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作為早期的清真寺建築,它既具有宗教文物性質,又因其設計獨特,構思巧妙,一樓多用,為省內清真建築所少有,因此又具有古建築的藝術文物價值。
歷史及風格
掛榜清真寺建於清初康熙年間,是我國清真寺的早期建築之一。全寺占地面積約1200平方米,布局小巧緊湊。禮拜堂為坐西向東歇山頂建築,由南北兩廂與門樓組成。門樓一改伊斯蘭風格,建成了三重檐三層亭閣式過街門樓,同時用六面出檐七踩三翹轉角如意斗拱,與底層四方五踩重翹木拱結合,加以簡練概括的浮雕裝飾,托出一座玲瓏精巧的既是亭閣又是門樓,既供阿訇召喚教徒作“主麻”(聚禮),又供遊人登樓抒懷望月的風景佳樓,故被稱作“望月樓”。
望月樓背靠馬檳榔山,面對舒緩平靜的安寧河,遠望青翠的玉墟山,下按龍潭溶洞,四時登樓滿目青翠,秋高氣爽時登樓遠望,“雲峰欲成蒼狗,燕影匆忙,蟬韻悠揚,”而“登樓望月,聽江水悠悠南流;極目清輝,思麥加漫漫西行。”一種宗教的虔誠又油然而生。真箇是:“攀西清真唯此宇,乾嘉勝跡一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