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原因
引發子宮腺肌症的原因1、孕激素。子宮腺肌症在經產婦中發生率很高,子宮腺肌症的病因與孕激素有一定的關係。
引發子宮腺肌症的原因2、生殖道阻塞因素。患有先天性或後天性疾病導致生殖道堵塞,使經血不能夠外流,會引起子宮腺肌症。
引發子宮腺肌症的原因3、子宮手術操作不當。在進行子宮操作手術時由於操作不到傷害到子宮肌層,會增加子宮腺肌症的發病幾率。
引發子宮腺肌症的原因4、年齡因素。子宮腺肌病好發於40~50歲的女性,卵巢功能出現衰退生殖是發生萎縮老化,卵巢排卵較少,體內雌激素水平增高時就會導致子宮內膜過度增生。
症狀
1.痛經:女性在月經來潮期間,異位的子宮內膜會處在充血、水腫的狀態,而已有可能會發生出血的情況,會影響到女性臟器的健康,因而會引發女性月經期間強烈的痛經。
2.疼痛:如果女性的盆腔內部有子宮內膜異位的情況,一般這種情況的子宮內膜異位並在會處於子宮直腸部位,靠近女性的子宮頸部,會讓女性因宮頸碰撞而感受到強烈的疼痛感。
3.性慾低下:因性生活會對女性的子宮造成強烈的碰撞,因此會引發女性強烈的疼痛,女性會在心理和生理上對性生活產生抗拒,長此以往性慾也會逐漸的下降。
4.不孕:子宮肌腺症的發生,會影響到女性的生育功能,這是比較多見的,臨床上很多女性因子宮肌腺症而引發了不孕的情況,對女性來說這是非常大的困擾。
發病機理
現代醫學認為子宮腺肌症發病機理有下述5種學說:
(1)子宮內膜種植學說:月經期脫落的子宮內膜碎片可隨經血倒流,由輸卵管進入盆腔,直接種植於卵巢表面、子宮直腸陷凹和盆腔其他部位,並隨女性性激素的變化而產生相應的改變,如刮宮、子宮切除、宮腔造影等操作將子宮內膜組織遺落在切口或盆腔,以及子宮先天缺陷均可造成子宮內膜異位。
(2)體腔上皮化生學說:盆腔腹膜、直腸陰道隔等組織均由體腔卜皮分化而來,可被某種因子,如逆流的月經碎屑激活,轉化為子宮內膜。卵巢也發上皮亦屬體腔上皮,具有高度的分化潛能而轉變為功能性子宮內膜。
(3)淋巴及血流播散學說:子宮內膜碎屑通過淋巴道或血流播散到遠離盆腔部位的器官如鼻腔、胸腔,手臂等。
(4)卵泡黃素化不破裂學說:因為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雖然卵泡成熟並黃素化,但卵泡不裂 ,造成雌孕激素濃度低下,使子宮內膜細胞容易種植盆腔。
(5)免疫學說: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異位內膜上皮可作為一種抗原引自身免疫反應而導致不孕。 子宮腺肌症的主要病理改變為異位的子宮內膜隨卵巢的功能變化而發生周期性出血和其周圍組織纖維化形成,以致在病變區形成紫褐色斑點或小泡,甚至發展為大小不等的紫藍色實質結節或包塊。鏡檢時在病變部位可見到子宮內膜上皮、內膜腺體或腺樣結構、內膜間質及其出血灶。
疾病危害
專家表明,子宮腺肌症症狀能夠使女性出現月經異常、痛經等現象,這一類現象是比較常見的。而最為嚴重的危害,那就是女性不孕症。因為此疾病可以使女性的子宮肥厚而且非常容易出現盆腔粘連的現象,所以會非常不利女性的正常排卵和胚胎著床,於是正常受孕率就大大將低。
女性子宮腺肌症的危害有哪些?應該慶幸的是,年輕的女性患上重度腺肌症不算多,因此如果病情輕微的話,懷孕的機會還是很大的。但不管女性對生育是否有要求,此疾病的危害都是不容忽視的。
病理改變
(1)宮骶韌帶、直腸子宮陷窩、子宮後壁下段可有散在紫褐色出血點或顆粒狀散在結節,病變發展使子宮後壁與直腸前壁粘連。嚴重者的異位內膜向直腸陰道隔發展凸出。引起排便性交疼痛。
(2) 腹膜早期病變,通過腹腔鏡可見到無色素的早期子宮內膜異位腹膜病灶。如白色混濁腹膜灶、火焰狀紅色病灶、腺樣息肉灶和卵巢粘連等。這些病灶發展成典型的色素灶約需6—24個月。
(3)宮頸很少累及。但輸卵管是在管壁漿膜層見到紫褐色斑點或小結節,常與周圍組織黏膜。(這種情況使很多患者甚至醫生對此警覺性不高。) 肌層稱“子宮肌腺症”,異位在卵巢稱“卵巢朱古力囊腫”
子宮肌瘤常見病因
▲食用高激素的食物
如果長期食用激素飼料餵養的鴨、魚、雞,以及使用生長激素的蔬菜水果等,這是子宮肌瘤發病率高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大家平時要少吃高激素食物。
▲性生活不協調
女性的性伴侶過多很容易患上此病,如果男方有包皮過長的情況的話,很容易將病菌帶入陰道。所以,大家對性的認知度一定要提高,養成健康、規律的性生活習慣。
▲盲目減肥美白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很多女人在使用其它減肥方式無果的情況下,她們就喜歡服用一些瘦身藥物來減肥。但如果是長期服用的話,就會擾亂體內激素的正常代謝,從而引起子宮肌瘤的原因。女人愛美無罪,但愛美一定要理智,不能盲目。
▲激素分泌失常
一些女性如果出現性早熟或者閉經這種情況的話,就很容易導致雌性激素偏高。而激素過高的話,就會刺激子宮,最終成為導致子宮肌瘤的原因。
診斷鑑別
子宮肌腺症或子宮肌腺瘤實際上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特殊形式,代表子宮內膜組織(包括腺體和基質組織)侵入到子宮肌肉層所形成的一種病症。子宮肌腺症的確實診斷必須由病理組織切片得到證實,有些病人術前無任何子宮肌腺症症狀,而在因其它適應症接受子宮全切除術後,由其病理組織切片得知患有此症。
子宮肌腺症多發生在生育年齡之經產婦,少數發生在未接受過任何子宮手術之未產婦,此可能與其子宮肌肉層細胞的特殊化生過程有關。子宮肌腺症的患者有很大的比例會有經痛和經血量過多的症狀,骨盆腔觸診(內診)檢查可發現一稍微增大、對稱的子宮,且通常會有觸痛反應。一般超音波無法區分局部的子宮肌腺瘤或子宮(平滑肌)肌瘤,利用彩色都卜勒超音波可偵測其血管血流分布,增加對子宮肌腺瘤和子宮肌瘤的鑑別診斷能力。
對於合併有經痛的子宮肌腺症患者大多可以給予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做症狀治療。由於子宮肌腺症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特殊形式,理論上,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藥物可以套用在子宮肌腺症上,改善其經痛和經血過多的症狀,不過效果仍待進一步的評估。子宮全切除術似乎是對難處理症狀的子宮肌腺症較好的治療選擇。至於子宮肌腺瘤切除手術由於肌腺瘤組織與正常組織界限不明,雖可做到細胞組織減量,但復發機率高,且效果亦尚待評估。
如同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腺症會隨著停經後而逐漸緩解。選擇治療的方式視病人年齡、症狀、生育期望而定。
子宮腺肌症作為一種子宮性疾病,在女性中的發病率很高,是造成女性不孕的重要疾病之一。臨床上對子宮腺肌症的檢查方法有很多,下面我們介紹一下子宮腺肌症的檢查方法:
子宮腺肌症如何檢查呢?檢查子宮腺肌症的方法常用有以下幾種:
一、超聲檢查
這項檢查主要是查看患者的子宮是否有增大,肌層是否有增厚,檢查後壁更明顯。和一些正常子宮肌層做比較,一般的病變部位常為等回聲或者稍強的一些回聲,病灶與周圍無明顯界限。
二、子宮腔造影
以往行碘油造影,可見碘油進入子宮肌層,陽性率約為20%。後來有人採用過氧化氫溶液聲學造影,認為可提高陽性率,這也是檢查子宮腺肌症的方法。
三、內鏡檢查
宮腔鏡可以檢查患者子宮腔是否有增大的現象,有的是後可以看見異常腺體開口,也可以用電刀挖除子宮內膜和它下方的可疑組織送病理檢查,但是最好還是用冷剪刀,從而可以明確診斷。也可以用腹腔鏡檢查見患者子宮是否均勻增大,查看外觀灰白或暗紫色,表面可見一些漿液性小泡。
中醫診斷與治療
子宮肌腺病是西醫的病名,根據其臨床症狀和體徵,可以歸屬於中醫的“痛經”、“月經過多”、“經期延長”等病的範疇。從中醫學的角度而言,痛經、月經失調、症瘕等都與瘀血內阻有關,而血癌的形成又與寒凝、氣滯、痰濕等致病因素有關。可以這樣理解:子宮肌腺病多繼發於產後、人工流產、診刮術後,由於產後或術後正氣損傷,抵抗力降低,就容易感受寒邪形成寒凝血瘀;就容易出現情緒波動,肝氣鬱滯,從而形成氣滯血癌;就容易出現體內津液運行失常,積聚成痰濕,阻滯血液的流行,而形成痰凝血癌。因此,從子宮肌腺病的實質來看是血瘀為患,屬於實證,但病程延久,失血耗氣,又導致氣血虛弱,而轉成虛實夾雜證。在治療方面,既要以活血化瘀為原則,又要針對瘀血形成的原因及虛弱的程度,予以兼顧。例如:
氣滯血瘀證
主要表現為經期小腹脹痛或痙攣性疼痛,拒按,伴有心煩易怒,胸脅及乳房脹痛,月經量多或行經時間延長,子宮增大,舌有瘀點,脈弦澀。這類證候多因產後或術後,情志抑鬱,肝氣滯郁所致。治療應予疏肝理氣、化瘀消症為主,可選用香棱丸加味。藥如:木香、青皮、川楝子各10克,丁香6克,三棱、莪術、枳殼、鬱金、水蛭、元胡各15克。腹痛劇烈者還可加乳香、沒藥各15克;月經量多者去水蛭,加炒蒲黃30克;兼氣虛者加生黃花20克,太子參、炒白朮各30克。
痰凝血瘀證
現為小腹疼痛拒按,月經量多而稀,有血塊,並見胃脘脹滿、嘔惡欲吐,子宮增大。平時可有帶下量多,色白質稠。舌苔白膩,脈沉滑。這種證候的形成,與平素脾腎兩虛,水濕不化,聚濕成痰,以致痰瘀互結有關。治法用滌痰除濕,化瘀消症,可選取開郁二陳湯合活絡效靈丹加減。藥如:半夏、陳皮各10克,茯苓、白芥子、當歸、紫丹參、三棱、莪術、鬱金各15克,川穹20克。疼痛劇烈者加乳香、沒藥各15克;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者加太子參30克,炒白朮20克。
寒凝血瘀證
經期小腹絞痛或冷痛,疼痛劇烈拒按,但熱敷後可減輕,是這種證型的特點。月經量多但顏色紫黯,有塊,同時伴有四肢涼和怕冷,舌質黯,脈沉緊。這種證候主要是因為產後或人流術後,感受寒邪所致。在治療方面,既要溫散寒邪,又要活血消癖。可選用少府逐瘀湯加減,藥如炮姜、小茵香、川穹、桂枝各10克,元胡、靈脂、沒藥、當歸、三棱、莪術、丹參、茯苓各15克。月經過多者去川穹、當歸,加炒蒲黃30克,血餘炭15克;兼有脾虛氣弱者,可加生黃芪20克,太子參、炒白朮各30克。以上三種證型中,腹痛劇烈者都加用了乳香一味。由於這味藥氣味難聞,個別患者服用後可能出現蕁麻疹等過敏性症狀,故在套用時需要單包,並囑患者機動取捨,若有過敏,可不用。在給予口服湯藥的同時,也可以配合針刺或外敷中藥的方法,以增強療效。針刺穴位可選取:中極、關元、足三里、三陰交等,經前1周開始,每日1次,治痛經。外敷中藥:可用肉桂、川穹、吳萸、元胡、烏藥、沒藥各等份,研細末,凡土林調膏,敷貼關元穴,紗布固定。經前5-7天開始套用。
臨床表現
一、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少數可有月經前後點滴出血,這是由於子宮體積增大,子宮腔內膜面積增加,及子宮肌壁間異位子宮內膜影響子宮肌纖維收縮之故。雙合診往往發現子宮一致性長大,有觸痛,但子宮正常大小甚至小於正常者也可有腺肌病存在。
二、不孕:可以導致不孕,異位內膜組織可造成盆腔廣泛粘連,導致輸卵管不通造成不孕。
三、屢次痛經:子宮肌層組織結構緊密,異位內膜組織在肌層內廣泛出血,造成子宮張力增高,子宮平滑肌痙攣性收縮,造成痛經,且逐月加重。在每次月經前及月經期都會有痛經現象,痛苦很大,夜不能寐,影響休息和工作,痛經時需吃強效止痛藥方能緩解,隨病變的加重,止痛藥緩解的時間也在縮短,藥量也不斷加大。病變嚴重者不在月經期間也會有疼痛。給婦女的身心造成嚴重傷害。
飲食
1.飲食宜清淡,不食羊肉、蝦、蟹、鰻魚、鹹魚、黑魚等發物。
2.忌食辣椒、麻椒、生蔥、生蒜、白酒等刺激性食物及飲料。
3.禁食桂圓、紅棗、阿膠、蜂王漿等熱性、凝血性和含激素成分的食品。
4.多食瘦肉、雞肉、雞蛋、鵪鶉蛋、鯽魚、甲魚、白魚、白菜、蘆筍、芹菜、菠菜、黃瓜、冬瓜、 香菇、豆腐、海帶、紫菜、水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