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天津風箏](/img/b/a3c/nBnauM3XxATMxIjMwIjNzk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2MzLx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天津風箏的製作,歷史久遠,工藝精湛,從清代的天津楊柳青年畫《十美畫放風箏》上即可得到證實,有串燈、盤鷹、唐僧取經、蝴蝶等10種風箏。對天津民箏製作技藝做出重大貢獻,享譽中外的是著名風箏藝人魏元泰(1872一1961年)。他自幼在一家扎彩鋪當學徒,對扎風箏有濃厚的興趣,經過對飛禽和飛蟲的飛翔姿態的反覆研究,他一改經往風箏以硬翅為主的風格,創造出了一種新型的風箏。這種風箏最大的特點是,可以把一尺多長的大風箏,摺疊後放在一個小信封里,便於收藏和攜帶;並在風箏著色上吸收了我國古建築中的彩繪技法,使風箏更富有民族特色。一生從事風箏製作,苦心鑽研,大膽創新,一生研製風箏200餘種,被人稱譽為"風箏魏"。
魏記風箏的主要特點是用料講究(箏面多用綢絹,輕而結實;骨架選用質地細密、節長、彈性大的毛竹等)、造型多樣(造型、結構、尺寸大小等)、工藝精湛(穿眼扣榫、變色、變位特技等)、彩繪逼真(重彩、退暈等)、飛行平穩。魏記風箏在1914年的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牌和獎狀,在國內比賽中也名列前茅。魏記風箏在國內和我市博物館均有收藏陳列,並曾銷往國外。
魏元泰的後代魏慎行(侄)、魏永昌(侄孫)、魏永珍(侄孫女)、魏國秋(魏永昌之次子)等繼承家業,研製風箏,使"風箏魏"為代表的天津風箏的民間工藝不斷發展。他們傳授技藝,幫助楊柳青鎮建起了天津風箏廠,產品遠銷國外。1983年魏永昌應邀去法國傳藝、培訓,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貢獻。
以“風箏魏”為代表的天津風箏,造型逼真,色彩典雅,做工精細。箏面大多用絲綢,輕而結實,骨架選用質地細密、節長、彈性大的毛竹,用料十分考究,造型美觀,彩繪精美,放飛晴空令人賞心悅目,又可放於室內以供觀賞,是民間工藝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