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雲[無產階級革命家]

齊雲[無產階級革命家]

齊雲,又名齊韞,女,1918年出生在河北省高陽縣一個愛國知識分子家庭。 抗戰前,齊雲在北平師範大學附中上高中時,就參加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成為師大附中中共地下組織的黨員發展對象,並擔任學生會主席。“九一八事變”後,她投身華北抗日救亡運動。1937年7月,北平淪陷後,她和魏健受黨指派到中共冀豫晉省委從事抗日宣傳工作。1938年1月,他們先後來到陽城敵後,加強黨在陽城的革命力量。與此同時,齊雲加入中國共產黨。她在陽城期間,先後擔任晉豫邊抗日軍政幹部學校輔導員、中共陽城縣委婦女工作委員會負責人,兼任陽城縣革命民族國小老師。1939年初調往太行區工作,先後在長治、平順、潞城、屯留擔任指導員、組織部長、縣政府秘書、科長等職。抗戰勝利後,齊雲隨魏健被派到東北解放區工作,先後在東北農學院、東北計畫委員會等單位任職。1955年齊雲調回北京,歷任農業部計畫局處長、副局長、顧問,中央辦公廳地區組研究員等職。1979年在北京去世。

基本信息

人物概況

齊雲,又名 齊韞,女, 1918年出生在 河北省 高陽縣一個愛國知識分子家庭。其父 齊厚之,畢業於北京大學文學院法律系,曾擔任過北洋政府及國民政府河北、山西等縣縣長和傅作義部參議,北平和平解放時跟隨傅作義將軍起義,任西北高等法院研究室研究員,之後參加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其母 鄧耀珍,是一位思想開明的女性。抗戰時期,當三個孩子參加革命後,於1940年從北平淪陷區來到晉東南抗日根據地,被傳譽為“騎著毛驢上太行的革命老媽媽”。其夫 魏健 ,又名 魏震五,吉林遼源人,1913年生,曾任北察游擊隊支部書記、陽城縣工委宣傳委員,縣委秘書兼管宣傳工作、晉豫邊抗日軍政幹部學校教務長、平順縣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縣長、遼北省建設廳長、東北行政委員會辦公廳主任兼農業處長、農林局長、東北人民政府農業部副部長,新中國成立後任農業部部長助理、副部長,1980年1月在廣州去世。

抗戰前,齊雲在 北平師範大學附中上高中時,就 參加了 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成為師大附中中共地下組織的黨員發展對象,並擔任學生會主席。“九一八事變”後,她投身華北抗日救亡運動。1937年7月,北平淪陷後,她和魏健受黨指派到中共冀豫晉省委從事抗日宣傳工作。1938年1月,他們先後來到陽城敵後,加強黨在陽城的革命力量。與此同時,齊雲加入 中國共產黨。她在陽城期間,先後擔任晉豫邊抗日軍政幹部學校輔導員、中共陽城縣委婦女工作委員會負責人,兼任陽城縣革命民族國小老師。1939年初調往太行區工作,先後在長治、平順、潞城、屯留擔任指導員、組織部長、縣政府秘書、科長等職。抗戰勝利後,齊雲隨魏健被派到東北解放區工作,先後在東北農學院、東北計畫委員會等單位任職。1955年齊雲調回北京,歷任農業部計畫局處長、副局長、顧問, 中央辦公廳 地區組研究員等職。 1979年在北京去世。

革命事跡

盡心竭力宣傳抗日救亡

1938年,山西與華北先後淪入敵手。齊雲一到陽城即被分配到犧盟會工作,投入抗日救亡洪流之中。1938年2月,日軍轟炸陽城,朱瑞、唐天際、聶真等八路軍駐第一戰區長官司令部聯絡處和中共晉冀魯豫省工委領導人,率領一批華北幹部訓練班學員來到陽城開闢敵後抗日根據地。因形勢所迫,齊雲、魏健隨同陽城抗日機關轉移到橫河山區,開始創建敵後根據地的艱苦鬥爭。同年3月,中共陽城縣工作委員會在橫河下寺坪(今橫河鎮中寺村)成立,魏健任宣傳委員。同時,八路軍晉豫邊軍政幹部學校在駕嶺吉德村(今駕嶺鄉吉德村)創辦,縣長李敏之(中共地下黨員,吉林人,中共陽城縣特別小組組長)兼任校長,魏健任教務主任,齊雲任輔導員。同年5月,中共陽城縣工委在台頭石臼村(今蟒河鎮石臼村)改建為中共陽城縣委,魏健任縣委秘書兼管宣傳部工作,齊雲任縣委婦女工作委員會負責人。

齊雲在陽城一年間,主要從事抗日救亡宣傳工作。初期,她與李敏之愛人、共產黨員林貞(女,中共地下黨員,上海人)一起在縣城及其周圍向民眾宣傳抗日,進行街頭演講,教唱抗日歌曲《工農商學兵,一起來救亡》,排演抗日戲劇《放下你的鞭子》。據南下幹部王國才、王紹勛(現已離休,當年是民族國小學生)回憶,齊雲性格爽朗,落落大方,渾身洋溢著革命激情和青春活力,尤其是她表演的抗日歌曲、戲劇,使閉塞小城的民眾耳目為之一新。1938年3月,在轉戰橫河期間,她和楊惠文等深入橫河、索泉嶺、岩山等村莊宣傳抗日,同時向國民黨中央軍和東北軍五十三軍萬福麟部宣傳我黨的抗日主張。此後不久,她擔任八路軍晉豫邊軍政幹校輔導員,向學員教唱革命歌曲,組織學員排練文藝節目,大力宣傳抗日救亡,經常深入到吉德周圍的二里、護駕等村進行宣傳活動。軍政幹校三個月為一期,第一期開始學員十幾個人,不到十天就發展到300多人。據離休幹部衛祖青(陽城縣後則腰村人,當年晉豫邊抗日軍政幹校學員)回憶,齊雲和學員吃一樣的苦,受一樣的累,沒有一點架子,和學員同吃同勞動同訓練。學校第二期和第三期分別在1938年6月至9月、10月至12月在陽城縣城司上巷舊中學舉辦,先後培訓500多名抗日骨幹,這些學員畢業後成為部隊中隊長、排長、指導員或民運工作隊員,為鞏固晉豫邊抗日根據地作出了貢獻。同年5、6月間,縣抗日機關返回陽城縣城,齊雲繼續兼任縣第一民小政治老師,組織師生進行抗日宣傳。 抗日激情影響教育青年

衛祖青回憶說:“齊老師教的政治課,主要是抗日救國道理、軍事戰略理論和教唱革命歌曲;抗日救國道理又主要以持久戰、游擊戰、統一戰線和國共合作為主。齊老師常引用歷史上的愛國志士來喚起和激發我們的抗日激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她常引用的名言,屈原、范蠡、文天祥、林則徐是她常提起的歷史名人。齊老師講課深入淺出,字斟句酌,出神入化,和其他老師相比,我更感到她知識淵博,修養很深。在內憂外患的形勢下,她把救亡歌聲作為喚醒民眾、團結人民的重要武器,每天都要教我們高唱抗日救亡歌曲。《五月的鮮花》、《松花江上》、《義勇軍進行曲》等就是那時學會的,抗日歌曲伴隨我已經一輩子了。”“在幹校,為給抗日部隊和機關輸送人才,學校還在學員中挑選一批先進分子組成少年抗日先鋒隊,齊老師具體負責組織和領導,我有幸入選其中。她帶領我們到學校附近搞宣傳、貼標語。那時幹校生活很艱苦,師生都是粗茶淡飯,但卻情同手足,互相幫助,精神飽滿,緊張活潑。齊老師平易近人,以身作則。我們的糧食倉庫在距學校幾里以外的西峪村和坡村,每次挑糧她都和學員一樣肩扛擔挑,從不以老師自居。我們自然把她當作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在她的教育影響下,學員們思想覺悟提高很快,進步很快。每期學員結業後,幹校都把一批優秀學員介紹到縣青救會、婦救會等抗日救亡團體去工作,三分之二學員在工作中光榮入黨。我結業後分配到縣青救會,1938年6月,由趙明、胡曉琴同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從幹校結業後,我再沒見到齊老師,是她引導我走上革命道路,我終生記著她,我常想她一定仍然在為革命事業四處奔波,忘我工作。”

剛剛離世的陽城縣人大離休幹部韓國臣,當年也是陽城縣民族革命國小學生。在我們拜訪他時他雖已90歲高齡,但齊雲當年教唱的抗日歌曲仍能一字不落唱下來:“同胞們,細聽我來講,我們東鄰有個小東洋,幾十年來練洋馬,東亞稱霸強,一心要把中國亡……”

韓國臣說:“齊老師不但使我熱愛上了音樂藝術,更使我在抗日歌聲中走上革命道路。”“1938年我16歲,那年秋天考入名氣很大的陽城縣民族革命國小,齊雲是我們的政治老師,大家不叫她齊老師,而叫她齊同志。我不知道她是共產黨員,只知道她是政治老師,還知道她是河北省人,丈夫叫魏健,是八路軍晉豫邊軍政幹校教務長,我們民小和軍政幹校僅一牆之隔。因為老師人才缺乏,齊老師總是很忙,她除了在軍政幹校任政治輔導員,還給我們民小授課。齊老師講一口很好的國語,生性活潑,舉止優雅,毫無架子。夏天穿短褲,一點也不羞澀和拘謹(那個時候陽城閉塞封建,齊老師的挑戰勇氣真大),穿上軍裝齊老師更是精神抖擻,英姿颯爽,另有一番風度。她特別關心愛護我們這些小學生,有說有笑,愛唱愛跳,我們都喜歡和她接近,願意和她相處。”

“齊老師不僅知識淵博,而且是個音樂奇才。再生疏的歌曲,她一看曲譜就能吟唱出來,在我們小孩子眼裡,世界上大概沒有她不會唱的歌曲。齊老師教的政治課生動活潑,講日軍侵華罪行,講東亞共榮陰謀,講民族危亡道理,講八路軍英勇殺敵故事。她把教唱抗日歌曲作為教育學生、宣傳民眾的有力武器,我們年紀雖小,卻都樹立了誓死不做亡國奴的決心。”

“齊老師在學校組織了抗日救亡宣傳隊,一邊上課,一邊演示,指導我們勤學苦練,自編自演抗日小戲和秧歌,常在縣城二郎廟排演。她帶我們走遍次營、固隆、町店等地,抗日意識深入人心。齊老師工作繁忙,時局也很緊張,許多歌曲只教幾遍就要求我們能自己唱,許多同學做不到。我在齊老師誘導啟發下,愛上了這門藝術,詞曲記得特別快,受到齊老師誇獎,成為她的有力助手。像《保家鄉》、《大丹河》、《慰問》、《做棉衣》、《流亡曲》、《打回老家去》、《松花江上》等許多抗日救亡歌曲,幾十年過去了,我仍可以完整地唱下來。陽城縣抗日縣長陳發貴(山西襄垣人)自編了一個秧歌小劇《小能幹定計殺倭寇》讓我們排練,齊老師安排我扮演老太婆。乘著各處廟會,她帶我們四處演出,觀眾成百上千,擠得水泄不通。我們民小抗日宣傳隊成為全縣唯一的宣傳大隊,名氣很大,齊老師指導有方,功不可沒。”

“1939年3、4月間,日軍又一次轟炸縣城,民眾生命財產損失慘重。我們民小奉命搬到台頭村(今蟒河鎮台頭村)宋江廟辦學,我就再沒見到齊老師,後來聽說她已調離陽城,到太行區工作去了。我的求學生涯幾經周折,終於在1939年12月於五專署民族藝術學校畢業。1945年樊崗同志任陽城第一高級國小校長時,又把我調到學校任音樂老師。我是齊老師的高徒,工作起來輕車熟路。感謝齊老師,她教給我的音樂知識有了用武之地。”

韓國臣聲情並茂地說:“七十多年了,我和齊老師相處只有五六個月,她教給了我做人的道理和音樂知識,使我受益無窮,享用終身。我衷心地懷念她、感謝她。”

郭濟隆也是陽城民族革命國小學生,在洛陽醫院離休,現居住珠海。他回憶說:“1938年8月,朱德總司令率隊途徑陽城時,縣政府、犧盟會、各救亡團體、社會各界民眾都參加了歡迎隊伍,自早上到中午,鑼鼓喧天,載歌載舞。齊雲老師帶領我們民小的學生,包括我在內也參加了歡迎朱總司令的行列。我們舉著五彩小旗早早到了坪頭村,排成整齊的隊形站在路邊等候,齊老師利用等候的間隙,和我們一起唱抗日歌曲,喊抗日口號和歡迎口號。‘工農商學兵,一起來救亡,拿起我們的武器刀槍,走出工廠、農村、課堂,到前線去吧!走上民族解放的戰場……’、‘歡迎總司令’、‘抗戰抗到底’等,這些歌曲和口號此起彼伏,氣氛十分熱烈。”2013年4月初,陽城縣委黨史研究室收到郭濟隆從珠海寄來的珍貴史料——他在陽城縣民族革命國小學習時,齊雲老師教唱、油印的13首抗日救亡歌曲。他在附言中說,齊老師當年發給他們的歌曲詞譜因年代久遠未能保存,只能由他自己演唱,請人記譜。 有聲有色開展婦女工作

齊雲擔任縣委婦女工作委員會負責人以後,在縣委領導下,積極在婦女中宣傳共產黨的抗日主張,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向廣大婦女講解抗日道理,同時還幫助婦女解決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困難。她結合婦女切身利益,反對包辦婚姻,提倡男女平等,啟發教育婦女參加抗日鬥爭,發現和培養了一批先進典型。當時有一首《青年要當兵》的歌,歌中唱到:“青年人應該去當兵,老媽媽送兒去打東洋,好婦女送夫上前線,兒童團歡送他走出村莊。”陽城婦女開始衝破“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的千年陳規,父送子,妻送郎,抗日武裝迅速壯大。這中間滲透著齊雲的點點心血。

在吉德村土生土長的退休教師李永泰聽村里老人講,村裡有戶人家要辦婚禮,齊雲聽說後就跑到這家,勸說當事人家長辦新式婚禮,不坐轎,不大擺宴席,廢除封建禮儀。經過耐心勸告、教育後,當事人及其家長接受齊雲建議。典禮當天,齊雲親自參加,新婚夫婦向長輩敬禮,向民眾敬禮,夫妻對拜,互送新婚禮物,談戀愛經過,談今後打算。當晚,還舉行了娛樂晚會,齊雲首先即興表演,唱了一首自編的歌曲,大意是:婦女要解放,男女都平等,白天上地忙,晚上把線紡,男的上前線,女的模範當,消滅小日本,衛國保家鄉。接著還進行了碰球、傳花、傳毛巾等遊戲,講革命故事,場面十分活躍,歡歌笑語不停。大家認為,這次婚禮為吉德村今後的革命婚禮開了個好頭。

李永泰老人還講,吉德村南頭有個窮苦的老大娘叫李小杏,老伴下世早,有個兒子還早早出家當了和尚。有次老大娘生病了,幾天也沒進食。齊雲知道後,主動跑到她家,給她洗臉、梳頭、打水、掃坑、做飯、請醫生、餵藥,無微不至,直到老大娘痊癒,老大娘非常感動。為了安慰大娘,齊雲還認她做了“乾娘”,經常去看望大娘。在軍政幹校撤離吉德村時,老大娘滿含熱淚地拉著齊雲的手說:“你什麼時候才能回來,我真捨不得你走啊……” 秘密發展黨員

胡曉琴1938年春任陽城縣委組織部長,同年9月任陽城縣委書記,他在《懷念齊韞同志》一文中寫道:齊韞還在農村和縣行政幹部學校發展犧盟會員,也發展了一些黨員。原福建省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胡宏就是由他和齊雲介紹發展的黨員之一。山西省環保局離休幹部吳從龍在回憶陽城犧盟會發展情況的文章中說,他在晉豫邊幹校學習時,就是由教務長魏健、輔導老師齊雲介紹加入黨組織的。趙詩元是陽城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的黨員之一,曾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任陽城縣委組織部長,他在《索泉嶺黨支部的誕生》的回憶文章中說,1938年3月間,齊雲和楊惠文住在索泉嶺西莊李姣俊家秘密發展共產黨員。

由於當時的背景特殊,黨員和黨組織的活動都是秘密的,沒有留下更多的紙質檔案或者資料,由於時間過於久遠,我們只能從一些老幹部、老黨員的回憶文章中查找僅有的線索,從查找中我們深深感悟到黨史資料的重要性和不可再生性。

在各級黨組織的領導和犧盟會配合下,陽城縣抗日救亡運動蓬勃開展起來,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日益深入人心,威望越來越高,引起國民黨頑固派的緊張、不滿和恐懼,國民黨頑固派最終導演了“一·二一”反共陰謀。

1939年1月21日(農曆正月初二),國民黨駐陽九十三軍一部以軍事演習為名,糾集三十三軍團地方工作隊和反共分子上官凌雲組織的三青團骨幹、土豪劣紳、地痞流氓等烏合之眾,闖進縣犧盟會駐地文昌閣瘋狂打砸搶劫,將生活和辦公用具洗劫一空,將抄出的書刊檔案付之一炬。犧盟會奮起抗爭,揭露頑固派的卑劣行徑。齊雲、趙樹理等人在散發抗日反頑傳單時被強行抓捕,後經犧盟會負責人魏永生嚴正抗議和交涉,頑固派不得不釋放趙樹理、齊雲、王良等人。頑固派仍居心叵測,伺機而動。正月十五期間,齊雲等人置生死於不顧,帶領宣傳隊走上街頭,表演抗日文藝節目,鼓舞民眾抗日熱情。中共晉豫地委鑒於形勢嚴峻,齊雲等人的政治身份已經暴露,決定將他們轉移至外地工作。元宵節剛過,齊雲、魏健、趙樹理、王良等人便離開陽城到太行區開始新的戰鬥生活。

胡曉琴在回憶文章中這樣寫道:“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中(指陽城地方頑固派依仗蔣、閻勢力,不斷尋釁滋事,進行反共摩擦),齊韞同志在發動婦女動員丈夫參軍參戰,給部隊做軍鞋,縫洗衣服,組織婦女兒童站崗放哨,教唱抗日歌曲,以及組織傷病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她生性活潑,工作積極熱情,文筆很好,常為當時的《新生報》撰寫社論”,“我看了很滿意,稍改一下就能見報”,“齊韞同志身著軍裝,有了敵情隨身攜帶檔案轉移,是一位鬥爭經驗非常豐富的革命戰士”,“被民眾譽為女中豪傑”。胡曉琴還說,齊雲能文能武,還參加了町店戰鬥。他還專門為齊韞賦詩一首:“颯爽英姿上太行,出生入死打豺狼。亦文亦武顯身手,莫道鬚眉勝女郎。”這是對齊雲在陽城一年時間緊張工作的最好評價和總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