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

廣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

廣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是廣西著名學府之一。其淵源最早可追溯到光緒三十一年的南寧道師範學堂。省立三師在不長的辦學時間裡,培養了大批師資教育人才。成為廣西民國早期桂西南各縣教育機構的主要力量。並湧現出許多現代史上的著名人物。

基本信息

前身

廣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的品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的蔚南書院以及同一時期的左江書院。蔚南書院為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知府沈元佐捐建於西城皇廟大街節孝祠旁,取名式南書院。雍正三年(1725)知縣趙成章劃分其半建節孝祠。乾隆十五年(1750)提學使羅源漢改名蔚南書院。據《南寧市志》記載,該書院建有藏書樓,藏有奏頒、書籍數萬餘冊,供南寧民眾閱覽。乾隆三十八年,知府杜琮將書院遷建於城東育嬰堂,並置田年收租谷240.76石,塘租銀34兩,充作書院經費。光緒十六年(1890),巡撫馬丕瑤命知府彭鑾、知縣陳鳳樓,建藏書樓於頭門內,並奏頒書籍數萬餘卷,藏儲以供眾覽。
三師著名校友黃現璠教授三師著名校友黃現璠教授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南寧府知府杜慶元以左江書院舊址(今環形立交橋東側民族大道與朝陽路交叉處)並增購民房20餘間,與蔚南書院合併建立南寧初級師範學堂,學堂校舍寬整,堂室操場具備,可容納學生400餘人。為南寧中等職業技術教育之始。
1905年,清政府廢科舉考試,“置司籌辦全省初級師範學堂擬分三處”。南寧學府務公所正副所長李祖若、黃居維負責籌辦師範學堂,以蔚南左江兩書院(今南寧市民權路,即朝陽路東段靠近民族大道附近)故址改建,面向南寧道招生,以簡易速成為主,以應國小堂迅速發展教師嚴重不足之急需。1907年,廣西巡撫張鳴歧蒞邕,指示將南寧初級師範學堂改為第三初級師範學堂。
1912年l月19日,新成立的民國教育部為穩定全國的教育秩序,頒發了《普通教育暫行辦法》,其中第一條規定:一、從前各項學堂,均改稱為學校。監督、堂長應一律改稱校長。同年,南寧初級師範學堂校址被省議會占用,一度停辦。

初建

1914年,南寧初級師範學堂恢復開辦,改名為“廣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此為學校初建之始,新建校舍於南寧西門北帝廟附近(今南寧五中校址)。時與1912年在梧州由梧州四府師範學堂改為廣西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以及1912年在桂林開辦的“廣西省立第二師範學校”齊名,三校只是面向招生的地區不同,廣西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主要面向桂東地區,廣西省立第二師範學校主要面向桂北地區招生,而廣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主要面向桂西、桂南各縣招生,是當時廣西培訓師資的三所最高學府之一,錄取學生除免交學費外,還供給膳食.服裝和書籍等,以鼓勵學生安心學習。因此,吸引了全省的許多學生紛紛前往報考。

考生

廣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主要面向南寧百色龍州、天保等桂西地區的20多個縣招生。當時桂西地區壯族貧困子女較多,由於三師入讀條件優越,因而前往報考的桂西考生很多,少則一兩千人,多則五六千人,而三師每年僅招生一個班,名額為40-50人不等。報考人數之多,考取之難,可想而知。當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三師的考生,不少人後來都功成名就,成為著名人物,例如後來成為國際知名民族學家的壯族人黃現璠,1922年報考三師時,“從2000名考生中只錄取40的競爭情況下,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第三師範。”他的家鄉扶南縣(今扶綏縣)渠思屯人得知後奔走相告,引以為榮,並紛紛慷慨解囊,資助黃現璠上學。同年與黃現璠同樣以優異成績考上三師的扶南壯族人吳西,後來成為了新中國的開國將軍和著名書法家。1917年,扶南縣壯族人鍾毅和他的遠房族兄鍾尊祉赴南寧報名應考三師,他倆也是家鄉長沙村破天荒的報考者。考試放榜之日,他弟兄倆雙雙脫穎而出,以優異的成績名題金榜:鍾尊祉獨占鰲頭,名列榜首;鍾毅也名列前茅位居第三。訊息傳開,轟動鄉里,名傳一時。長沙村鍾家兄弟一舉雙中,被鄉人傳為美談。鍾毅後來成為了抗日名將。1924年以優異成績考上三師的同正縣壯族人謝鶴籌,後來當上了中央民委副主任。

畢業生

三師校長大多是國內外著名大學畢業的,大部分教員也是大學畢業生,師資力量很強,入學新生都是經過嚴格挑選的,所以培養出來的學生質量很高,可謂繼承了第三初級師範學堂的優良傳統:三師學堂自1905年清政府明令廢科舉制度結束封建時代舊教育形式起辦學,至1912年共培養畢業生近一千人。他們“程度優者4/10補助全省中學及中學以上程度相當學堂教員之用,餘6/10可完全補充國小教員。……廣西中等初等教育界,乃至於行政方面,優級選科畢業生供奉者,切實不小。民國初年,廣西教育界幾乎全系他們支持。”繼之而起的三師學校畢業生,同祥不遜前輩,10餘年來支撐著桂西師資的半邊天。
1929年,因教育經費短缺,廣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再次停辦,停辦前剩下的最後六個班撥入“廣西省一中高中部”。省立三師在15年的辦學時間裡,培養了大批師資教育人才,成為廣西民國早期桂西南各縣教育機構的主要力量。

在校活動

吳西


1.積極參加討論
三師著名校友吳西將軍三師著名校友吳西將軍

吳西進入師範學校,好像來到了一個嶄新的世界,‘他學習興趣很濃,如饑似渴地吸取新的知識,他暗下決心,要學到真本領,將來做一個優秀的教師。可是,這時正是中國革命洪流洶湧澎湃的年代。廣州出現了國共合作的新形勢,廣西掀起了以韋拔群為首領導的東蘭農民運動。從1925年開始,南寧的共青團活動起來了,三師也建立了共青團支部。當時的三師已成為南寧政治氣候的神經敏感區,各種思潮異常活躍。各派都貼牆報、刷標語、出刊物。師生申互相爭論,宣揚自己的觀點,批駁別人的觀點,爭取眾人的支持。吳西對這些爭論很感興趣,參加了各種有意義的活動。蓬勃興起的革命浪潮衝擊著吳西,使他深受鼓舞,思想上有了明顯傾向性,由激進的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想進而開始信仰馬克思主義。
2.投身革命活動
1926年至1927年,吳西經共青團支部提名,兩次當選為三師學生會的負責人。他當時不是共青團員,但是他參加的學生會實際上是黨、團組織領導的民眾團體。後來在黨、團組織的領導下,三師學生會參加了南寧市學生聯合會。這時候的吳西,上課時是學生,課後便把主要精力投入到革命活動中去,成為南寧反帝反封建、打倒軍閥的革命洪流中的活躍分子。他參加了三師學生抵制日貨的運動,上街宣傳,查禁日貨。還參加話劇演出,宣傳進步思想,宣傳革命道理,因為在一齣劇中成功地扮演了“大哥”的角色,還得了“大哥”的綽號。
3.編輯刊物
作為團組織培養的積極分子,學生會的負責人,吳西負責編輯學生會的刊物《火把》。他不僅親自撰搞、編輯,還親自刻蠟板、油印。《火把》觀點鮮明,批判國家主義和無政府主義等反動思潮,宣揚反帝反封建打倒軍閥的主張,傳播馬列主義。刊物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成為南寧市各校進步學生之友。此外,吳西還參加了南寧黨團組織的其他刊物和牆報的編輯、出版工作。
4.上街宣傳
1925年,吳西利用學生會的名義組織同學到街頭宣傳、演戲,向各界募捐,來支持省港大罷工運動。這時正是國共合作時期,廣西的革命氣氛一度也有春風楊柳之勢,吳西組織了學生救國宣傳隊,宣傳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主張,宣傳國共合作。他甚至帶領宣傳隊深入到離南寧90多公里的賓陽縣等地去活動。他利用回家的機會,在家鄉辦起了婦女夜校,教壯族女青年識字i唱歌,宣傳新思想和新文化。
5.加入學生軍
百歲將軍吳西的故事百歲將軍吳西的故事

北伐時期,南寧組織了學生軍,以進步學生為核心,共青團在學生軍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吳西參加了學生軍。後來省主席黃紹竑插手到學生軍中來,控制了領導權,學生軍內部各派便互相鬥起來,進步學生忿然退出,這樣,學生軍失去了骨幹中堅,終於散了伙。
6.勇帖標語
隨著北伐戰爭取得節節勝利,國民黨右派的反動面目逐漸顯露出來了,他們把共產黨視為肉中刺,虎視眈眈,伺機尋釁。當時,廣西反動政府的爪牙黃華表美國戴著博士的頭銜回來,當上了國民黨廣西省黨部宣傳部長等要職。他思想十分反動,到處宣揚國家主義,公開反對國共合作,攻擊污衊韋拔群領導的東蘭農民運動;還企圖鎮壓由唐天光領導的邕寧農民運動。他的反動謬論,在三師受到進步師生的堅決抵制。有一次,黃華表到三師演講,公開反對孫中山先生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主張,鼓吹獨裁統治。吳西組織學生趁他休息的間歇,在校園裡貼了許多大標語:“打倒國家主義派黃華表!”“擁護孫中山的三大政策!”等等,這個反動的傢伙被氣得臉色發白,灰溜溜地滾出了校園。
7.參加遊行
1927年春天,南寧市學聯組織了一次反對國民黨右派的大遊行。學聯在共產黨員羅少彥和市總工會負責人何建南的領導下,聯合工人和郊區農民,掀起了反對黃華表的鬥爭。學聯負責人何福謙、梁砥、郭先達、莫文驊、蘇保雙、胡異鵬都是共青團員,在學生中有比較高的威信。這次鬥爭就是由他們組織的。吳西雖然還未入團,但也參加了組織工作,和他們一起積極行動。定期大遊行的那一天,各校學生一齊出動,列隊上街,人人手持三角旗,隊伍高舉“反對國家主義派!”“擁護孫中山三大政策!”“堅決革命到底!”等橫幅,高呼“打倒反動頭目黃華表!”等口號。遊行隊伍聲勢浩大,群情激憤,聲威震動了南寧城。反動派被嚇得束手無策,黃華表躲在公館裡不敢出來,嚇得直發抖。省立一中的隊伍走在前面,南寧女中、邕寧中學的隊伍居中,吳西率領的三師隊伍在後頭。當隊伍遊行到潭家祠門前時,隊伍前面忽然混亂起來。原來是黃華表在課吏館的20多個爪牙在搗亂,他們扛著凳子,揮舞著“時迪”棍(手杖),衝進遊行隊伍瘋狂地動手打人,企圖阻止遊行隊伍前進j他們還無恥地扯爛了一個一中女學生的衣裙。面對瘋狂的歹徒,郭先達同志立即站出來號召大家奮起反擊,一中,和三師個頭壯點的學生挺身而出,把歹徒們團團圍住。吳西當時扛著大旗走在三師隊伍的前面,他把旗子一卷,用旗桿當武器,勇敢地向歹徒猛掃過去,頗具威懾力。後來,由共產黨員寧培英主持的農民講習所的學員們聞訊持槍趕來支援,黃華表的那些爪牙慌忙縮回課吏館。大遊行鬥爭取得了巨大勝利。
8.加入共青團
遊行後,黨、團組織告誡各校學生會負責人要注意敵人的動向,警惕反動派鎮壓學生運動。在這種情勢下,三師校長陳祥岳出於對吳西的關心,委婉地勸他不要再出頭露面,以防不測。吳西對此一笑置之。這時候的吳西,雖然還沒加入共青團,但是,在黨、團組織的領導下,他積極投身到革命運動中去,實際上他在思想上、行動上已先入了團。1927年3月,郭先達同志準備介紹他加入共青團,但是,還來不及履行入團手續,“四·一二”反革命事變便發生了。
9.被捕入獄
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了震驚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民眾。廣西省主席黃紹竑參加了蔣介石在上海召開的秘密會議,他用急電命令他在廣西的部屬,於4月13日早上開始大逮捕;南寧一大批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國民黨左派落人了魔掌。白色恐怖籠罩著南寧。吳西到郊區一個同學家中躲避了十多天。他打聽到南寧的風聲似乎平靜了,三師還沒有抓人的訊息,便回到學校。哪知道學校里的反動分子異常猖狂,貼出大標語罵吳西是“反動分子”,高喊要打倒他。吳西沒有驚慌,心裡想:“你能把我怎么樣!”他利用紀念“五·四”運動之機散發傳單,揭露國民黨右派和新軍閥的罪行。5月4日拂曉,黃紹茲派出軍隊包圍了三師等學校,殺氣騰騰地開始了第二次大逮捕。吳西不幸落入了敵人的魔掌。三師同時被捕的還有韋兆安、胡異鵬、寵家益等,吳西他們唱著《打倒軍閥》、《國際歌》等革命歌曲,走向敵人的牢獄。
10.被判一年
百歲將軍吳西書法作品百歲將軍吳西書法作品

被捕以後,吳西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寫了一紙遺書放在劃開的布鞋夾層里:“我為革命而死是光榮,死後屍體收回去埋葬就是了。”敵人企圖用牢獄來摧殘他的體魄,屈服他的鬥志,而沒有想到黑暗的牢獄竟成了他學習馬列主義的課堂和鍛鍊革命意志的熔爐。儘管死神時刻在身邊徘徊,但是獄中難友沒有一個是愁眉苦臉的。中秋節來臨,一個難友指著從鐵窗透過來的月光出上聯:“聊與今人談古月。”另一難友應聲答道:“願為直士抗橫流。”一副對聯抒發了鐵窗志士的革命豪情。然而,敵人是兇殘的,他們使用種種酷刑折磨獄中的共產黨人。南寧共產黨負責人羅少彥同志被嚴刑拷打,上老虎凳,遍體鱗傷,幾次昏死過去,但他以驚人的毅力忍受著劇痛,堅強不屈,表現出共產黨人的凜然正氣和英雄氣概。吳西他們深受鼓舞,敵人從他們口中只能得到“不知道”三個字。惱羞成怒的敵人舉起了屠刀,幾十位共產黨員和革命志士分兩批慘遭殺害。訊息飛傳,社會輿論大嘩,紛紛譴責反動當局把屠刀砍向青年學生。扳動當局懾於青年學生的遊行示威和右江農民運動的風起雲湧,對被捕志士分批判處徒刑,不敢妄加殺害。吳西和莫文驊等青年學生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吳西懷著不怕把敵人的牢底坐穿的決心,忍受著敵人的種種摧殘,他戰勝惡劣的生存環境,把牢獄當成學習的課堂。悶熱的牢房沒有視窗,吳西每天仍然手不釋捲地揮汗閱讀,晚上牢房裡的電燈太暗,他就爬上架床,把書湊近螢火一樣的電燈光下去閱讀。勤奮學習的良好習慣使他在牢獄裡學到了很多知識。
11.從事教育
1928年1月,吳西走出了敵人的牢獄,回家鄉務農。為了等待革命時機的到來,他不久就到左縣(今屬崇左縣)去當高小教員;教授數學和國文,他在教學中宣傳新三民主義,給學生講述革命的故事和道理。在革命風浪中成長起來的吳西,猶如一隻雄鷹,等待著更加艱苦的戰鬥。

謝鶴籌

1.初入三師
當時的廣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地址在今南寧市第五中學)是廣西的有名學府之一,也是南寧及桂西南的最高學府,這裡的師資力量雄厚,教師大都系高師畢業,加上所招學生為桂西南各鄉縣優等生,故教學水平相當高。年方16歲,風華正茂的謝鶴籌,踏進了邕江北岸省立三師這個環境優雅的校園,仿佛進入了知識的樂園和海洋,心裡無比坦然和充實。不久,他改名為謝翱,立志要像雄鷹一樣在知識的太空中翱翔,為實現理想去迎風搏擊。入學伊始,他暗下決心,學好本領,為將來成為一名好教師而努力。
2.當班主席
在學校里,他勤奮學習,如饑似渴地吸取新知識,尤其酷愛文學。老師布置的作業,他都認真完成,無論期中和期末考試,其成績總在班上名列前茅。他為人誠懇,性格樸實爽直,同時主持正義,助人為樂,在同學中很有威信。因此,第二學期被同學選為班主席。平時,他積極肯乾,協助老師維持班級秩序,並及時向老師匯報同學們的學習情況。
3.關心同學
謝鶴籌在校學習時十分關心同學的生活,有一次食堂的飯不熟,同學議論紛紛,意見很大,鶴籌立即把情況向校總務股長反映。股長即向學生道歉,並向學生表示改正,要求炊事“伙夫”一定要把飯煮熟。自此,再也未見有夾生飯的現象了。
4.抨擊時弊
1925年,正是革命洪流洶湧澎湃的時候,國共合作的革命形勢銳不可擋,衝擊著年輕鶴籌的心潮。他不但用功學好課本的知識,還十分關心國家政治,注意閱讀時事報刊。每晚就寢前,他總要與同學議論時事話題,抨擊時弊。有一天晚上,他提到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是如何的正確,北洋軍閥是如何的害國害民。同學聽了覺得新奇有理有據,認為他有獨特的見解,有政治遠見,是當宮的料。鶴籌立即解釋說:“我並不想當官,而是想革命,我要為全國人民服務。”同學無不嘖嘖稱讚。由於他不懈地追求,為前途鋪平了道路。
5.加入共青團
1926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工人罷工、農民起義和學生運動如火如荼。是年春夏,中國共產黨員陳勉寬、羅如川、嚴敏、雷經天、謝蔚生等同志先後在南寧領導學生運動。謝鶴籌以火熱的革命激情投入到學生運動中去,他與廣西省立第三師範學生會主席郭先達以及吳西等同學率先行動起來,進行宣傳,他們張貼革命標語,刻蠟板印刷革命材料散發。不久,三師成立共青團支部組織,郭先達為支部書記,謝鶴籌以班主席的身分加入。
6.編輯刊物
他們率領同學走出課堂,到街上進行演講和張貼標語,喚起民眾起來鬥爭。三師學生會還出版《嚮導》刊物,宣傳反帝、反封建、反軍閥的主張,謝鶴籌擔任編輯和刻寫。刊物具有進步性和可讀性,很快成為南寧進步學生之友。隨後,三師成為南寧革命運動的神經中樞。
7.聲援省港大罷工
1926年,第一次中國工人運動高潮——省港大罷工的影響遍及廣西,南寧各界紛紛回響。謝鶴籌與郭先達等同學發起組織三師同學聲援省港大罷工的鬥爭,他們採取上街演講、募捐和演戲等形式加入到南寧各界聲援的行列,並在街上遊行示威,高呼“打倒英帝國主義”、“收回領事署”等口號。9月,他又組織三師學生參加南寧學生聯合會與各界團體舉行的數乾人的民眾大會,憤怒聲討英帝國主義侵犯我國領土主權的罪行,會後向工人散發傳單。鬥爭影響深遠,梧州海員呼應南寧聲援鬥爭,拒絕為英艦帶水,迫使英艦停航,鬥爭取得了勝利。
8.散發《共產黨宣言》
1926年秋,謝鶴籌收到族兄謝生樺從廣州寄來的《嚮導》和《共產黨宣言》等書,喜出望外,一口氣讀完,反覆琢磨,之後轉給郭先達等人輪流傳閱,遵照共青團支部書記的意見,謝鶴籌與韋兆安等人把《共產黨宣言》的內容輯成短語,刻成蠟板油印成冊散發,並出版牆報,進行宣傳,擴大共產主義思想的影響。
9.組織農協
根據黨組織關於發動學生與農民運動相結合的指示,三師學生奔向農村深入發動農民運動。謝鶴籌與三師同學步行到邕寧縣吳墟辦夜校,組織農民協會,開展打擊土豪劣紳等鬥爭。謝鶴籌還向農民講授蘇聯十月革命成功的經驗,並揭露帝國主義和土豪劣紳盤剝農民的罪行,還把三師團支部出版的《火把》、《壁報》刊物發給農民,向農民宣傳革命的思想和主張,提高了農民的思想覺悟,許多農民紛紛要求加入農民協會組織。吳墟一帶成為邕寧農民運動的中心,革命鬥爭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了。
10.領導遊行
1927年春,南寧爆發由南寧總工會和學聯組織的以工人、學生為主體的反對黃華表的集會鬥爭。黃華表曾留學美國,戴著博士頭銜返桂,任國民黨廣西省黨部宣傳部長等職。他公開露骨地宣傳國家主義,反對三民主義,攻擊韋拔群領導的農民起義,反動氣焰非常囂張,遭到南寧各界的強烈反抗,謝鶴籌一馬當先,與郭先達組織三師學生100多人,與省立一中學生在學聯所指定的日期,手拿三角旗,扛著橫幅大標語上街遊行。他們高呼“打倒國家主義派”、“擁護三大政策”、“堅決革命到底”、“打倒反動頭目黃華表”等口號,聲勢十分浩大。後與省立一中、南寧女師學生和農講所學員匯合,隊伍浩浩蕩蕩穿過南寧的主要街道。當隊伍走到譚家祠廣西行政人員養成所(是國民黨訓練中級反動行政人員的機構,在今南寧市中醫院址)時,黃華表派出的一群反動分子拿著凳子橫在路中間阻止,並揮舞棒子向遊行隊伍襲擊,走在前面的一中個別女生的衣裙被扯破。謝鶴籌與郭先達大聲高呼:“我們的行動是正義的,大家挺身出來,嚴懲破壞者!”、“大個子上啊!”三師學生馬上衝到前面與反動分子展開拳腳搏鬥,謝鶴籌及數人被打傷,但他仍堅持與反動分子搏擊。後來共產黨員寧培英率領的有武裝的農民講習所隊伍趕到支援,把反動分子打得抱頭鼠竄,狼狽退回去。黃華表更是膽顫心驚龜縮在省黨部不敢露面。於是共青團便召開緊急民眾大會,憤怒聲討反動分子的罪行,使這一運動成為頗有影響的轟轟烈烈的民眾運動、鬥爭取得了重大勝利。
11.外出宣傳
1927年蔣介石背叛革命,發動了震驚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廣西反動當局積極配合蔣介石,在南寧大肆逮捕共產黨人和革命民眾,白色恐怖籠罩南寧,革命形勢處於低潮。但是謝鶴籌並不泄氣退縮,反而積極地參加了革命組織,繼續鬥爭,準備迎接革命高潮的到來。1927年冬季,謝鶴籌利用寒假之機回鄉進行革命宣傳活動,他與族兄謝生樺一道,在同正縣城及附近鄉村一帶,組織“同正青年劇社”,自編話劇演出,教農民唱革命歌曲,辦夜校等。此外還到邕寧縣壇洛鄉演出,進行革命宣傳,啟發引導農民開展農民運動,得到村民的大力擁護。假期結束返校,謝鶴籌向組織匯報,得到郭先達的稱讚和肯定。經受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洗禮,迎風搏擊的謝鶴籌在思想上和政治上逐漸成熟,他昂首挺胸地去迎接更光明而又更殘酷的革命鬥爭。
12.加入共產黨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後,新桂系頭子黃紹茲在南寧等地兇惡地清黨,南寧長時間仍處在白色恐怖之中,儘管革命處於低潮,但是,謝鶴籌堅信革命必勝的真理,仍然繼續鬥爭。尤其是在這惡劣的環境之下,他於1928年3月在南寧加入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無產階級先鋒隊組織中光輝的一員。他以共產黨員嶄新的姿態,衝鋒在革命鬥爭的前列。不久,他被任命為中共南寧市學生支部書記,活動更加積極了。
13.被捕入獄
他冒著生命危險,在特務橫行的南寧街頭和學校內部秘密散發革命傳單和書刊,宣傳馬列主義和中國共產黨的進步主張,點燃革命的星星之火,向反動派表明革命的烈火是撲不滅的,共產黨人是殺不絕的。這也使反動派惱羞成怒,他們決定對三師實行徹底清洗,企圖完全消滅共產黨的勢力。這年秋天的一個晚上,謝鶴籌正在三師學生宿舍散發《共產黨宣言》,被校方當局發現,報告給省國民黨部。第二天他就被新桂系當局逮捕,送到省第二監獄關押。同他一起被捕的還有共產黨員韋佩珠等。
14.寧死不屈
謝鶴籌被捕後,“反動政府對他的迫害,可算是學生中最慘的一個了。”“對他施以酷刑,在他坐的老虎凳(一種刑具)上加的磚頭競四、五塊之多,使他完全昏迷過去又甦醒過來。”儘管敵人嚴刑拷打,但他堅貞不屈,頑強頂住,堅決保守黨的機密,敵人幾次提審,想逼他們透露黨組織人員和機關地點,但卻毫無所得,在獄中,謝鶴籌經歷了一生中最艱難的一段歷程。監獄裡暗無天日,吃飯;大小便都在裡面,惡臭腥味令人十分難受。每餐每人僅給半斤糙米飯和一碗青菜湯,營養不足,常使人感到頭昏眼花。每天每人半盆水,從早用到晚,還要衝大小便,惡劣的環境使每個人幾乎都生了疥瘡、虱子和臭蟲。有的同志在獄中被折磨至死,但屍體很長時間才抬出去。
15.被判十年
謝鶴籌同志發揚壯族人民忍苦耐勞的傳統,頑強地堅持鬥爭。有一次敵審官逼審謝鶴籌:“你搞的什麼共產主義,不符合中國國情,更不符合廣西的民情。”謝鶴籌斬釘截鐵地反問到:“孫中山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你們卻違背孫總統的遺願,反蘇反共,該當何罪?”駁得審官啞口無言,表現了共產黨員的凜然正氣。敵人對他無計可施,只好判他十年徒刑,準備長期關押起來。在獄中,謝鶴籌堅持鬥爭,曾多次書寫革命詩句(如“臘月邕城驚山河,茲禍黑手污水波;河水低流乾坤定,翱君嚮往莫斯科。”),暗中交給送飯的同學,以表示對黨的忠誠,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痛恨,體現了共產黨員視死如歸的大無畏革命英雄氣概。
16.出獄
1929年6月,傾向共產黨的國民党進步將領俞作柏李明瑞回廣西執政。他們一到廣西後便接受共產黨人的意見,首先調轉槍口反蔣,接著釋放全部政治犯,如是謝鶴籌等一大批共產黨人脫獄而出。經過衝鋒陷陣後的謝鶴籌,獲釋後回到家鄉同正縣羅陽國小任教,在雷經天、謝生樺的領導下,準備參加更艱苦卓絕的鬥爭。

三師進步活動大事記

1919年

1919年,廣西省立三師的學生回響北京學生的號召,邀請省立第一中學的同學一道,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抵制日貨愛國運動。三師學生以李克清、周可法、莫國史(張報)、黃本椿、郭先達等人為領導,發動全校學生起來參加抵制日貨運動,並將自動簽名參加的學生編組,有組織、有任務地到南寧各條街巷去宣傳抵制日貨的意義,並檢查各商店日貨的種類和庫存量,給商店老闆具結查封。這一行動得到了居民的大力支持,他們參加到學生的隊伍里,尤其是給拒檢奸商施加壓力,迫使他們開倉受檢,交出日貨。爾後還進行日貨展覽,參觀的人絡繹不絕。最後,三師學生還帶頭將自己往日買下的日貨全部檢出,如口盅、飯盒、雨傘、花布等,每人拿著日貨列隊上街遊行,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廢除不平等條約,抵制日貨,收回山東權利”等口號,所過之處,居民為之感奮,也拿出自置的日貨,跟著到洋關附近搗爛、燒毀,使反日愛國的氣氛洋溢著南寧。

1923年

1923年,北洋軍閥曹琨賄選當總統,全國輿論譁然。訊息傳到廣西,三師學生群情激憤。等侯本省豬仔議員返邕,就群起攻之。當省豬仔議員雷穎川、唐仁階等趾高氣揚返邕,下榻於倉西門大街邕南旅館(今南寧酒家)的訊息傳出,三師學生領袖李克清、莫國史(張報)、周可法、黃本椿等得訊,即號召同學們去嚴懲豬仔議員,,毆打一頓,逼得他們向民眾叩頭認罪,乞求饒命,才得以釋放。這一行動教育了人民,擴大了民主運動的影響。
從1924年起,三師學生用公演話劇進行反帝反封建宣傳。他們演的大多為爭取民主,反封建禮教,爭取自由婚姻和廢除不平等條約,爭取國家獨立自主內容的節目,如《威尼斯商人》(改編為《一磅肉》)、《孔雀東南飛》:《怒吼吧、‘幗》。大革命時期,三師學生會領袖郭先達、吳有良(吳西)、蘇保雙等,發起組織了南寧各校學生聯合會,領導南寧學生運動,組織學生進行街頭宣傳,並深入農村。三師的話劇團更活躍在學生和工農民眾中,救國民主之影響也隨之深人民眾。另外三師學生還到街道、農村、工廠辦工農夜校,深入開展革命宣傳,向民眾灌輸進步的革命道理,不少工農民眾接受教育後與學生一道參加了C.Y或C.P。
1925年
1925年,國家主義派甚囂塵上,大有壓倒三民主義之勢,三師學生帶頭遊行,宣傳反對國家主義派。當時的省教育廳長黃華表在學生中大肆宣傳國家主義,到處張貼標語傳單,使一些人盲目附和。以三師學生為領袖的南寧學聯,發動各校組織示威遊行,擁護國共合作,支持北伐,革命到底。而黃華表利用權力恐嚇威脅學生,他校有的學生懾於他們的威脅動搖了,但三師學生絕大多數人堅決支持學聯的號召,奮鬥的革命意志決不動搖,扛著橫幅標語,手拿三角紙旗,書寫“打倒國家主義派,擁護三大政策,堅持革命到底”,“打倒黃華表”內容,上街遊行。所經之地學生和民眾紛紛加入,頓時聲勢大振。但當隊伍到達廣西行政人員養成所(訓練中級反動行政人員的機構)時,該所一大群反動分子出來向遊行隊伍襲擊,傷男生數人,個別女生的衣裙被扯破。三師與一中同學中的大個子馬上行動起來,把破壞者團團圍住,施以亂拳,嚇得他們哭爹叫娘跪地求饒。待到警察及時趕來勸架,才免重傷。於是三師學生便召開緊急民眾大會,聲討反動派,使這一鬥爭發展成為民眾運動。後各校學生慶賀勝利,高呼口號返校。

1927年

1927年,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肆逮捕共產黨人和革命進步人士。白色恐怖籠罩南寧,南寧學聯和各校學聯被迫解散。三師學生中被捕的有:郭先達、吳有良(吳西)、謝翱(謝鶴籌)、彭嘉益、韋兆安、趙邦治、朝升鵬等人,他們都是革命運動中的積極分子,另外還有一些教員。師生們在獄中受盡了磨難,每餐只有半斤糙米飯和一碗青菜湯,油水不足,常使人頭昏眼花,每天每人只得半盆水,從早洗到晚,還要衝大小便。不久各人都生了滿身的癩瘡和虱子、臭蟲,有的病死了也沒抬出去,活著的要陪著死人睡。謝鶴籌同志在監中被敵人用盡了酷刑,給他坐老虎凳(一種刑具)加壓大泥磚拷打逼得昏迷過去。儘管敵人酷刑威逼,三師被捕的師生髮揚了壯族吃苦耐勞的精神,決不屈服,使反動派想從他們口裡得到黨團組織機關和其他人的企圖不能得逞,只好判他們十年徒刑。後經三師校長和同學一同請願,部分學生得以釋放。到1929年,蔣桂戰爭後,俞作柏、李明瑞主桂,他們極力傾向共產黨,才釋放了被捕的全部師生,這些同志後來都成為革命隊伍中的骨幹。正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他們拋頭顱、灑熱血培育出的革命之花,在探求救國救民之鬥爭中盛開,結出了豐收碩果

三師後繼

廣西省立南武師範

1947年原省立南武師範學校學生畢業留影1947年原省立南武師範學校學生畢業留影
1939年,在三師停辦近十年之後,因師資缺乏,廣西省政府在社會輿論督促下,在教育廳的熱忱支持下,籌備復辦師範。1940年10月8日在隆山縣(今馬山縣)城橄浪岩成立了廣西省立南武師範(“南武”指多數學生來源於南寧和武鳴兩專區),又因它成立於抗日戰火之中,故又稱“戰地師範”。1940年冬,日寇退出南寧,南武師範奉令返邕,先暫住金牛橋附近的省家畜保育所,次年1月移至原省立三師校址,承接三師設施繼續辦師範。1944年冬,日寇二度侵桂,南寧淪陷前夕,南武師範被迫輾轉遷移撤至田西縣(今田林縣)辦校,並與百色師範合併,改為“百色、南寧聯合師範學校”。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後,才重返南寧原校址辦學,並恢復南武師範校名。
南寧民族師範學校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撤銷了南寧女王師範和柳州幼兒師範,將這兩所學校師生與南寧師範合併,1950年正式改名為廣西省立南寧師範學校。後因學校規模擴大,原校址太窄,便在長崗嶺今校址興建新校舍,1953年正式遷入。195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人民政府決定將桂西民族師範南寧師範合併,改為現名廣西南寧民族師範學校。先是,桂西民師的前身為1952年成立的東蘭初級師範,1953年改為省立東蘭民族師範,1954年東蘭民師遷至桂西僮族自治州所在地南寧市友愛路(今廣西師院校址)辦學,改名為桂西師範,後又改為桂西民族師範。1958年8月,南寧民師直屬省教育廳領導。“文革”時學校遭到嚴重破壞,1966年至1969年8月學校不招生,不上課,專搞政治運動。1969年9
南寧民族師範學校南寧民族師範學校
月,學校改為南寧市十八中學,歸南寧市領導。1972年改為南寧市師範(同時保留高中部)。1973年恢復原廣西南寧民族師範校名,黨政工作由南寧地區領導,1975年復歸區教育局管轄。現學校占地面積14公頃,另有校外實驗農場6公頃。建築面積由解放初的1100平方米發展為3300平方米,十年來,自治區人民政府撥款近500多萬元,新建了教學大樓、實驗樓、音樂樓、電教樓、圖書館,辦公樓,學生宿舍和教工宿舍,學校的面貌煥然一新,各種教學儀器和設備基本齊全,能保證正常的教學和科研任務的完成。另設附屬實驗國小、幼稚園各一所,校辦工廠3個。學校教職工由解放初的不足100人,發展到今天的229人,有高級講師21人,講師32人,少數民族教職工占3016。學生人數由創辦時的100多人,解放初期的400多人,發展為今天的1600~1700人。少數民族學生和農村學生均占9016以上,有漢族壯族瑤族苗族京族侗族水族彝族畲族毛南族仫佬族等11個民族。
1985年廣西國小教師培訓中心設在南寧民師,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1985-1989年合作項目》,在校內實行一套人馬江兩塊牌子的管理體制。廣西南寧民族師範學校建校87年之久,在這源遠流長的校史中,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在相當曲折的道路上,在創業發展壯大曆程的各時期里,閃耀著光榮革命傳統和優良學風的光輝,開了桂西南培養少數民族師資的先河,培養了一批批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為廣西的民族教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6]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