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竹[禾本科剛竹屬竹類植物]

斑竹[禾本科剛竹屬竹類植物]

斑竹(學名: Sieb. et Zucc. f. Keng f. et Wen)是禾本科,剛竹屬喬木或灌木狀竹類植物。竿高可達20米,幼竿無毛,竿環稍高於籜環。竿有紫褐色或淡褐色斑點。籜鞘革質,籜耳紫褐色,繸毛通常生長良好,籜舌拱形,籜片帶狀,中間綠色,兩側紫色,邊緣黃色,葉耳半圓形,葉舌明顯伸出,花枝呈穗狀,每片佛焰苞腋內有的假小穗,小穗披針形,外稃被稀疏微毛,內稃稍短於其外稃,鱗被菱狀長橢圓形,花柱較長,柱頭羽毛狀。筍期5月下旬。 分布於中國黃河至長江流域各地。模式標本采自河南博愛。 該種竿粗大,竹材堅硬,篾性也好,為優良用材竹種;筍味略澀。亦可栽培供觀賞。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斑竹 斑竹

喬木或灌木狀竹類。 稈高8~22米,直徑3.5~7厘米;節間鮮綠色,圓筒形,在具芽的一側有狹長的縱溝,稈環及籜環均甚隆起,兩者相距3毫米;稈籜長20~30厘米,寬10~20厘米,硬紙質兼革質,背部較平滑,疏生黃色小刺毛,具大小不等之淡墨色斑點,籜耳不發達,籜舌短。長不及3毫米;籜葉作長三角形或帶狀。主枝三棱形或為四方形,實心或僅有小如針孔之中空。最後小枝單生,頂端具葉3~6枚;葉鞘棕黃色,葉片長橢圓狀披針形,大都長5~20厘米,寬10~25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上面灰綠色,下面淡綠色。小穗叢1至數個,腋生或頂生於小枝上,通常每1小穗叢基部托以4~10枚佛焰苞;小穗含花2~5朵,狹披針形,長2.5~3厘米;穎1或2枚,或缺如;外稃披針形,多脈;內稃狹披針形,先端2裂,鱗被3枚,矩形;雄蕊3;子房近於三角錐形,花柱細長,柱頭3裂,稀疏羽毛狀。筍期4~7月。花期4~6月。 栽培於庭園或野生山間。分布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及四川、山東、河南、廣西等地。 本植物的籜(斑竹殼)、花(斑竹花)亦供藥用。

生長環境

斑竹 斑竹

性喜溫暖、耐高溫,生命力強。 喜溫、喜陽、喜肥、喜濕、怕風不耐寒,靜水及水流緩慢的水域中均可生長,適宜在20厘米以下的淺水中生長,適溫15℃至30℃,越冬溫度不宜低於5℃,斑竹生長迅速,繁殖能力強,條件適宜的前提下,可在短時間內覆蓋大片水域。

據生物學家考證,九嶷山區原有一條斑竹林帶,分布於寧遠、道縣、江華、藍山4縣的山區,東西長約200華里,南北寬近100華里。近世以來,由於人為破壞,斑竹日見衰微,現僅存幾百畝。從1981年開始,國家採取措施,在這裡建立了自然保護區。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黃河至長江流域各地。模式標本采自河南博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