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1968年初春的一天,捷克首都布拉格。在郊外一家小酒館裡,腦外科醫生湯馬斯邂逅泰麗莎,泰麗莎在這裡當女招待,她當時在游泳池裡游泳,湯馬斯對她幾乎一見傾心,便追隨她來到工作的小酒館並約定6點見面。6點再見面時泰麗莎正拿著世界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兩人交談了幾句湯馬斯便要回布拉格,就與特麗莎告別了。
湯馬斯是個風流成性的單身漢。如果他用職業口吻對女病人說:“請把衣服脫下!”那些女人就會毫不猶豫地脫光衣服,任他擺布。不過,這些都是逢場作戲而已。唯有女畫家薩賓娜,他把她當作知己。他倆交往過甚,可他從沒在她家裡過夜,儘管薩賓娜向他表示過,她愛他。
湯馬斯從郊外回來,不免有些失落,就逕自來到薩賓娜的寓所。薩賓娜這時身穿黑色比基尼泳裝,頭戴一頂黑色紳士帽。她趴在一面橢圓型的鏡子上,鏡子內外的女人構成靈魂與肉體、理智與欲望的反襯和對照。湯馬斯在一邊看得神魂顛倒,撲向薩賓娜,雙雙墜入情海慾火之中。
不久,泰麗莎追隨湯馬斯而來,怯生生地闖進湯馬斯的家。泰麗莎為湯馬斯帶來清純、質樸的氣息,他按捺不住饑渴,“我來給你檢查一下,請脫掉衣服!”他又將特麗莎帶進了愛河。
湯馬斯得悉泰麗莎在布拉格舉目無親,便留她住下。與她過起同居生活。面對現實,泰麗莎必須找個工作維持生活。
有一次,湯馬斯帶泰麗莎去薩賓娜家,請她幫忙替泰麗莎找份工作,“泰麗莎一心想當攝影師,她拍的照片可好呢!”
薩賓娜確實不尋常,她明知泰麗莎是湯馬斯迷戀的姑娘,但看在湯馬斯面上,還是幫了泰麗莎的忙。經她的努力,泰麗莎的一張攝影作品得到發表。
為了慶祝這件喜事,湯馬斯請同事一起去舞廳聚會。這家舞廳有一支演奏搖擺舞曲的樂隊,可不料這天來了幾個大人物,樂隊受命以古代的俄羅斯舞曲代替搖擺舞曲。
湯馬斯他們大為掃興。湯馬斯本來對那些人就不滿,因為他們在史達林時代推行了一套殘暴的政策。於是,他趁此憤慨地說:“這幫傢伙曾把10多萬無辜的老百姓投入監獄,並對他們處以死刑,而今卻裝出若無其事的樣子。希臘神話中的俄狄浦斯王因為不明事由而殺父娶母,後來意識到自己的罪過,就刺瞎了自己的雙眼悔過。可面前的這幫傢伙都不想懲罰自己,依舊霸占著這個國家。”
湯馬斯的上司,一位外科主任對這番議論很受啟發,建議湯馬斯寫成論文,發表出來,肯定受到歡迎。
泰麗莎真誠的愛情感化了湯馬斯,他改變了固有的生活觀念,決定與泰麗莎結婚,他們在居住鄉村的朋友貝佩爾那裡舉行了簡樸的婚禮。他們還選了一隻小狗做寵物,把這狗取名為卡列寧。婚後不久,湯馬斯的政治批判論文在報刊上發表了。
做了丈夫的湯馬斯還是改不掉放蕩本性,他經常很晚回家,不是去找薩賓娜,就是去找別的女人鬼混。薩賓娜畢竟是藝術家,對湯馬斯這種生活方式完全能接受,只要她愛他,跟他在一起有樂趣,其他都是無關緊要的。可鄉下姑娘泰麗莎恰恰相反,她需要忠實的丈夫,愛情是忠貞而自私的。
一天湯馬斯半夜回來,泰麗莎滿腔悲憤地譴他,最後衝動地表示:“好吧,我們分手吧!”
泰麗莎離家出走,來到街上,街上一片混亂,湯馬斯為尋找泰麗莎也來到街上。此時,蘇聯正用武力干涉捷克發生的“布拉格之春”,蘇軍坦克開進布拉格城,居民們紛紛上街阻擋入侵的蘇聯軍隊。泰麗莎為眼前的情景所感染,攝下了這一幕幕歷史鏡頭。
泰麗莎因為拍照而受到蘇聯軍人的包圍和追問。湯馬斯幫助泰麗莎擺脫了蘇軍人員。泰麗莎感激湯馬斯的相救,又與他重歸於好。
“布拉格之春”之後,捷克不少青年流亡國外。薩賓娜也在流亡者行列之中,她去了中立國瑞士。在瑞士首都日內瓦,捷克流亡者經常舉行集會。薩賓娜在一次集會上結識了法國政治家、大學教授弗蘭茨。兩個孤獨的流亡者彼此安慰。
不久,湯馬斯夫婦也逃至瑞士,湯馬斯進了一家醫院乾老本行,而泰麗莎四處推銷她攝下的蘇軍入侵紀實照片。可是,出版社編輯說,這些照片已不是什麼新聞了,讓她不妨拍幾張裸體照。
次日,泰麗莎從丈夫口中得知他又遇到了薩賓娜,這意味著他們重溫舊情,她明白,她又想,薩賓娜既然不受約束地和別人的丈夫作愛,那也一定不在乎將自己的胴體展示公眾。她決定找薩賓娜試試。
聽了泰麗莎的來訪意圖,薩賓娜大吃一驚,不過她還是接受了。她先是默默地讓泰麗莎拍完,然後報復性地命令:“該輪到你了!快把衣服脫了!”她的口氣不容拒絕。泰麗莎只好接受鏡頭的追捕。
就在這時,弗蘭茨闖進來,見兩個女人赤身裸體,泰麗莎因害羞還躲了起來。弗蘭茨來這裡的目的是告訴薩賓娜他與妻子分手了,並希望薩賓娜能與他在一起。面對這種情況的薩賓娜打算去美國。趁著弗蘭茲回家取東西的機會,薩賓娜離開瑞士。同天,泰麗莎也動身回祖國去了,還帶上心愛的小狗卡列寧,給湯馬斯留了一封信,“對我來說,人生是很重要的,而你對待生活卻是那樣的輕浮。我是個軟弱的女子,對你的輕浮我不能容忍。與其等著被你拋棄,倒不如趁早回到自己弱小的祖國去。”
湯馬斯讀完這封信,幡然醒悟自己不能這樣混下去。他本該與薩賓娜分手,薩賓娜不是走了嗎?他該去找泰麗莎重新開始生活。湯馬斯回去布拉格,卻因為曾發表的論文而被沒收了通行證。泰麗莎對湯馬斯來找自己這件事大為感動,再次投向他的懷抱。
由於湯馬斯那篇政論文章,官方一再要他寫悔過書,他不從,被貶職,去貧民區一家診所工作,後連這一工作也被開除。他們只能靠泰麗莎在酒吧當女招待賺錢維持生活。
有人介紹擦大樓窗戶的粗活,湯馬斯也去乾。一日,他在大樓里擦玻璃,一個少婦請他診斷腰痛病。在少婦的誘惑下,他又一次沉溺於情事之中。
不料,他回到家,泰麗莎立刻發現破綻。盛怒之下,泰麗莎決心以行動來報復丈夫的輕浮。她壯著膽找到在酒吧認識的那個技師。技師的家裡有些異樣,屋中間掛著很多帷幔,泰麗莎覺得裡面好像藏著別人。技師總算拉開帷幔,沒有人。技師引誘泰麗莎上了床。
一個被除職的外交官流落到小酒吧里當僱工,他見多識廣,聽特麗莎說技師家的怪現象,就替她分析:也許那技師用隱藏的照相機把他們作愛鏡頭攝下,作為要挾,使泰麗莎受他控制。
泰麗莎聽了越想越怕,而想要投湖自盡,在湖邊被路過的湯馬斯發現,泰麗莎祈求能夠儘快離開布拉格。但由於通行證被沒收,他們不能離開,泰麗莎想到了證婚人貝佩爾。
湯馬斯夫婦終於擺脫了政治和生活的雙重負擔,在證婚人貝佩爾的僻靜小村里,過著樸素而抒情的田園生活。雖然日子過得平淡,可他們心靈得到寧靜。只是他們的愛犬卡列寧不幸患了癌症,湯馬斯親自動手為卡萊寧做了安樂死,泰麗莎含淚跟著丈夫去荒野埋葬卡列寧。
幾天后,他們駕著運貨車去附近小鎮參加農民聚會。次日歸程中正趕上下雨,他們冒雨上路。途中,泰麗莎見丈夫握著方向盤沉默不語,突然問:“你在想什麼?”
“我在想我有多幸福。”
湯馬斯話音剛落,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
數日後,在美國的薩賓娜收到布拉格來信,信中傳來噩耗:“湯馬斯與泰麗莎在一次汽車事故中不幸死亡。”
難道這就是人生?薩賓娜凝視天空,熱淚滾滾而下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Tomas | 丹尼爾·戴-劉易斯 ,/Daniel, Day , Lewis |
Tereza | 朱麗葉·比諾什 ,/Juliette,Binoche |
Sabina | 莉娜 ,·奧琳/Lena,Olin |
Franz | 德雷克 ,·德·林特/Derek, de , Lint |
Ambassador | 厄蘭·, 約瑟夫森 ,/Erland,Josephson |
Pavel | Pavel,Landovský |
Chief ,Surgeon | Donald ,Moffat |
Jiri | Tomek, Bork |
Interior,Ministr | 達尼爾 ,·奧勒布里斯基/Daniel,Olbrychski |
The ,Engineer | 斯特蘭·斯卡斯加德/Stellan,Skarsgå, rd |
Boy , in , Bar | 科洛維斯·科爾尼拉/Clovis,Cornillac |
職員表
▪製作人:索爾·扎恩茲/Saul Zaentz;Bertil Ohlsson;Paul Zaentz
▪導演:菲利普·考夫曼/Philip Kaufman
▪副導演(助理):Eric Bartonio;Simon Brook;Robert Kechichian;Charles Paviot
▪編劇: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讓-克勞德·卡瑞爾/Jean-Claude Carrière;菲利普·考夫曼/Philip Kaufman
▪攝影:斯文·尼科維斯特/Sven Nykvist
▪配樂:Mark Adler
▪剪輯:Vivien Hillgrove Gilliam;Michael Magill;沃爾特·默奇/Walter Murch;B.J. Sears
▪藝術指導:Pierre Guffroy
▪服裝設計:安·羅斯/Ann Roth
獲獎情況
1989年: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Cinematography in Theatrical Releases (提名)
1989年:Best Cinematography Award (提名)
1989年: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USA 最佳導演
1989年: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USA(NSFC Award) 最佳影片
1989年:獨立精神獎最佳攝影
1989年:美國編劇工會(WGA Award (Screen)) 最佳改編劇本提名
1989年:美國編劇工會(WGA Award (Screen))
1989年: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 Film Award) 最佳改編劇本
1989年:金球獎(Golden Globe) 最佳女配角提名
1989年: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攝影提名
1989年: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改編劇本提名
1988年:美國十佳影片之一
精彩花絮
薩賓娜在她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裡,住在美國的一所大房子,實際上這個房子的真正主人是影片剪輯師沃爾特·馬秋。
1989年這部電影在俄羅斯首映,螢幕有嚴格限制,只能在午夜放映。儘管如此,每場還是有超過三千人前來觀看,還有上千人只能站在門旁的過道上觀望。很多人在此之前看到的電影都是反映捷克入侵,正是由於蘇聯政府把蘇聯入侵捷克這段史實修改成了自己是英雄,而捷克是叛亂者。對於大多數俄羅斯人來說,這是他們第一次換一種立場來看待這段歷史。
·影片使用了捷克導演詹·尼梅克的資料鏡頭,就是蘇軍坦克(1968年8月20日和21日)入城那段著名的“布拉格之春”。當時尼梅克正與約瑟夫·斯克沃萊吉拍攝的一部關於布拉格的紀錄片,名為《布拉格清唱劇》(1968年)。影片還使用了曼·雷和比爾·布蘭蒂的攝影素材。
本片成本為1700萬美元,原計畫在南斯拉夫拍外景,但是,由於“軍方不願意在南斯拉夫拍攝坦克入侵的鏡頭,因為他們不願意得罪俄國人”,因此,許多外景後來只好在法國里昂及日內瓦等城市拍攝。
穿幫鏡頭
時代錯誤
DX-數碼電影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發明的。
連續性
特拉麗莎被酒吧里一個喝得爛醉的年輕人挑釁,那瓶橘子汁時而消失,時而出現。
工作人員或者是攝影器材可見
特拉麗莎在給薩賓娜拍照時,有些時候可以看見電影攝影機在照相機鏡頭上反光的影子。
連續性
在影片中特拉麗莎初次出現是在普瑞格那裡拍照,她戴著結婚戒指,然而電影故事講到此時,她還沒有和托馬斯結婚。
連續性
喝醉的年輕人在酒吧里把換來的硬幣灑了一地,但是在接下來的鏡頭中當他退場後,地面上看不到任何硬幣。
時代錯誤
托馬斯在他的第一次旅行中使用的汽車Skoda 100/110,實際上直到1969年才被製造出來。
幕後製作
本片被評為1988年美國十佳影片之一, 獲坎城電影獎。
在表現“性”的題材方面,歐洲影片往往比好萊塢更少約束。從歐洲的藝術片中,觀眾既能在精神上受到啟迪,又能得到感官刺激,本片即是這樣一部模仿歐洲電影風格的作品。由於影片風格酷似歐洲的藝術電影,以至於很多人誤認為菲力普·考夫曼是一位歐洲導演。本片被評為1988年美國十佳影片之一,獲坎城電影獎。
本片的導演菲利普考夫曼很擅長從小說中提煉出最有價值的電影主題出來,在他以前的作品《情迷六月花》里展現出的是愛與欲,《鵝毛筆》則是靈與肉,都是原著小說中的最為重要的核心。而考夫曼的這部《布拉格之戀》最主要青表達的是生命中的輕與重,與小說中深厚與凝重的闡述方式不同,考夫曼簡單到單純地用托馬斯與特蕾莎之間長久而如戰爭的愛情,告訴我們這個哲學問題的答案。
整個故事發生在三個環境下:布拉格、日內瓦和一個寧靜的村莊。三個環境的三種色調營造了三種不同的氣氛,布拉格陰暗緊張加上時常壓抑的氣氛,給托馬斯和特麗莎的愛情帶來了一些慌張感。在蘇軍入侵布拉格之後的一段描寫反抗人民的片段中,托馬斯和特麗莎奔走在慌亂人群中間,讓觀眾感覺到另一種抑鬱。在布拉格,一切都很壓抑,而陽光燦爛的日內瓦又是另外一個世界,在這裡,托馬斯逃離了祖國找到了自由,然而失落感又重新回到了特麗莎的身上,在這裡她更加迷失自物,她寧願回到壓抑的布拉格,回歸自己熟悉的生活。最終他們去到一個寧靜的村莊,並在此找到了和諧愛情。改編自名著的電影一向處境艱難,有了原著的珠玉在前,人們的要求就很苛刻,而且文字和影像究竟有很大的差別,擺脫原著來單獨地看待影片或許才比較公平。所以如果不去聯想昆德拉所謂的“生命之輕”,撇開小說中的哲學探討,用輕鬆的態度去看《布拉格之戀》,這的確是一部相當優秀的影片。
演員
瑞典演員莉娜·奧林曾參加過伯格曼的影片《排練之後》的演出,在本片中,莉娜·奧林飾演拚命追求獨立性的薩比娜,她的表演頗富戲劇性。當年23歲的法國著名女星朱麗葉·比諾什飾演片中特麗莎,她是考夫曼從上百位候選者中挑選出來的。對於丹尼爾·劉易斯來說,本片是他表演生涯中值得紀念的一部,雖然當時他已因出演《看得見風景的房間》和《美麗洗衣店》等英國電影而在影壇嶄露頭角,本片使他打入了好萊塢,從而拓寬了他演藝事業的空間。
原著
故事改編自米蘭·昆德拉最負盛名的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LE INSOUTENABLE LEGERETE DE LETRE,《紐約時報》曾評論該作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之作。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The Saul Zaentz Company [美國]
發行公司
Aquarius TV [希臘] ..... (2005) (Greece) (TV)
Condor Vídeo [巴西] ..... (Brazil) (VHS)
Orion Pictures Corporation [美國] ..... (USA)
標準收藏 The Criterion Collection [美國] ..... (1998) (USA) (DVD)
Tobis Filmkunst [德國] ..... (Germany)
華納家庭視頻公司 Warner Home Video [美國] ..... (2002) (USA) (DVD)
Warner Home Vídeo [巴西] ..... (Brazil) (DVD)
特技製作公司
Trielli Bros.
其它公司
Centre National de la Cinématographie (CNC) [法國] ..... with the assistance of (as French National Center of Cinematography)
Cinematte Inc. [美國] ..... optical effects
Dennis Davidson & Associates Public Releations [澳大利亞] ..... publicity
Europe 1 [法國] ..... with the assistance of
Fantasy Records [美國] ..... soundtrack
Nancy Seltzer & Associates ..... publicity
Pacific Title [美國] ..... titles
Pan American Airlines [美國] ..... with the assistance of
S.N.C.F. [法國] ..... with the assistance of (as French National Railroads, S.N.C.F)
San Francisco Symphony Chorus [美國] ..... with the assistance of
Saul Zaentz Film Center [美國] ..... sound re-recording
上映日期
美國 USA 1988年2月5日
法國 France 1988年3月2日
芬蘭 Finland 1988年4月1日
瑞典 Sweden 1988年4月1日
西德 West Germany 1988年4月7日
創作背景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是昆德拉的才華得到集中體現的一部作品。昆德拉從一兩個關鍵字以及基本情境出發構成了小說的人物情節。他以一個哲人的睿智將人類的生存情景提升到形上學的高度加以考慮、審查和描述;由此成功地把握了政治與性愛兩個敏感領域,並初步形成了“幽默”與“復調”的小說風格。 昆德拉更關注人物的基本境遇--“哲學是在沒有人物、沒有境遇的條件下進行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一開始就將托馬斯的問題擺在那裡:在沒有永劫回歸的世界裡,生命存在之輕。小說首先提出問題為托馬斯設定規定情境,即輕與重的存在編碼;於是哲學思考本身有了小說性,問題本身則是小說家在作品中顯現的哲學思考。 昆德拉問題研究的重要特徵是拒絕得出結論,他認為是塞萬提斯讓人知道世界沒有絕對的真理,只有一大堆相對的問題。昆德拉在書中提出輕、重、靈、肉、記憶、虛弱、暈眩、牧歌、天堂等一系列的生存暗碼,並與人物一一對應,支撐起各自的生存狀態,展現了心靈與肉體的兩重性。而每個關鍵字都是人物不同可能性的側面。可能性是與一次性抗爭的最積極的方式,因而此書可視為對自以為是的“絕對”的瓦解。而生命由於缺乏絕對的意義,變得沒有依憑與支撐,甚至不如隨風飛舞的羽毛那樣有確定的方向。 本書描述一九六八年蘇俄入侵捷克時期,民主改革的氣息演變成專橫壓榨之風潮,本書剖示隱密的無情,探討愛的真諦,涵蓋了男女之愛、朋友之愛、祖國之愛。在任何欲望之下,每個人對於各類型的愛機皆有自由抉擇的權利,自應負起誠懇執著的義務。人生責任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卻也是最真切實在的,解脫了負擔,人變得比大陸還年輕,以真而非,一切將變得毫無意義。 本書探討更多的是人生的意義所在,人生是要有一種信念的,不能被交給機遇和偶然,甚至是一種媚俗。
作者介紹
米蘭·昆德拉,捷克小說家,生於捷克布爾諾市。父親為鋼琴家、音樂藝術學院的教授。生長於一個小國在他看來實在是一種優勢,因為身處小國,“要么做一個可憐的、眼光狹窄的人”,要么成為一個廣聞博識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時代,他便學過作曲,受過良好的音樂薰陶和教育。少年時代,開始廣泛閱讀世界文藝名著。青年時代,寫過詩和劇本,畫過畫,搞過音樂並從事過電影教學。總之,用他自己的話說, “我曾在藝術領域裡四處摸索,試圖找到我的方向。”50年代初,他作為詩人登上文壇,出版過《人, 一座廣闊的花園》(1953)、《獨白》(1957)以及《最後一個五月》等詩集。但詩歌創作顯然不是他的長遠追求。最後,當他在30歲左右寫出第一個短篇小說後,他確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從此走上了小說創作之路。1967年,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玩笑》在捷克出版,獲得巨大成功,連出三版,印數驚人,每次都在幾天內售馨。作者在捷克當代文壇上的重要地位從此確定。但好景不長。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後,《玩笑》被列為禁書。昆德拉失去了在電影學院的職務。他的文學創作難以進行。在此情形下,他攜妻子於1975年離開捷克,來到法國。移居法國後,他很快便成為法國讀者最喜愛的外國作家之一。他的絕大多數作品,如《笑忘錄》(1978)、《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輕》(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國走紅,然後才引起世界文壇的矚目。他曾多次獲得國際文學獎,並多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除小說外,昆德拉還出版過三本論述小說藝術的文集,其中《小說的藝術》(1936)以及《被叛賣的遺囑》(1993)在世界各地流傳甚廣。昆德拉原先一直用捷克語進行創作。他開始嘗試用法語寫作,已出版了《緩慢》(1995)和《身份》(1997)兩部小說。
精彩對白
Sabina: I've met another man. He's the best man I've ever met. He's bright, handsome and he's crazy about me. And, he's married. There's only one thing; he doesn't like my hat.
薩賓娜:我遇到了另一個男人,他是我見過的最好的人。他很聰明、英俊,而且瘋狂地迷戀我。他已經結婚了。不過只有一件,他不喜歡我的帽子。
--------------------------------------------------------------------------------
Tereza: I don't understand how someone can MAKE love without BEING in love.
特麗莎:我不明白人們不愛的時候怎么能“做”愛。
--------------------------------------------------------------------------------
Tomas: Take off your clothes.
托馬斯:脫下你的衣服。
--------------------------------------------------------------------------------
Tomas: I must go.
Sabina: Don't you ever spend the night at the woman's place䲁
Tomas: Never!
Sabina: What about when the woman's at your place䲁
Tomas: I tell her I have insomnia... anything. Besides, I have a very narrow bed.
Sabina: Are you afraid of women, Doctor䲁
Tomas: Of course.
托馬斯:我必須得走了。
薩賓娜:你從來不在女人家過夜?
托馬斯:從不。
薩賓娜:如果女人在你家呢?
托馬斯:我會告訴她,我失眠,或者別的。而且,我只有一張很窄的床。
薩賓娜:你害怕女人,是嗎,大夫?
托馬斯:當然。
--------------------------------------------------------------------------------
Tereza: What are you thinking about䲁
Tomas: I'm thinking about how happy I am.
特麗莎:你在想什麼?
托馬斯:我在想,我很快樂。
Twins歌曲
-------------【布拉格之戀】(歌曲)-----------------------------
[al:twins party]
twins -布拉格之戀
曲:sa 詞:李峻一
編:johnny yim 監:梁錫池
專輯:twins party
懷著敬意去憑弔布拉格廣場
埋在旅客腳下有戰爭里的風霜
大教堂爺過鐘聲慶祝摯愛遇上
但坦克還越過邊境溶壞了銅像
誰願接受風火洗禮
來測試敲鐘約誓
愛未可給槍炮炸毀
這一對戀人願意
在危難時亦抱緊
不驚怕傷痕就怕
在淪陷時又要分
戰禍時心心印
和平時代更應愛人
殘日悄悄染紅了那古老鐘樓
門外過去有情侶去恩愛手牽手
亂世中能共舞依偎
永不會說後悔
若戰火來襲化飛灰求下世重會
留下世俗紛爭不理
離開血腥的革命
某日等到美麗遠景
這一對戀人願意
在危難時亦抱緊
不驚怕傷痕就怕
在淪陷時又要分
戰禍時心心印
和平時代更應愛人
千萬個故事從不寫於正史
誰是真心意焚城未會磨滅
當一對戀人願意
在危難時亦抱緊
不驚怕傷痕就怕
在淪陷時又要分
戰禍時心心印
和平時代更應愛人
twins -布拉格之戀
同性戀主題電影
在歐洲許多國家同性戀是被接納的一種少數文化,極少數國家同性戀婚姻已經合法化。希望這些電影能讓大家對同性戀以及同性戀文化多一些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