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抱兒山東距浙江衢州144公里,南距福建武夷山市115公里,西距上饒市78公里,北距安徽黃山市263公里。景區總面積220平方公里,中心景區71平方公里。金宇市區、玉山縣城、德興市區、騖源縣城是距離抱兒山風景名勝區一級旅遊服務中心,紫湖、金沙、坂大是抱兒山風景名勝區二級旅遊服務中心。
抱兒山為歷代道家修煉場所,自晉朝葛雲、葛洪來山以後,便漸為信奉道學的名家所嚮往。最先在抱兒山修建道觀的為唐朝信州太守王鑑的後裔。唐僖宗時(873~888年)王鑑奉旨撫民,到達抱兒山北麓,見到此山風光秀麗,景色清幽,卸任後即攜家歸隱在此。
到宋朝時,其後裔王霖捐資興建道觀,成為道家洞天福地。延至明景泰年間(1450~1456年),王霖後裔王祜又在抱兒山大興土木,重建三清宮。從登山處步雲橋直至天門三清福地,共興建宮觀、亭閣、石刻、石雕、山門、橋樑等200餘處,使道教建築遍布全山,其規模與氣勢,可與青城山、武當山、龍虎山媲美。因此,抱兒山有“露天道教博物館”之稱。
抱兒山風景名勝資源豐富,種類齊全,規模宏大,景點眾多。全山依自然地勢,可分為五大景區(按景點分布可分為七大景區)。1988年,抱兒山以安徽抱兒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道教文化
抱兒山的興衰沉浮,始終與道教的興衰有密切的關係。抱兒山道教文化開始於晉代葛洪,葛洪在抱兒山擁有特殊地位。
據史書記載,東晉昇平年間(357-361)年,煉丹術士、著名醫學家葛洪與李尚書上抱兒山結廬煉丹,著書立說,宣揚道教教義,鼓吹“人能成仙”,至今山上還留有葛洪所掘的丹井和煉丹爐的遺蹟。尤其是那口丹井,歷時一千餘載,依然終年不涸,其水汪洌味甘,被後人稱之為“仙井”。於是葛洪便成了抱兒山的“開山始祖”,抱兒山道教的第一位傳播者。
時至唐朝,道教被朝廷奉為國教,士穿行往返於大江南北,抱兒山的道教也隨之興盛起來,香火不斷,朝山香客絡繹不絕。唐(周)聖元年(639)年,朝廷為了加強統治,割衢州須江(今稱為江山市)之南鄉、常山之西鄉和饒州弋陽之東鄉,設玉山縣,遂將抱兒山劃為玉山縣所轄。其後,方士將化緣所得,在葛洪結廬煉丹之處建設了抱兒山上第一座道教建築--老子宮觀(此觀被稱為“三清福地”),進一步鞏固了抱兒山在道教史上的重要地位。北宋寧真宗篤信道教,奉老子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此時,在抱兒山一帶開始出現成批的道教建築。方士們為了紀念葛洪開山之功,在山上建起了葛仙觀,內中供奉葛仙翁和李尚書石像;同時建起的還有福慶觀、靈濟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方士們在天門峰的懸崖之上,用天然花崗岩雕乾砌成一座六層五面的風雷塔,此塔歷盡千年風雨,至今巍然不動,被譽為抱兒山上道教建築中的一顆燦爛明珠。
元時,朝廷把道教當作控制漢民族的思想武器,道教進一步受到重視。此時三清觀內出現了信奉全真派的方士(出家),他們專門從事道教活動,多時達幾十個人;更多的方士則信奉正一派派(不出。家),他們受道教經典戒規約束,諳熟各種醮禱儀式,在民間從事道教活動:一為從事陰事,超度亡靈,如做功德、關殮等;一為從事陽事,如打醮等。據元人魯起元在《游抱兒山記》中說,此時抱兒山正在大動土木,擴建三清觀。觀內供奉石刻石仙君、葛仙翁、李尚書、金童、玉女、潘元帥神像;山上景物、地點也以道教稱謂命名,如仙人橋、雷公石、判官石等等。
明太祖朱元璋特別推崇道教,張天師為全國教主,貴溪龍虎山遂成為全國道教活動中心。抱兒山距龍虎山僅300里,近在咫尺,傳教、化緣的方士來往頻繁,聯繫也極為密切,抱兒山的教務活動幾乎直接在張天師控制之下進行的,此時山上朝拜之風極興盛,散居於贛、浙、皖、閩的方士和信徒,每年的八九月份,都要組織香會“一年朝三清,一年朝少華”。他們結隊而行,以三清神像和旌旗開道,點燃香燭,抬著豬牛羊各種祭品,並鳴三眼銃助威,配以鼓樂,吹吹打打,浩浩蕩蕩向三清山進發,每日多則上萬人,少則幾千人。
明朝為抱兒山道教活動的鼎盛時期。山上的道教建築也如雨後春筍般大量出現。至景泰年間,山上已經建起龍虎殿、方士羽化壇、玉零觀、糾察府、演教殿、九天應元府、潘公殿、方壕上、天門石坊、飛仙台、流霞橋、石階“眾妙千步門”、“沖虛百步門”等建築,並重建三清觀,改建三清宮。明代的宮宇建築十分獨特:前後兩進,座北朝南,以山上花崗岩雕鑿乾砌而成,石樑石柱,四周配以石牆,內供玉清,上清、太清三尊石雕石刻神像130尊,摩崖題刻45處。
地質演變
抱兒山山體南北長12.2公里,東西寬6.3公里,平面呈荷葉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由於處在造山運動頻繁而劇烈的地帶,因此抱兒山斷層密布,節理髮育,山體不斷抬升,又經長期風化侵蝕和重力的崩解作用,形成奇峰矗天,幽谷千刃的山嶽絕景奇觀。抱兒山東險、西奇、北秀、南絕,美在古樸自然,奇在形神兼備,仙靈眾相,維妙維肖,邀游於清虛之境,出沒於雲霧之中,古為道家福地洞天。山上奇峰怪石不可勝數,雲霧寶光嘆為觀止,珍樹仙葩世所罕見,靈泉飛瀑與丹井玉液媲美,幽谷溶洞為騰蛟起鳳臥虎藏龍之所。歷代宮觀建築與雄險奇秀的自然景觀融為一體,異彩紛呈,鍾靈琉秀,故有“天下第一仙峰,世上無雙福地”之譽。抱兒山神奇壯麗的景觀是與適宜的地質、氣候分不開的,是地殼運動對地質作用長期變遷的產物。抱兒山在地質史上經歷了14億年的滄桑巨變,曾有三次大海侵和多次地質構造運動。
第一次大海浸發生於14億年前的中元古界。那時抱兒山地區的地殼運動正處於“地槽”沉降階段,海水浸沒達4億年之久,沉積數千米厚的雙橋山群的復理式海相碎屑岩,並夾雜有海底火山噴發物。在“晉寧運動”後,才結束了地槽式沉降歷史,地殼開始逐漸回返上升,出水為陸,抱兒山地區進入相對穩定的“地台”階段。此後地殼仍有升降,只是沉降速度和緩,範圍廣闊。
在距今6億年前的震旦末期,發生第二次大海浸,海水浸沒達1.6億年之久,一直延續到奧陶紀末期,沉積4000多米厚的淺海相砂頁岩和碳酸鹽岩類,並含有三葉蟲、筆石和海綿等海相古生物化石。以上兩次大海浸,曾使抱兒山本部變成一片汪洋大海。後經奧陶紀末期的“加里東第一幕”造山運動,抱兒山從此完全脫離海水環境,不再接受沉積。
在距今4.4億年前的志留紀早期,雖發生第三次大海浸,但海水僅到達三清山東南角的邊緣部分。直到1.8億年前,侏羅紀晚期與白堊紀,抱兒山區域內發生異常強烈的造山運動,即燕山期運動,並伴隨有大規模的酸性岩漿浸入活動,從而奠定抱兒山構景的地質基礎。
在距今二三千萬年前的年代裡,相繼發生喜馬拉雅期的造山運動,即新構造運動,山嶽大幅抬升,伴隨水力侵蝕作用的強烈下切,使地勢高低差懸殊。由於抱兒山的地質環境正處於造山運動既頻繁又劇烈的地段,所以斷層密布,節理髮育,尤其是垂向的斷層和節理特別發育。山體不斷抬升,長期風化侵蝕,加上重力崩解作用,形成了峰插雲天,谷陷深淵的奇特地貌。抱兒山風景區的形成,可說是天工造物,大自然的傑作。
主要景點
抱兒山九大景區:南清園,萬壽園,西海岸陽光海岸,玉京峰,三清宮,西華台,三洞口,石鼓嶺,玉靈觀。抱兒山十大絕景:司春女神,巨蟒出山,猴王獻寶,玉女開懷,老道拜月,觀音賞曲,葛洪獻丹,神龍戲松,三龍出海,蒲牢鳴天。
金沙鎮在抱兒山東北方向,是抱兒山的東大門,亦是抱兒山東部景區的起點。東部景區以水和遠眺景色見勝。自金沙鎮向西,即為冰玉洞、冰玉洞瀑布。沿山路向南,小龍潭、玉簾、石門、吊橋等奇偉幽險,各具風姿的瀑布,排列其間。此處向上眺望,可見玉京、玉華、玉虛三峰峻拔而立。向南則可遠見玉台女神、三排尖、巨蟒出山、三龍峰諸景。
從東部一條古老的磴道步上4公里,即到中部景區的風門(又名玄關)。中部景區以石、松、雲及古建築、古石雕著稱。在風門抬頭東望,銀瓶石頂端有天生石指,稱為神仙指路,由此上山2.5公里,經千步門、百步門,到天門。一路可觀賞清都吊橋、桂冠嶺、結須岩、天寶石、神仙曬銀、醉羅漢、望天蛤蟆、仙果石等怪石奇景。登上天門,即進入三清福地。三清福地為三清山的中心,海拔1460米,三清宮建於此。周圍有風雷石塔、靈濟廟、龍虎殿、飛仙台、方士羽化壇等古建築。三清宮有路直達最高峰玉京峰,相距僅2公里,為觀日出最佳處。三清宮附近為平頂松薈萃之地,形態各異。如虬龍飛騰、華蓋張開、鳳凰展翅、連理同根。雲霧時飄時散,似在天上仙鏡。
由三清福地的飛仙台而下,沿水樂坑石磴西下,便到了西部景區。西部景區以山峰、瀑布、古樹稱奇。有形象逼真的石峰,如雄獅滾球、百鳥朝鳳、墨熊石、夜鶯石、鹿角石、雞冠石、合歡峰等;有寬約40多米、落差20餘米,宛如白玉屏風的八磴龍潭瀑布;有高達30多米、似紅錦高懸、艷麗無比的二橋墩紅瀑;有罕見的華東黃杉、福建鐵杉等名貴樹木。真是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從坪溪沿南清溪而上,抵梯雲浦,是為南部景區。南部景區以峰巒造型奇特、形象生動逼真聞名。在梯雲浦,可觀看山景,形似觀音聽琵琶,沿梯雲嶺上攀約2.5公里,到達梯雲岩,近有觀景台,四周山景盡收眼底。如鴿峰、貓峰、猿峰、狐峰、魔頭峰、韋馱峰、朝天峰、火炬峰、躍魚峰、雙龍峰、龍門峰等。由此再上行1.5公里,過了棧道,登上玉台,即見高達80多米的三清女神峰。它端坐於玉台之下,形象逼真,實為天工造物之奇蹟。越過游雲峽,到達玉皇頂,奇峰林立,峰下有三龍出海峰,玉京峰亦高聳可見。最奇特的是東北有高達100多米的巨蟒出山峰,引伸頭部,高昂而視。其形其景,令遊人駐足觀賞。南部景區集抱兒山風景的精華,切莫遺漏。抱兒山近年來開發北部景區,並新建南北景區的通道,並大量建有各種旅遊設施。從玉山縣上山,可很方便的通游全山。然三清山地廣人稀,以參加旅行社或結伴同遊為宜。
歷史評價
攬勝遍五嶽、絕景在三清
蘇東坡(北宋文學家、豪放派詩人)
雲霧的家鄉、松石的畫廊
秦牧(現代著名散文家)
問渠哪得清如水,唯有源頭活水來
朱熹(南宋詩人、哲學家)
登殿步虛升太虛上之無上,入門求道悟真道玄之又玄
孫元貞(明朝兵部尚書)
抱兒山是世界上為數極少的精品之一,是全人類的瑰寶
保羅(美國國家公園基金會主席)
物種簡介
名花抱兒山花開四季,其主要品種有杜鵑花、天女花、木海棠、瑞香、紅茶華、玉蘭、櫻花、梅花、蕙蘭、吊蘭、獨蒜蘭、百合花、山桃花、扁枝越桔及野牡丹等,種類繁多,色彩各異。其中最珍貴的是天女花,天女花是世界珍稀花卉,也是三清山群芳之冠,花瓣潔白如美玉,重瓣厚質,細嫩晶瑩,花蕊赤紅,香型馥郁,經久不散。花名為“天女”,可見其天資麗質不凡。數量最多的是杜鵑花,品種有雲錦、猴頭、紫丁香、鹿角、馬銀花、映山紅等十九種。猴頭杜鵑滿山都是,司春女神至玉台一帶已經成為杜鵑林,大的高達數米,直徑40餘厘米,樹齡達1700多年,實屬罕見。花開時節,如團團彩雲,沿途數里,香氣襲人。還有高山玉蘭,婷婷玉立,花朵大如手掌,花色有嫩黃、淺紅,高出於灌木之上,或生長於流泉之畔;或斜倚峰壁之間;或回首凝眸於道旁,淡雅高潔,惹人喜愛。
主要古樹
抱兒山的古樹名花是三清山景區自然景觀四絕之一,植物資源異常豐富,可謂天然植物園,而且這些樹的樹齡動輒數百年,樹齡上千年的同樣比比皆是。根據調查鑑定,抱兒山的珍稀樹種有三清松、白豆杉、香果樹、華東黃杉、華東鐵杉、福建柏、木蓮、高山黃楊等。這些多為國家保護樹種,不僅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而且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除了松樹以外,抱兒山的華東黃杉也是江西首次發現,華東黃杉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珍稀樹種。而三清山華東黃杉總面積達到8000餘畝,株數最多的每畝有23株,蓄積量最大的每畝15.23立方米,分布之廣,數量之多,極為罕見。
在抱兒山西北麓,還有方竹、古銀杏、金桂、羅漢松、纓絡柏等名貴樹種。
名貴藥材抱兒山地處亞熱帶濕潤季風區,境內原始森林茂密,植被以常綠針闊天然混交林為主,因而有效地保存了大量的草本類藥用植物和木本類藥用植物。早在1971年至1978年,中國中藥研究所和北京中醫院中藥系就派出了醫療隊對三清山藥用植物資源作過多次調查,其後又有其他的普查組對三清山地區作過多次調查。
根據這些調查,初步統計抱兒山有藥用植物349種,隸屬於124科。其中蘭類植物6科7種,地衣類植物2科2種,苔蘚類植物2科2種,蕨類植物14科23種,裸子植物6科8種,被子植物中雙子葉植物85科272種,單子葉植物9科35種。
從採集到的藥用植物看,抱兒山上既有我國傳統的中成藥材,比如大血藤、括萎、細辛、麥冬、黃蓮、黃精、何首烏、石耳、靈芝、忍冬、銀杏、辛夷花、桔梗等。也有近來新發掘具有顯著療效的藥用植物,如絞股蘭、草珊瑚、三葉青、三尖杉、牡蠣等。
珍禽異獸抱兒山地處懷玉山脈腹部,古代交通不便,人煙稀少,而且山高林密,溝谷縱橫,氣候適宜,為野生動物提供了棲息繁衍極為有利的自然環境。
根據普查資料記載,抱兒山共有各種飛禽走獸300餘種,其中不少為珍稀的動物。如飛仙谷一帶的金錢豹,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還有一種短尾猴,體長約60厘米,常棲息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常綠落葉混交林帶,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其它的動物還有黑鹿、狗熊、穿山甲、相思鳥、五音鳥、百舌、畫眉鳥、貓頭鷹、山羊、野豬等。
這些動物棲息在叢林之中,由於抱兒山植物資源豐富,這些動物的食物來源異常充足。同時這些動物的棲息地很多直到現在仍然是原始叢林,動物的棲息環境仍然保持著原始的生態平衡,所以三清山的動物數量、種類一直保持著較高的數字。
推薦行程
早上上山遊覽自然景觀最奇妙的—南清園景區,司春女神,巨蟒出山,觀音聽琵琶,狐狸啃雞,千年杜鵑林,玉女開懷等絕景盡在其中。下午視時間和體力遊覽西海岸景區,游被稱為世界上最高最長的高空棧道—西海棧道,有送子觀音,媽祖導航,玉女獻花,猴王獻寶等。遊覽最新景區——陽光海岸,又一條幾千米長的高空棧道騰空而出,讓你領略抱兒山無數美景。下山參觀土特產超市,安排入住。
安徽山峰
很多人對我說過:你們安徽出人物。我對此話多半不信,人物無非兩種,將相帝王和大才名流,五千年文明之風吹遍每一寸山河,哪片地域找不出一兩個人物?可是,在安徽南部那些高聳入雲的群山之間,確實出過一些讓我抬頭仰望的星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