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俗名:橫帶鱠 過魚 石斑 黑貓仔 黑絲貓 竹鱠仔
學名:Cephalopholisboenak
英文名:overcastgrouper,Chocolatehind,Brown-barredrockcod,Brownbarredrockcod,Brownbarredgrouper,Charcoalgrouper,Browncoralcod,Browncoral-cod
中文名:橫紋九刺鮨橫紋九棘鱸
科名:Serranidae
科中文名:鮨科
同種異名:Bodianusboenak,Cephalopholisboenack,Cephalopholisboenacki,Cephalopholispachycentron,Epinephelusboenack,Epinepheluspachycentrum,Serranusboelang,Serranusboenak,Serranusnigrofa"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地理分布分布
於印度-西太平洋之熱帶、亞熱帶海域,由肯亞至莫三比克南部,東至西太平洋,但不存在於印度洋中大部份的島嶼。中國台灣名地大都有分布,尤其在北部、東部及南部沿岸較常見。
模式種產地:Japan
瀕危狀態:IUCN數據缺乏(DD);;;IUCN鮨科隆頭魚科專家群
棲息環境:礁區、近海沿岸
棲息深度:1-150米
最大體長:30cm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否
食用魚類:是
觀賞魚類:是
形態特徵
頭背部幾乎斜直;眶間區平坦或微凹陷。眼小,短於吻長。口大;上頜稍能活動,可向前伸出,末端延伸之眼後之下方;上下頜前端具小犬齒,下頜內側齒尖銳,排列不規則,可向內倒狀;鋤骨和齶骨具絨毛狀齒。前鰓蓋圓形,幼魚後緣略鋸齒狀,成魚則平滑;下鰓蓋及間鰓蓋後緣具微細鋸齒。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47-53;縱列鱗數94-121。背鰭連續,有硬棘IX枚,軟條14-16;臀鰭硬棘III枚,軟條8-9;腹鰭腹位,末端伸及肛門開口;胸鰭長於腹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尾鰭圓形。體一致為橘紅色,有許多深紅色小點散在;各鰭亦一致為橘紅色。
棲所生態
一般棲息於淤塞而已死的珊瑚礁區水域,水深在1-30公尺處,亦曾有過在水深64公尺處被拖網捕獲之記錄。主要以魚類及甲殼類等為食。
漁業利用
中小型石斑魚,不是主要經濟性魚種。一般漁法以一支釣、拖網或魚槍捕獲。食用及觀賞兼具。本省大多以一支釣捕獲,產量不少。一般以煮湯食之,味道佳,肉質鮮美。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二十七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