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學歷歧視

原始學歷歧視

原始學歷歧視,是指原始學歷不是“211”、“985”等名校,即使最高學歷是博士,也一樣會被歧視的現象。是第一學歷歧視的一種。 教育部嚴禁發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樣的招聘信息,嚴禁發布違反國家規定的有關性別、戶籍、學歷等歧視性條款的需求信息,嚴禁發布虛假和欺詐等非法就業信息,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就業歧視。 根據我國“就業促進法”規定,用人單位招用人員,應當向勞動者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和公平的就業條件,不得實施就業歧視。實施就業歧視的,勞動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基本信息

現象

寒窗苦讀20餘年,一路“過關斬將”終於戴上博士帽,卻因本科“出身”非211、985等知名高校而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2012年10月13日華中科技大學一位應屆博士畢業生在校園論壇發帖《談本科非211、985的博士找工作問題》,痛陳部分招聘單位唯“出身論”的用人標準,一時在高校引發大討論。

在帖子中述說了自己或同學經歷的幾次涉嫌“原始學歷歧視”的求職:中船重工某研究所的人事部門負責人表示,其單位搞的是科研,本科非211高校的博士不行;中南某設計院招聘,要求第一學歷和最終學歷必須均為211或985。

一群本科非211、985的人來到華科讀博,他們同樣承受著A類、B類、SCI論文的壓力。希望有一天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和科研實力清洗掉自己人生的“污點”。能取得博士學位,就是對一個人科研能力的肯定。 到任何單位求職,個人能力才應是關鍵因素,用人單位如此“查三代”製造就業門檻,容易抹殺不少人多年的努力,埋沒有能力、有志向的年輕人。

不少單位的應聘條件中也註明了這樣的“特別條款”:哈爾濱一所省屬大學的外語學院俄語專業教師崗位,甚至指名要各學歷階段都畢業於北外、上外的博士。不僅是博士,華中農業大學招聘輔導員,對碩士學歷的求職者也提出了類似要求。

爭議

越來越多的博士生畢業人數和數量一定的就業崗位之間的矛盾,是造成“本科出身論”的主要原因。

原始學歷歧視 原始學歷歧視

一位華科大在讀博士:擔心等自己畢業時,用人單位的門檻已經抬高到了211之上。有人甚至跟帖調侃:為了保證自己的小孩以後讀書、就業不受歧視,恐怕從幼稚園開始就要上重點。

“不惟學歷,不拘一格選人才”,打破學歷堅冰,體現了嶄新的人才觀。人才的核心是“掌握知識和技能進行創造性勞動並作出貢獻”。取消限制就是廣開“才”路。看學歷,但不惟學歷重能力。

更多人建議求職者應該努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從“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科研能力強的人在日常工作中肯定都冒尖出來,不用擔心被埋沒。淪落到“被人挑”的博士,科研實力可能一般般。科研做得好的即使出身差點,也會被人發掘併力推,進而視那些規定為無物。

危害

在中國有2000多所高校,其中211工程高校共112所,985工程高校39所。

原始學歷歧視和第一學歷歧視,是“家庭出身”這把枷鎖在今天的翻版。在某種意義上他們都表明的是“過去時”,過去無法改變,但後來可以改變。比爾·蓋茨的原始學歷連大學也沒畢業。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原始學歷”只是參考,更應該注重的是“現在時”。原始學歷高的人當初確實知識學得多,但也不能因此否認原始學歷低的人後來就一定學得少。

人才是一個發展的動態的概念。現在知識更新如此之快,人人都要不斷“充電”,跟上時代的步伐。過分強調“原始學歷”,不重視實際的知識水平,會埋沒和浪費一大批有真才實學的青年。

原始學歷歧視 原始學歷歧視

在教育專家看來,用人單位希望“優中選優”而人為規定研究生的本科就業門檻,可能會加劇中國學生和家長的“名校情結”,這樣不僅對基礎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貧困地區學生不公平,長此以往,也會令升學焦慮愈演愈烈。

對選拔人才設定過多限制(原始學歷、第一學歷)不是真正的競爭,是一種自我封閉,堵塞人才成長之路,其危害不可小覷。

消除歧視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已經被分為三六九等,有本科與專科之分,“211”與“985”之分,還有重點與非重點之分。各種隱性的學歷歧視目前並不少見。 教育部門強調成才有多種途徑,世人不必都盯著高考這座獨木橋,但“第一學歷”歧視、“原始學歷”歧視、“高考定終身”、查三代仍有發生。

根據我國“就業促進法”規定,用人單位招用人員,應當向勞動者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和公平的就業條件,不得實施就業歧視。 實施就業歧視的,勞動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少數用人單位守法意識不夠,侵權成本低;應聘者維權意識不足,維權成本高,進一步縱容了用人單位的歧視行為。

共青團中國人才棟樑工程的羅琳認為,即使本科不是重點院校,但如果通過自身努力獲得研究生學歷,說明其在學習能力專業水平方面與其他同學沒有什麼差別,不應區別對待。而且社會上很多成功人士“第一學歷”也不是很有優勢。 。

湖北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葉顯發不建議用人單位如此“拘格選人才”,也鼓勵大學生不要怨天尤人,儘可能讓自己強大起來。“ 學歷只不過是歷史,而學習能力、工作能力等才代表未來。有真本事,走到哪裡都不愁伯樂。”

把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作為衡量人才的主要標準,不唯學歷、職稱、資歷、身份,不拘一格選人才。鼓勵人人作貢獻,人人能成才。 黨政人才要重在民眾認可;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要重在市場和出資人認可;專業技術人才要重在社會和業內認可。

教育部嚴禁發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樣的招聘信息,嚴禁發布違反國家規定的有關性別、戶籍、學歷等歧視性條款的需求信息,嚴禁發布虛假和欺詐等非法就業信息,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就業歧視。加強對畢業生的法制教育,提高畢業生維權意識,積極創造條件,切實維護畢業生的合法權益。

中國移動手機報·互動百科IN詞_2013年12月

銳詞報
手機報IN詞

中國移動手機報·互動百科IN詞

互動百科與卓望信息結成百科知識類內容資源唯一合作夥伴關係,由互動百科向中國移動手機報用戶提供新鮮、趣味的網路銳詞 ,與中移動手機報共同打造新傳媒。

2013年12月IN辭彙總 | 噪音依賴症 | 年末拖延症 | 職場第二人 | 智慧型爸媽 | 馬上有錢 | 碎片式學習 | 被窩族 | 急怒症 | 被動運動 | 愛情曇花症 | 電視暴力 | 霾單 | 小家庭時代 | 三行辭職信 | 快餐觀點 | 消費疲勞 | 同學群效應 | 洗肺游 | 三拍幹部 | 人體光環效應 | 原始學歷歧視 | 數字遊民 | 碰瓷敏感症 | 精神離職 | 硬肩族 | 數碼原住民 | 經濟學式自私 | 拍課族 | 網路智商 | 工作劫持 | 候鳥式養老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