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亭神

宮亭神甚靈雲有婢名如願以借客有所求叩如願即獲神又能於湖心分風使上下各得順風故劉刪詩云回艫乘派水舉棹逐。

宮亭神甚靈雲有婢名如願以借客有所求叩如願即獲神又能於湖心分風使上下各得順風故劉刪詩云回艫乘派水舉棹逐...

歷史典故

《古小說鉤沈》輯《錄異傳》:“昔廬陵邑子歐明者,從客過,道經彭澤湖,輒以船中所有多少而投湖中,雲以為禮。乃積數年,復過,見湖中有大道,……有數吏,單衣乘車馬來候,雲是青洪君使要。明知是神,……恐不得還。吏曰:‘無可怖,青洪君以君前後有禮,故要君。必有重送,君皆勿收,獨求如願耳。’去,果以繒帛送,明辭之。乃求如願,神大怪,……呼如願使隨去。如願者,青洪君婢也,常使之取物,明將如願歸,所欲輒得之,數年大富。意漸驕盈,不復愛如願。歲朝雞一鳴,呼‘如願’,‘如願’不起;明大怒,欲捶之。如願乃走,明逐之於糞上。

糞上有昨日故勻掃除聚薪,如願乃於此得去。明不知,謂逃在積薪糞中,乃以杖捶使出。久無出者,乃知不能。因曰:‘汝但使我富,不復捶汝。’今世人歲朝雞鳴時,轉往捶糞,雲使人富也。”按此乃有關風習之民間傳說。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云:“正月一日,……又以錢費系杖腳,回以投糞掃上,雲令如願。”當是此風習之流衍。晉乾寶《搜神記》卷四亦記此,文略同,無後半段。明談遷《棗林雜俎·和集》“宮亭神”條云:“宮亭神其靈,有婢名如願,客有所求,叩如願即獲。”是直以宮神即時此彭澤湖神青洪君。又名”落星墩”,亦稱“德星山”。

位於星子縣城南二里湖中。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載:“落星石,周蛔百餘步,高五丈,上生竹木。傳曰有星墜此以名焉。”星子由此得名,落星石也即成了星子縣一個重要的標誌與象徵。吳楊溥大和三年(931年),封落星石為“寶石山”。唐末乾寧年問(894—898年),敕建禪寺於上,賜額為“福星龍安院”,又名“法安院”,俗稱“落星寺”。上有清暉閣、玉京軒等,龍圖閣學士吳仲庶,尤其酷愛西軒,更名“嵐漪”,並書二字刻石。黃庭堅詩“龍圖老翁來賦詩”,即指此事。明天順年間重建。萬曆年間,參議於世懋復建浮玉樓。連州廖葉改落星石為“德星山”,寺院隨之改稱“德星寺”。落星石雖為彈丸之地,周圍僅“百餘步”,但它的名氣卻十分深遠,一個最為突出的現象,就是它凝聚了一個龐大的文人學士群,歷朝歷代,絡繹不絕:南唐釋齊已;宋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黃庭堅、程公辟、蔣穎叔、朱熹、陸九淵;元揭俁斯;

明劉杼德、羅洪先;清張維屏、翁方綱等等,都印痕下無數動人詩篇。這裡,僅舉王安石七律《落星寺在南康軍中》,以壯其觀:“穿雲台殿起崔嵬,萬里長江一酒杯。坐見山川吞日月,杏無車馬送塵埃。雁飛雲路聲低過,客近天門夢易回。勝概惟詩可收拾,不才羞作等閒來。”使落星石承載了厚重的文化氛圍。今天,它依然屹立在浩瀚的鄱陽湖之中,其上,有牌坊、禪院、石塔等建築及與之配套的各項服務設施,成為星子縣鄱陽湖景區現代旅遊一個不可或缺的中心景點,由紫陽堤泛舟,抵落星石,碧波萬頃,水天一色,廬山隱隱,“大姑”凹眸,遊人至此,面對這一奇景,定會感慨良多。

一史事傳說史事傳說以敘述重大歷史事件為主,它有別於一般人物傳說之處是,從整體來看,一組史事傳說以某一歷史事件為中心展開敘述──雖然從個別篇章來看它的主體仍然是人物活動,但一組相關的史事傳說常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對所敘述的歷史事件的發生、發展、高潮及其結局作較完整的記敘。如果用廣義的史事傳說來看,長江流域的史事傳說主要有如下三類:(一)改朝換代傳說如秦始皇統一中國,秦始皇焚書坑儒,楚人推翻秦人暴政(包括陳勝、吳廣起義,劉邦、項羽爭天下等內容),魏蜀吳三國爭天下,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包括朱元璋與陳友諒等人的爭奪等),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等等均屬於改朝換代傳說的範疇。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