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暹羅副雙邊魚(Parambassissiamensis)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雙邊魚科副雙邊魚屬的其中一個種,分布於亞洲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及印尼蘇門答臘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6厘米,生活在泛濫平原,屬肉食性。
相關信息
俗名:玻璃魚、大面側仔學名:Parambassissiamensis
中文名:暹羅副雙邊魚暹羅副雙邊魚
科名:Ambassidae
科中文名:雙邊魚科
瀕危狀態:瀕危狀態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否
食用魚類:否
觀賞魚類:否
形態特徵
體較細長,呈長橢圓形,側扁;背部輪廓弧形,腹部輪廓與其同形。頭中小。眼中大。口大,斜裂;頜骨、鋤骨和齶骨均具呈絨毛狀齒。眶前骨及前鰓蓋骨均雙重緣,皆具細齒或小棘,其中前鰓蓋骨之後緣具6-13棘;眶上骨3-5棘;鰓蓋骨後緣無棘;間鰓蓋骨後緣具鋸齒。體被圓鱗,易脫落,頰部2列鱗,鰓蓋亦被鱗;側線完全。背鰭單一,具深缺刻,背鰭鰭條數VII-19;臀鰭鰭條數III9;尾鰭深叉形。體透明而散有黑色素點。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二十七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