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癱

小兒腦癱

小兒腦癱為腦性癱瘓的簡稱,是指小兒因多種原因(如感染、出血、外傷等)引起的腦實質損害,出現非進行性、中樞性運動功能障礙而發展為癱瘓的疾病。嚴重者伴有智力不足。癲癇、肢體抽搐及視覺、聽覺、語言功能障礙等表現。主要由先天不足,或後天失養,或病後失調,致使精血不足,腦髓失充,五臟六腑、筋骨肌肉、四肢百骸失養,形成虧損之證。腦為元神之府,導致智力低下,反應遲鈍,語言不清,咀嚼無力,時流涎水,四肢無力,手軟不能握持,足軟不能站立。或感受熱毒,損傷腦絡,後期耗氣傷陰,腦髓及四肢百骸、筋肉失養,導致本病。

基本信息

辨證

小兒腦癱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後一個月內多種原因所致的非進行性腦損傷綜合徵,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功能障礙和姿勢異常。症狀在嬰兒期內出現,常伴有智力缺陷、癲癇、行為異常、精神障礙及視、聽覺、語言障礙等症狀。

疾病判斷

小兒腦癱小兒腦癱
一、肌張力是安靜狀態下肌肉的緊張度,通過被動地屈曲、伸直、旋前、旋後肢體,了解其肌張力。小嬰兒可握住其前臂搖晃手,根據手的活動範圍了解上肢肌張力。測下肢肌張力還可握住小腿搖擺其足,根據足活動的範圍判斷其張力,張力低時搖晃手足時手足甩動的範圍大,張力高時活動範圍小。

二、可根據關節活動範圍大小來判斷,被動運動關節若活動範圍大,說明肌張力低,關節活動範圍小,活動受限說明肌張力高。了解上肢肩關節活動範圍可檢查"圍巾征",觀察肘關節與軀幹正中線的關係,了解下肢肌張力可檢查外展角、胭窩角、足跟觸耳試驗及足背屈角

三、檢查肌張力時還可以通過"牽拉試驗"來了解,此項檢查容易掌握,握住小兒雙手,將其從仰臥位拉成坐位,觀察頭後垂的情況可了解頸背部肌肉張力。

症狀

小兒腦癱小兒腦癱
腦癱患兒會出現哪些早期的症狀呢?小兒腦癱是一種常見的疾病,特別是在嬰幼兒時期。隨著發病率的上升,也逐漸引起人們對小兒腦癱的關注,但是很多人對小兒腦癱的症狀不是很了解,以至於不能及時了解到病情,從而加以解決。以下就是小兒腦癱的早期症狀:

一、反應遲鈍及叫名無反應,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現,一般認為4個月時反應遲鈍,6個月時叫名無反應,可診斷為智力低下。

二、頭圍異常,頭圍是腦的形態發育的客觀指標,腦損傷兒往往有頭圍異常。

三、身體發軟及自發運動減少,這是肌張力低下的症狀,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如果持續4個月以上,則可診斷為重症腦損傷,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統疾病。

四、固定姿勢,往往是由於腦損傷使肌張力異常所致,如角弓反張、蛙位、倒U字形姿勢等。在生後一個月就可見到。

五、身體發硬,這是肌張力亢進的症狀,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如果持續4個月以上,可診斷為小兒腦癱。

主要分類

小兒腦癱主要分為以下六種類型:

一、痙攣型腦癱:腦癱患者學童中卻以徐動型者居多,其次才為痙攣型。痙攣意指肌肉僵硬不靈活。為何導致這種現象主要是腦受傷部位在傳達控制訊息到肌肉的過程中出現不正確的傳遞或訊息。

二、共濟失調型:占小兒腦癱患兒的1%~2%,表現為步態不穩,指鼻實驗陽性。

三、運動障礙型:占小兒腦癱患兒的15。表現為肌肉無目的、無自主的多運動,手足徐動,呈舞蹈樣動作,肌肉震顫,肌張力增高或減低。

四、舞蹈型腦癱:舞蹈型腦癱比率最少的類型。動作特徵是搖搖晃晃或顫抖,常存在平衡困難的現象。

五、混合型腦癱:混合型腦癱不是單純一種類型,常合併多種類型,許多未經復健的學齡腦癱多呈現出此障礙特徵。

六、徐動型腦癱:徐動型腦癱的就大特徵在於動作控制不良,常出現誇大的動作。尤其在作一個動作時,會伴隨全身動作及臉部表情扭曲的現象,在徐動型腦癱患者早期,肌肉張力無力或低張現象,隨著年齡漸長,若沒有適當的復健治療,常轉變為為混合型,多呈現如高張徐動型。

疾病病因

小兒腦癱小兒腦癱
1、出生前:大多是母親妊娠期吸菸或被動吸菸、酗酒、不適當的用藥、接觸毒性物質、感染弓形蟲、患風濕病、先兆流產、有妊娠高血壓綜合徵、胎盤功能不良以及母親高齡等。
2、圍產期:是產鉗分娩、胎位不正、產程過長或急產、出生時窒息、早產、過期產、多胎、極低體重兒等;由於缺氧,很容易導致腦水腫和顱內出血,致使腦組織損傷,都可能導致腦癱。
3、出生後:大多是因頭部外傷、顱內出血、感染、中毒等;黃疸症狀出現但治療不及時,膽紅素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尤其在大腦基底節、視丘下核、尾狀核等部位堆積,就可能導致核黃疸,而出現智力障礙或腦癱.

急性胎兒宮內缺氧:主要是指在分娩過程中發生的急性缺氧所致的新生兒窒息。常見的原因有產力異常;臍帶異常(臍帶過長或過短、打結、纏繞、脫垂、扭曲以及臍帶附著異常等),胎盤附著異常如前置胎盤,以及難產、急產、異位產、異常先露、內倒轉術、產鉗、胎吸助產、頭盆小稱以及催產索、止痛藥與麻醉藥物使用不妥等,都可能引發小兒腦癱。
胎兒宮內慢性缺氧:胎兒期缺血、缺氧是小兒腦癱重要的危險因素之。如:妊娠高血壓綜合徵、子癇、重度貧血、各種心、肺、肝、腎疾患、糖尿病以及並種感染等疾病影響胎盤血流灌注均有可能導致胎兒宮內慢性缺氧。
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過期產兒、巨大兒以及雙胎或多胎兒等:產後因素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驚厥、外傷、顱內出血、呼吸窘迫綜台征、高膽紅索血症、低血糖症、吸入性腫炎、敗血症、腦膜炎等感染性疾病以及胎兒的心、肺發育異常所致的新生兒期呼吸障礙等均與腑性小兒腦癱明顯相關。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驚厥、外傷、顱內出血、呼吸窘迫綜合徵、高膽紅素血症、低血糖症、吸入性肺炎、敗血症、腦膜炎等感染性疾病以及胎兒的心、肺發育異常所致的新生兒期呼吸障礙等均與小兒腦癱明顯相關。

手術治療原則

手術治療是治療腦癱的主要方法之一,手術治療主要目的在於解除肌肉痙攣、平衡肌力、矯正畸形、調整肢體負重力線、改善運動功能。

進行手術治療的原則:

1.上肢手術原則:

上肢運動比較複雜,且多精細動作,對治療效果的要求較高,希望恢復手的精細功能。因此,矯正上肢的畸形和恢復手術的隨意運動功能,要求上肢手術者,智力應較好,有強烈康復欲望,術後能積極進行訓練,且手術前應有一定程度的隨意運動功能。推薦閱讀》》為何選擇手術治療足外翻?

2.下肢多關節畸形的處理原則

對於下肢髖、膝、踝等多個關節畸形的患者,因多關節畸形中,有原發畸形和繼發畸形之分。原發進行即可好轉。因此,手術前宜謹慎判斷畸形,加以手術矯形,手術後對鄰近關節密切觀察一段時間,視其變化情況,在謹慎決定後續手術是否需要。

3.癱類型與手術有關:痙攣型腦癱最適合手術療法

4.神經狀態及治療情況:智力良好,智商在70%以上,有治療欲望,並能在手術後配合康復治療。

5.手術後配合康復訓練

腦癱與其它骨科疾病患有很大的不同,手術後的結果也有很大差異。那種以為手術出生完成後即大功告成的觀點是錯誤的。為防止術後復發,提高治療效果,手術後必須進行康復訓練和配合矯形器。

6.肢體固定畸形影響康復訓練情況:

術前經過正規康復訓練治療,且有一定的療效,但有難以矯正的畸形影響運動障礙的改善者,施行術矯正該畸形。

日常生活訓練

小兒腦癱小兒腦癱
日常生活活動是人們維持生活最根本的活動。根據日本康復醫學會總會的意見,狹義的ADL是指人們在家庭生活中進行自身照顧活動,如進食、更衣、整容、入廁和入浴;以及移動活動如床上改變體位,床椅間轉移,步行等。廣義的ADL還包括與ADL相關的一些活動、如家務活動、交通工具運用等。

人們在ADL中,均具有以下共同的基本動作,如移動體位,獨坐,坐著進行上肢和手的活動、站立、行走等。腦癱患兒往往存在多方面能力缺陷,在進行運動康復時,促使上述運動功能的恢復,也需同時進行ADL訓練,ADL訓練使患者在現實生活環境裡,把學到的上述各種動作結合起來,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既能使兩者的康復療效相互促進,也使患者最終達到生活自理目的。當前,ADL訓練已列為康復醫學的重要目標。對腦癱患兒的康復也不應忽視ADL訓練。

家庭飲食

腦癱兒童由於身體缺陷,體質較弱,容易感染疾病而影響功能的康復,因此合理的飲食,注意營養是十分重要的,從多年臨床經驗總結,腦癱兒童飲食有五不、五要,並介紹如下:

五要

1、食物要容易消化吸收,營養豐富,要選高蛋白質的食物,蛋白質是智力活動的基礎與腦的記憶、思維有密切的關係,牛奶豆漿蛋、優酪乳、肉類等都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還多選維生素高的食物,因維生素A能增強身體的抵抗力,促進大腦的發育。維生素B族能提高機體各種代謝功能,增強食慾,維生素D能幫助鈣的吸收和利用。

2、要以碳水化合物如米飯、麵食、饅頭、粉為主食,過多雜食會影響食慾,造成營養障礙。

3、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肥肉,蔬菜和水果含有維生素和纖維,能保持大便通暢,如小孩不吃蔬菜,可以把菜剁爛,做成菜肉包子、菜肉餃子、菜泥、菜湯,教育孩子養成吃蔬菜的習慣。

4、飲食要有定時,一般早、午、晚各進食一次,有條件者可以在上下午各增加心一次,按時進食,可以增加食慾。

5、每日要適當進行戶外活動,讓陽光照射皮膚,可增進食慾,幫助吸收。

五不

1、不要吃油炸、辣、油膩、辛熱、等有刺激性食物和難消化的食物,因小兒體質多熱,再食油炸等辛熱食品易引起熱病。

2、不宜濫食溫補,因小兒為純陽之體,只宜滋養清潤食物。

3、不要過多食糖,因口腔內的細菌會使糖發酵,易患蛀齒而影響食慾。

4、不要偏食,因偏食會造成營養不良。

5、不要過多食用味素胡椒等調味品。

治療方案

神經反射再成訓練法

是指在運用特定的訓練手法和技巧,結合康復師的引導。使得腦癱患兒大腦內部形成新的神經樹突,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新的神經反射通路,讓大腦能夠支配肢體產生新的運動習慣和姿勢,以糾正由於原始的腦神經樹突不能下傳運動意識而導致腦癱的症狀。

治癱十三針

是通過改變調理經絡氣血的原有軌道,修復出一條新的經絡通路或是刺激打通部分通路,來實現腦癱患者的康復治療。

反向物理因子療法

是採用特殊的理療設備,即4-8電極片。在治療病變的肢體同時,對相反方向的肌肉群同樣實施治療,使得肢體在治療的效應場內全方位的接受理療的作用。這樣的治療是肢體的肌群產生協調作用和生理性的運功。

超音波水療法

主要是運用超音波水療的特性將治療不同類型腦癱的配方作用於腦癱患兒,通過刺激中樞神經,改善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使腦癱患兒建立新的神經通路,幫助患兒形成一種新的運動模式,從而達到治療小兒腦癱的目的。

靶向性細胞再生療法

靶向性細胞再生療法具有套用“BX修復細胞”,可以分化成為星形膠質細胞,少突膠質細胞潛能的神經細胞,細胞移植後分化的神經元能夠修復和補充缺損的神經元,並促進小兒腦組織中的細胞分化發揮功能,恢復腦神經的正常生長發育,從根本上改善大腦的認知功能障礙,為腦性癱瘓小兒進一步康復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小兒腦癱的治療方法 ——靶向性細胞再生療法從根本上改善大腦的認知功能障礙,為腦性癱瘓小兒進一步康復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已為現今有效的治療方法。北京解放軍261醫院專家提醒:並且患者年齡越小,其腦部再構成代償能力就越強,治療的可能性就越大。儘早干預,是腦癱康復的唯一途徑。

靶向性細胞再生療法具有靶向化、高效化、微觀化、自動化的特點。
靶向化:機體受損病變的組織會持續釋放出某些特定的細胞因子,稱為趨化因子。距離受損組織較遠的區域,趨化因子的濃度較低,與鄰近受損組織的高濃度形成了濃度梯度。在濃度梯度的引導下,輸入患者體內的BX細胞能夠逐漸的向病變區域靠攏、匯集,使病變組織周圍形成相對高濃度的BX細胞群體,對病變局部發揮充分的組織修復作用。
高效化:實驗證明,相比較人體普通的修復過程,輸入BX細胞後的組織修復速度要快上數十倍甚至上百倍,使人體受損的組織在短時間內即得到快速的恢復。
微觀化:靶向性細胞再生療法的治療過程發生在分子水平,以細胞為單位對病變區域產生治療作用。整個治療過程只需依靠輸液和注射來完成,無創、無痛,更無需承擔開刀動手術的負擔和風險。
自動化:輸入BX細胞之後,所有治療過程都會在人體自身的調節之下按部就班的完成,如果患者有需要,只需按照醫生要求按時到院接受治療即可,無需住院,為忙於工作,沒有大段空閒,無法住院治療的患者們提供了便利。

疾病預防

首先,注意保護新生嬰兒的皮膚完整的皮膚和黏膜是人體阻止病菌入侵體內的第一道防線,一旦皮膚、黏膜破損,病菌就會乘機而入,使人致病。要經常給新生兒洗澡、揩身,保持皮膚清潔、乾燥;給新生兒穿的衣服要求柔軟、吸水性強;不要佩戴金屬物或在衣服上插縫針,以免損傷皮膚。當發現新生兒皮膚有破損、糜爛或化膿時,應當及時治療。
其次,保持新生兒臍部的乾燥清潔新生兒的臍部是病菌進入體內的重要門戶,故應經常保持乾燥、清潔,切不可小視。如發現臍部有粘液或膿性分泌物,臍周皮膚紅、腫,表明臍部已有了感染,應當積極治療。
最後,防止感染性疾病發生。新生兒脫離母體來到人間,器官內臟的發育均還不完善,免疫功能低下,極易發生感染性疾病;又由於皮膚嬌嫩,皮下血管豐富,血腦屏障的通透性高,皮膚、黏膜稍有破損,細菌、病毒就會進入血液循環生長繁殖,從而釀成敗血症和病毒血症,進而成為腦炎、腦膜炎,使腦受到損害,導致腦癱發生。為此,積極預防新生兒期的感染性疾病。對於降低腦癱的發生率有著重要的意義。

疾病5

疾病(Disease)的概念:疾病是機體在一定的條件下,受病因損害作用後,因自穩調節紊亂而發生的異常生命活動過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