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旅遊區

岳陽旅遊區

岳陽旅遊區。岳陽位於湖南省東北部,湘江下游,洞庭湖與長江匯合處。這裡風景優美,名勝古蹟甚多,主要遊覽區有岳陽樓、洞庭湖、蓮湖、君山、屈子祠及張谷英村等。

岳陽位於湖南省東北部,湘江下游,洞庭湖長江匯合處。這裡風景優美,名勝古蹟甚多,主要遊覽區有岳陽樓洞庭湖蓮湖君山屈子祠張谷英村等。

岳陽旅遊區岳陽樓美景

岳陽簡介

岳陽古稱“通衢”,交通運輸條件十分優越。地處洞庭湖長江京廣鐵路107國道交匯處,具有、公、三位一體的組合交通優勢。水路沿長江下行,五千噸級船舶可經武漢南京上海連江出海,是祖中南、西南的重要交通要道。城陵磯外貿碼頭馳名中外。

旅遊概況

岳陽旅遊區岳陽旅遊區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自古以來,岳陽就是著名的風景旅遊勝地。
岳陽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文人墨客都在此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至宋朝范仲淹寫下《岳陽樓記》更使古城聲名遠播。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秀美的自然風光為岳陽積澱了十分豐富的旅遊資源。在這裡,有馳名中外的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岳陽樓,有煙波浩淼洞庭湖和充滿神話傳說的湖中仙島君山,還有位於汨羅江畔、為紀念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修建的屈子祠,有山青水秀、碧波萬頃的龍舟競渡勝地南湖,有五千畝可賞花採蓮的團湖荷花公園,有洞天福地大雲山和青翠欲滴的五尖山森林公園,有聚族而居被譽為“天下第一村”的明清古建築群張谷英村,以及詩聖杜甫墓廬等“岳陽十景”。此外,還有平江起義舊址、任弼時故居、何長工紀念館等著名的革命歷史紀念地。
近年來又開發了相思園汨水源八景洞銀水洞劉備洞幕阜山國家森林公園盤石洲福壽山桃花山省級森林公園、岳州窯遺址博物館龍窯山瑤族遺址等一批人文和自然景觀。現在正在啟動的沿湖旅遊風光帶建設,將使岳陽的旅遊產品更豐富、更完美。
岳陽集名山、名水名樓名人名文於一體,以洞庭水鄉龍舟文化為特色的旅遊業在全國獨樹一幟

岳陽樓

岳陽旅遊區岳陽樓

岳陽樓,位於岳陽市洞庭湖畔,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岳陽樓歷史悠久,迄今已有1700餘年的歷史。早在三國時期,此處便為吳將魯肅的閱兵台,後演變為瞭望敵兵的譙樓。開元四年(公元716年),中書令張說擴為樓閣,初名"南樓",後稱"岳陽樓"。宋代慶曆四年(公元1044年),謫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陽樓,並請范仲淹撰寫了千古名文"岳陽樓記"。
岳陽樓久經滄桑,屢毀屢修。現在看到的岳陽樓,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修的。整個樓的建築,可用八個字來

岳陽旅遊區岳陽樓
概括:四柱、三層、飛檐、純木。岳陽樓主樓高3層,高達15米,中間以4根大楠木撐起,再以12根柱作內圍,周圍繞以30根木柱,結為整體。整個建築沒有用一顆鐵釘,沒有用一道巨梁。12個飛檐,檐牙高啄(似嘴在高空啄食)。屋頂為黃色琉璃瓦,金碧輝煌。三樓的樓頂,貌似古代將軍的頭盔,別具一番風趣。古籍里載述,岳陽樓"純木結構,盔式樓頂"。這種古老的建築,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獨特風格和輝煌成就。岳陽樓歷來是文人墨客遊覽雅集的場所。因此陳設很多具有濃郁民族文化色彩的楹聯和雕屏。其中一樓所嵌《岳陽樓記》12幅屏,系清道光時的複製品,二樓所嵌《岳陽樓記》雕屏,為清乾隆年間書法家張照所書,實為傳世珍品。三樓所嵌雕屏為增刻的毛澤東手書杜甫《登岳陽樓》詩。這些都具有很重要的歷史和書法藝術價值。岳陽樓前,左右兩側,有仙梅亭和三醉亭輔佐陪襯,相得益彰,更加顯得美麗壯觀。

洞庭湖

岳陽旅遊區洞庭湖

岳陽樓下的洞庭湖是遠古時代雲夢澤的遺蹟,它的湖面十分寬廣,自古就有“八百里洞庭”之說,雖然現在它的面積比以前已經小了一倍,但它仍是全國的第二大湖泊,煙波浩淼、水天一色,范仲淹稱它“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
游洞庭湖不能錯過三江口湘江荊江洞庭湖一起在那裡匯入滾滾長江,看了令人心胸開闊。此外,君山島香爐峰千畝荷花盪也很值得一看。
洞庭湖是中國的第二大淡水湖,跨湖南湖北兩省,它北連長江,南接四水,號稱“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見其風光之秀麗迷人。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

岳陽旅遊區洞庭湖

湖濱的風光極為秀麗,許多景點都是國家級的風景區,如:岳陽樓君山杜甫墓文廟龍州書院等名勝古蹟。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風景秀麗。它是洞庭湖上的一個孤島,島上有72個大小山峰,這裡每天有渡輪來往航程大約一小時。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傳4000年前,帝南巡,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淚滴在竹上,變成斑竹。後來兩妃死於山上,後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為了紀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了。現有古蹟二妃墓湘妃廟飛來鍾等。君山的竹子很有名,有斑竹羅漢竹紫竹毛竹等。這裡每年都舉辦盛大的龍舟節、荷花節和水上運動。
洞庭湖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其物產極為豐富。湖中的特產有河蚌、黃鱔、洞庭蟹等珍貴的河鮮。洞庭湖的“湖中湖”蓮湖,盛產馳名中外的湘蓮。湘蓮顆粒飽滿,肉質鮮嫩,歷代被視為蓮中珍品。

仙梅亭

岳陽旅遊區仙梅亭
仙梅亭,原名留仙亭。始建於明崇禎二年(1639),清乾隆四十年(1775),同治六年(1867),光緒六年(1880),均經過修葺。純木結構,六方形,高7米,重檐攢尖頂,上蓋綠色琉璃瓦。
三醉亭 原名斗姆閣。始建於清乾隆四十年(1775),道光十九年(1839)、光緒六年(1880),又先後重修。木結構,四方形,高9米。重檐歇山頂,與君山朗吟亭相呼應,是根據"呂洞賓三醉岳陽樓"的神話故事而得名。

君山

岳陽旅遊區君山
君山原名湘山,又名洞庭山,系東洞庭湖中的一個小島,與岳陽市區遙遙相對,東距岳陽樓水程15公里。東晉王嘉《拾遺記》中列此山為海內八座仙山之一,稱"神仙洞庭",又傳舜帝二妃娥皇、女英曾來此,死後化為湘水女神,稱為"湘君",故名君山。山體呈橢圓形,旁高中低,大小72峰,面積為0.96平方公里。四面環水,雲霧繚繞,風景秀麗,古人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來描繪她的秀姿。山上名勝古蹟頗多,據《巴陵縣誌》載,原有36亭、48廟、5井、4台等景觀。清末和民國年間累遭兵火,先後被毀。現已修復二妃墓湘妃祠柳毅井傳書亭朗吟亭酒香亭飛升亭望湖亭香椿亭龍涎井、楊么寨、飛來鍾等,新建有洞庭山莊茶樓酒店等,朱檐碧瓦,玲瓏雅致。山中異竹叢生,有斑竹羅漢竹、實心竹、方竹、紫竹、楠竹、桂竹、龍竹、龜甲竹、梅花竹、觀音竹、連理竹等14個品種,各具特色,樹木蔥蘢,是水禽、候鳥的棲息之地。現已闢為公園,為省級重點自然保護區。君山還有"洞庭茶島"之稱,君山茶葉譽滿中外,其中"君山銀針",在時即定為貢品,在1956年萊比錫世界博覽會上獲金質獎章,被譽為"金鑲玉"。

二妃墓

岳陽旅遊區二妃墓
二妃墓又名湘妃墓。位於君山東側。相傳為舜帝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的墓地。傳說舜帝南巡崩於蒼梧(九疑山)之野,二妃追尋至洞庭山,聞之悲痛欲絕,傷心而亡,葬於山之東麓。湘君,故二妃亦稱湘妃。二妃墓始建於何時,不得而考。現墓為清光緒七年(1881)九月重修。墓為石砌,前立柱,上雕麒麟;中豎墓碑,上書"虞帝二妃之墓",為清兩江總督兼兵部右侍郎彭玉麟立。墓前20米處有一對引柱,上刻對聯:"群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諸斑淚一人。"兩旁還立有石碑多塊,上刻歷代文人墨客讚嘆君山和二妃的詩詞及二妃的畫像。墓四周遍植蒼松翠柏,長滿了"痕"點點的斑竹,據傳為二妃攀竹痛哭,眼淚灑在竹上而成。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蓮湖

岳陽旅遊區蓮湖
蓮湖又名團湖。位於岳陽縣廣興洲鎮境內,距岳陽市區20多公里。原是洞庭湖的一個港汊,經過多年的圍墾治理,成為"湖中之湖"。蓮湘面積2平方公里,盛產蓮子,名曰"湘蓮",顆粒飽滿,肉質鮮嫩,歷代被視為蓮中珍品。蓮湖有"千里荷花盪"的美譽,每年夏秋季節,荷花盛開,蓮蓬脫穎而出,此時泛舟蓮湖,穿行於荷葉之中, 可一邊觀賞荷花,一邊採蓮,爽身清心,怡然自樂。蓮湖"觀荷賞蓮"已列入省級主要特殊旅遊項目。

屈子祠

岳陽旅遊區屈子祠
屈子祠位於汩羅市區西北30公里汩羅江畔玉笥山上。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屈原戰國楚國三閭大夫,偉大的愛國詩人。因遭讒被逐,輾轉來到玉笥山居住。公元前278年,楚國都城郢被軍攻破,屈原感到復國無望,遂投汩羅江自盡。人們為紀念屈原,不久即在他投江處修建了屈子廟。2000多年來,屈子廟經多次重修,祭祀不絕。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移建於此。現存建築占地約5000平方米,正屋三進,中、後二進之間有過亭,前、後、右兩側有4個天井。單層單檐,磚木結構,莊嚴古樸,幽靜肅穆,深藏在一片松柏密林之中。四壁石板鐫刻歷代憑弔屈原的詩文詞賦。正殿當中懸掛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巨幅木刻。後殿供屈原塑像,高3米餘,峨冠佩劍,正氣凜然,旁掛郭沫若《離騷》詩句而成的對聯:"集芙蓉以為裳,又樹蕙之百畝;帥雲霓而來御,將往觀乎四方。"祠後新建屈原碑林,其中主碑離騷碑,黑色泰山石刻成,高5.2米,寬1、5米,重近40噸,碑文2539字,夏湘平隸書,矗立於離騷閣中。每年龍舟大賽,當地民眾都要先擎著龍舟的龍頭到此祭祀屈原,祈求保佑他們的龍舟得勝。這種習俗自古流傳至今,已成為"岳陽汩羅江國際龍舟節"的重大活動之一。屈子祠四周有玉笥八景,即獨醒亭騷壇濯纓橋桃花洞壽星台剪刀池繡花墩望爺墩。獨醒亭取"眾人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之意。騷壇始建於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毀於清末,現已恢復,相傳屈原名篇《離騷》《九歌》即作於此。

屈原墓

岳陽旅遊區屈原墓
屈原墓位於汩羅市玉笥山東北5公里的烈女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為一高大的封土堆,矗立於山脊,遠望如小阜,有疑冢12座。一墓石碑上刻"楚故三閭大夫之墓",為清同治六年(1867)立。另一墓石碑上題"三閭大夫之墓",為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刊。烈女嶺相傳為紀念屈原之女而命名。山南有楚塘,大數畝,相傳其女葬父在這裡取土。楚塘東側有烈女橋,為其女運土葬父必經之地。山下有剪刀池,池旁有搗衣石,皆因其女而得名。

張谷英村

岳陽旅遊區張谷英村
張谷英村岳陽縣渭洞山區的一座規模宏大、歷史悠久的古代建築群落,位於岳陽市東南70公里處的青山懷抱之中。這個被人們譽為"天下第一村"的張谷英村,始建於明代洪武年間,經過歷代的修建,至今已經繁衍了26代,目前村裡有1732間大小房屋,所居2600多人,建築面積已達50000多平方米。
這座建築群的整體風格基本一致,具有明、清明期古莊園建築的格調。屋宇、檐廊相接,由東南向西北,達兩里之寬。張谷英村的建築環境很有特色。全村處於四面環山的谷中,渭溪河水橫穿全村,人稱"金帶環抱",幕阜山余脈的三座小山峰,像三瓣花瓣,簇擁著這片建築。屋場中間,有一座"龍形山",大屋背依"身",屋自"龍頭"處起,門前兩座八字形石橋墩,被稱為"龍鬚"。渭溪河穿村而過,河上有石橋58座,而且橋形各異。這些石橋與沿而建的長廊和青石板路相聯結,通達各家各戶,使之倍增江南水鄉的秀色。環村的四面青山,如巨大之屏障,擋住了各種災難和戰禍。600年來,該村沒有受到重大災害和戰爭的破壞,所以才能得以綿延今日。張谷英大屋的建築特色濃郁,耐人尋味。
大屋的平面布局為"豐"字形,巧妙利用橫向地形,南北進深,東西走向。縱向上,是高堂庭院,一般有2至3個天井,6至4個堂屋;兩邊並列伸出3、4道橫向分支。每進堂屋的屋頂,由4根大圓木支撐。各進堂屋之間,由天井屏門鼓壁隔開,但也可以根據需要打開屏門,將各個寬大的堂屋、天井連成一片。在大屋之間,還建有四通八達的巷道。整個大屋有60條巷道,長1459米,直通10個高堂。這些巷道迂迴曲折,重重相接,將各房各屋聯結成一個整體,晴天出門不曬太陽,雨天出門不會打濕。如果有火災發生,巷道還可以成為消防的極好屏障。在大屋裡,精美的雕刻隨處可見。牆壁、石柱上的各類石刻結實厚重,蒼勁有力、門楣窗欞上的木精緻美麗,充滿情趣。從圖案花紋來看,主要是描繪風土人情和豐收、祥和的太平景象;就手法而言,則很有民族風格,極其精美生動。所雕所刻無不細膩精美、典雅傳神。而且這些雕刻,經歷幾百年的風雨侵襲,不翹不彎不裂,完好如初。足見其選材之精當,工藝之高明。天井的建造,也是張谷英村的一絕。大屋裡天井隨處可見,堂屋廂房廚房等處均有天井。全村共有天井206個,大的達22平方米,小的也有2平方米。這些天井,使這座大屋擁有單家獨戶的採光和通風條件,住戶們都可以盡情享受燦爛的陽光和新鮮的空氣。這些天井在排水方面作用重要。它們由花崗岩青磚砌成,但很難找到排水的管道。由於獨到的設計和建築,使張谷英村在600年中,雖然經歷多次暴雨洪災,但從來沒有出現過天井漬水堵塞之事。
岳陽旅遊區張谷英村
600年前,竟能設計和建造出這么精巧無比、暢通無阻的下水道,箇中之謎,一時還難於破解。張谷英村的建築,主要是以木為主的磚木結構。其磚瓦等建築材料大多產自本地。 然而,建築質量卻出奇的好。那些青磚牆,距今雖已幾百年,但至今清晰整齊、灰縫飽滿。據說灰縫的硬度,鐵釘都釘不進。木料為梁為窗。很少有斷裂、變形的。花崗岩做成的大門框、煙火堂天井、屋柱、牆腳、挑梁、住房門框,則都是精心雕鑿,平整光滑,質樸典雅,經久耐用。張谷英村民風淳樸,風尚清正。強調孝敬父母, 友愛兄弟,和睦四鄰。特別是他們世代尊書重教,學以成名者甚多。據初步統計,民國前,這裡出了進士1人,舉人7人,貢員1人,貢生6人,秀才45人,太學生33人。新中國成立之後,這裡的重學風氣依然, 幾十年來出現了200多名大學生,還出了2名博士生,1名留學英國博士後。近年來,張英村在外界的影響越來越大,來自全國和世界有關國家和地區的學者、遊人絡繹不絕。國內和海外的新聞媒體對這一保留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築,做了多方面報導。一些科研機構和專家學者,也對它進行了多方面的考察和研究。

岳陽樓遊記

我到岳陽那天,正遇上霏霏淫雨。
岳陽樓公園,沿古城牆拾級而上,即見一座橫額為“南極瀟湘”的牌坊,牌柱上左題“南極瀟湘千里月”,右題“北

岳陽旅遊區岳陽旅遊區
通巫峽萬重山。”我知道這副對子是改造范仲淹的文句而成,巧則巧矣,但無新意,便舍牌坊而入坐仙梅亭避雨。陪我同游的梅業輝乘機介紹仙梅亭的來歷:明崇禎年間,推官陶宗孔維修岳陽樓時,在岳陽樓下湖濱沙磧中掘出一塊石板,上面有枯梅一枝,無葉,但有花二十四萼,都自成文理,認為是仙跡,便修建一座小亭以紀念。梅業輝見我心不在焉,硬生生地把對面的“三醉亭”關於呂洞賓三醉岳陽樓的傳說咽回肚裡,作懷古幽思狀。我之所以鄙薄此類傳說,不是因為傳說不美麗,而是因為靠幾段神秘兮兮的傳說支撐的風景名勝終歸缺乏歷史的硬度,經不起考證。其實,仙梅亭與三醉亭的著意點綴是為了襯托“岳陽天下樓”的威儀,這種品字形的建築群,在美學上稱為和諧,最符合國人傳統審美心態。
步上岳陽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朝書法大師張照書寫的《岳陽樓記》雕屏,其字既有歐陽修筆法的勁峭嚴正、虞世南字形的婉雅秀逸,還有褚遂良字型的疏瘦勁練,堪稱書法一絕。許多不同口音的遊客稱奇一番後,禁不住誦讀起來:“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愛出難題的梅業輝待我欣賞完第二層的雕屏後,竟問道:“這兩塊形狀、內容相同的雕屏,哪一塊是真品?哪一塊是贗品?”
我對書法雖有涉獵,但不精通,況且兩塊雕屏分別嵌在一二層,一時的確難辨真偽。但又礙於情面不得不去冒百分之五十的險回答道:“第二層這塊是真跡。”不料梅業輝打破沙鍋問到底:“為什麼?”這下我被問住了,只好虛心求教。
梅業輝指著雕屏說:“《岳陽樓記》中的重字較多,在處理字形時張照別出心裁,對七個“憂”字、十個“之”字的處理,字字形態各異,無一雷同。經他這么一點撥,我跑下樓重新鑑賞一遍,果然如此。不由使我認識到再惟妙惟肖的模仿與原型總有差距,而要丈出其中的距離,不是一件易事,所以在古董市場上如果沒有一雙慧眼,是逃脫不了當冤大頭的。
岳陽旅遊區岳陽旅遊區
第三層的雕屏系毛澤東手書杜甫《登岳陽樓》詩:“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飛鳳舞、揮灑有神、意態秀拔,不愧為岳陽樓現代書法藝術中的瑰寶。我想,如果沒有文人出自內心讚譽的江山,再怎么秀麗,也缺乏藝術底蘊,更別談什麼旅遊價值了。而這詩聖遺篇,領袖筆墨,天下古樓,三者融為一體,可謂相得益彰了。
我矗立樓上,憑欄遠眺巴陵勝狀的洞庭湖,只見灰濛濛的天貼著渾濁濁的水,不見帆影,不聞猿啼,就連被唐代詩人劉禹錫譽為“白銀盤裡一青螺”的君山也渺無形跡,始信友人梅業輝“擇晴日登樓景色更佳”之言了。但我沒有失落感,因為岳陽樓的演變歷史我還知之甚少,需要聽梅業輝從滕子京重修岳陽樓說起,當他說到一九三一年,湖南省主席何鍵在岳陽視察時,提議修葺岳陽樓“以壯岳陽觀瞻”,並親自督造工程時,我心裡一顫,這個在共產黨人心目中是個殺人如麻的劊子手,連彭德懷都以未能將其生擒而引為憾事(《鐵馬金戈》彭德懷曾感嘆:“沒有活捉這賊,此恨猶存!”)的何鍵,竟然對岳陽樓的存留立下汗馬功勞

交通指南

岳陽旅遊區岳陽旅遊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