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扮
表演時,由男子吹奏蘆笙,專人敲擊銅鼓,身著盛裝、頭戴銀冠的少女,微乍雙臂作鳥態款款起舞。
這種情景與雲南省開化出土的2000餘年前銅鼓鼓面上的紋飾極為相似。此外,從雲南省石寨山出土的銅鼓形貯貝器上的“擊鼓歌唱圖”中,可進一步窺探到苗族與古代百越部族及銅鼓文化間的密切關係。
蘆笙堂,苗族,保存著一種源於古代祭祀的大型舞蹈《蘆笙堂》。
表演時,由男子吹奏蘆笙,專人敲擊銅鼓,身著盛裝、頭戴銀冠的少女,微乍雙臂作鳥態款款起舞。
這種情景與雲南省開化出土的2000餘年前銅鼓鼓面上的紋飾極為相似。此外,從雲南省石寨山出土的銅鼓形貯貝器上的“擊鼓歌唱圖”中,可進一步窺探到苗族與古代百越部族及銅鼓文化間的密切關係。
舟溪蘆笙堂在舟溪鄉口,建於明代。舟溪蘆笙堂是每年舉辦苗族蘆笙節的地方之一,屆時堂內外幾百隻蘆笙同時吹奏,所有苗家姑娘身穿銀衣頭戴銀冠銀角翩翩起舞,場面非常壯觀。
景點簡介 相關圖片 交通指南 參考資料蘆笙舞主要分布在中國貴州、廣西壯族自治區和湖南等地的侗族,分別系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的壯傣和侗水兩個語支。其先民是古代“百越”中“駱越”支系“西甌”的後...
歷史 舞蹈起源 舞蹈簡介 舞蹈種類 彝族“蘆笙舞”(苗語稱“究給”)是種以男子邊吹“蘆笙”同時以下肢(包括胯、膝、踝)的靈活舞動為主要特徵的傳統民間舞蹈。它流傳廣泛,普及各苗族地區。其中尤以貴...
簡介 歷史溯源 蘆笙舞的分類 藝術特色 蘆笙舞·錦雞舞蘆笙踩堂時間為農曆正月十六是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傳統節日古龍坡會舉行的日子,來自四面八方的各族同胞會聚香粉鄉古龍坡;小伙子蘆笙隊吹奏蘆笙,頭戴銀飾、身穿百...
蘆笙,為西南地區苗、瑤、侗等民族的簧管樂器。 發源於中原,後傳入少數民族地區,其前身為竽。在貴州各地少數民族居住的村寨,素有“蘆笙之鄉”、“歌舞之鄉”的...
基本信息欄 傳說 風俗 蘆笙節 蘆笙樂舞蘆笙節,是苗族地區最普遍、最盛大的傳統節日,該節日以蘆笙踩堂、賽蘆笙為主要活動。蘆笙節一般以坡會的名稱命名的多(如十三坡、古龍坡)。各地蘆笙節的時間不盡...
節日由來 分類 相關傳說舟溪蘆笙節多數為凱里舟溪地區的蘆笙節,世界上唯一持續時間較長、笙舞場面最大、蘆笙曲調最多、參加人數最多、影響地區最廣的大規模原生態民族民間蘆笙節,沿續至...
節日介紹 節日起源 節日項目 節日習俗 節日風俗蘆笙節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約在農曆9月27日舉行。相傳,蘆笙管是諸葛亮教苗族人民做的,所以他們又把蘆笙管叫做孔明管。據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