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彩窯
![張家彩窯陶瓷博物館](/img/6/ffe/nBnauM3X1cjN0gDN4kjM3czM0MTM2ITM4IDMwADMwAjMxAzL5IzL2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中國三彩大師·張二孬
![中國陶瓷大師·張二孬](/img/b/38a/nBnauM3XwUDOycTN4kjM3czM0MTM2ITM4IDMwADMwAjMxAzL5IzL4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唐三彩
![張家三彩](/img/d/73c/nBnauM3X4MjN0gzN4kjM3czM0MTM2ITM4IDMwADMwAjMxAzL5IzL4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唐絞胎(唐攪胎)
![《絞胎花盤》張家絞胎](/img/9/7f9/nBnauM3X1EDO3QDO4kjM3czM0MTM2ITM4IDMwADMwAjMxAzL5IzLz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唐絞胎亦稱【唐攪胎】。唐絞胎是唐代獨特的陶瓷工藝,是陶瓷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它將形式美在瓷胎裝飾方面推向極至.它利用陶瓷泥土的色彩,通過了作者的精心構思,進行揉合、排列,繼成的紋理或圖案,出現的亦真亦幻的藝術感染力,令人賞心悅目。唐絞胎每一件產品都有其不同的紋理特色,其紋理結構只有相似,沒有相同,它以獨特的紋理結構和色彩變化在陶瓷產品中獨樹一幟,堪稱陶瓷皇帝。
唐絞胎製作工藝
唐絞胎是用兩種不同顏色的瓷泥(主要是白、褐二色),交替迭摞、相互柔和再用折迭、盤卷、切刮等方法製作出各種絞樣,揉和在一起,製成新的泥料,待用,或直接製作成型,或切成片狀鑲嵌使用。乾燥後還要進行打磨、修整,入窯素燒成半成品,最後施透明釉,釉色有白、黃、淡黃、淺綠和彩釉,再次焙燒後方成正品,經過如此繁瑣反覆加工的唐絞胎,坯體可呈現出兩種瓷泥絞在一起所形成的各種花紋,使器物顯現各種所需或意想不到的花紋圖案:像木材的年輪;像並列的羽毛;像並排的雉尾;像盛開的梅花;像浮雲流水等,及其順其自然的紋飾,既是花紋圖案,亦為精湛技法。所有這些紋飾無疑給人以變化萬千之感,仿佛一幅幅精美無比的抽象畫。由於其製作工藝有別,因此所適用的器物類型和裝飾部位也不盡相同。
唐絞胎收藏價值
唐絞胎,是深入到胎骨的“釉下彩繪”,是陶瓷裝飾的重大突破。試想用不同顏色的瓷土,既要掌握好乾濕度,又要掌握好熱膨脹係數,燒成這種深入到胎骨的“釉下彩繪”,它的工藝要求和技術水平遠遠超過任何陶瓷。因此可以說,唐絞胎技蓋群芳,無以倫比。大家知道我國漆器製造源遠流長,其紋飾異常精美,很早便進入宮廷作為陳設。歷史發展到唐代時期,由於國力強盛,文化異常發達,出現轟動世界的著名唐三彩和唐絞胎。現在普通百姓都知道唐三彩,似乎家喻戶曉,但對唐絞胎確知之甚少,緣於難見其真容。現在看來部分唐三彩為殉葬品,而唐絞胎為貴族皇家日用品,因此更難傳世。
【目前世界範圍內館藏了中國古代唐、宋、元不同時期絞胎瓷器。根據現有公布的資料統計,計三十四件.私人珍藏無法獲得資料,不詳。國內館藏以中國上海博物館為最,計13件.其中唐代8件,器型包括枕、碗、杯、盤、洗、罐均屬陶器。其次海外館藏以日本為最,計6件。其中日本出光美術館館藏一件唐絞胎長方枕。日本箱根美術館館藏一件宋代絞胎缽。日本大和文華館館藏一件唐絞胎碗、一件絞胎貫耳壺。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館藏一件元代絞胎三足沖耳爐,一件北宋絞胎杯和杯托。部分散落在國內博物館館藏的還有①陝西歷史博物館收藏兩件,一為唐黃釉絞胎盂,一為唐絞胎騎馬狩獵俑。②安徽省博物館館藏一件唐黃釉絞胎菱花紋枕。③寧波市文管會藏一件唐青釉絞胎虎座脈枕。④吉林省館藏兩件,一為宋絞胎蓋盒,一為絞胎罐。⑤故宮博物院館藏兩件,一為元絞胎高足碗,一為元絞胎盤。⑥揚州博物館館藏三件,一為唐不同造型絞胎花枕兩件,一為唐絞胎碗。⑦鎮江博物館館藏一件唐絞胎盤。⑧山東省博物館館藏一件唐絞胎盤。⑨晉江市博物館館藏一件宋代絞胎瓷彌勒坐像。另外,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藏兩件,一為絞胎斂口尊,一為絞胎扇形枕。】
南石山村著名事件
南石山村與唐三彩結下了不解之緣,1994年因為文物界的一樁公案,成為關注的焦點。
1994年夏,北京潘家園古玩交易市場上悄然出現了一批“北魏陶俑”。北魏陶俑出土甚少,這些外表斑駁的陶俑,很快引起了收藏者的關注。幾家國家級的博物館,則迅速撥專款對其進行“搶救性收購”。原國家文物局局長呂濟民後來在央視回憶說,“歷史博物館買了三次,故宮買了兩次。中國歷史博物館花了八十萬,故宮呢花了十萬吧。”權威博物館的舉措,引燃了民間收藏者的搶購熱情。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向來稀少的陶俑,這一次卻似乎總也買不完。而且與以往越買越貴的趨勢不同,價格也一直波瀾不驚。這引起了文博部門的警覺。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出來的結果讓人啼笑皆非:所謂的北魏陶俑,其實是河南省孟津縣一幫農民的仿作,其中一部分即來自南石山村。
目前張家彩窯是南石山村內唐代陶瓷產業領域內歷史最傳統、資源最豐富、人才最集中、工藝最優秀、產品最暢銷的唐三彩企業和唐三彩文化產業基地,2009年4月,南石山村基地被孟津縣人民政府命名為孟津縣南石山文化產業基地,2009年2月,被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命名為河南省民營文化產業試驗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