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地理分布:分布於日本南部至菲律賓,中國台灣西部及南部有產。模式種產地:KaiIs.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棲息環境:砂泥底、近海沿岸
棲息深度:80-200米
最大體長:13cm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否
食用魚類:是
觀賞魚類:否
形態特徵
體延長,呈亞圓筒形,標準體長為體高之3.6-4.0倍。頭背部幾乎斜直;眶間區略突出。眼大,約略等於吻長。口大;下頜略突出下頜。前後鼻孔緊鄰。鰓耙數5-811-14。體被細小櫛鱗,兩眼間隔具鱗;側線鱗孔數42-45。背鰭連續,有硬棘X枚,軟條9-10;臀鰭硬棘III枚,軟條6;腹鰭腹位,末端不及肛門開口;胸鰭長於腹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尾鰭截形或內凹,上下葉緣略突出。體呈橘紅色,體側具多條不顯之黃色橫帶;體側胸鰭上方具一暗褐色斑。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大陸棚緣砂泥淤塞的水域。生態習性不甚清楚。漁業利用
小型石斑魚,不是經濟性魚種。一般漁法以底拖網等捕獲,產量少。可食用。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二十七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