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cháo huǐ luǎn pò釋義
1、 (成)《三國志》“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鳥窩翻了,哪有不摔破的蛋。比喻國家或集體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員當然不能倖免。
2、鳥巢毀了,卵也一定會打碎。比喻大人遭難而牽連到子女。
出處
《後漢書·孔融傳》:“安有巢而卵不破乎?”
構成
並列式:巢毀+卵破典源
《世說新語·言語》:“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曰:‘冀罪止於身,二兒可得全不(f6u)?’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
孔融,字文舉,東漢末年山東人,孔子後裔。據說他小時候很聰敏,至今還流傳著“孔融讓梨”的故事。
漢獻帝時,孔融曾為北海相(北海,郡名,在今山東益都縣至掖縣一帶),故也有稱他為孔北海。據《三國志》說,當曹操發動五十萬大軍南征劉備和孫權時,孔融勸曹操停止出兵。曹操不聽,孔融曾在背後發過幾句牢騷。御史大夫郄(Xi)慮平時和孔融不睦,得知此事,當即向曹操報告,並添油加醋惡意挑撥,說:“孔融一向瞧不起您,禰衡對您無理謾罵,完全是孔融指使。”曹操大怒,當即下令把孔融全家大小一併逮捕,全部處死。
當孔融被捕時,全家驚恐不知所措。孔融的兩個兒子,小的才七、八歲,大的也只九歲,正對坐下棋,動也不動。家人以為孩子不懂事,大鍋臨頭還不知不覺,便趕緊慫恿他們逃走。孔融也懇求前來抓他的延尉:可否只殺本人而保全孩子生命。不料,這兩個孩子竟不慌不忙地說:“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鳥窩翻了,哪有不摔破的蛋)?”他倆毫無畏懼,也不哀求,從容地跟著父親一同被抓走。
《後漢書·孔融傳》和南朝宋代劉義慶所輯的《世說新語》,都記有這個故事,內容大同小異。“復巢之下,安有完卵”這句成語,也有作“復巢之下,焉有完卵”,或“復巢無完卵”,或“巢毀卵破”。它用來比喻:國家、集體或家庭遭到不幸,其成員當然不能倖免。
故事
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獨斷專行。孔融提出反對意見,曹操就派人去孔融家裡去逮捕他,孔融有一個七歲的女兒和一個九歲的兒子也一同被捕,當時他們正在下棋就是不起來,有人問他為什麼不起來,他說“安有巢而卵不破乎?”
鄴下七子之一的孔融因言語觸怒曹操,獄吏前來捉拿他,二子玩戲如故,毫無懼色。孔融對獄吏說,望罪止於我,不知二子能否保全?二子沉著地說,鳥巢傾覆,鳥卵必然被打破。後果然一起被殺害。
謂喻
“巢毀卵破”,比喻滅門之禍,無一倖免。清·施閆章《見宋荔裳遺詩悽然有作》:“張堪妻子應誰托,巢卵長拋虎豹叢。”亦作“巢傾”、“巢覆”、“覆巢”、“破巢”、“破卵”、“卵破”、“無完卵”、“寧問卵完”、“巢傾卵覆”、“巢傾寧問卵”、“覆巢豈有完卵”等。董必武《答徐老延安贈別》詩:“鬩牆不可再,巢覆當共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