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式戰鬥機

四式戰鬥機

四式戰鬥機(英文:Nakajima Ki-84 Hayate / FRANK )中島Ki-84‘疾風’,盟軍綽號‘FRANK’,被公認是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優秀的戰鬥機。

基本信息

發展沿革

Ki-84‘疾風’ Ki-84‘疾風’

Ki-84‘疾風’ 的研發最早可追溯至1941年,中島製作所開始著手為日本陸軍設計剛投入實戰中的一式戰鬥機‘隼’的後繼機,軍方要求需要兼顧通用和高航程的戰鬥機,必須有不遜於‘隼’的機動性和不低於‘鍾馗’的速度和升限,具備防彈裝甲和自封油箱,能在基地250英哩半徑空域內滯空90分鐘,翼荷須達35 lb/ft。

疾風戰鬥機3D模型 疾風戰鬥機3D模型

1942年初由著名的有“太平洋的福克‧烏爾夫(Focke-Wulf)”之稱的小山悌(T.Koyama)著手設計,1943年4月,原型機在Ojima機場試飛,期間又經過不斷改良。1943年8月,中島製作所接到首批83架預生產型的訂單,於1943年8月至1944年3月陸續交付軍方,1943年10月日本陸軍正式命名為陸軍四式戰鬥機Ki-84-I甲‘疾風’。不過二種預生產型之間互不相同,機身製程被簡化生產,飛行方向舵和散熱片有作進一步調整。1944年3月至6月42架第二種預生產型也陸續交付日本軍方。為將飛機做為截擊機使用,改進設計的Ki-84-I乙為增強火力,以二挺20mm機炮取代機槍,以二門30mm Ho-155機炮取代20mm機炮,但產量很少。

技術特點

Ki(キ)-84 原型機、先導量產機等型號

四式戰鬥機一型甲

二戰結束後美國歸還日本的疾風進行飛行表演 二戰結束後美國歸還日本的疾風進行飛行表演

四式戰鬥機一型甲(キ84-I甲)最初期量產型四式戰。武裝為對戰鬥機設計,裝備2門Ho-103機槍(裝於機首,攜帶彈藥350發)與2門20毫米Ho-5機炮(裝於機翼,攜帶彈藥150發)

四式戰鬥機一型乙

四式戰鬥機一型乙(キ84-I乙) 對轟炸機用武裝強化型四式戰,武裝更換為4門20毫米Ho-5機炮,生產編號自3001起,生產數不明

Ki-84丙

Ki-84丙 試作機,機翼武裝更換為30毫米機炮 Ki-84丁 由四式戰乙型后座增設一門20毫米傾斜式機炮作為夜間戰鬥機使用,僅試製改造1架 Ki-84II 將疾風機體部份木製化的簡化版,僅在計畫階段並未實作

Ki-84III

Ki-84III 搭載廢氣渦輪增壓器引擎的高高度攔截機版本,僅在計畫階段並未實作

Ki-84IV

Ki-84IV 搭載裝備2段3速機械增壓器強化高空性能的Ha-45-44型引擎版本,僅在計畫階段並未實作

Ki-106

Ki-106 1944年隨著戰況惡化日本國內的鋁材逐漸不足,因此由立川飛機、吳羽飛機、王子航空(由製紙廠轉型的軍需產業)合作製造一款木製的疾風,在戰爭結束前總共製造了10架。不過由於機體為了維持相同強度因此修改設計,飛機空重比鋁製版增加17%,在速度以及相關性能上無法與原版相比;更慘的是因為黏著劑效果不佳,在地面滑行時主翼下方外板發生剝落的現象,強度不足加上構造不利量產,因此計畫取消。製造出來的機體在日軍投降後有一架送往美國調查。結局不明

Ki-113

Ki-113 因為鋁材缺乏由中島本社進行的鋼製化疾風案,在戰爭結束前飛機仍在製作中尚未裝上引擎,不過以日本後期國內缺乏鋼的狀況,加上鋼製飛機使得飛機空重提升而導致的性能下降,可以說是尚未誕生就已經可以預見失敗的改造案

Ki-116

Ki-116 滿州飛機公司開發的訓練用疾風試製案。將引擎變更為來源不虞的Ha-112II型,螺鏇槳變更為定速三翅型,並延長機體20毫米調整重心的改良版。由於引擎與其他結構簡化因此空中大幅下降了1000公斤使得飛機的操縱性能良好,八月風暴時期為了防止蘇聯擄獲因此開發單位自行處理掉試作機以及設計圖。

Ki-117

Ki-117 換裝出力2400匹馬力的Ha44-13型引擎,並增加主翼面積1.5平方米以作為高高度攔截機的改良型,不過在設計階段戰爭即告結束,另外有Ki-84N這種稱呼。

性能數據

型 號 一型甲 一型乙

機 重 2680kg 2680kg

發 動 機 中島“Ha-45”11型氣冷星型複列18缸×1

(1900馬力) 中島“Ha-45”11型氣冷星型複列18缸×1

(1900馬力)

續 航 力 2,168 km (1,347 mi) 2,168 km (1,347 mi)

實用升限 11,826.24 m (38,800 ft) 11,826.24 m (38,800 ft)

最高速度 686km/h 686km/h

武 裝 機翼Ho-5型20mm機炮×2

機翼103型12.7mm機槍×2

250公斤炸彈或98加侖副油箱×2

機翼Ho-5型20mm機炮×4

250公斤炸彈或98加侖副油箱×2

乘 員 1人 1人

服役事件

1944年3月,裝備‘疾風’的試驗中隊解散,8月被編入22戰隊派往中國戰區和美軍第14航空隊作戰,不久移防菲律賓。

在沖繩戰役中‘疾風’開始大規模參戰,日本陸軍第101戰隊、102戰隊、103戰隊和新組建的111戰隊、200戰隊使用‘疾風’執行遠距離滲透突擊、制空、對地支援、截擊、俯衝轟炸等任務。

雖然即使在當時的標準而言,疾風的極速不算很快,即使在整備良好和使用適合的汽油,仍然極速遜於同期的同盟國戰鬥機。但勝在發動機起動較快而獲得良好加速性,所以實戰中‘疾風’在300km/h以下加速比P-51和P-47稍快,初始俯衝加速略高於P-51。

‘疾風’還擔任過戰鬥轟炸機的任務,1945年4月15日,日本陸軍第101戰隊的11架‘疾風’突襲了沖繩島的美軍機場,這次空襲完全出美軍乎意料,令美軍遭受重大損失。

戰爭後期,裝備‘疾風’的47戰隊、73戰隊、111戰隊、112戰隊、246戰隊也承擔東京地區的空防任務。

疾風的問題在於引擎,由於日本缺乏高精度工業機具,高出力引擎的製造極度仰賴熟練且高水平的技工進行長時間組裝調整,當這些技工都被調往前線時而且引擎開始要求高速量產時,引擎的良率立刻出問題;製造工藝不佳加上生產不足的問題直接導致各地裝備疾風部隊的妥善率欠佳,出勤率戰果也無法進一部提高,對於戰爭後期日本方面來說難以維持其最佳狀態;而且疾風的增壓器仍然為傳統的一段二速機械增壓,雖然已特意調整為中高空模式以進行後期盟軍機隊的攔截作業,但最高速度仍僅在5000米領域無法有效攔截,僅能進行對盟軍戰鬥機的攔截。

總體評價

日本陸軍四式戰鬥機中島Ki-84“疾風”,盟軍綽號“FRANK”,被公認是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優秀的戰鬥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