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鼻天鵝

疣鼻天鵝

疣鼻天鵝(英文名:Cygnus olor)是一種大型的游禽,體長1250~1500毫米。脖頸細長,前額有一塊瘤疣的突起,因此得名。全身羽毛潔白。在水中游泳時,頸部彎曲而略似"S"形。嘴基有明顯的球塊,且在雄性較大,雌性不很發達。眼深棕色,嘴橙黃色,基部和球塊黑色 腳趾和蹼灰黑色。棲息於湖泊、江河或沼澤地帶。在地上行走拙笨,但極善游泳。飛行時也將頭部伸直,但很少發出叫聲,故又得名 “無聲天鵝”。以水生植物為主要食物,包括水草的根、莖、葉、芽及種籽等;偶吃軟體動物和昆蟲及小魚。在蘆葦叢中營巢,由水生植物和泥土構成,內鋪雜草和絨羽。夏季產卵5~7枚,是天鵝中產卵最多的一種;卵呈藍綠色,重約340克;由雌性完成孵化,孵化期35~36天。雙親共同餵育雛鳥。分布於歐洲、北非、亞洲中部與南部。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疣鼻天鵝疣鼻天鵝

疣鼻天鵝雄鳥渾身雪白,頭頂至枕略沾淡棕色。眼先裸露,黑色;嘴基、嘴緣亦為黑色,其餘嘴呈紅色,前端稍淡,近肉桂色,嘴甲褐色,前額有突出的黑色疣狀物;跗蹠、蹼、爪黑色,虹膜棕褐色。雌鳥羽色和雄鳥相同,但體形較小,前額疣狀突不顯。幼鳥頭、頸淡棕灰色,前額和眼先裸露、黑色,不具疣狀突,飛羽灰白色,尾羽較長而尖,淡棕灰色,具污白色端斑。下體較淺淡,多呈淡棕灰色,虹膜褐色,嘴紅灰色,爪和蹼、跗蹠綠褐色。

頸修長,超過體長或與身軀等長;嘴基部高而前端緩平,眼先裸露;尾短而圓,尾羽20~24枚;腿短至中等;前趾有蹼,蹼強大,但後趾不具瓣蹼。拇指短位高;跗鱗網狀;羽衣兩性相似。

大小量度:體重♂9650~10000g,♀6750~8750g;體長♂1413~1550mm,♀1300~1493mm;嘴峰♂80~86mm,♀74~76mm;翅♂600~620mm,♀560~578mm;尾♂190~215mm,♀190~207mm;跗蹠♂95~110mm,♀90~101mm。

(註:♂雄性;♀雌性)

疣鼻天鵝疣鼻天鵝

體長130厘米~155厘米。體重7~10千克。體羽潔白。頭部梢帶棕黃色。嘴為赤紅色。前額具黑色疣突。

嘴赤紅色。嘴甲為褐色。嘴基和前額交匯處有一個黑色疣狀突起,十分明顯,以此區別於其他兩種天鵝。頭頂至枕部沾有淡棕色。眼先裸露為黑色。虹膜為棕褐色。尾羽較長而尖。腳深灰色。附跖、爪和蹼均為黑色。

體形尤如大天鵝,主要特徵是眼先黑色與嘴基部相連呈三角形,嘴基和嘴緣為黑色,前端稍淡,近似於肉桂色。

生活習性

疣鼻天鵝疣鼻天鵝

主要在水中生活,性機警,視力強,頸伸直能遠眺數里。游泳時隆起兩翅,頸向後曲,頭朝前低垂,姿態極為優雅。游泳速度甚快,能用一隻腳划水,也能兩隻腳同時劃,同時不時的張開和扇動兩翅,高興時發出一種沙啞而低沉的‘嘶嘶’聲,啞聲天鵝的名字即由此而來。性溫順而膽怯,行動極為謹慎小心,常在開闊的湖心水面游泳和覓食,晚上亦多棲息在安靜而少干擾的湖心島上或漂浮在水面的物體和乾的蘆葦堆上,沒有危險時才上岸。起飛時雙翅拍打水面,在水面助跑約50米才能徐徐離水飛起。飛行時頸向前伸直,腳伸向後,兩翅扇動緩慢而有力。常成對或呈家族群活動,有時亦集成大群,特別是冬季和換羽期間。

主要以水生植物的葉、根、莖、芽和果實為食,也吃水藻和小型水生動物。白天覓食,晚上休息。覓食時主要是用嘴撕裂植物,有時也能像一些鴨類一樣頭朝下、尾朝上,將頭伸到水底挖掘水生植物的根為食,偶爾也到水邊地面覓食青草。

疣鼻天鵝疣鼻天鵝

9月底至10月中旬遷往南方越冬,春季多在2月中下旬北遷,均成小群和家族群遷飛,多沿湖泊、河流等水域進行,沿途不斷停息。在有些地方,特別是引種過去的地方,如北美、南非、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地,疣鼻天鵝已變成了留鳥,不再遷徙。在英國遷徙的距離也很短,最遠一般不超過50千米,而且是沿水域進行的。但在西伯利亞、蒙古和中國北方繁殖的疣鼻天鵝,每年春秋季都要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做上千米里的來回遷徙。

分布範圍

世界分布

疣鼻天鵝疣鼻天鵝

分布於亞美尼亞,阿富汗,阿爾巴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白俄羅斯,比利時,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中國,克羅埃西亞,賽普勒斯,捷克共和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拉克,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日本,哈薩克斯坦,韓國,朝鮮,吉爾吉斯斯坦,拉脫維亞,列支敦斯登,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摩爾多瓦,蒙古,黑山,荷蘭,挪威,巴基斯坦,波蘭,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加那利群島),瑞典,瑞士,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克蘭,英國,烏茲別克斯坦。

引進:澳大利亞,加拿大,法羅群島,冰島,紐西蘭,新加坡,南非,美國。

旅鳥:巴林,百慕達,埃及,約旦,黎巴嫩,利比亞,馬爾他,摩洛哥,阿曼,巴勒斯坦,葡萄牙,西班牙(加那利群島),敘利亞,塔吉克斯坦,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中國分布

主要繁殖在中國新疆中部、北部、青海柴達木盆地、甘肅西北部和內蒙古。越冬在長江中下游、東南沿海和台灣。遷徙時經過東北、華北和山東部分地區。

棲息環境

疣鼻天鵝主要棲息在水草豐盛的開闊湖泊、河灣、水塘、水庫、海灣、沼澤和水流緩慢的河流及其岸邊等地。

繁殖方式

疣鼻天鵝疣鼻天鵝
疣鼻天鵝3齡時性成熟,少數2齡(多為雌體),也有遲至4齡時才開始繁殖的。新對的形成多在第一次繁殖前的秋天和冬天,對較為固定,一旦形成終生不變,很少中途解體,而且多是出現在繁殖不成功和非繁殖對中。求偶行為首先是雌雄彼此進行頻繁的頭浸水運動,一起游泳,雄鳥用它的頸纏住雌鳥的頸,然後爬到雌鳥背上,進行交配。雌鳥完全沉入水中,僅頭和頸露出水面。交配完後雌雄鳥一起游泳,同時發出獨特的沙啞聲,然後是疏理羽毛和水浴。

繁殖期3~5月。營巢於僻靜的,人難於接近的水塘和湖泊岸邊蘆葦叢或水草叢中。雌鳥單獨營巢或雌雄共同營巢。巢用乾蘆葦和其他植物堆集而成,結構極為龐大,呈圓形,外徑128.5~194.5毫米,平均164.0厘米:內徑48.5~56.6厘米,平均51.0厘米;深12.7~18.6厘米,平均15.0厘米;高24.5~31.0厘米,平均27.0厘米。有主巢和輔巢之分,主巢供雌鳥產卵用;輔巢為雄鳥夜宿用,通常距主巢40~60米遠,亦是由蘆葦、蒲草莖和葉堆集而成,外形極為簡陋,像個草墊子,大小為外徑125.0~140.0厘米,高14.0~18.0厘米。為了出入方便,通常在主巢和灘緣之間打通兩條0.7~1.5米寬的“通道”,通過從根部咬斷或踩倒蘆葦形成,而咬斷的蘆葦又可作為營巢材料。通常一道進,另一道出。

疣鼻天鵝領域性極強,巢域面積較大,每對天鵝通常都要占據大片的蘆葦灘和寬闊的湖面。每對所占據的領域面積的大小,隨營巢環境條件而異。在適合營巢的寬闊湖區,領域面積較大;在受營巢條件限制的河岸地區和高種群密度的地區,領域面積就小;有時甚至數個巢在一起,巢間距僅幾米遠。通常不利用舊巢,只有少數喜歡利用上一年的舊巢,特別是繁殖成功的巢,但仍然需要進行修理和補充才可使用。

巢築好後即開始產卵,每窩產卵4~9枚,通常5~6枚,隔天產1枚。新鮮卵乳白色,孵化後逐漸變為骯黃白色或藍綠色,大小為117.5(113.5~21)毫米×74.9 (72.5~77)毫米,重362(348~371)克。孵卵主要由雌鳥承擔,雄鳥在巢附近警戒,如遇危險就向湖心游去或迅速起飛,當經過主巢上空時,用力扇動兩翅向雌鳥示警,雌鳥立刻將巢蓋好,然後沿著通道離開巢。

每天中午氣溫最高的時候,雌鳥亦要離開巢去覓食,但時間不長,離巢前先用巢邊材料將卵掩蓋好或者由雄鳥替孵。雌鳥戀巢甚強,特別是在孵卵後期,當有人接近巢時,雌鳥不僅不離開,而是迎上幾步,拱著頸,發出“ho-ho-”的恐嚇聲,孵化期35~36天。第一窩繁殖不成功,通常要進行補償性孵卵,但窩卵數明顯減少,通常僅為1~2枚。雛鳥早成性,孵出後不久即能下水游泳,但生長極慢,通常120~150天才具飛翔能力。雛鳥生長期間,成鳥亦開始換羽,和雛鳥一起在水中生活,對雛鳥極為愛護,不時地讓它們爬到自己的背上,早期晚上多回到巢中過夜,隨著雛鳥逐漸長大,則不回巢中過夜,而是夜宿在漂浮於水中的物體上或蘆葦堆上。

嬉戲 築巢 產卵
孵卵 出殼 孵化
雛鳥 一家 雄性疣鼻天鵝

種群現狀

疣鼻天鵝,是野生天鵝中數量最多的種類,全世界總數達50多萬隻。在中國卻是數量最少的一種,也是一種數量稀少的珍禽,野生種群數量很低,估計中國不到3000隻,繁殖數量有下降的趨勢,據袁國映等統計,新疆艾比湖1982年夏季約有250隻,到1986年僅剩108隻,賽里木湖也只有百餘只。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註:疣鼻天鵝圖冊網址

瀕危信息

疣鼻天鵝疣鼻天鵝

CITES瀕危等級:未列入生效年代:1997年

IUCN瀕危等級:未列入生效年代:1996年

IUCN瀕危等級:生效年代:2003年

國家重點保護等級:二級生效年代:1989年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易危生效年代:1996年

致危原因

棲息地破壞致危的主要因素是繁殖區自然條件的不斷惡化和人類經濟活動對其生境的破壞,如青海湖地區湖水的不斷下降,湖岸沙化使許多植物難以生存,許多疣鼻天鵝賴以生存的食物不斷減少,致使疣鼻天鵝不能繼續在此繁殖。

作為醫藥成分被捕獵

中醫傳統理論認為疣鼻天鵝膽汁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能,因此被利用。

保護措施

疣鼻天鵝疣鼻天鵝

據國際水禽研究局1992年組織的亞洲隆冬水鳥調查,疣鼻天鵝數量有限,引起國際有關方面的重視,中國已將它列入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作為一級保護動物,在新疆和內蒙古繁殖地建立了自然保護區。

就地保護:對現存不多的幾個大的越冬地和繁殖地,實行重點管理。

保護措施:需加強宣傳教育,嚴禁亂捕濫獵,控制人口和牲畜數量,減小草場壓力,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實行部門協作,如水電工程設計應保證天鵝繁殖區水位保持一定深度等。

雁亞科的鳥類

雁亞科Anserinae有8屬33種。腿短至中等;頸中至長;前趾有蹼;拇指短位高;跗鱗網狀;羽衣、鳴聲及行為兩性相似;配偶聯繫及家庭生活持續時間長;每年換羽一次;植食性;翅中等度長,尖;尾短;均善游泳,許多種主要水棲。包括樹鴨族、天鵝族、雁族、點斑鴨族等4族。鴻雁是我國的家鵝的祖先,灰雁是歐洲家鵝的祖先。

樹鴨屬

西印度樹鴨| 斑胸樹鴨| 黑腹樹鴨| 茶色樹鴨| 尖羽樹鴨| 細斑樹鴨| 白臉樹鴨| 栗樹鴨

白背鴨屬

白背鴨

天鵝屬

疣鼻天鵝| 大天鵝

扁嘴天鵝屬

扁嘴天鵝

雁屬

灰雁| 斑頭雁|帝雁| 細嘴雁

黑雁屬

黑雁| 加拿大黑雁

蠟嘴雁屬

蠟嘴雁

點斑鴨屬

點斑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