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31年正式定型,1932年裝備蘇聯紅軍。T-26輕型坦克和BT-7快速坦克都是蘇聯紅軍坦克部隊早期的主力裝備,其生產量戰前其它各國的坦克生產都難以相比。T-26坦克和德國的Ⅰ號坦克都是以“維克斯”坦克為基礎設計的,兩者底盤外型相似,但T-26的火力大大高於Ⅰ號,而且超過了Ⅱ號,達到甚至超過了38t和早期Ⅲ號的水平。早期T-26的主炮為37mm口徑,後期口徑加大為45mm。不過T-26輕型坦克的裝甲防護差,沒有足夠能力抵抗步兵的火力,以至於後來被判槍斃的巴甫洛夫大將得出“坦克不能單獨行動,只能進行支援步兵作戰”的錯誤結論。
T-26的參戰範例當屬哈拉欣河戰役,此外還包括西班牙內戰和蘇芬戰爭等。中國於抗戰開始後也引進了部分T-26坦克,組成了最早的一個裝甲師——第200師,以200師為基幹的第五軍曾於崑崙關戰役中重創日軍第五師團。蘇聯衛國戰爭爆發初期,T-26等舊式坦克在數量上還是紅軍的主要坦克裝備。雖然T-26性能較T-34等新型坦克大為遜色,但德國坦克數量大大少於蘇聯,而且性能優於T-26的Ⅲ、Ⅳ號坦克裝備數量更少,所以蘇聯當時不存在裝備性能落後問題。但是由於紅軍大部分指揮人員素質的低下,再加上以坦克的分散使用對抗德軍的坦克集群,以及暴露在德軍步兵火力下缺乏協同的無謂冒進,使得T-26等坦克的數量損失巨大。
基本數據(T-26S1937型)
生產數量:不詳。長度/寬度:4.88m/3.41m。高度:2.41m。重量:10.5噸。乘員數:3人。發動機:GAZT-26型91馬力。最高行進速度:30km/h。最大行程:公路225km,越野150km。耗油量(升/百公里):公路130,越野195。燃料載量:292升。爬坡性能:32-。涉水深度:0.76m。越障高度:0.71m。越壕寬度:1.73m。主要武器
:45mmModel38坦克炮,46倍口徑,備彈165發,仰角-10-~+40-。輔助武器:2X7.62mmDT機槍,備彈3654發
在早期的蘇聯坦克中,T-26(西方稱為T-26S)是比較有名的一種。1930年,原列寧格勒的布爾什維克工廠在H巴雷科夫和C金茲鮑格工程師的領導下,參照從英國購買的“維克斯”坦克,經改進設計,製造出20輛類似的坦克,定名為TMM-1和TMM-2坦克。在和其他設計的T-19,T-20坦克一道進行對比試驗後,1931年2月13日,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採用以“維克斯”坦克為基礎設計的新坦克,並正式命名為T-26輕型坦克,從1932年起,以列寧格勒的基洛夫工廠為主的一批工廠開始大量生產T-26坦克。T-26輕型坦克一般被用來支援步兵,參加過1936年的西班牙內戰,和1939年在中蒙邊境上蘇日哈拉哈河戰鬥,還參加過1939年的蘇芬戰爭,一直被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它在蘇聯坦克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環。它的主要缺點就是裝甲防護較差,在蘇日哈拉哈河戰鬥和蘇芬戰爭中損失較大,不過這也成為蘇聯以後研製BT-7快速坦克和T-34坦克的契機。
評價
T26本身的設計還是相當不錯的,作為一種輕型坦克,它的裝甲、火力均優於同時期對手,而且機動性相當好。
T26在二戰前大規模使用有3次,西班牙內戰,諾門坎和蘇芬戰爭。在西班牙內戰的守候,T26全面壓倒了德意的輕型坦克,但是經常錯誤的被派去進攻反坦克炮陣地,損失很大。諾門坎戰鬥,T26作為蘇軍的打擊拳頭,把日本的豆坦克打得啞口無言,但是由於裝甲薄弱,也被日軍步兵近戰擊毀了很多。蘇芬戰爭,除了裝甲薄弱以外,T26還被發現火力嚴重不足,無法對付芬軍的堅固堡壘和工事。
從這些戰爭中可以發現,T26可以完成它該完成的任務,比如壓制對方輕型坦克,突破不堅固的防線,快速穿插包圍敵步兵等,它無法完成的任務是攻克設防堅固的敵軍防線,尤其是加強了反坦克火力的防線,這很正常,其他輕型坦克也做不到這點。
T26的實戰損失確實比較大,這說起來並不是總體設計有很大的缺陷,而是因為蘇聯對T26的某些簡化造成的。對T26這樣的輕型坦克而言,其裝甲基本上只能防一點輕武器,要想提高戰場生存能力,只能從兩方面下功夫,一是機動性,二是良好的觀察能力。高機動性可以減少被擊中,視野好則能更好的發現威脅並進行躲避。T26在機動能力上做得不錯,速度很快,但是取消了指揮塔,使得車長的觀察能力大打折扣,而且T26的車長還要擔任炮長,作戰的時候幾乎無暇進行四周的觀察,因此很容易被側後的火力襲擊,此外T26的火控能力也不太好,精確射擊能力不足,據說在300米內才可以取得比較高的命中率,這么近的距離對T26薄弱的裝甲來說,實在是太危險了。T26實際上也代表了蘇聯坦克的一貫特點:裝甲較好,速度較快,強調火力,但是觀察能力和射擊精度較差,人機工程也較差。這種特點在T34上也同樣表現明顯。
評價指標
二戰的陸戰兵器當中,坦克是當之無愧的明星。坦克出現於一戰末期,兩次大戰之間的20年發展非常緩慢,1940年德國閃擊西線時,其裝甲部隊主力3型坦克實在比一戰末期法國的雷諾FT17坦克強不了多少。然而就在以後的5年間,歐洲戰場的坦克得到飛速發展。1944年,東線雙方的主戰坦克-比如德國的虎豹、蘇聯的T34/85和IS2-同戰前的坦克已經沒有可比性。1940年是納粹德國最輝煌的一年,德軍的裝甲集群橫掃西歐,擊潰法國,重創英國,徹底洗雪了一戰的恥辱。說來令人難以置信,創造這個奇蹟的德國裝甲部隊所裝備的坦克,無論質量還是數量,都遠遜英法兩個對手。1940年西線戰事,證明裝甲部隊的戰鬥力更多是來源於戰術,而非武器本身。評價一種坦克有好幾個指標。首先是火力,坦克炮的威力大概是兵器迷們最津津樂道的。其次是裝甲防護,裝甲和火力是盾與矛的關係,通常坦克都追求盾堅矛利,能擊毀對手而保存自己。最後是機動性,這個包括引擎、傳動和懸掛等等。坦克是強調機動性的陸戰武器,然而過分追求火力和防護,就不得不犧牲機動性。火炮口徑越大,裝甲越厚,坦克就越重,在坦克動力有限的情況下,機動性自然受到影響。因此最優秀的坦克,是三個指標的完美平衡
輕型坦克介紹
發展情況: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輕型坦克作為支援步兵的戰鬥車輛,在戰爭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蘇聯最早生產的有T-26、T-27、T-46坦克,以後又生產了T-30、T-60、T-70、T-80等輕型坦克,生產數量達30000多輛。美國自1933年生產多種型號的輕型坦克,數量達27000多輛,這是輕型坦克的興盛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坦克技術的發展,輕型坦克由於火力和防護性遠不及各國投入戰鬥的中型坦克,致使該類坦克受到了冷落。60年代以來,隨著主戰坦克代替中型坦克參戰後,輕型坦克在許多國家陸軍中都不被作為主要裝備,並已逐步演變成偵察坦克、坦克殲擊車、傘兵戰車和登入車等。當時裝備的輕型坦克主要有美國M551輕型(偵察)坦克,蘇聯ПТ-76輕型(水陸)坦克,法國AMX-13,瑞典的IKV-91坦克殲擊車,英國蠍式輕型(偵察)坦克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坦克火炮技術、裝甲複合材料技術、光電技術、動力傳動裝置技術以及三防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主戰坦克的性能,但也給主戰坦克帶來了某些問題。一是坦克技術越來越複雜,主戰坦克加重,大多為50、60噸級。二是主戰坦克成本急劇增高,例如美國M1主戰坦克,1986年財政年度的價格為222萬美元,而1988財政年度增長到256萬美元,聯邦德國豹2坦克價格也達220萬美元。三是1980年爆發的伊朗革命,又促進了美國及西方國家組建快速部署部隊。於是到80年代,美國及西方某些國家再次重視輕型坦克。如美國海軍陸戰隊提出要裝備一種機動防護武器系統,後來陸軍又提出研製機動防護炮系統計畫,這實質上是一種輕型坦克計畫。原計畫曾考慮裝備美國快速部署部隊1000~1200輛機動防護炮系統以提高戰場火力密度,同敵主戰坦克作戰,但該計畫因財政問題而被取消。此外,美國陸軍還曾研製輕型近戰車輛(CCVL)方案等。
其他國家,如聯邦德國、英國、瑞典等80年代也在研製新型坦克,英、美還聯合研製VFM5型坦克樣車。聯邦德國在研製美洲獅裝甲車族、英國在研製RO2000裝甲車族中都在研製輕型坦克的方案。瑞典在原IKV-91輕型坦克基礎上積極研製IKV91-105坦克殲擊車,並於1985年在美國陸軍武器裝置展覽會上分開展出。一些開發中國家也在積極發展、裝備輕型坦克。巴西於1979年研製一種重19t、安裝1門90mm坦克炮的X1A2輕型坦克,腳踏車價格僅50萬美元。1987年,泰國政府同美國卡迪拉克公司簽訂一項1.5億美元契約,購買106輛魚式輕型坦克。
談到輕型坦克,必然要涉及水陸坦克。嚴格說來,當前國外專門裝備使用的水陸坦克正逐步消失,如蘇聯ПТ-76輕型(水陸)坦克早已停產,並用БМП步兵戰車的偵察車型去代替它的作戰任務。然而,水陸坦克還保留在各國海軍陸戰隊中使用,主要用作穿過海濱激浪,越過除灘,支援兩棲部隊強行登入。中國於1958年開始研製輕型坦克和水陸坦克。輕型坦克於1962年設計定型,1963年投產並裝備部隊,定名62式。到1978年,62式輕型坦克停產。水陸坦克於1963年設計定型、投產,定名63式。到1982年63式水陸坦克停產。
裝備現狀:美國自1951年生產M41輕型坦克以來,總計生產5500輛,目前雖在美國早已退役,但仍在世界許多國家裝備。1966~1970年,美國生產M551謝里登輕型坦克,總計700輛,1978年停止使用,目前僅在美國第82空降師裝備57輛。英國生產、裝備蠍式輕型(偵察)坦克271輛。法國從1952年到1982年為止,總計生產AMX-13輕型坦克約3000輛,現裝備200~300輛,其餘出口到10多個國家。蘇聯從50年代初至60年代末,生產ПТ-76輕型(水陸)坦克7000輛,目前只裝備1200輛,其餘出口到20多個國家。此外,奧地利生產、裝備SK105輕型坦克250輛,瑞典生產、裝備IKV-91輕型坦克等。
現裝備的輕型坦克的戰鬥全重一般為14~18t,乘員3~4人。車上安裝76mm或90mm、105mm火炮,發射榴彈、破甲彈等。火炮配有雷射測距儀和紅外、微光夜視設備等。單位功率一般為12~16kW/t,公路最大速度可達45~72km/h。輕型坦克一般不能浮渡,涉水深為0.7~1m。車體和炮塔用鋼板製造,厚度為20~40mm。車內一般未裝三防裝置。美國於1967年研製、裝備M551輕型坦克,為的是代替M41輕型坦克、M56自行火炮和M114偵察車。M551輕型坦克原是美軍裝甲偵察(騎兵)部隊的制式裝備,主要任務是在距己方最遠距離上發現並識別出敵人;最大限度地爭取時間,對敵方實施遠距離的炮火射擊,遲滯敵人,迫使敵人過早展開隊形;同時積極判明敵軍突擊方向與兵力,派出一支快速機動部隊遂行掩護任務,利用其火力和機動性掩護主力部隊的機動;在夜間和能見度不良條件下執行偵察任務。該坦克雖採用諸如152mm口徑的兩用炮及先進的火控、觀瞄設備,但終因兩用炮可靠性差、彈藥存在故障、藥筒燃燒不完全等問題而被迫停產。當前,美軍裝甲偵察(騎兵)部隊主要裝備的是在M2步兵戰車基礎上發展的M3偵察戰車。
英國於70年代初研製並裝備了蠍式輕型(偵察)坦克車族,其主要任務是在戰鬥中擔任偵察、護衛;配合空降兵空降到敵後方,實施快速機動作戰;在核武器爆炸後能迅速進入放射性沾染區,摧毀和消滅敵方有生力量,擴大戰果;能實施城市巷戰,能在山地、沼澤等複雜地形作戰。蠍式輕型坦克體積小、重量輕,戰鬥全重只有7.9t,火炮口徑為76mm,尤其是它的單位壓力極低,只有34.34kPa(0.35kgf/cm2)。
法國研製、裝備的輕型坦克有AMX-13以及AMX-10車族中的AMX-10C輕型坦克。法國極端重視AMX-13輕型坦克的改造工作,為進一步挖掘它的潛力,將該坦克的動力裝置改裝底特律(Detroit)公司的6V-53T型渦輪增壓柴油機,功率由184kW(250馬力)提高到206kW(280馬力),公路最大速度由60km/h提高到64km/h。在火力方面大安裝1門105mm坦克炮,可以發射初速為800m/s的空心裝藥破甲彈。火炮的俯仰範圍由原來的-5.5°~+12.5°擴大到-8°~+12.5°,戰鬥全重也由15t增到17t。法國輕型坦克的主要任務是伴隨主戰坦克作戰,作為主戰坦克的支援火力,提高戰場的火力密度,消滅敵方主力部隊,或在主戰坦克不易展開的地區獨立執行作戰任務,或在複雜地形條件下支援步兵作戰,以機動火力摧毀敵方火力點。
蘇聯於二次大戰末研製ПТ-76輕型(水陸)坦克,主要用於偵察、警戒指揮,也可作為兩棲部隊奪取灘頭陣地的火力支援武器。目前蘇聯國內的ПТ-76輕型(水陸)坦克早已被БМП步兵戰車的偵察車型取代,但仍在20多個國家裝備使用。
中國62式輕型坦克有良好的機動性和一定火力和防護性,主要用於戰場偵察、迂迴,同敵方輕型裝甲車輛作戰。63式水陸坦克適宜在多河流、湖泊、沼澤和水網稻田地區執行戰鬥與偵察任務。使用特點:各國的輕型坦克根據各自的軍事思想、戰略方針和地形條件而發展的。輕型坦克尤其在特殊的地形上使用,能發揮較大作用。現將國外輕型坦克的使用特點歸納如下:1.多數配合主戰坦克進行偵察、警戒和巡邏
輕型坦克能在距己方主力部隊較遠距離上偵察和識別敵情;探明縱深作戰路線和敵軍突擊方向;以快速機動和強大火力防止敵方突然襲擊,壓制敵人,保證主力縱深無阻,為全縱深作戰創造有利條件。目前,許多國家裝備了輪式裝甲偵察車代替輕坦克遂行偵察任務。2.新輕型坦克主要用於殲擊任務輕型坦克在防禦和阻擊戰中能快速機動地利用地形、地物與敵周鏇;在突擊和迂迴戰中能伴隨主戰坦克實施火力支援,殲滅敵方輕型裝甲車輛和主戰坦克。3.在複雜地形上能代替主戰坦克作戰輕型坦克能在主戰坦克不易展開的各種複雜奪形上先敵展開,能在諸兵種配合下與敵方主戰坦克對抗或作為支援步兵作戰的戰鬥坦克;輕型坦克能在山地、沙漠、水網稻田和城市巷戰中發揮較好作用。4.空降部隊的重要裝備之一裝備有大量輕型坦克的空降兵具有高度的快速性與機動能力;能在敵後各個方向迅速移動,阻擊敵人的後續力量,協同己方主力部隊圍殲敵人。5.能實現快速部署、遠距離支援輕型坦克是國外快速部署部隊的重要裝備。該部隊能大規模空運輕型坦克到世界各地,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實施快速介入、快速部署、縱深突擊作戰,並迅速實現戰略轉移、戰略防禦以及快速支援遠距離作戰。
發展趨勢:80年代,美國和西方某些國家研製的新輕型坦克型號很多,如美國快速部署部隊輕型坦克(RDF/LT)、AGS裝甲火炮系統、MPGS機動防護炮系統、輕型近戰車輛,英美VFM5輕型坦克等,但由於財政問題,大多停留在研製階段或放棄研製計畫,只有美國研製的魚式輕型坦克賣給泰車裝備使用。未見到蘇聯、法國研製新型輕型坦克計畫。蘇聯自ПТ-76輕型(水陸)坦克停產以來,未見新的水陸坦克出現,卻大力研製和裝備了步兵戰車。蘇聯著重研究了步兵戰車用於水上行駛、登入作戰的構想。從現有步兵戰車來看,大多數具備水上行駛性能,除火炮口徑較小、水上戰鬥能力較弱外,可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水陸偵察的任務。美國於50年代和60年代研製的lvtp5和AAV7兩棲登入戰車僅裝備海軍陸戰隊,主要用於登入作戰和輸送步兵。80年代,美國又對AAV7不斷進行改進,並醞釀研製新的兩棲登入戰車。
近年來各國很少採用單獨的底盤來生產輕型坦克,而是在裝甲車族的發展中發展,目的是儘量減少部隊裝備的底盤和推進系統的品種,如聯邦德國在研製美洲獅裝甲車族、英國在研製RO2000裝甲車族中都有輕型坦克方案。以聯邦德國研製的美洲獅裝甲車族為例,其特點是:(1)多種用途。車重範圍16~34t,在整個車重範圍內分成3個不同等級,可安裝4對、5對或6對負重輪。變型車多達20多種,可以完成除主戰坦克之外的全部裝甲車輛所裝置。(4)採用坦克上的現成部件。如採用豹1坦克的負重輪、托帶輪、扭桿、減振器和駕駛座椅等,豹2坦克的主動輪、履帶調整器、冷卻風扇、油泵等部件。
新研製的輕型坦克特點是:1.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新輕型坦克戰鬥全重一般在18~21.5t之間,車內乘員4人,安裝自動裝彈機後,乘員減至3人。坦克安裝1門105mm高膛壓、後坐距離延長的超低後坐力炮。火炮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破甲彈等彈種,脫殼穿甲彈初速可達1470m/s。火炮最大俯角在-7.5°~-10°之間,最大仰角在+15°~+20°之間。火控裝置與主戰坦克相當,採用雷射、微光電視或熱像儀的光電綜合瞄準鏡。瞄準鏡又與數字式火控計算機、彈道自動修正感測器等密切配合,使新輕型坦克從發現目標到射擊時的反應時間從15s縮短到7s左右。火炮可以安裝雙向穩定器。當然,某些新輕型坦克可根據用戶要求,採用簡易火控系統。新輕型坦克多數採用368~404kW(500~550馬力)的渦輪增壓柴油機,單位功率可達19.85~20.59kW/t(27~28馬力/t),單位壓力一般為53.9~68.67kPa(0.55~0.7kgf/cm2),公路最大速度達70~80km/h,平均越野速度可達55km/h,最大行程一般為480~650km,車內油料可供24h作戰使用。新輕型坦克車體多採用鋁合金或鋼板焊接結構,還附加有間隙裝甲或凱夫拉縴維增強複合材料襯層等。車體正面可防20mm炮彈,側面和後部可防12.7mm槍彈,車底可防地雷等。車上安裝三防裝置和自動滅火及煙幕施放裝置等。2.採用新概念和新技術新輕型坦克主要採用下列先進技術:(1)改變坦克的總體布置,動力、傳動裝置前置,改變傳統型的炮塔,採用適於輕型底盤的外置火炮技術。(2)大口徑超低後坐力炮及其炮塔結構和新型彈藥技術。(3)自動裝彈機和外置火炮的自動裝彈機技術。(4)帶隨動炮架系統的主瞄準穩定技術。(5)熱成像、雷射測距儀和數字式計算機等先進火控技術。(6)高強度防彈鋼板和鋁合金材料技術;鋁、鋼與陶瓷等複合材料技術;纖維增強複合材料技術。(8)迷盲遠紅外瞄準具和飛彈尋的器的煙幕施放技術。(9)柴油機的渦輪增壓和增壓中冷技術。(10)包括自控閉鎖液力變矩器、自動變速箱和無級轉向裝置的液力機械綜合傳動技術。(11)液壓機械傳動裝置技術。(12)高強度扭桿和液氣懸掛及主動懸掛裝置技術。(13)鎖耳掛膠,帶可拆卸橡膠塊的輕質履帶板技術。(14)套用微機、光纖等先進技術對車內全部電子、電氣設備一體化設計技術。(15)車內自動檢測和診斷技術。(16)車輛總體最佳化設計及標準化、模組化和車族化等措施。《坦克世界》中的裝甲車輛(1)
《坦克世界》是由白俄羅斯遊戲開發商開發的坦克對戰內容的射擊網遊。這是一款大型多人線上網遊,支持30人的PVP對抗戰鬥,遊戲中有各種類型的坦克參戰,還有品種繁多的武器供玩家選擇。 |
二戰各型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波及人口最多,涉及地域最大的戰爭,各國新式武器紛紛亮相尤其是各種主戰坦克都走上了前台,本任務就是要大家熟悉了解各國在二戰中的主戰坦克。歡迎大家積極添加各種型號坦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