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服飾制度

上衣下裳:那時的常服還是上衣下裳為主流,款式不變。只不過袖日趨發展變大,形成大袖,祛袂款式。衣裳也逐漸變寬。
髮型:當時西周的男子無論各地大部分都已將辮盤到頭頂,而無再有商時披頭散髮的習慣,當然一些偏國除外,不過束髮已成為全國統一推行的標準,對於漢民族男子千百年來的髮式,起到了奠定作用。
冠帽巾:那時的冠已發展齊全完善,基本後世的冠在當時都可以看到,有鵲尾冠,尚冠,長冠,筒冠,冕,弁等。帽類在當時也有了雛形。
商周時代的服飾
商周時代的服飾,主要是上身穿「衣」,衣領開向右邊;下身穿「裳」,裳就是裙;在腰部束著一條寬邊的腰帶,肚圍前再加一條像裙一樣的「韍」,用來遮蔽膝蓋,所以又叫做「蔽膝」。春秋戰國的衣服,是直筒式的長衫,把衣、裳連在一起包住身子,這種衣服叫「深衣」。還有一種「單衣」,是沒有里子的寬大衣服。他們頭上還戴「幘」;幘是用來包住頭髮的頭巾,不讓它們披散下來。
這個時期,遊牧民族所穿的短衣、長褲、靴子,也傳進,這種帥氣的服裝穿著起來,行動的確是方便多了。
男服服飾
冕服:禮服中最專貴的一種,給帝王穿著,冕服均在祭典中穿著,是主要的祭服。其服式主要由冠、
弁服:其隆重性僅次于冕服,衣裳的形式與冕服相似,最大不同是不加章。弁服可分為爵弁,韋弁、冠弁等幾種,它們主要的區別在於所戴的冠和衣裳的顏色。
玄端:為天子的常服,諸侯及其臣的朝服。
深衣:古代凡是服禮都是上衣下裳不相連,惟此種衣裳是上下相連,分開裁但是上下縫合,因為「被體深邃」,所以稱為「深衣」。
女服服飾
鞠衣:為王后率領民婦禮祭蠶神、告桑的禮服,也是諸侯之妻幫助君王禮祭宗廟的祭服。展衣:又稱襢衣,為王后禮見君王及大宴賓客的禮服,也是卿大夫之妻幫助君王禮祭宗廟的祭服。
祿衣:為王后燕居時的常服,也是士之妻幫助丈夫助祭的祭服。
純衣:為貴族之女的嫁衣。
商周貴族服飾
商周貴族服飾 窄袖織紋衣、蔽膝穿戴展示圖。這個時期的織物顏色,以暖色為多,尤其以黃紅為主,間有棕色和褐色,但並不等於不存在籃、綠等冷色。只是以硃砂和石黃製成的紅黃二色,比其他顏色更鮮艷,滲透力也較強,所以經久不變並一直保存至今。經現代科技分析,商周時期的染織方法往往染繪並用,尤其是紅、黃等正色,常在織物織好之後,再用畫筆添繪。商周時期,服飾形式主要採用上衣下裳制,衣用正色,即青、赤、黃、白、黑等五種原色;裳用間色,即以正色相調配而成的混合色。服裝以小袖為多,衣長通常在膝蓋部位,腰間則用條帶系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