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日本三菱J2M3戰鬥機](/img/5/311/nBnauM3XwQTNwUzM1cjM3QzNxITMwQjN3AjMwADMwAzMxAzL3IzL0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簡介
![日本三菱J2M3戰鬥機](/img/e/8fa/nBnauM3X2YDMxMDMyMzM3QzNxITMwQjN3AjMwADMwAzMxAzLzMzL2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由於美國對日本重要戰略目標的轟炸,尤其是對飛機製造業和飛機發動機製造業的轟炸,使配用發動機的生產受到影響,J2M的生產一直十分緩慢,至戰爭末期只生產了476架。J2M是日本第一種發動機功率達到盟軍先進戰鬥機標準的戰鬥機。1944年首次被美軍飛行員發現,盟國給該機的識別編號是“Jack”。有小部分J2M在菲律賓前線參加戰鬥,大部分都在本土和B-29作戰。由於數量少,參戰時間又太遲,發揮的作用有限,尤其是美軍的P-51為B-29護航後,J2M的作用更無法發揮。
按美國的標準,J2M尺寸小、重量輕,但對燃料和飛行員進行的裝甲保護和強大的火力配備十分突出。不過,該機已經喪失了前輩“零”式戰鬥機的敏捷性了。J2M是全金屬結構,只有操縱面是布蒙皮;起落架(包括後輪)可收放;由於裝大功率發動機,機鼻龐大,和美軍P-47“雷電”相似;為了在高空攻擊B-29時仍然具有機動性,發動機加裝了渦輪增壓器;後期的型號的座艙蓋還改為“水滴型”。
雷電尺寸小,重量輕,但對燃料和飛行員進行的裝甲保護,和強大的火力配備十分突出,是一種具有重型裝甲的岸基截擊機,1943年才服役,大部分在本土負擔攔截B29的任務,只有少量部署到了南洋。
雷電的俯衝速度很快,當時美軍的P38與P40等戰機雖然格鬥能力遠不如日軍0戰,但美軍也找到了一種有效的克制戰術對付0戰,0戰的水平速度與爬升速度都很高,但就是俯衝速度不行,美軍利用0戰這個特點,採取了俯衝攻擊打了就跑的戰術,這樣雖然不能對0戰構成很大的威脅,但0戰卻也無法再威脅P38與P40了,更重要的是0戰的護航作用被這個戰術完全抵消了,日軍轟炸機躲不開P38與P40等戰鬥機的俯衝攻擊,而0戰又無法制止美軍戰鬥機對日軍轟炸機的攻擊,所以日軍轟炸機部隊遭到嚴重損失。
研製過程
![日本三菱J2M3戰鬥機](/img/6/d23/nBnauM3X0YzMwEzN1gzM3QzNxITMwQjN3AjMwADMwAzMxAzL4MzLx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早在1938年,日本海軍就制定了研製這類機種的計畫,對其中乙類戰鬥機的戰術技術要求是:有較高的平飛速度和爬升率,採用重火力配備。它們的作戰目標是從高空侵入的敵大型遠程轟炸機,而對於以往比較追求的續航能力、機動性、著陸(著艦)速度及視界等要求已下降為次要指標。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三菱飛機廠受命研製“雷電”,主任設計師依然是研製過96式和‘零”式艦載戰鬥機的高手。――崛約二郎。為此,日本海軍特地從國外引進了少量亨克爾He112戰鬥機以作為參考,但後來認為這類機型還不成熟,所以沒有正式提上議事日程。
![日本三菱J2M3戰鬥機](/img/9/5cc/nBnauM3XxYDMxQjN3kzM3QzNxITMwQjN3AjMwADMwAzMxAzL5MzLy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日本三菱J2M3戰鬥機](/img/7/ae9/nBnauM3XyETM0cTO1UDN3QzNxITMwQjN3AjMwADMwAzMxAzL1QzLy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困擾“雷電”的其他因素還有,電驅動收放式起落架的支撐結構強度不足,著陸時容易受衝擊而發生變形、甚至折斷--這是因為日本戰時資源嚴重匱乏,鋼材質量下降造成的(類似問題還發生在“紫電”系列和陸軍的四式戰鬥機“夜風”上)。另外,起落架電動收放機構也故障頻頻,使得機輪不上不下…。粗大的發動機和延長的機首也使飛行員向前和向下視界變得很差,在降落過程中不利影響更大。雖然以上問題在大比例木模評審期間已經被軍方覺察,但迫於戰爭形勢壓力,最後還是通過了驗收。
![日本三菱J2M3戰鬥機](/img/5/2ec/nBnauM3XzYzN0QTNyADN3QzNxITMwQjN3AjMwADMwAzMxAzLwQzL1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原型機“14試局戰”(J2M1)使用l台“火星”13型發動機,配備3葉式螺鏇槳,由於發動機馬力不足,最大速度僅為556公里/小時。該機試飛於1942年3月20日(比“紫電”早9個月),後因為後起落架支柱被壓彎,導致升降舵卡死,起飛後不久便機毀人亡。
為了加大動力,隨後出現了改裝“火星”23型發動機的“雷電”11型,它增加了噴水加力裝置。另外,還改裝了4葉式螺鏇槳和較突出的座艙蓋,油箱包了防彈橡皮套,襟翼也加大以增加升力,使著陸仰角變小,變相改善了視界不佳的缺點。
如前所述,振動一直是雷電的痼疾和研發中的主要障礙,在試飛後一年內又採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增加槳葉的剛度和加裝了發動機軸的配重,但直到最後定型還是沒有徹底解決。
![日本三菱J2M3戰鬥機](/img/1/88d/nBnauM3XzUTO1IDN2ADN3QzNxITMwQjN3AjMwADMwAzMxAzLwQzL4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客觀上講,“雷電”在性能方面還是有其鮮明特點的。如該機從跑道上鬆開剎車啟動,直至爬升到6,000米高度,僅需5分38秒一一這樣快的爬升率至少在日本戰鬥機中還是出類拔萃的,另外,它的水平加速性能和俯衝加速性能也很出色,特別是當它在機炮開火時,機體仍可保持良好的穩定性,為準確射擊提供了必要條件。在空戰中,其橫滾機動性極佳,至少優於零式戰機和美國海軍的F6F“潑婦”。因此,在服役後,有關穩(定)操(縱)兩方面,海軍飛行員從未提出過改進的要求,這在日本飛機的研製中極為少見。戰後擔任日本航空自衛隊幕僚的高岡迪一就認為:“雷電”是他所駕駛過的戰鬥機中,飛行品質最好的。
對比
![日本三菱J2M3戰鬥機](/img/e/853/nBnauM3X1AzMzkzM2MzM3QzNxITMwQjN3AjMwADMwAzMxAzLzMzLzI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雷電的產量很小,只有938架,參戰時間也晚,但對美軍飛行員則留下了深刻印象,雷電在南洋投入使用初期,捕獲迫降過多架美軍的P38與P40,但隨著美軍P51野馬的投入,雷電就失去了優勢,不過戰後美軍飛行員最喜歡的日軍戰鬥機還是有雷電,因為雷電對他們的印象很深,美國有很多雷電迷
雷電截擊機的優點就是速度快,裝甲厚,火力強大,戰爭末期主要用於攔截B29,雷電由於具有重型裝甲,所以與陸軍的3式飛燕戰機一樣,都可以使用撞擊戰術擊落B29,不過雷電的產量並不大,主要是日軍沒有多少飛行員願意駕駛雷電,他們認為雷電視界小,而且駕駛艙里環境太差,又吵又熱,雷電初期只生產了400多架就停產了,戰爭末期因日軍缺乏高空截擊機戰鬥機,為應對B29的威脅又恢復了生產,不過後期生產的雷電大部分並沒能在戰爭結束前完成訓練投入本土防空戰
結構
![日本三菱J2M3戰鬥機](/img/d/3d8/ml2ZuM3X2IzMxIDOyIzM3QzNxITMwQjN3AjMwADMwAzMxAzLyMzL2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翼面積:20.00m2
自重:2.490kg
最大重量:3.440kg
最大航速:610km/h(高度6,000m)
續航距離:約1.900km
上升限度:11.000m
螺鏇槳:4葉定速變矩螺鏇槳
發動機:標稱1575馬力三菱[火星]23型複列星型氣冷14缸發動機×1
乘員:1名
武裝:20mm機槍×4航空炸彈60kg×2
總生產數:938架
主要型號
14試局地戰鬥機(J2M1):原型機型,安裝[火星]13型(最大功率1430馬力)發動機
14試局地戰鬥機改(J2M2):原型機型,安裝[火星]改101型(後來的23型)發動機
11型(J2M2):最早的生產型,安裝[火星]23甲型(標稱1575馬力)發動機
21型(J2M3):武裝強化型,武器為20mm機炮×4,防彈設備也進行了強化
21甲型(J2M3A):進一步強化火力安裝99式二號四型20mm機炮,強化了炸彈承載能力
23型(J2M7):21型機體裝[火星]26型(標稱1510馬力)發動機
23甲型(J2M7A):機體與21甲型相同安裝[火星]26型發動機
31型(J2M6):修改風擋與部分機體改善飛行員視野,機體進行強化。武器與21型相同
31甲型(J2M6A):31型同樣的機體與座艙風擋,武器與21型相同
工廠稱呼;32型(J2M4):安裝具有增壓渦輪的[火星]23丙型發動機的試驗機
33型(J2M5):安裝[火星]26甲型(標稱1510馬力)發動機機。高空性能強化33甲型(J2M5A):安裝與33型相同的發動機。武器與21甲型相同。
評價
![日本三菱J2M3戰鬥機](/img/1/528/nBnauM3X4IzNxcDOxMDN3QzNxITMwQjN3AjMwADMwAzMxAzLzQzL3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1943年12月,第一支“雷電”部隊在橫須賀成立。1944年9月,馬里亞納海戰是“雷電”最早出戰的一次,但由於指揮失誤,裝備該機的部隊幾乎全軍覆沒,“雷電”真正有所建樹,還是在本土防空作戰中,從厚木基地起飛的“雷電”,多次成功欄截空襲關東地區的B-29,為能夠對“超級空中堡壘”構成威脅的極少幾種日本戰機之一。另外,也有幾次空戰作戰對象是美國的艦載戰鬥機,據統計,“雷電”的空戰損失與美機的損失基本持平――這在當時己實屬不易,在日本飛行員當中,那些駕駛技術嫻熟的老飛行員比較欣賞“雷電”特別是其良好的爬昇平和加速性,博得了他們的青睞。臨近戰爭結束,日本海軍還想擴大“雷電”生產規模,但製造工廠已被炸得不二成樣子。
![日本三菱J2M3戰鬥機](/img/5/8cc/nBnauM3X1gzNxEDO1MDN3QzNxITMwQjN3AjMwADMwAzMxAzLzQzL2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生產廠家簡介
![日本三菱J2M3戰鬥機](/img/f/afa/nBnauM3X0AzM5ITNwQzM3QzNxITMwQjN3AjMwADMwAzMxAzL0MzL0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日本三菱J2M3戰鬥機](/img/c/f60/nBnauM3XzATO3QTM1UzM3QzNxITMwQjN3AjMwADMwAzMxAzL1MzLw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我國台灣,三菱利用其與明治政府的關係,承包了軍事運輸,免費獲得了13艘1000噸級的蒸汽船,價值近390萬日元(當時一個三菱普通職員的月薪只有5日元)。侵占我台灣以後三菱壟斷了日本-台灣的航線,業務和利潤迅速翻番。1875年明治政府又將日本國郵便蒸汽船公司的所有船舶和倉庫轉交給了三菱,政府每年提供35萬日元的助成金。1877年日本國內爆發西南戰爭,三菱又獲得利用壟斷軍事運輸的機會大發橫財,一躍而成為“海上霸主”,並逐步將事業範圍擴大到匯兌業、海上保險業和倉儲業等相關領域。
1885年,三菱與共同運輸公司合併,成立日本郵船公司,並掌握了控制權。此後三菱開始由“海上三菱”向“陸上三菱”的戰略轉移:以礦業為基石(收購高島煤礦、新入煤礦、鯰川煤礦),隨後利用礦業所得,以50年分期付款方式購買了國有長崎造船廠,當時的船舶製造業就是機械科技的大匯總,三菱籍此涉足機械製造業。後來內燃機製造和電機業都相繼脫離造船業,而形成了三菱重工。金融上,收購兩家國立銀行,成立了三菱銀行;此外,三菱還陸續開創了商業(三菱商事)、鐵路業(投資日本鐵道、山陽鐵道、九州鐵道)、造紙業(三菱造紙)、化工業(三菱化成)和啤酒業(麒麟啤酒)。
![日本三菱J2M3戰鬥機](/img/7/3e9/nBnauM3XzUDM5YjMxEDN3QzNxITMwQjN3AjMwADMwAzMxAzLxQzL2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三菱從成立之初就有著濃厚的官商勾結的色彩,其發展壯大更是和與日本政府的對外侵略密不可分。因此無論是二戰期間還是二戰後,都不遺餘力地為日本軍國主義服務。
二戰期間三菱財團積極地配合日本政府,瘋狂掠奪中國的資源,以投資的名義將黑手伸向山東省的大汶口、新泰名煤礦、招遠金礦,山西省的太原煤礦。在河北省開闢糧食和棉花供應基地,除了供侵華日軍使用外,還通過上海和青島將大量掠奪來的糧食、礦產、原材料等物資運回日本。其旗下的三菱重工更加是生產和製造了包括飛機、坦克、軍艦在內的大量武器,被稱之為殺人工廠
生產飛機包括:A5M九六式艦戰(990架)、A6M零戰(包括其各改進型在內共生產10938架)、A7M烈風(8架)、B1M3一三式艦攻(440架)、B2M1八九式艦攻(204架)、B5M1九七二號艦攻(155架)、C1M1一〇式艦上偵察機(159架)、C5M1九八式陸上偵察機(50架)、F1M零式水上觀察機(528架)、G1M1九三式陸攻(11架)、G3M九六式陸攻(1048架)、G4M一式陸攻(2416架)、J2M3雷電基地戰鬥機(938架)、J8M1秋水噴氣式截擊機(2架)、K3M九〇式艦上訓練機(624架)、K7M十一式訓練機(2架)、2MB1八七式輕爆(48架)、2MR8九二式偵察機(210架)、KI1九三式重爆(118架)、KI2九三式雙發輕爆(174架)、KI15九七式司令部偵察機(437架)、KI20九二式重爆(6架)、KI21九七式重爆(2054架)、KI30九七式輕爆(704架)、KI46百式司令部偵察機(1742架)、KI51九九式襲擊機(1472架)、KI57百式運輸機(507架)、KI67四式重爆“飛龍”(606架)
生產軍艦包括:
![日本三菱J2M3戰鬥機](/img/e/17b/nBnauM3X3MDOygDN5QDN3QzNxITMwQjN3AjMwADMwAzMxAzL0QzL0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航空母艦:大鷹號、隼鷹號、天城號、龍驤號。
戰列艦:日向號、武藏號、霧島號(戰巡)。
巡洋艦:矢矧號、多摩號、木曾號、名取號、川內號、古鷹號、青葉號、羽黒號、鳥海號、三隅號、利根號、築摩號、那珂號、香取號、鹿島號、香椎號。
驅逐艦:白雪號、山風號、浜風號、沢風號、矢風號、羽風號、秋風號、夕風號、神風號、朝風號、照月號、涼月號、新月號、若月號、霜月號。
潛艇:波102號波103號、波105號、波109號、波111號、呂34號、呂35號、呂36號、呂37號、呂38號、呂40號、呂41號、呂43號、呂45號、呂46號、呂48號、呂51號、呂52號、呂53號、呂54號、呂55號、呂56號、呂57號、呂58號、呂59號、呂60號、呂61號、呂62號、呂63號、呂64號、呂65號、呂66號、呂67號、呂68號、伊16號、伊19號、伊20號、伊25號、伊28號、伊33號、伊35號、伊61號、伊62號、伊67號、伊69號、伊72號、伊75號、伊178號、伊362號、伊364號、伊366號、伊367號、伊370號、伊371號。
另外還有海防艦(800-900噸級)41艘;掃雷艦2艘;布雷艦7艘;運輸艦17艘;特種艦隻7艘。
生產坦克及裝甲車輛包括:一式中型坦克(587輛)、二式炮戰車(30輛)、九七式中型坦克(1450輛)、九五式輕坦克(共生產2375輛,三菱生產了約1180輛,其餘由神戶制鋼和新瀉鐵工所等工廠生產)、四式150MM自行火炮(25輛)、四式中型坦克(2-6輛)、五式中型坦克(原型車一輛)。
二戰時期的經典武器
二戰時期的經典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