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腺肌病

子宮腺肌病

子宮腺肌病(adenomyosis),又稱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為子宮內膜侵入子宮肌壁層,屬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特殊型,可以和“外在”或主要是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同時存在。子宮內膜可以兩種形式侵入子宮肌壁層,即瀰漫型和局限型。前者為異位內膜侵入整個子宮的肌壁內,在不同部位其侵入範圍和深淺可不同;後者異位內膜僅侵及某部分肌壁,形同子宮肌瘤,但其與周圍正常組織並無分界(假包膜)。

基本信息

簡介

子宮腺肌病(adenomyosis)為子宮內膜侵入子宮肌壁層,屬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特殊型,又稱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可以兩種形式侵入子宮肌壁層,即瀰漫型和局限型。前者為異位內膜侵入整個子宮的肌壁內,在不同部位其侵入範圍和深淺可不同;後者異位內膜僅侵及某部分肌壁,形同子宮肌瘤,但其與周圍正常組織並無分界。本病多發生於30到50歲經產婦,約半數患者合併子宮肌瘤,15%到45%患者合併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對屍檢及因病切除的子宮作連續切片檢查,10%~47%的子宮肌層中可見子宮內膜組織,其中30%無症狀。子宮腺肌病並非人類所特有,許多動物如靈長類、嚙齒類的子宮也會出現類似人類子宮腺肌病的改變。

病因

還不十分清楚。因為它多見於已婚經產婦女,所以,一般認為和妊娠、刮宮、人工流產及分娩有密切關係。

妊娠和分娩可能通過以下幾種途徑引起子宮腺肌病:
①分娩造成的子宮內膜及淺肌層損傷有利於基底細胞增生並侵入子宮肌層;

②通過性激素和催乳素起作用;

③與子宮內膜血管變化有關Mori和Nagasawa指出,早期鼠子宮腺肌病發病的表現是子宮內膜的間質細胞沿血管分支侵入子宮肌層,隨後,子宮內膜腺體侵入形成子宮腺肌病。

④與慢性子宮內膜炎有關。

發病機理

子宮腺肌症為良性病變,其確切發病機制還未完全闡明。有很多種學說,主要有:

(1)子宮內膜種植學說:月經期脫落的子宮內膜碎片可隨經血倒流,由輸卵管進入盆腔,直接種植於卵巢表面、子宮直腸陷凹和盆腔其他部位,並隨女性性激素的變化而產生相應的改變,如刮宮、子宮切除、宮腔造影等操作將子宮內膜組織遺落在切口或盆腔,以及子宮先天缺陷均可造成子宮內膜異位。

(2)體腔上皮化生學說:盆腔腹膜、直腸陰道隔等組織均由體腔卜皮分化而來,可被某種因子,如逆流的月經碎屑激活,轉化為子宮內膜。卵巢也發上皮亦屬體腔上皮,具有高度的分化潛能而轉變為功能性子宮內膜。

(3)淋巴及血流播散學說:子宮內膜碎屑通過淋巴道或血流播散到遠離盆腔部位的器官如鼻腔、胸腔,手臂等。

(4)卵泡黃素化不破裂學說;因為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雖然卵泡成熟並黃素化,但卵泡不裂 ,造成雌孕激素濃度低下,使子宮內膜細胞容易種植盆腔。

(5)免疫學說: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異位內膜上皮可作為一種抗原引自身免疫反應而導致不孕。

病理生理

(圖)子宮腺肌病子宮腺肌病組織像

病理:子宮多呈均勻增大,但很少超過12周妊娠子宮大小。子宮內病灶有瀰漫型及局限型兩種,一般為瀰漫性生長,且多累及後壁,故後壁常較前壁厚。剖開子宮壁可見其肌層明顯增厚且硬,剖面無肌瘤時所見到的那種明顯且規則的鏇渦狀結構,僅在肌壁中見到粗厚的肌纖維帶和微囊腔,腔中偶可見陳舊血液。少數子宮內膜在子宮肌層中呈局限性生長形成結節或團塊,類似肌壁間肌瘤,稱子宮腺肌瘤。腺肌瘤不同於肌瘤之處在於其周圍無包膜存在,故與四周的肌層無明顯分界,因而難以將其自肌層剝出。鏡檢見肌層內有呈島狀分布的子宮內膜腺體與間質。由於異位內膜細胞屬基底層內膜,對卵巢激素、特別是對孕激素不敏感,故異位腺體常處於增生期,僅偶爾見到局部區域有分泌期改變。

主要病理變化為內膜隨卵巢激素的變化而生周期性出血。

(1) 宮骶韌帶、直腸子宮陷窩、子宮後壁下段可有散在紫褐色出血點或顆粒狀散在結節,病變發展使子宮後壁與直腸前壁粘連。嚴重者的異位內膜向直腸陰道隔發展凸出。引起排便性交疼痛。

(2) 腹膜早期病變,通過腹腔鏡可見到無色素的早期子宮內膜異位腹膜病灶。如白色混濁腹膜灶、火焰狀紅色病灶、腺樣息肉灶和卵巢粘連等。這些病灶發展成典型的色素灶約需6—24個月。

(3) 宮頸很少累及。但輸卵管是在管壁漿膜層見到紫褐色斑點或小結節,常與周圍組織黏膜。(這種情況使很多患者甚至醫生對此警覺性不高。)肌層稱“子宮肌腺症”,異位在卵巢稱“卵巢朱古力囊腫”。 

臨床表現

(圖)子宮腺肌病彌散性子宮腺肌病

1、痛經是子宮腺肌病的主要症狀,見於約80%的患者。病人多表現為繼發性痛經伴進行性加重。隨著病情發展,疼痛可從經前1周左右即開始,或可延長至經後1~2周,少數患者疼痛時間在月經前後,仍呈周期性。月經過多是子宮腺肌病的另一主要症狀,常導致貧血。少數患者發生大量出血,易被誤診為功能性子宮出血。此外,少數患者不孕。婦科檢查子宮增大,多為均勻性,較硬,一般不超過孕12周大小,否則可能合併有子宮肌瘤。若病灶只是生長在子宮某一個部位(子宮腺肌瘤),也可表現為非對稱性增大。

2、月經過多是子宮腺肌病的另一主要症狀,少數患者發生大量出血,術前誤診為功能性子宮出血。

3、不孕見於少數患者。

4、其他子宮增大,多為均勻性,較硬,一般不超過12周大小,否則,可能合併子宮肌瘤。若為子宮腺肌瘤,也可表現為非對稱性增大。若合併子宮內膜異位症,可出現相應體徵。

治療方案

  保守治療
子宮腺肌症的藥物治療以緩解症狀為主,通過人工控制停經等方法來緩解痛經等組織,由於藥物中多還有激素,長期服用可能會出現聲音低沉、青春痘、長鬍子等副作用,停藥一段時間,病灶會逐漸回復原狀,對於年輕且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比較適合。
手術治療
子宮腺肌症的手術治療主要是針對35歲以上、已生育過或病情嚴重者。手術切除子宮是治療子宮腺肌症最常用的方法。近年來,國內外學者開始用宮腔鏡治療子宮腺肌症,挖除子宮內膜後,月經大大減少,有的不再來了,痛經也明顯見好,並且無需切除子宮。

診斷

繼發性逐漸加重性痛經,發生在中年生育期婦女,應考慮有子宮腺肌病。如伴有月經過多,經期過長,子宮增大,更應考慮子宮腺肌病。子宮碘油造影可見在一處或數處進入肌壁,形成憩室狀影,但其陽性率只有20%左右。最終診斷還靠子宮大體和病理組織學檢查。

危害

子宮腺肌症也稱為良性癌症,雖然惡變率低,但所引起的經期疼痛堪比癌症,隨著近年人工流產和生活中激素污染的增多,越來越多的年輕女性患上了子宮腺肌症。每到經期,患者生理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恐懼都跟患了癌症差不多,這也是該病被稱為良性癌症的原因之一。

危害主要有下面幾點:

1、其中50%-70%會引起不孕。

2、給病人帶來很大痛苦,主要表現為痛經、周期性肛門墜痛、腰骶部痛、小腹不適感等。需要引起重視的是許多病人認為子宮內膜異位只是月經期疼痛,過了經期就好了。事實上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漸進性加重的,每來一次月經,子宮內膜出血一次,疾病就加重一次。比如朱古力囊腫,不及時治療就會越長越大,當大於7厘米時就可能會破裂,引起急腹症,也會對周圍器官造成損傷,同時有些會轉化成惡性的。

分類治療

1、保守治療:子宮腺肌症的藥物治療以緩解症狀為主,通過人工控制停經等方法來緩解痛經等組織,由於藥物中多還有激素,長期服用可能會出現聲音低沉、青春痘、長鬍子等副作用,停藥一段時間,病灶會逐漸回復原狀,對於年輕且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比較適合。
2、手術治療:子宮腺肌症的手術治療主要是針對35歲以上、已生育過或病情嚴重者。手術切除子宮是治療子宮腺肌症最常用的方法。近年來,國內外學者開始用宮腔鏡治療子宮腺肌症,挖除子宮內膜後,月經大大減少,有的不再來了,痛經也明顯見好,並且無需切除子宮。

子宮腺肌病中醫辨證

子宮腺肌病是西醫的病名,根據其臨床症狀和體徵,可以歸屬於中醫的“痛經”、“月經過多”、“經期延長”等病的範疇。從中醫學的角度而言,痛經、月經失調、症瘕等都與瘀血內阻有關,而血癌的形成又與寒凝、氣滯、痰濕等致病因素有關。廣州仁愛醫院專家認為可以這樣理解:子宮腺肌病多繼發於產後、人工流產、診刮術後,由於產後或術後正氣損傷,抵抗力降低,就容易感受寒邪形成寒凝血瘀;就容易出現情緒波動,肝氣鬱滯,從而形成氣滯血癌;就容易出現體內津液運行失常,積聚成痰濕,阻滯血液的流行,而形成痰凝血癌。因此,從子宮腺肌病的實質來看是血瘀為患,屬於實證,但病程延久,失血耗氣,又導致氣血虛弱,而轉成虛實夾雜證。在治療方面,既要以活血化瘀為原則,又要針對瘀血形成的原因及虛弱的程度,予以兼顧。例如:
氣滯血瘀證
主要表現為經期小腹脹痛或痙攣性疼痛,拒按,伴有心煩易怒,胸脅及乳房脹痛,月經量多或行經時間延長,子宮增大,舌有瘀點,脈弦澀。這類證候多因產後或術後,情志抑鬱,肝氣滯郁所致。治療應予疏肝理氣、化瘀消症為主,可選用香棱丸加味。藥如:木香、青皮、川楝子各10克,丁香6克,三棱、莪術、枳殼、鬱金、水蛭、元胡各15克。腹痛劇烈者還可加乳香、沒藥各15克;月經量多者去水蛭,加炒蒲黃30克;兼氣虛者加生黃花20克,太子參、炒白朮各30克。
痰凝血瘀證
現為小腹疼痛拒按,月經量多而稀,有血塊,並見胃脘脹滿、嘔惡欲吐,子宮增大。平時可有帶下量多,色白質稠。舌苔白膩,脈沉滑。這種證候的形成,與平素脾腎兩虛,水濕不化,聚濕成痰,以致痰瘀互結有關。治法用滌痰除濕,化瘀消症,可選取開郁二陳湯合活絡效靈丹加減。藥如:半夏、陳皮各10克,茯苓、白芥子、當歸、紫丹參、三棱、莪術、鬱金各15克,川穹20克。疼痛劇烈者加乳香、沒藥各15克;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者加太子參30克,炒白朮20克。
寒凝血瘀證
經期小腹絞痛或冷痛,疼痛劇烈拒按,但熱敷後可減輕,是這種證型的特點。月經量多但顏色紫黯,有塊,同時伴有四肢涼和怕冷,舌質黯,脈沉緊。這種證候主要是因為產後或人流術後,感受寒邪所致。在治療方面,既要溫散寒邪,又要活血消癖。可選用少府逐瘀湯加減,藥如炮姜、小茵香、川穹、桂枝各10克,元胡、靈脂、沒藥、當歸、三棱、莪術、丹參、茯苓各15克。月經過多者去川穹、當歸,加炒蒲黃30克,血餘炭15克;兼有脾虛氣弱者,可加生黃芪20克,太子參、炒白朮各30克。以上三種證型中,腹痛劇烈者都加用了乳香一味。由於這味藥氣味難聞,個別患者服用後可能出現蕁麻疹等過敏性症狀,故在套用時需要單包,並囑患者機動取捨,若有過敏,可不用。在給予口服湯藥的同時,也可以配合針刺或外敷中藥的方法,以增強療效。針刺穴位可選取:中極、關元、足三里、三陰交等,經前1周開始,每日1次,治痛經。外敷中藥:可用肉桂、川穹、吳萸、元胡、烏藥、沒藥各等份,研細末,凡土林調膏,敷貼關元穴,紗布固定。經前5-7天開始套用。

治療措施

(圖)相關圖書相關圖書

子宮腺肌病患者不再有生育要求者,以全子宮切除為好,儘量保留卵巢。如合併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者,也儘可能切除病灶而保留卵巢功能,使患者走向自然絕經。要求生育者,可用激素治療6~12個月,停藥扣希望能在短期內受孕。如系在手術探查時發現,應考慮切除腺肌瘤而保留子宮。

腹腔鏡手術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1、保留生育功能的手術,通過手術把粘連分離,把異位的內膜切除,比如把朱古力囊腫摘除,而卵巢、輸卵管、子宮都保留;

2、保留卵巢功能的手術,即子宮切除術,因為卵巢是產生雌性激素的主要器官,而子宮去除後對卵巢的功能影響不大;

3、根治性手術,子宮、卵巢、輸卵管全切除,這樣基本上痛經不會復發。

預防

1、月經期避免及婦科檢查;
2、避免多次宮腔手術操縱,避免多次胎產史;
3、藥物避孕可降低子宮內膜異位症發生率;
4、經期應留意保熱,忌冷、涼、生、冷刺激,防止冷邪侵襲;
5、留意休息、減少疲憊,加強營養,增強體質;
6、經期要留意飲食調理,經前及經期忌食生冷冷涼之品,以免冷凝血瘀而痛經加重;
7、月經量多者,不宜食用辛辣香燥之物。

飲食禁忌

  1、不要吃酸:酸性食品有固澀收斂作用,使血液澀滯,不利於經血的暢行和排出,因此痛經者應儘量避免在經期使用此類食物。酸性食物包括米醋、酸辣菜、泡菜、石榴、楊桃、櫻桃、酸棗、芒果、杏子、李子、檸檬等。
2、不要吃辣:有一部分痛經病人,本來就月經量多,再吃辛辣溫熱、刺激性強的食品,會加重盆腔充血、炎症,或造成子宮肌肉過度收縮,而使痛經加重。所以像辣椒、胡椒、大蒜、蔥、姜、韭菜、雞湯、榴連及辛辣調味品等,痛經病人應該儘量少吃或不吃。
3、不宜食物:日常生活中,子宮肌腺症患者不宜吃桂圓、紅棗、阿膠、蜂王漿等熱性、凝血性和含激素成分的食品。
4、不要貪涼:腸胃功能不佳的女性,經前和經期應忌食生冷寒涼食品,如冷飲、生拌冷盤、螃蟹、田螺、蚌肉、香蕉、苦瓜、山竹、綠豆、黃瓜、荸薺、柚、橙子等,以免寒凝血瘀而使痛經加重。

注意事項

1、注意經期衛生及產後護理,勿過台生冷,經期產褥期勿游泳、涉水、盆浴或性交等,以防生殖道感染。注意保持心情舒暢,飲食有節,勞逸適度,參加適當的體育鍛鍊,增強抗病能力。

2、採取有效的避孕措施,實行計畫生育,避免人工流產對子宮壁的損傷。

輔助檢查

1、超聲檢查:子宮增大,肌層增厚,後壁更明顯,致內膜線前移。和正常子宮肌層相比,病變部位常為等回聲或稍強回聲,有時其間可見點狀低回聲,病灶與周圍無明顯界限。陰道超聲檢查可提高診斷的陽性率及準確性。
2、子宮腔造影:以往行碘油造影,可見碘油進入子宮肌層,陽性率約為20%。後來有人採用過氧化氫溶液聲學造影,認為可提高陽性率。
3、內鏡檢查:宮腔鏡檢查子宮腔增大,有時可見異常腺體開口,若用電刀挖除子宮內膜及其下方的可疑組織送病理檢查,有時可以明確診斷。腹腔鏡檢查見子宮均勻增大,前後徑更明顯,子宮較硬,外觀灰白或暗紫色,表面可見一些漿液性小泡。有時漿膜面突出紫藍色結節。
4、CA125測定:子宮腺肌病患者血CA125水平明顯升高,陽性率達80%。還發現肌腺病患者CA125水平和子宮大小呈正相關,子宮越大,CA125水平越高。和術前相比,術後一周患者CA125水平明顯下降。表明CA125測定不僅對子宮肌腺病有明顯的輔助診斷價值,而且有助於與子宮肌瘤的鑑別。
5、磁共振:是公認診斷子宮腺肌病最可靠的非創傷性方法,但因價格昂貴,僅在依靠其他非創傷性診斷方法仍不能診斷,而影響手術治療的決策時才做。

婦科病

婦科病是困擾很多女性的常見病,關愛女性,呵護健康,遠離婦科病的威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