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窯概況
戴窯底蘊深厚,唐為“灶產”,宋為“東村”,元末,張士誠在此“十八條扁擔齊上戴家窯,一路興化村”;明初,劉伯溫出遊至戴窯,擔心此地再出能人與朱氏爭奪江山,下令在戴窯鑿井72眼,建窯72座,破戴窯風水。泰州學派代表人物之一 —— 一代理學大師韓貞即出生於此。
自然地理
戴窯鎮位於蘇中里下河地區腹部,地處揚州、南通、鹽城經濟開發區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9°43′至120°16′,北緯32°44′至33°13′。地勢平坦,土地肥沃。
戴窯鎮境內河流縱橫,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其中的車路河,是丁溪場通招遠場南官河的一條運鹽河。
戴窯鎮地居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兼有海洋性和大陸性氣候特徵。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氣候宜人。夏季悶熱、濕潤,冬季乾燥、寒冷。“黃梅雨”現象顯著,有時出現伏旱,初冬有寒潮、霜凍。冬季下雪。年平均溫度15℃左右,年降水量1024.8毫米,日照2305.6小時,無霜期227天。
人口
人口總量保持穩定。2015年,全鎮總戶數22874戶(公安人口年報數據,下同),戶籍人口68530人,戶均人口3.0人。在總人口中男性35785人,占52.22%,女性32745人,占47.78%。2015年當年出生735人,死亡518人,人口出生率10.72‰,人口死亡率7.55‰,人口自然增長率-0.1‰。
交通
水陸交通十分便利,東臨204國道,西接寧靖鹽高速公路,南傍高興東公路,北依昌合一級公路和新長鐵路,省級航道車路河、國家級航道串場河沿境而過。
經濟概況
戴窯鎮作為水鄉名鎮,物產資源豐富。糧食、農副產品、水產品、小商品、家用電器等市場,各具特色,輻射面廣,是蘇中地區有名的商業大鎮。
農業
戴窯鎮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優質棉花基地。多年來, 糧、棉、油、水產品總量一直居全國縣(市)前列,1990年主要農副產品產量:糧食21481噸,皮棉759噸,油料422噸。生豬出欄2.11萬頭,年末存欄1.28萬頭。家禽出欄29.4萬隻,產蛋316噸。擁有農業機械1263台,15145馬力。農民人均年收入703.34元。但現在已發生改變。
工業
解放後,工業發展較快,有市屬油脂軋花一廠,製藥廠,磚瓦廠等。鎮村工業有食品加工,日用工業品,文化用品,五金,磚瓦,水泥製品,農機,服裝,印刷等。工農業總產值6702萬元。現正在建設工業園。
歷史文化
興化市戴窯鎮已有兩千年的文明歷史,原名“灶產”,後因戴氏人口劇增,又改名為“大戴莊”。戴窯底蘊深厚,唐為“灶產”,宋為“東村”,元末,張士誠在此“十八條扁擔齊上戴家窯,一路興化村”;因戴氏家族燒窯者居多,改名為“戴窯”至今。明初,劉伯溫出遊至戴窯,擔心此地再出能人與朱氏爭奪江山,下令在戴窯鑿井72眼,建窯72座,破戴窯風水。
早在元朝時代,元末著名農民起久領袖張士誠,出生寒微,以販私鹽為生。在艱難的謀生過程中多次來戴窯,接觸了不少商人窯工。組織窯工,農民在戴窯舉起了起義大旗,聚眾萬人,一舉攻克了興化城、高郵城、戴窯至今還流傳著一首民謠“十八條漢子齊上戴家窯,一路直取興化城,順帶高郵州”。並以高郵為都城,建國號為“大周”。張士誠自稱“誠王”。公元1356年張士誠南下,占據了平江(今蘇州)杭州、安徽壽縣等地區,並遷都平江。後為朱元璋所敗,投降了元朝。1363年張士誠東山再起,自稱“吳王”勢力強盛。但因張士誠兄弟驕奢淫逸,忙於享樂,疏於政事,懈於戰鬥,因而力量日衰。1367年朱元璋攻破平江,張士誠被俘至金陵自縊身亡。戴窯人為了紀念他,專模特製大磚,雕刻有凸字,紀念張士誠,磚長42公分,寬20公分,厚13公分,重18公斤,此磚在戴窯河南袁姓家中收集的。於2000年3月買來,經過考證,這塊大磚為張士誠死後建造墳墓所用。
明朝初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的軍師劉伯溫出遊戴窯,見戴窯河南建有青龍橋、八卦池、河溝縱橫,風景秀麗,水激清波,地蒸雲霞,蔚然成彩,大有臥龍棲鳳之勢。想想當年吳王張士誠在這裡舉行起義,與朱元璋爭奪江山,於是劉伯溫下令指定:戴窯夏家嘴子建窯7座,八卦地建8座連體大窯,李家嘴建窯4座,張家嘴建窯5座,地勢險要的建窯15座,靠近鎮上建窯5座,加上原戴窯河北的西窯頭北窯頭等計72座,還下設鑿井72眼,以此來破掉戴窯東山再起的好風水。誰知,戴窯人民靠勤勞的雙手做磚制瓦,窯煙不熄,雖然燒去虛構幻想的美夢,卻孕育出手藝高超,雕刻精美的磚瓦雕刻藝人。
明初以來,戴窯鎮人民流傳著一首民謠:“戴家窯、戴家窯,南北三座橋、七十二座窯,朱洪武南京築城牆,一道聖旨到戴窯”。此言確有實據,戴窯磚瓦廠,1973年2月在舊窯址,挖出五塊大城磚,字樣凸示顯有“揚州府提調官同知竹祥司吏陶旭,高郵州提調官同知常松司吏紀衡,興化提調官主簿樊弘道司吏趙宗”反面刻有“年月日窯匠胡士一”。此磚長44公分,寬21公分,厚12公分,重18公斤。經查在南京市中華門北門向南的第三層第21塊城磚,在壩城牆藏兵洞對面也有兩塊,它與戴窯出土的城磚一模一樣。
戴窯磚瓦
磚瓦雕刻是戴窯鎮窯工特有的民間藝術形式,它是戴窯人民精神信仰和對美好生活理想的象徵。戴窯磚瓦雕刻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
戴窯的種類有:河磚(即建橋白磚),城牆磚、墓磚、門楣磚、砧磚、瓦檔及其他手工藝品,特別是門楣磚、羅底磚、瓦檔上面雕刻著各種花紋、圖案、刀工精細、線條流暢,圖像更是美好絕倫,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有較強的地方性、花紋、銘文、圖案五花、有樓閣、柵欄、雲水、人物、龍、鳳、河泊、水草、花魚吐丹,各類“古錢”圖,有福祿壽財喜,天宮賜福、黃金萬兩、花鳥、天馬行宮、雲霧水浪、月季花、菊花、如意花、虎頭、獅子頭、紅太陽、八卦、太平、火盆、荷花、蓮子、藕結、還有古屋和廟宇用的獸頭、龍對頭、鳳對頭、雞對頭、獅對頭、磚像等。
科教文衛
戴窯鎮農業技術推廣站是正股級的差額拔款事業單位。1972年建站。現有職工25人,其中中級職稱2人、初級職稱12人。其主要服務宗旨:推廣種植業技術,促進農業發展,集農技服務、農資經營和種子供應為一體,負責對全鎮8萬多畝農田進行產前、產中、產後的服務。推廣站擁有固定資產40多萬元。下設農資供應網點8個,負責全鎮的農藥、肥料供應。在農技服務上,推廣站明確了7名同志專職從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建有農業服務專線電台一座,定期發布病蟲草害信息,指導農業生產、培訓新型農民。
積極拓展服務領域。與戴窯糧食交易市場等龍頭企業相配合,進行產後服務。戴窯鎮農業技術推廣站擁有一個年富力強的領導集體。2006年被戴窯鎮黨委、政府表彰為綜合先進單位;2006年被興化市農委、農業局表彰為先進集體;2006年被評為“興化市文明單位”。
全鎮除市屬完中一所外,有中、國小33所。
鎮文化中心,影劇院各1所,電影放映隊1個。
鎮區設地段醫院,各村有衛生室。
轄區概況
戴窯鎮轄居委會5個,行政村31個:
居委會 | 喜元居委會 | 一清居委會 | 東關居委會 | 加定居委會 | 護架居委會 |
行政村 | 韓窯村 | 元友村 | 恆和村 | 窯東村 | 窯南村 | 聯葛村 | 新花園村 | 青鳳村 | 古牛村 | 三合村 | 新唐元村 | 新竹元村 | 葉堡村 | 興野村 | 唐林村 | 白港村 |
勝合村 | 焦勇村 | 袁夏村 | 洪亮村 | 東三村 | 劉豐村 | 向陽莊村 | 永傑村 | 燈塔村 | 乾 園村 | 舍王村 | 楊林村 | 榮進村 | 鋸家村 | 北李莊村 | 果園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