)

《鎖五龍》(裘盛戎飾單雄信,閔兆華飾李世民,高寶賢飾徐績,劉雪濤飾羅成,慈少泉飾程咬金)

《四郎探母》(李和曾、奚嘯伯、陳少霖、譚富英、馬連良分飾楊延輝,張君秋、吳素秋分飾鐵鏡公主,尚小雲飾蕭太后,李多奎飾佘太君,姜妙香飾楊宗保,蕭長華飾二國舅,馬富祿飾大國舅,馬盛龍飾楊延昭,李硯秀飾孟金榜)

1956年9月3日,農曆丙申年七月廿九日: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舉行義演第三天

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在北京市中山公園音樂堂舉行籌款義演。本場大合作戲集中了在京的許多著名演員,盛況空前,反響熱烈。演出戲票每張最高價為人民幣三元。

演出劇目

《八蜡廟》(李萬春飾褚彪,孫毓堃、馬崇仁分飾費德功,黃元慶、譚元壽、姜鐵麟分飾黃天霸,錢寶森飾關泰,郝壽臣飾金大力,筱翠花飾張媽,李小春飾賀仁傑,梁益鳴飾施公,李韻秋飾張桂蘭,馬長禮飾秦義成)

《鎖五龍》(裘盛戎飾單雄信,閔兆華飾李世民,高寶賢飾徐績,劉雪濤飾羅成,慈少泉飾程咬金)

《四郎探母》(李和曾、奚嘯伯、陳少霖、譚富英、馬連良分飾楊延輝,張君秋、吳素秋分飾鐵鏡公主,尚小雲飾蕭太后,李多奎飾佘太君,姜妙香飾楊宗保,蕭長華飾二國舅,馬富祿飾大國舅,馬盛龍飾楊延昭,李硯秀飾孟金榜)

1956年9月4日,農曆丙申年七月三十日: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舉行義演第四天

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在北京市中山公園音樂堂舉行籌款義演。本場大合作戲集中了在京的許多著名演員,盛況空前,反響熱烈。演出戲票每張最高價為人民幣三元。

演出劇目

《八蜡廟》(李萬春飾褚彪,孫毓堃、馬崇仁分飾費德功,黃元慶、譚元壽、姜鐵麟分飾黃天霸,錢寶森飾關泰,郝壽臣飾金大力,筱翠花飾張媽,李小春飾賀仁傑,梁益鳴飾施公,李韻秋飾張桂蘭,馬長禮飾秦義成)

《鎖五龍》(裘盛戎飾單雄信,閔兆華飾李世民,高寶賢飾徐績,劉雪濤飾羅成,慈少泉飾程咬金)

《四郎探母》(李和曾、奚嘯伯、陳少霖、譚富英、馬連良分飾楊延輝,張君秋、吳素秋分飾鐵鏡公主,尚小雲飾蕭太后,李多奎飾佘太君,姜妙香飾楊宗保,蕭長華飾二國舅,馬富祿飾大國舅,馬盛龍飾楊延昭,李硯秀飾孟金榜)

1959年5月27日,農曆己亥年四月二十日:京劇《穆桂英掛帥》座談會召開

北京市文聯戲劇組召開京劇《穆桂英掛帥》座談會。出席者有羅合如、伊兵、胡丹佛、翁偶虹、景孤血、李剛、魯煤、安西、梅蘭芳、姜妙香、許姬傳、鄭亦秋、袁韻宜等20餘人,一致認為穆桂英的形象鮮明突出,唱腔、做功俱佳,並指出劇本的文學性還應加強。

1962年8月8日,農曆壬寅年七月初九日:北京舉辦梅蘭芳逝世一周年紀念活動

梅蘭芳逝世一周年紀念演出於8月8日起至11月在人民劇場舉辦四場,馬彥祥等觀摩演出。

其中譚富英不顧身體有病,參加演出,與梅葆玖、李金泉合演《大登殿》作為當晚的大軸。譚富英沒有因為自己體弱而降低要求,而是盡最大之力超常發揮,唱腔高亢嘹亮,觀眾聽得解渴過癮,觀眾席掌聲雷動,後台側幕人頭攢動,都在驚嘆這位療病中的藝術家的高超技藝。這場演出也成了他告別廣大觀眾的最後公演。

8月8日,中國劇協舉行由田漢主持的梅蘭芳逝世一周年紀念座談會。會上,馬彥祥就梅蘭芳之所以能取得高度的藝術成就,以及他一生中對祖國的戲曲事業所做巨大貢獻發了言;出席座談會的還有齊燕銘、老舍、阿英、姜妙香等。

當天,北京戲劇界三百多人前往西郊百花山梅蘭芳墓前祭掃。中央文化部付部長齊燕銘、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田漢以及馬連良、姜妙香、果素英、袁世海、許姬傳、馬彥祥、李和曾、杜近芳、劉連榮等都參加了掃墓。

1962年8月25日,農曆壬寅年七月廿六日:梅派演員座談會舉行

“齊燕銘在文化部三樓召開梅派演員座談會並發言,杜近芳、梅葆玖、徐蘭沅、姜妙香、馬彥祥等應邀出席,會上齊燕銘就梅蘭芳的表演藝術作了重要講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