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彩窯

張家彩窯

⑥揚州博物館館藏三件,一為唐不同造型絞胎花枕兩件,一為唐絞胎碗。 ⑦鎮江博物館館藏一件唐絞胎盤。 ⑧山東省博物館館藏一件唐絞胎盤。

張家彩窯

張家彩窯陶瓷博物館張家彩窯陶瓷博物館
張家彩窯(孟津縣張家彩窯文物複製廠):位於河南省洛陽以北邙山腹地的南石山村,是唐三彩的發源發現地。張家彩窯是中國唐三彩大師·張二孬於1983創立。該企業是中國文物學會文物仿複製專業委員會團體會員,是具有權威性的特種文物復仿製品企業,2009年6月被全國促進傳統文化發展工程文化遺產研究開發工作委員會評審為:“中華民族文化優秀品牌”(工藝品類第一批)。該企業主要生產唐三彩復仿製品,唐絞胎(唐攪胎)復仿製品,洛陽三彩藝術品。其技術力量雄厚,產品造型別致,花色數百種,為滿足國內外收藏家的要求,除不斷在質量上下功夫外,還一直保持著人工操作的傳統手工藝,從造型、胎質、釉色、開細片、做舊等系列工藝均層層把關,保持了唐代陶瓷藝術古色古香、渾厚質樸的大唐韻味,其複製品達到了亂真的程度。產品遠銷美國、加拿大、歐洲及東南亞地區,深受國內外收藏者好評。

中國三彩大師·張二孬

中國陶瓷大師·張二孬中國陶瓷大師·張二孬
張二孬,1963年4月2日出生於洛陽唐三彩發源發現地--河南省孟津縣朝陽鎮南石山村,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唐三彩燒制技藝傑出傳承人,中國唐絞胎燒制技藝代表性人,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高仿唐三彩大師,張家彩窯創始人。張二孬歷經數十年潛心鑽研與刻苦磨礪,終於將失傳近千年的唐絞胎技藝重現張家彩窯,並研製出唐三彩傳統製作技藝中核心技藝——開細片與“蜻蜓之翼”效果。又不斷借鑑繪畫、石刻、雕塑、印花、堆貼等藝術精華使其作品在“神、形、色、釉”等工藝方面,既保持了傳統的技藝特色,又創造了獨特的藝術新風,繼承並發展了這一燦爛輝煌的民族文化藝術。作品唐代絞胎陶瓷《高仿絞胎驢》榮獲中國工藝美術最高獎--百花獎,作品《唐絞胎花盤》入選2012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其作品先後被20餘個國家人士收藏。

唐三彩

張家三彩張家三彩
唐三彩是中國唐代時期彩色釉陶藝術品的總稱,因其釉色以黃、綠、白三色為主,故稱之為唐三彩。其種類以人物、馬匹、駱駝、器皿最具有代表,並以其造型的豐腴端莊,色彩的絢麗燦爛,裝飾的極妍盡美,被廣泛套用於皇家貴族觀賞、宮廷園林裝飾、宗教寺廟建築、對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唐三彩始於初唐,盛於中唐,衰於兩宋,至今已有1300餘年的歷史,其技藝斷代的歷史亦有近千年。20世紀初,隴海鐵路修築至洛陽邙山時被大量發現,後引起國學大師王國維、羅振玉等極大關注與推崇。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領導人把唐三彩復仿製品,先後贈送給50餘個國家及地區的元首和領導人,被譽為“東方藝術瑰寶”。2008年6月,唐三彩傳統燒制技藝入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唐三彩是中國彩陶藝術的巔峰之作,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文化史和美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極高的文化藝術、觀賞收藏價值。

唐絞胎(唐攪胎)

《絞胎花盤》張家絞胎《絞胎花盤》張家絞胎
自古以來,我國陶瓷種類可謂洋洋大觀,大凡陶瓷工藝,或色釉變化運用,或彩繪裝飾、雕刻、鏤空、捏制、圓塑,或由於火焰、火候、火溫不同而發生釉料色彩之美妙變化,工藝體現盡達極致,各種造型種類不可勝數。在諸類陶瓷中,有罕為人知的獨特瓷種,其品位超群,堪為諸瓷之首,這就是始於我國唐代的、將仿犀皮漆器工藝特點運用到瓷器製作中而形成的一個獨特瓷種——唐絞胎。
唐絞胎亦稱【唐攪胎】。唐絞胎是唐代獨特的陶瓷工藝,是陶瓷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它將形式美在瓷胎裝飾方面推向極至.它利用陶瓷泥土的色彩,通過了作者的精心構思,進行揉合、排列,繼成的紋理或圖案,出現的亦真亦幻的藝術感染力,令人賞心悅目。唐絞胎每一件產品都有其不同的紋理特色,其紋理結構只有相似,沒有相同,它以獨特的紋理結構和色彩變化在陶瓷產品中獨樹一幟,堪稱陶瓷皇帝。
唐絞胎製作工藝
唐絞胎是用兩種不同顏色的瓷泥(主要是白、褐二色),交替迭摞、相互柔和再用折迭、盤卷、切刮等方法製作出各種絞樣,揉和在一起,製成新的泥料,待用,或直接製作成型,或切成片狀鑲嵌使用。燥後還要進行打磨、修整,入窯素燒成半成品,最後施透明釉,釉色有白、黃、淡黃、淺綠和彩釉,再次焙燒後方成正品,經過如此繁瑣反覆加工的唐絞胎,坯體可呈現出兩種瓷泥絞在一起所形成的各種花紋,使器物顯現各種所需或意想不到的花紋圖案像木材的年輪;像並列的羽毛;像並排的雉尾;像盛開的梅花;像浮雲流水等,及其順其自然的紋飾,既是花紋圖案,亦為精湛技法。所有這些紋飾無疑給人以變化萬千之感,仿佛一幅幅精美無比的抽象畫。由於其製作工藝有別,因此所適用的器物類型和裝飾部位也不盡相同。
唐絞胎收藏價值
唐絞胎,是深入到胎骨的“釉下彩繪”,是陶瓷裝飾的重大突破。試想用不同顏色的瓷土,既要掌握好乾濕度,又要掌握好熱膨脹係數,燒成這種深入到胎骨的“釉下彩繪”,它的工藝要求和技術水平遠遠超過任何陶瓷。因此可以說,唐絞胎技蓋群芳,無以倫比。大家知道我國漆器製造源遠流長,其紋飾異常精美,很早便進入宮廷作為陳設。歷史發展到唐代時期,由於國力強盛,文化異常發達,出現轟動世界的著名唐三彩和唐絞胎。現在普通百姓都知道唐三彩,似乎家喻戶曉,但對唐絞胎確知之甚少,緣於難見其真容。現在看來部分唐三彩為殉葬品,而唐絞胎為貴族皇家日用品,因此更難傳世。
【目前世界範圍內館藏了中國古代唐、宋、元不同時期絞胎瓷器。根據現有公布的資料統計,計三十四件.私人珍藏無法獲得資料,不詳。國內館藏以中國上海博物館為最,計13件.其中唐代8件,器型包括枕、碗、杯、盤、洗、罐均屬陶器。其次海外館藏以日本為最,計6件。其中日本出光美術館館藏一件唐絞胎長方枕。日本箱根美術館館藏一件宋代絞胎缽。日本大和文華館館藏一件唐絞胎碗、一件絞胎貫耳壺。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館藏一件元代絞胎三足沖耳爐,一件北宋絞胎杯和杯托。部分散落在國內博物館館藏的還有①陝西歷史博物館收藏兩件,一為唐黃釉絞胎盂,一為唐絞胎騎馬狩獵俑。②安徽省博物館館藏一件唐黃釉絞胎菱花紋枕。③寧波市文管會藏一件唐青釉絞胎虎座脈枕。④吉林省館藏兩件,一為宋絞胎蓋盒,一為絞胎罐。⑤故宮博物院館藏兩件,一為元絞胎高足碗,一為元絞胎盤。⑥揚州博物館館藏三件,一為唐不同造型絞胎花枕兩件,一為唐絞胎碗。⑦鎮江博物館館藏一件唐絞胎盤。⑧山東省博物館館藏一件唐絞胎盤。⑨晉江市博物館館藏一件宋代絞胎瓷彌勒坐像。另外,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藏兩件,一為絞胎斂口尊,一為絞胎扇形枕。】

南石山村著名事件

南石山村與唐三彩結下了不解之緣,1994年因為文物界的一樁公案,成為關注的焦點。
1994年夏,北京潘家園古玩交易市場上悄然出現了一批“北魏陶俑”。北魏陶俑出土甚少,這些外表斑駁的陶俑,很快引起了收藏者的關注。幾家國家級的博物館,則迅速撥專款對其進行“搶救性收購”。原國家文物局局長呂濟民後來在央視回憶說,“歷史博物館買了三次,故宮買了兩次。中國歷史博物館花了八十萬,故宮呢花了十萬吧。”權威博物館的舉措,引燃了民間收藏者的搶購熱情。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向來稀少的陶俑,這一次卻似乎總也買不完。而且與以往越買越貴的趨勢不同,價格也一直波瀾不驚。這引起了文博部門的警覺。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出來的結果讓人啼笑皆非:所謂的北魏陶俑,其實是河南省孟津縣一幫農民的仿作,其中一部分即來自南石山村。
目前張家彩窯是南石山村內唐代陶瓷產業領域內歷史最傳統、資源最豐富、人才最集中、工藝最優秀、產品最暢銷的唐三彩企業和唐三彩文化產業基地,2009年4月,南石山村基地被孟津縣人民政府命名為孟津縣南石山文化產業基地,2009年2月,被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命名為河南省民營文化產業試驗基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