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託孤

劉備託孤

《三國演義》中的白帝城託孤:卻說先主在永安宮,染病不起,漸漸沉重,至章武三年夏四日,先主自知病入四肢,又哭關、張二弟,其病癒深:兩目昏花。厭見侍從之人,乃叱退左右,獨臥於龍榻之上。忽然陰風驟起,將燈吹搖,滅而復明,只見燈影之下,二人侍立。先主怒曰:“朕心緒不寧,教汝等且退,何故又來!”叱之不退。先主起而視之,上首乃雲長,下首乃翼德也。先主大驚曰:“二弟原來尚在?”雲長曰:“臣等非人,乃鬼也。上帝以臣二人平生不失信義,皆敕命為神。哥哥與兄弟聚會不遠矣。”先主扯定大哭。忽然驚覺,二弟不見。即喚從人問之,時正三更。先主嘆曰:“朕不久於人世矣!”遂遣使往成都,請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等,星夜來永安宮,聽受遺命。孔明等與先主次子魯王劉永、梁王劉理,來永安宮見帝,留太子劉禪守成都。

基本信息

歷史背景

白帝託孤的背景是關羽所守的荊州吳國攻占,關羽兵敗被俘,不降,被殺。劉備聞後盡起全國大兵去討伐吳國,為關羽報仇,當時諸葛亮在南方和孟獲打仗,所以不曾隨軍。但是劉備被吳火燒聯營,大敗後兵敗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諸葛亮前來時,劉備對諸葛亮說:“如果你看阿斗是個當皇帝的料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不是個當皇帝的料子,你就把他廢黜了,你自己當皇帝吧。”諸葛亮一聽立刻跪下說:我一定會全心全意輔佐劉禪的,絕不敢有一點自己當皇帝的意思。一定會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事件經過

先主病危

白帝城託孤
《三國演義》中的白帝城託孤:說先主在永安宮,染病不起,漸漸沉重,至章武三年夏四日,先主自知病入四肢,又哭關、張二弟,其病癒深:兩目昏花。厭見侍從之人,乃叱退左右,獨臥於龍榻之上。忽然陰風驟起,將燈吹搖,滅而復明,只見燈影之下,二人侍立。先主怒曰:“朕心緒不寧,教汝等且退,何故又來!”叱之不退。先主起而視之,上首乃雲長,下首乃翼德也。先主大驚曰:“二弟原來尚在?”雲長曰:“臣等非人,乃鬼也。上帝以臣二人平生不失信義,皆敕命為神。哥哥與兄弟聚會不遠矣。”先主扯定大哭。忽然驚覺,二弟不見。即喚從人問之,時正三更。先主嘆曰:“朕將不久於人世矣!”遂遣使往成都,請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等,星夜來永安宮,聽受遺命。
孔明等與先主次子魯王劉永、梁王劉理,來永安宮見帝,留太子劉禪守成都。先主託孤且說孔明到永安宮,見先主病危,慌忙拜伏於龍榻之下。先主傳旨,請孔明坐於龍榻之側。撫其背曰:“朕自得丞相,幸成帝業;何期智識淺陋,不納丞相之言,自取其敗。悔恨成疾,死在旦夕。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言訖,淚流滿面。孔明亦涕泣曰:“願陛下善保龍體,以副天下之望!”先主以目遍視,只見馬良之弟馬謖在傍,先主令且退。謖退出,先主謂孔明曰:“丞相觀馬謖之才何如?”孔明曰:“此人亦當世之英才也。”先主曰:“不然。朕觀此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分付畢,傳旨召諸臣入殿,取紙筆寫了遺詔,遞與孔明而嘆曰:“朕不讀書,粗知大略。聖人云: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朕本待與卿等同滅曹賊,共扶漢室;不幸中道而別。煩丞相將詔付與太子禪,令勿以為常言。
凡事更望丞相教之!”孔明等泣拜於地曰:“願陛下將息龍體!臣等盡施犬馬之勞,以報陛下知遇之恩也。”先主命內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淚,一手執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聖諭!”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孔明聽畢,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於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言訖,叩頭流血。
先主又請孔明坐於榻上,喚魯王劉永、梁王劉理近前,分付曰:“爾等皆記朕言:朕亡之後,爾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言罷,遂命二王同拜孔明。二王拜畢,孔明曰:“臣雖肝腦塗地,安能報知遇之恩也!”先主謂眾官曰:“朕已託孤於丞相,令嗣子以父事之。卿等俱不可怠慢,以負朕望。”又囑趙雲曰:“朕與卿於患難之中,相從到今,不想於此地分別。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覷吾子,勿負朕言。”雲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馬之勞!”先主又謂眾官曰:“卿等眾官,朕不能一一分囑,願皆自愛。”言畢,駕崩,壽六十三歲。時章武三年夏四月二十四日也。後杜工部有詩嘆曰:“蜀主窺吳向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翠華想像空山外,玉殿虛無野寺中。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武侯祠屋長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宣讀遺詔

先主駕崩,文武官僚,無不哀痛。孔明率眾官奉梓宮還成都。太子劉禪出城迎接靈柩,安於正殿之內。舉哀行禮畢,開讀遺詔。詔曰:“朕初得疾,但下痢;後轉生雜病,殆不自濟。朕聞人年五十,不稱夭壽。今朕年六十有餘,死復何恨?但以卿兄弟為念耳。勉之!勉之!勿以惡小為之,勿以善小不為。惟賢惟德,可以服人;卿父德薄,不足效也。卿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勿怠!勿忘!卿兄弟更求聞達。至囑!至囑!”

劉備託孤

關羽被東吳殺害以後,劉備報仇心切,竟不聽諸葛亮勸告,親自率軍出征,攻打東吳.結果大敗,自己也病倒在白帝城的永安宮.劉備知道自己病難以治好,便派人日夜兼程趕

劉備託孤劉備託孤
成都,請諸葛亮來囑託後事.諸葛亮留太子劉禪守住成都,帶劉備的另外兩個兒子劉永,劉理來到白帝城.進了永安宮,看到劉備病得不成樣子,慌忙拜倒在劉備跟前.劉備叫諸葛亮坐在旁邊,用手摸著他的肩背說:「自從得了丞相,我發展了自己的事業,只是由於知識淺薄,沒聽丞相的話,遭到今天的失敗,實在後悔萬分.看來我這病是難好了,我兒子能力太弱,不得不將大事托你.」劉備說完,淚流滿面.諸葛亮也哭說:「望陛下保重身體.」劉備用眼睛看了看左右的將官,見馬謖也在身邊,就叫暫時退出,對諸葛亮說:「這人言過其實,不能重用,對於他,丞相要慎重考察.」說完,劉備召集眾將官到齊,拿筆寫了遺囑,交給諸葛亮,感嘆地說:「我本想和你們一同消滅曹丕,不幸中途分手.麻煩丞相把我的遺囑交給太子劉禪,以後一切事情,都望丞相指點.」諸葛亮拜倒在地上說:「望陛下好好安息,臣等一定全力效勞,輔助太子.」劉備叫左右的人扶起諸葛亮,一手掩蓋眼淚,一手握住諸葛亮的手說:「我現在快要死了,有心腹的話要說.」諸葛亮問:「有甚么事吩咐 」劉備說:「閣下才幹高於曹丕十倍,一定能辦成大事,如果劉禪可以幫助就幫助,實在不行,你就作兩川之主.」(歷史上沒有一個君王肯將皇位讓給一個異姓人來當,哪怕他的兒子是個弱智,或者殘疾,他都不會這樣乾.如果諸葛亮真的要奪權,又有這句話,蜀漢就要滅亡在他的手裡)諸葛亮聽到這話,立即哭拜在地說:「臣一定盡力輔助太子,一直到死了為止.」說完,叩頭出血.劉備又請諸葛亮坐在旁邊,叫劉永,劉理到面前吩咐:「你們要記住,我死了以後,你們弟兄三個,都要把丞相當作自己父親一樣,不能怠慢.」說完,叫兩個兒子拜在諸葛亮跟前.接著又對眾將官說:「我已把國家大事托拜給丞相,要我兒子待他像父親一樣,諸位也不可怠慢.」說完,雙眼一閉,斷了氣.終年六十三歲.

託孤用意

政權問題

戰略要地荊州的丟失,關、張敗亡以及夷陵之戰,這一系列的事件使得荊楚集團遭到了重大創傷。而在這個時候劉備又一病不起,當然會想到這三者之間的矛盾和蜀漢政權的鞏固問題。

欲擒故縱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劉備既然以這樣的方式將這話明白地說了出來,那諸葛亮也只有以“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這樣的態度,來明確地表示他惟有盡忠而死也不會取而代之一途了。如此一來,倘若日後劉禪昏庸而諸葛亮真的想要取而代之,那他就要先背上個輔佐不力,背主食言的罵名,在政治、輿論以及民心上都將會面對“不臣不忠不義”的罪名,並因此導致師出無名而居於劣勢。

明智決定

而另一位重要人物李嚴,在劉璋時期就是東州集團中的佼佼者。自劉備入主成都以後,他在任上又屢次以少數兵力平定大規模的叛亂,充分表現了他的出色軍事和政治能力。相比較而言,諸葛亮此前在政治和外交上展示了他的出眾能力,但在軍事上並沒有什麼建樹的機會,因此劉備很明智地做出了這樣的決定:“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

別有隱情

劉備託孤劉備託孤

劉備世之梟雄經多見廣,並有高祖之風,在識人察人上有其獨到的慧眼,臨終除了憂國憂民外,自己家族的興衰他不得不做充分的考慮。首先,他深知劉禪的能力有限無法駕馭國家社稷,必然需要孔明的輔佐;第二,蜀漢先人及嫡系均已先他而去,蜀漢政權完全交由諸葛一人他又有些不放心,於是託孤時特意將尚書令李嚴叫到床前與諸葛共受囑託,其用意就是讓李嚴成為諸葛的掣肘(李嚴後來由於自身原因被諸葛拿下);第三,萬一出現最壞的結局,那么趙雲就是拯救蜀漢的唯一人選。趙雲一直是留守大將,也是劉備最信任的嫡系之一,雖然他沒有像劉關張一樣桃園結義,但在劉備以及臣下們心裡,趙雲早已成為核心集團的老四,所以常擔當守老營的重任,趙雲與劉禪的關係也是非同尋常,這在許多事件中有目共睹,東征孫權沒有帶趙雲同去,結果損兵折將慘敗而回,趙雲統帥的部隊其實就是劉備預留的有生力量。正是基於國、家的長久之計,劉備才有囑託趙雲的一段別有用心的話語,也正是因為趙雲在世時沒有人膽敢謀叛,所以劉備託付趙雲的話並沒有成為現實,否則,趙雲定會像埋伏在魏延身邊的馬岱一樣,咔嚓一刀結果了那廝性命。好在孔明謹遵劉備囑託致力於統一大業,劉禪與諸葛也能和睦相處恪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禮節,這種良好的局面也正是劉備所期望的。如果說劉備對孔明存有戒心,那么趙雲就是劉備為孔明預留的殺手鐧。但是事實證明,劉備將國託付給孔明,將家託付給趙雲,都是正確的選擇。看來白帝城託孤,劉備作了多種準備,也隱藏著一段令人吃驚的歷史秘密。

評價

第一,史無前例。中國歷史上沒有哪個皇帝是心甘情願把自己的皇位,把可以傳給自己子孫的皇位,讓給一個異姓人的,沒有過。所有的皇帝都是希望自己這個家族的統治千秋萬代,哪怕他的兒子是個蠢貨,是個弱智,是個殘疾,他都不會讓出去的,怎么會出來一個例外?第二,就算劉備是個例外,我也不知道他這種思想從何而來。因為中國古代從來只有改朝換代,沒有輪番為治的民主思想,如果劉備有此思想,豈不成為中國古代的一位華盛頓了?第三,就算劉備願意當華盛頓,諸葛亮也不敢當亞當斯。你想想看,當時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曹操只不過是架空了皇帝就被罵作漢賊,諸葛亮如果真的取代了劉阿斗,該罵成什麼?這怎么可能呢? 對於這第三點,如果劉備真的有讓諸葛亮讓做皇帝而諸葛亮也做的話,他是不會在意別人怎么看他的,政治沒有羞恥,所以這不理由。這裡呢,也順便說一下認為劉備其實是逼諸葛亮的觀點,從這點看也是站不住腳,一個政治家是不會管那么多除了自己的利益之外。

原文欣賞

卻說先主在永安宮,染病不起,漸漸沉重,至章武三年夏四日,先主自知病入四肢,又哭關、張二弟,其病癒深:兩目昏花。厭見侍從之人,乃叱退左右,獨臥於龍榻

劉備託孤劉備託孤
之上。忽然陰風驟起,將燈吹搖,滅而復明,只見燈影之下,二人侍立。先主怒曰:“朕心緒不寧,教汝等且退,何故又來!”叱之不退。先主起而視之,上首乃雲長,下首乃翼德也。先主大驚曰:“二弟原來尚在?”雲長曰:“臣等非人,乃鬼也。上帝以臣二人平生不失信義,皆敕命為神。哥哥與兄弟聚會不遠矣。”先主扯定大哭。忽然驚覺,二弟不見。即喚從人問之,時正三更。先主嘆曰:“朕不久於人世矣!”遂遣使往成都,請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等,星夜來永安宮,聽受遺命。孔明等與先主次子魯王劉永、梁王劉理,來永安宮見帝,留太子劉禪守成都。 且說孔明到永安宮,見先主病危,慌忙拜伏於龍榻之下。先主傳旨,請孔明坐於龍榻之側。撫其背曰:“朕自得丞相,幸成帝業;何期智識淺陋,不納丞相之言,自取其敗。悔恨成疾,死在旦夕。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言訖,淚流滿面。孔明亦涕泣曰:“願陛下善保龍體,以副天下之望!”先主以目遍視,只見馬良之弟馬謖在傍,先主令且退。謖退出,先主謂孔明曰:“丞相觀馬謖之才何如?”孔明曰:“此人亦當世之英才也。”先主曰:“不然。朕觀此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分付畢,傳旨召諸臣入殿,取紙筆寫了遺詔,遞與孔明而嘆曰:“朕不讀書,粗知大略。聖人云: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朕本待與卿等同滅曹賊,共扶漢室;不幸中道而別。煩丞相將詔付與太子禪,令勿以為常言。凡事更望丞相教之!”孔明等泣拜於地曰:“願陛下將息龍體!臣等盡施犬馬之勞,以報陛下知遇之恩也。”先主命內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淚,一手執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聖諭!”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孔明聽畢,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於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言訖,叩頭流血。先主又請孔明坐於榻上,喚魯王劉永、梁王劉理近前,分付曰:“爾等皆記朕言:朕亡之後,爾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言罷,遂命二王同拜孔明。二王拜畢,孔明曰:“臣雖肝腦塗地,安能報知遇之恩也!”先主謂眾官曰:“朕已託孤於丞相,令嗣子以父事之。卿等俱不可怠慢,以負朕望。”又囑趙雲曰:“與卿於患難之中,相從到今,不想於此地分別。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覷吾子,勿負朕言。”雲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馬之勞!”先主又謂眾官曰:“等眾官,朕不能一一分囑,願皆自愛。”言畢,駕崩,壽六十三歲。時章武三年夏四月二十四日也。後杜工部有詩嘆曰:“蜀主窺吳向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翠華想像空山外,玉殿虛無野寺中。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武侯祠屋長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先主駕崩,文武官僚,無不哀痛。孔明率眾官奉梓宮還成都。太子劉禪出城迎接靈柩,安於正殿之內。舉哀行禮畢,開讀遺詔。詔曰:“朕初得疾,但下痢;後轉生雜病,殆不自濟。朕聞人年五十,不稱夭壽。今朕年六十有餘,死復何恨?但以卿兄弟為念耳。勉之!勉之!勿以惡小為之,勿以善小不為。惟賢惟德,可以服人;卿父德薄,不足效也。卿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勿怠!勿忘!卿兄弟更求聞達。至囑!至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