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選擇性心血管造影術是藉助於心導管將造影劑直接快速地注入選定的心腔或大血管,使該處能迅速達到最高濃高,獲得很好顯影,可以較清楚地顯示該部位的病變。已成為常用的心血管病診斷方法之一,尤其對複雜的心血管畸形或冠狀血管搭橋等手術前診斷更是必不可少的。
分類
通常使用的有選擇性右心造影、左心造影、肺動脈造影、主動脈造影、冠狀動脈造影及肝動脈、腎動脈、腦血管、腹腔動脈、腸系膜動脈造影等多種。
藥物及設備
進行選擇性心血管造影需合適的造影劑和X線快速連續攝影設備,還需要有合適的造影用心導管和加壓注射器。造影劑目前採用60~76%泛影葡胺,劑量為:小兒每次1~1.5ml/kg,總劑量不得超過4ml/kg;成人每次50~60ml,總劑量不超過200ml。使用前需作碘過敏試驗,可用30%泛影葡胺1ml作靜脈注射,觀察20分鐘,無反應方可使用。如對泛影葡胺過敏,可採用非離子型造影劑,如三碘三醯苯,它在少數病人亦可能產生一些輕微反應如噁心、嘔吐,皮膚瘙癢及皮疹等,故對有碘過敏史的患者亦應事先考慮緊急救治措施,或在造影前使用皮質類固醇及抗組胺劑。非離子造影劑除返應的風險甚微外,造出的影像效果亦較佳,但價格昂貴,尚未廣泛使用。
心血管造影用的X線機需要在短時間內輸出大量X線,從而縮短曝光時間,便於快速連續攝影和提高影像清晰度,因此需要50mA以上大容量。X線球管功率在50kW以上。如雙向同時攝影,則要求1000kW以上的X線機或兩台500kW以上的X線機配套,同步攝影。
快速攝影需要快速換片機連續曝光時聯動換片,一般快速換片機每秒最多可攝6張片子,正側位兩台換片機可以同步聯動進行。用螢光影像增強裝置配以X線電影攝影,每秒可攝24-80幀圖像,整個造影過程可在電視系統監視,影片放映時可對造影劑在心臟、血管內的流動及心臟大血管各部結構作動態觀察。同時造影過程也可進行磁帶錄像。
攝影時按需進行選用正、側位或左、右斜位,以及近年來採用軸位角度投照。使造影的解部顯示收致更好的效果。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是綜合影象增強——電視系統數據收集和計算機處理產生圖像,可顯著降低造影劑濃度和劑量,收到優良的診斷效果,從而減少以至避免高濃度、大劑理造影劑注射時的副作用,尤其對腎功能降低的病例較為適用。
造影用的心導管要求管腔較大,使造影劑可迅速通過,成人常用是F8和F9造影導管,小兒可用F6和F7導管。造影劑經心導管注入心臟大血管腔時,要求彈丸式地形成一團,迅速從心導管前端進入血液,才能在該部達到最高濃度而清楚的顯影,故注射必須及為快速。由於造影劑有一定的粘稠度,導管腔又有一定阻力,故須藉助加村注射器來達到快速注射的目的,一般一次藥量在1.5秒左右注入,注射一定量造影劑後觸發注射器上的快速攝片或電影攝影的曝光觸發裝置,開始攝影。如果要求在心臟動周期中某一時間注射,則須以病人心電圖的某波形為訊號觸發注射器起動。
操作方法
術前
應備皮,作碘過敏試驗又青黴素皮試,為避免造影劑引起噁心、嘔吐以致誤吸,術前禁食6小時,術前可給一些鎮靜劑,如巴比妥類或安定,年長兒及成人用1%普魯卡因或1%利多卡因局麻。嬰幼兒需用靜脈或強化麻醉配合1%普魯卡因局麻。
術中
操作時一般經皮穿刺股動、靜脈送入心導管,幼兒穿刺有困難者,亦可切開大隱靜脈或貴要靜脈將導送入,或切開皮下穿刺動脈。將導管送到選擇造影的部位。導管在血管及心腔中時要用肝素鹽水(500ml中含肝素40mg)沖洗滴注於心導管內以防導管凝血,如做左心繫統造影,導管置入動脈系統中即應從導管中推入0.5ml/kg的肝素進行抗凝,防止血栓形成和栓塞。造影完畢後退出心導管在要穿刺部位按壓止血,至不再出血後加壓包紮,尤其動脈穿刺應注意止血徹底,以免形成血腫。如為切開插管,靜脈可把遠端血管結紮,動脈則套用無創血管縫線縫合血管破口,然後疑合皮膚切口。
術後
心血管造影患者回到病房後,最初4~6小時內,尚應觀察心率、呼吸、血壓、體溫的變化,及時發現心功能的變化,心律失常,及造影劑不良反應等,以便及時處理。清醒的患者應鼓勵多飲水,麻醉未醒的患者應給予適當的靜脈補液以促進造影劑排出,以減少對腎臟的影響。並須觀察患者傷口是否有滲血。股靜脈刺的患者需臥床24小時,股動脈穿刺的患者需臥床36小時,避免過早下地造成穿刺部位血腫或夾層動脈瘤形成。可作以下心血管疾病的診斷
右心造影
先天性心臟病術前明確診斷;確定心臟雜音的性質,以便指導治療;心臟手術後再度出現症狀,需再行手術者。
左心造影
二尖瓣狹窄或關閉不全;主動脈瓣狹窄或關閉不全;先天性心臟病;原發性心肌病;左心室室壁瘤等。
認識循環系統及其疾病
循環系統包括心臟、血管和調節血液循環的神經體液裝置,是人體最重要的系統之一,也是很多常見病多發病容易出現的系統。認識循環系統及其疾病,促進健康改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