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旅遊區是一個自然山水和苗族風情獨具一幟的旅遊風景區,了解中國西南苗族風情和自然山水風光,到此一游,就可以滿足你的一切願望。
景點簡介
吉首位於武陵山脈東麓,東連瀘溪,南臨鳳凰,西接花垣,北與保靖、古丈二縣毗鄰。 這裡江河縱橫交錯,山川壯麗,錦繡如畫。方圓百十里範圍內,有數座奇峰,數十條秀水,還有數不清的溶洞、峽谷和泉流飛瀑,好像一座天然的畫廳,千幀萬幅,美不勝收。吉首旅遊區又是一個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奇峰秀水間,一棟棟土
家苗家吊腳樓,一排排輕楊柳,一條條青石和鵝卵石砌成的蜿蜒小道,再加上那悠悠轉動的筒車,優美的擺手舞,鏗鏘的苗鼓和醉人的苗舞,使得這裡到處都浸透著古樸清雅的神韻。吉首的旅遊景點,主要分布在吉首市和乾州、德夯矮寨三個小景區。 其中吉首市以集中反映土家族苗族歷史文化為特點,主要參觀遊覽點有民族博物館、民族青少年館、民族文化館、桐木潭古兵營、峒河公園、沅溪書院等。
吉首不僅自然景觀清雅雄秀,而且土家族苗族風情十分濃郁。居住在吉首的苗族歷史悠久,他們的許多節慶活動、祭祀活動、文化娛樂活動,源遠流長,內容豐富,情趣盎然。
吉首旅遊風景區內,溶洞密布,千奇百怪。現已開發的有堂樂洞、雷公洞、太虛洞等。堂樂洞有“地下迷宮”之美稱。它位於吉首市西部,乘車出城,沿湘川公路溯峒河而上10公里即可到。堂樂洞又名“小桃花洞”,因洞外桃花繽紛而得名。洞是由一個主洞和幾個支洞組成的,全長約5華里,有三個洞口能自然通風,一條小溪常年潺潺流淌。洞內滿目是石柱、石筍、石鐘乳、石幔、石花等,密密麻麻,千奇百怪。主要景觀有跳鼓台、臥獅坪、相戀坡、雀兒寨、靜龍潭、望月樓、接龍橋、石花溪、觀音閣、古石琴、仙女散花、送君亭、珊瑚林、千丘田等30餘處。
土家節日
在長期的生產、生活歷程中,土家族形成了許多自己的節日。主要有"趕年"、"舍巴節"、4月5日"清明會"、"四月八"、四月十八"牛王節"、五月初五"端陽節"、八月十五"送童子"等。行年是土家最大的節日,從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開始,到正月十四、十五結束。土家過大年的時間比漢族提前一天。土家人一般在12月中旬就開始忙碌了。他們蒸谷酒、磨豆腐、打糍粑、做團饊、殺豬、宰羊。過年時要吃年飯和年菜,大年三十要吃團圓飯,並徹夜守歲。正月初一還要四處拜年。這種"趕年"習俗的形成,還有一個傳說。傳說在明代嘉靖年間,倭寇侵擾東南沿海,嘉靖皇帝急調湘西土兵前去征剿,限定時間趕到東南沿海。那時年關將近,因軍令緊急,土家兵只好提前過年。為了紀念這次出征,後人相承成俗,就把過年提前了一天,稱為"趕年"。"舍巴"節是土家族傳統節日中,最濃重的一種節日。"舍巴",即跳擺手舞的意思。"舍巴"節的具體日期,各地不同,但都在每年春節期間的正月初三至十五之間。節日的夜晚,土家族民眾穿上節日盛裝,聚集到各地的擺手堂前,或張燈結彩,或燃起篝火,隨著鼓樂,跳起歡快的擺手舞。有的一、二夜,有的三、五夜,有的則連續七天七夜。從前的"舍巴"節活動,主要是為了祭祀先人,現在已成為喜迎新春的民眾性娛樂盛會。
土家人在陰曆四月初這幾天要舉行不少的慶祝活動。一是歡慶"佛誕日",土家人用硃砂書寫驅除毛蟲的"毛娘貼",貼到屋內牆壁上。這幾天若逢立夏,還要到山上扯些竹筍下酒,名為"助力"和"接力",意取竹筍節節增高,堅韌有力。這時若逢辛卯日,家家戶戶要摘一些早熟的瓜果和新鮮蔬菜,來祭祀祖先和田神,意思是請祖先和田神來嘗新,所以又稱"嘗新節"。
農曆四月,土家族還要舉行一年一度的喜慶節日-
-牛王節。這天,人們要讓牛休息,用巴山豆、紅豆磨成漿汁,和上奶粉等讓牛飽餐。這幾天裡,人們還要唱牛王戲,對山歌。人們放下農活,趕著牛群湧上山坡對歌。一般一個寨子為一組,事先確定裝牛的人戴著牛面具。人們在草壩上圍圈,由男青年牽著"牛",與女青年對唱。對唱完之後,群男群女提著盛滿野花的花藍,互相追逐嬉戲。然後他們在草壩上搭起石灶,燃起篝火,掛上鼎罐熬湯燒茶水。用一口鍋烙"牛王粑"。吃完了,姑娘們就掏出精心製作的鞋墊做針線活,小伙子坐在旁邊吹竹笛,這就是開始"選親"。小伙子認為姑娘的鞋墊扎得好,妹子如果喜歡聽小伙子的笛聲,那么就是"初選"上了。這對男女就到長滿修竹茂林的小溪邊傾談。
農曆五月初五,土家人稱為"端陽節",並將五月十五稱為"大端陽"。在端陽節,土家人要舉行一系列的節日活動。端陽早上他們要吃粽子,還要喝雄黃酒,還將雄黃酒擦在小兒額頭和兩支手腕上,為了避蛇蟲,防瘟疫。他們在房門兩邊也要掛上"蒲艾"。端陽晚上要洗"百藥水澡",他們認為,端陽當天百草都是藥,這天扯各種草熬水洗澡,不會生疔瘡。這一天他們還要在陰濕處灑上"百藥水",以避蛇蟲螞蟻。在端陽節他們還要接端陽客。客分兩種,一是接未婚女青年到男方家過端陽,一般要耍上幾天,回去時還要贈送草帽、雨傘或衣物等;二是接已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過節。端陽節土家人還要戴端陽花、劃龍船。
在農曆八月十五中秋月圓之夜,土家人還要舉行一項十分有趣的活動--"送童子"。這天,土家人用糯米做成糍粑,準備好月餅、水果,在樹蔭下扎一個簡易的亭子並紮好彩旗、彩燈、彩馬。晚上,全家人走出房門,圍著亭子賞月。之後,由一個穿著漂亮衣服的兒童,騎在彩馬上,懷裡抱著一個木雕的童子,人們簇擁著這個兒童,敲鑼打鼓遊行,然後,乘夜深人靜之際,悄悄送到無兒無女的人家。也有的深夜到菜園地摘一個南瓜,悄悄地放到無兒無女的人家,意即給他們送去"兒女",為他們帶去美好的祝福和寄託。
苗家節日
苗族的傳統節日很多,主要節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趕秋節、七月十四歌會節、七月十五蘆笙節等。
三月三,是湘西苗族傳統的歌舞節。每年陰曆的三月初三,苗族男女老幼,穿上節日盛裝,來到各地約定的歌場,唱歌、跳舞。城步的苗族把這一天稱為"動春節",家家戶戶要殺豬、宰鴨,準備酒菜祭祀祖先。同時,要接女兒、女婿回家團聚。
四月八這天,湘西的苗族人民要穿上節日的衣服,來到苗族英雄亞宜戰鬥過的地方--鳳凰落潮井"跳月"。相傳古時有個名叫亞宜的苗族首領,在四月八這天,領導苗民舉行暴動,連連獲勝,後英勇犧牲。為紀念這位民族英雄,四月八日這天,苗族人民舉行紀念活動。節日活動有吹蘆笙、吹嗩吶、賽歌、擊鼓跳舞等。其中跳鼓舞極有民族特色。表演時,將一面大鼓放在木架,一人手不停擊鼓,同時歌舞,情緒高昂,場面熱烈,富有節奏感。湘西南城步、綏寧等地的苗族,在這一天則祭祀"牛魔大王",讓牛休息一天,做糍粑等給牛吃。
六月六是湘西苗族的歌節。在湘西各地的六月六歌會中,以鳳凰縣落潮井、勾良山的規模最大。屆時,附近的苗族人民紛紛趕來與會,人數多達數萬。苗族人民以這一天為"禾兜節"。每家每戶殺雞宰鴨,已敬"五穀大神",並設宴招待親朋好友。吃飯之前,主人要頭戴斗笠,先到田頭給"五穀大神"掛清,並置酒祭祀;來去的路上,即使遇到熟人也不能說話,以表示對五穀神的虔誠。
趕秋節,是苗族人民富有傳奇色彩的節日。傳說很久以前,苗家有個名叫巴貴達惹的青年,有一次他在深山打獵,突然看見一隻鷹銜著一支花鞋飛過來。他張弓箭射,岩鷹負傷,花鞋掉下來,他撿起花鞋一看,認定繡花人是個聰明勤勞的姑娘,為了尋找花鞋的主人,他精心製作了8人鞦韆,附近的苗寨姑娘都趕來盪鞦韆,賽苗歌,就這樣找到了花鞋的主人--黛帕七娘。後來他們通過對歌傳情結成了美滿婚姻。苗族人民為了紀念他,就仿製八人秋千,於"立秋"之際,青年男女聚集村寨、秋場唱歌跳舞,談情說愛,尋找伴侶。代代相傳,逐漸演變成歡慶豐收的"趕秋"節。到了現代,節日活動更為豐富,增加了比武、耍龍燈、舞獅子等活動,還演苗戲、放電影等。吉首的矮寨、花垣的麻栗、鳳凰的勾良山、瀘溪的潭溪和梁家潭等地,都是湘西苗族著名的"秋場"。7月14日歌會節,是苗族人民的傳統娛樂戲會。每年這一天,苗族人民,雲集歌場,數百對歌手"不論年老與年輕,不分男人與女人",圍成上百個"歌堂"賽歌。歌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有流傳久遠的故事歌,有歌頌英雄人物事跡的敘事歌,有表達青年男女聰明才智、傾訴愛慕之情的情歌,有讚頌新時代各民族團結奮鬥、建設祖國、憧憬美好未來的讚歌。
7月15日蘆笙節,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苗家人每年都要跳幾次蘆笙舞,但規模最大的要數農曆7月15日蘆笙節。這一天,周圍數十里的男女老少,身穿民族盛裝,分別匯集於蘆笙堂,吹笙踩堂。吹笙踩堂舞的舞步是"俯仰三進一退帶轉體"。曲調分直調,半花調,兩邊花,六步調等四套。舞姿靈活自如,豪邁粗獷。每次聚會,人山人海,直至黃昏日落,才盡歡而散。
苗族的祭祀活動也很多,主要有"接龍"、"椎牛"、"跳香會"等。"接龍"是祈禱家鄉興旺的一種祭祀活動。苗家多處乾旱山區,希望能夠風調雨順,人畜興旺,五穀豐登。因此每年秋收之後,苗家都要在水井、河邊設壇,插上五色彩旗,擺放祭品,祈求真龍保佑。參加者多時可達數千人,聲勢浩大,氣氛熱烈。跳香會在每年的農曆十月舉行,主要是祭"五穀神"。祭祀活動開始時,人們點燃香火,邊跳邊撒稻穀、粟、麥、豆等五穀雜糧,意為請五穀菩薩吃豐收果實,感謝它們的保佑。苗家椎牛是一種大型祭祖活動,每年秋後舉行,以表達對祖先的崇敬與懷念。
苗族的文化娛樂活動十分豐富且獨具特色,苗歌、苗舞、搶獅、上刀梯、鬥牛、武術氣功表演、賽牯牛、賽龍舟等等,生動活潑,粗獷豪放,別有一番情趣。
乾州
乾州是一座小巧玲瓏的苗族古鎮。它位於吉首市西約5公里處,四面環山。城外有一道長100餘丈的城牆逶迤環繞,城牆是明正德年間修築的,高約5米,牆邊有碧透的萬溶江水緩緩流過。城內的古街,是用青石板鑲成的,青石長寬各2、3尺,大大小小,方方長長,既自然,又精巧。青石街兩側,有一幢緊接一幢的古老街房和一道道高聳的防火古磚牆。防火牆的基腳也都是由青一色的條石砌成,上部蓋有灰瓦,瓦檐下的牆頂部和牆的翹角頭上,繪有各種奇特的古畫和立有飛禽走獸的雕塑。街屋的石門,多用青一色的巨大條石砌成,石門兩旁多立有用青石雕鑿的石獅。石街、石牆、石門、石獅,組成一幅具有民族風格的水墨畫。寨陽
寨陽是一個苗家村寨,它緊緊相依於峒河之濱,有數十戶苗家。靜靜的峒河,就像一根彩帶,輕輕地在寨旁飄過, 兩岸的山峰,翡翠欲滴,碧如玉簪。寨子的對面,有群山對峙相望,山峰頂上生長著一排排松杉,山腳下有苗家開鑿的層層梯田。梯田臨水,古老的筒車,慢悠悠地轉動著,河水便隨著它吟唱著古老的年代。矮寨
矮寨位於吉首市西15公里,湘川公路旁,古樸中透著雄秀。矮寨四周皆為險峻巍峨的大山,其北坡,垂直高度440米,坡度70到90度,汽車從坡頂到坡下,需轉折13道大彎,車行路上,伸手仿佛可抓到窗外白絮般的雲霧。這便是湘川公路上最險關卡,中國公路奇觀--矮寨天險。矮寨坡下邊,有一片肥沃的河濱田園。秀麗的峒河在這裡拐了個大彎,然後順著古老的河床,傍山穿寨,悠揚流去。河岸上有綠柳翠竹,黃花紅梅。古老的石碾和筒車,有水力的帶動下,咕咕嚕嚕,咿咿呀呀,不知疲倦地鏇著。矮寨村內,也是魚鱗般的灰瓦吊腳樓和青青的石板路,兩者和諧統一,恬適幽靜。德夯旅遊區
德夯風景區位於吉首市區西郊,武陵山腹地,面積580平方公里,是一個集青山秀水、苗族風情為一體的自然景區。盤古峰-峰獨秀、古老奇特,生長有成片的原始次生林。推牛界地勢險要,曾為清代
乾嘉苗族起義的古戰場。德夯瀑布群堪稱景區一絕,在縱橫20公里的峽谷里,有落差190米以上的瀑布12處。德夯溪燕子峽山谷絕壁上,7條瀑布並列,高度均有200米以上,形似玉梳,悠悠而下,構成氣勢壯觀的瀑布群。流沙瀑布高216米,為景區瀑布高度之最。區內溪流交錯,洽比河、新寨河、德夯溪、大小龍河等自北向南縱貫,匯入矮寨注入峒河。著名的湘川公路穿景區而過,其中矮寨公路被譽為"世界公路奇觀"。德夯是一個純苗族居住區,矮寨、吉斗寨、德夯村等自然村寨,或築於懸崖之上,或建於峽谷之中,獨特的石屋、吊腳樓,美麗的服飾、織綿,歡快的"四月八"盛會,純樸的苗家習俗風情等,令人陶醉。區內其他主要景點有三姊妹峰、畫壁、相依岩、駟馬峰、駱駝峰、海螺蜂、夯峽溪大洞、堂樂洞等。鳳凰山
鳳凰位於吉首市南邊40公里處。鳳凰山城過去有城牆,現北門、東門仍保存著原貌。城內有萬壽宮、孔子廟、三宮閣等古建築。距縣城26公里,有著名的黃絲橋古城堡和綿延數百里的丘崗峰火台。山城附近的奇梁洞,上下兩層,蜿蜒曲折,引人入勝。鳳凰縣城古為沱江古鎮,清麗的沱江穿城而過。鳳凰城是一座仍保持著明清風貌的古色古色的小城。人稱為中國南方最美麗的小城之一。以沱江古鎮為中心的鳳凰風景區,被定為省級重點旅遊風景區。古鎮四面環山,沱水繞城,青峰疊翠,撩人情思,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城內小巷多為青石板鋪就,古典雅致。沱江兩岸,木板吊腳樓鱗次櫛比,極富苗家風清。回龍閣、梵音閣、孔廟大成殿、陳家祠堂戲台等100多處古建築綴景而建。古城垣保存較好,現仍有城牆、城門、城樓等局部景觀。城內還有北洋政府總理熊希齡和著名文學家沈從景文、著名畫家黃永玉的故居。江上的虹橋建於1670年,全長112米,連跨三拱,如彩虹臥江,連線沱江兩岸。南華山居古鎮之南,奇峰挺秀,古木參天,已被林業部確定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山麓有天王廟和蘭泉,歷為縣區名勝。
吉首地圖
相關信息
“懷化芷江旅遊區”超過“吉首鳳凰旅遊區”的十大理由
我認為懷化芷江可以超過吉首鳳凰,第一,懷化芷江(包括懷化市侗文化城、鍾坡、黃岩、黃溪、荊坪、康龍等景點)景點比吉首鳳凰豐富,第二,懷化芷江知名度發展潛力比鳳凰還大,第三,懷化芷江交通比鳳凰便利,有機場,今後將有七個鐵路出口,五個高速公路出口,第四,懷化芷江侗族風情魅力獨特,侗文化全國聞名,第五,懷化芷江在抗戰時期因勝利受降早就聞名世界,第六,懷化芷江,懷化召開西博會、旅遊節,芷江舉辦和平節,懷化芷江的名氣直線飆升,第七,國家重視懷化芷江旅遊業的建設,國務院 已批准建設中華和合文化標誌的太和塔,省政協姚守拙在全國政協會上已提出建設“中國凱鏇門”的提案,已得到全球華人的支持與國家有關部委的重視,第八,懷化芷江的國際和平文化節這一旅遊平台比鳳凰圍棋賽影響力、知名度大得多,也得到了國家的重視,世界各國的參與!第九,懷化芷江周圍有100萬人口,,比吉首鳳凰就近休閒旅遊的人氣足,吉首鳳凰周圍只有50萬人口.第十,懷化市的財力比湘西州,好,可以投入更多的資金來發展旅遊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