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奈曼旗王府博物館建於1985年,1987年正式對外開放。為清代奈曼旗的最高統治機關,現為自治區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代,奈曼旗為內扎薩克蒙古二十四部四十九旗之一,奈曼部為一旗,從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起,奈曼旗歷經十二世十六任王爺,現存的王府是清代道光皇帝之乘龍快婿奈曼第十一任扎薩克德木楚克扎布於1863年所建,距今一百三十餘年。原有房屋一百四十餘間,為一方形院落,占地面積二萬二千多平米,現王府唯一倖存的主體建築迴廊四合院和佛堂、串堂門,現占地面積九千九百多平米,整個建築全部使用青磚、青瓦,前有檐柱,內有金柱,滴水瓦當,丹青彩繪,雕樑畫棟,博物館館址就坐落在這座清靜幽雅院內。
奈曼旗歷史悠久,文物豐富,全旗境內大約有三百多處歷史文物遺蹟,其中有史前自然文物 ── 古生物化石;新石器時代興隆窪文化、 紅山文化等文化遺址;夏家店下層、上層文化遍及我旗大部分地區;戰國、秦漢時期的燕長城、古城、城堡、關隘、烽燧、居住址;遼金時期的城址,居住址、墓葬;元、明

奈曼旗王府博物館現館藏文物4800多件,有固定展廳九個,臨時展出面積60平方米,每年舉辦三次大型展覽特別是1995年建立的“奈曼旗革命烈士紀念館”和98年舉辦的“奈曼旗改革開放二十年成就展”、“奈曼旗老幹部歷史功績展”,在社會上產生很大影響。每逢清明節,7月1日、10月1日等重大節日都有學生、機關、團體來此參觀,還有很多重要儀式如入黨、入團儀式在館裡舉行。九八年被命名為盟、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96年由旗級文明單位晉升為盟級文明單位,95年被評為全國地縣級十佳博物館。
多年以來,奈曼旗王府博物館積極利用王府這所全區現存最完整蒙古王公館邸和被列為全國建國以來考古十大發

歷史意義
經過多年文物普查,目前,在奈曼旗境內已發現古遺址、古城址、古墓葬、燕長城以及佛塔等300多處歷史文物遺蹟。其中有屬於興隆窪文化的大營子遺址,屬紅山文化的柳樹底遺址、滿得圖遺址和屬於夏家店上層、下層文化的扣根村遺址、上石碑遺址等等;古城址則有屬戰國、秦漢時期的五間房城堡、土城子古城和多處遼代古城址。奈曼旗是遼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境內最值得一提的古墓葬是1986年發現的遼代陳國公主駙馬合葬墓,其中出土的銀絲網衣為國內首次發現。最近,在奈曼旗境內又出土了一具遼代早期彩繪漆棺,此棺以黑為主色,棺的頂部已損壞,門楣及門兩側繪有鳳凰、蝴蝶、蜻蜓、祥雲等圖案,有著鮮明的契丹族特色。此棺現保存在奈曼旗博物館內。
詳細介紹
通遼市奈曼王府建於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奈曼王府的全部建築有房屋190餘間,為一方形大院。原占地面積約22500平方米,四周為夯土板築梯形圍牆,底寬2米,頂寬1米,高4米,四角建有角樓,大院顯得非常威嚴。
院內雙重建築格局,形成院內有院的建築結構。從總體看,為一封閉式台榭迴廊、左右對稱的四合院。分解來看,前後為三層套院,中間有一封閉式四合院,外邊院牆高大又形成了一個大四合院。王府東側為王府衛隊駐地,王府西北設定了王府辦事機構——檔事房,左武右文藩屏王府。中心四合院是天井迴廊式建築,牆體建築全

這座王府在木結構建築中使用了油漆彩畫。一是為了裝飾華麗及表示有關封建等級;二是為了建築木材防腐防潮。這座王府則分為三類彩畫,即和璽彩畫、鏇子彩畫及蘇式彩畫,而且還適當採用了民族特點彩畫。王府的主體建築中軸線是王府正殿,面擴五間,東一間是郡王和福晉臥室,室內陣設華麗,各式家俱多用楠木製成,不施彩繪,保持本色。棱窗,隔扇都有萬字,蝙蝠、卷草等深浮雕紋飾,做工玲瓏纖巧,圖案浮凸生動,是不可多得的藝術佳品。正廳是召見王府親信官員議事之處,每日由拜生達(王府總管官員)向王爺匯稟情況,西一間為郡王書房和裝飾品。

東西配殿各三間,一色的大屋脊青磚瓦房,獸頭瓦當。葉脈紋滴水,檐下均為丹青彩繪。西配殿門上側畫山水、青竹、菊花,中間繪張衡、屈原、孔子、李時珍四大傑出人物。東配殿兩翼為山水花草,中間繪的是《紅樓夢》中的探春、林黛玉、王熙鳳、妙玉等。東配殿在第十三任郡王瑪什巴圖爾執政時,為側福晉住室。當十四任郡王蘇珠克圖巴圖爾執政時,因側福晉暫住京城,所以此殿便改為王府官員秘密議事之所。
西配殿為西側福晉住處。當第十四任郡王蘇珠克圖巴圖爾於民國十五年十月暴病死於波日和碩廟時,東西側福晉聽到噩訊後,二人悲痛欲絕,便在此殿飲用大量毒品,雙雙服毒,一側福晉劉氏當即身亡。
王府二道串堂門,前廊後廈,大紅明柱,丹青彩繪,雕樑畫棟,龍頭燕尾,木雕花墩,走過串堂門正面是富麗堂皇的兩扇朱紅大門,門鑲金釘,軋鐵角,門懸兩珠(亦稱垂珠門),珠子上方木雕四季花卉,中間木雕蝙蝠,口銜金錢,象徵“福在眼前”。門上亮子繪“福、祿 、壽”三星。內四合院右側20米處,大屋脊青磚瓦房,矗立於半米高的台階上,磨磚對縫,建築細膩精巧,是王府佛堂。室內正中供奉高大的釋迦牟尼貼金佛像,兩側有緣度母

奈曼王府的建築,完美的展示出了清代北方草原獨具特色的建築風格和蒙古民族的聰明才智,是中華建築的瑰寶。1982年,奈曼旗文物部門對王府大門、便門進行了重修,新建200餘米王府圍牆和一角樓,大門左右一對高大石獅子,襯托出王府宏偉和壯觀。
通遼地理人文
通遼坐落於在科爾沁草原上,這裡風景優美 ,地大物博,有美麗的塞外明珠之稱。蒙餐,帶著草原的質樸與純真,帶著大青山的秀美與靚麗,帶著巍巍大興安嶺的博大與精深,帶著黃河的雄渾與奔放,帶著千里大漠的粗曠與豪邁,帶著千年文化的古老與厚重,正昂首走向中國的餐飲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