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1991年初,著名的“沙漠風暴”行動在即,美海軍陸戰隊在駐沙烏地阿拉伯軍事基地接受著各項殘酷的戰前訓練。僅有短短三年從兵經驗的斯沃夫 ( 傑克·吉倫哈爾 飾)作為特種偵察排中的狙擊手在這裡忍受著從未想像過的各項訓練,以及對西亞乾燥環境的適應性磨鍊。狙擊手與普通的步兵不同,經常要接受更加嚴格的考驗。而對於他們即將面對的敵人,他們幾乎一無所知,甚至對此次無故的遠征西亞也毫不理解。軍士長塞基斯 ( 傑米·福克斯 飾)是個典型的職業軍人,對士兵、對自己都有著鐵一般的嚴格要求。此次戰爭中,就是由他來負責代領這個特種偵察排前往科威特戰區執行一項特殊任務。而在出發前,他將還像以往甚至超過過往的每一次訓練強度來訓練當前的這些士兵們。因為,塞基斯心中也很清楚,此次美軍遠征海灣地區有著特殊的意義,並且,他們面對的敵人是生活在這片沙海多年的特殊軍人,對他們來說生死未卜毫不為過。斯沃夫的戰友特洛伊 ( 彼得·薩斯加德 飾)是個意志堅定、生性好戰的傢伙,仿佛他這輩子就是為了成為一名軍人而生。而且,訓練有素的特洛伊還是美國海軍陸戰隊中STA特戰小隊中的中堅成員。有了這樣的戰友,斯沃夫似乎在戰場上也多了一分安全感。
美國人以“解放科威特”標榜這場所謂的正義之戰。卻令無數的美國士兵為上層的政治交易付出很多甚至寶貴的生命。塞基斯率領的偵察排一行悄悄從沙特潛入了科威特境內執行偵察任務。全副武裝的偵察兵和狙擊手們身負著數百磅重的槍械、彈藥以及各種偵察裝備,在毫無遮擋和掩護的茫茫沙海中苦苦前行。他們所面對的致命敵人,除了那些勇猛的伊拉克士兵之外,還有就是有些士兵從未遭遇過的惡劣的環境和酷熱的天氣。面對這樣的境域,在士兵們中間當然不可避免地產生了這樣那樣的心理變化。莫名的戰爭,未知的將來,莫名的敵人無不纏繞著每一顆“鍋蓋頭”的心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傑克·吉倫哈爾 | 安東尼·斯沃夫 | |
傑米·福克斯 | 塞基斯 | |
彼得·薩斯加德 | 特洛伊 | |
盧卡斯·布萊克 | 克里斯·克魯格 | |
布萊恩·格拉格提 | 奧唐奈 | |
布萊安娜·戴維斯 | 克里斯蒂娜 | |
賈克波·瓦格斯 | 胡安·科爾特斯 | |
克里斯·庫柏 | 中校 | |
丹尼斯·海斯伯特 | 林肯 | |
約翰·卡拉辛斯基 | 下士哈里根 | |
Scott MacDonald | 菲奇 | |
Lo Ming | Bored Gunny | |
Kevin Foster | 有烙印的海軍陸戰隊員 | |
Damion Poitier | 波蒂埃 | |
Riad Galayini | 護士 | |
Craig Coyne | 年輕的斯沃夫先生 | |
Katherine Wood | 年輕的斯沃夫夫人 | |
Rini Bell | 斯沃夫的姐姐 | |
Dendrie Taylor | 斯沃夫先生 | |
詹姆斯·莫里森 | 斯沃夫夫人 | |
Arman Zajic | 少年安東尼·斯沃夫 | |
Brian Casey | Paintball Marine | |
Ernest Ozuna | Sgt. Major | |
Tyler Sedustine | Harris | |
拉茲·阿隆索 | Ramon Escobar | |
Jocko Sims | Julius | |
Jonathon R. Mize;Joel Prato; | STA Graduate | |
Kristin Richardson | Stewardess | |
Peter Gail | Doc John | |
Jamie Martz | Foster | |
Evan Jones | Dave Fowler | |
Kareem J. Grimes | Welty | |
Donna Kimball | Reporter | |
Marty Papazian | Brian Dettman | |
Becky Boxer | Dettman's Wife | |
Mark Davis | Dettman's Neighbor | |
Christian Reeve | 貝都因人 | |
Kurt Larson | Arguing Corporal | |
Ammar Daraiseh;Al Faris; | Iraqi Officer | |
V.J. Foster | Vietnam Vet | |
Michael Mercurio | 海軍陸戰隊員 | |
Michael Broderick | STA海軍陸戰隊員 | |
Byron Browne | Bootcamp Marine D. Giloolly | |
Patricia Lauriet | Other Stewardess | |
Ryan Yerrick | Bootcamp Marine | |
Matt Duggan | Tower Guard | |
Merik Tadros | Marine Sniper | |
Tyler J. Olson | Recon Marine | |
Kenneth Lachapelle | Marine | |
Steve Nguyen | Recruit | |
Brian Mahoney | Priest | |
John Eric Staley | Recruit | |
Nick Dash | 海軍陸戰隊員 | |
Blake Ellis | 海軍陸戰隊員 | |
Kelron Mixon | 海軍陸戰隊員 | |
Ryan Moriarty | 海軍陸戰隊員 | |
Brian Napolitan | 海軍陸戰隊員 | |
Eriq F. Prince | 海軍陸戰隊員 | |
Kevin J. Tunell | 海軍陸戰隊員 | |
Justin Marchert | 海軍陸戰隊員 | |
Cantrell Harris | STA海軍陸戰隊員 | |
Matthew Saxe | STA海軍陸戰隊員 | |
Mike Akrawi | 貝都因人 | |
Jubin K | 貝都因人 | |
Hari Bali | 貝都因人 | |
Toufig Tulsiram | 貝都因人 |
職員表
製作人 | 露西·費舍爾、山姆·莫西、道格拉斯·維克、Bobby Cohen、皮帕·哈里斯 |
原著 | 安東尼·斯沃福德 |
導演 | 薩姆·門德斯 |
副導演(助理) | Alan B. Curtiss、Gary Romolo Fiorelli、阿德里安·格魯伯格、傑夫·哈伯斯泰德、Stacy Perskie、Keith Potter、Jody Spilkoman、Cy Roscoe Strickland、Basti Van Der Woude |
編劇 | 威廉·保爾斯·傑寧、薩姆·門德斯、薩姆·門德斯 |
攝影 | 羅傑·狄金斯 |
配樂 | 托馬斯·紐曼 |
剪輯 | 沃爾特·默奇 |
選角導演 | 黛布拉·贊恩 |
藝術指導 | 丹尼斯·蓋斯納 |
美術設計 | Stefan Dechant、Marco Niro、Christina Ann Wilson |
服裝設計 | Albert Wolskey、艾伯特·沃斯基 |
視覺特效 | Pablo Helman |
布景師 | Nancy Haigh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 |
| |
|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音樂原聲
原聲碟 | |
創作者:托馬斯·紐曼 發行時間:2006年3月28日 參考資料: | 1 Welcome To The Suck 2 Raining Oil 3 Battery Run 4 Mirage Bedouin 5 Don'T Worry Be Happy 6 No Standard Solution 7 8 Men 5 Camels 8 Full Chemical Gear 9 Unsick Most Ricky-Tick 10 Morning Glory 11 Desert Storm 11 Bang A Gong (Get It On)T. Rex 12 Desert Sunrise 13 Zoomies 14 Horse 15 Pink Mist 16 Jarhead For Life 17 O.P.P. 18 Dickskinner 19 Permission To Fire 20 Dead Anyway 21 Scuds 22 Listen Up 23 Fight The Power 24 Soldier'S Things |
幕後花絮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和托比·馬奎爾最先是山姆的備選。但最終由於檔期和片酬等原因未能如願。
•影片選擇了在美國和伊拉克沙漠地區極其相似的地方——南加州的山谷里進行拍攝。還有一些鏡頭是在墨西哥取景。海軍陸戰隊確實曾在當地Brawley小鎮進行訓練 。
•“Fuck”在片中被說了278次。
•克里斯蒂安·貝爾和喬舒亞·傑克遜都曾為扮演斯沃福德的人選。
•加里·奧德曼、庫爾特·拉塞爾和麥可·基頓都曾為扮演卡辛斯基中校的人選。
•片中軍人觀看的《現代啟示錄》正是《鍋蓋頭》的剪輯師沃爾特·默奇剪輯的。
•特拉維斯·阿龍曾為扮演特洛伊的人選。
•伊萬·芬勇稱自己在片中70%的表演最終被剪掉了。在影片上映的兩個月前,導演通知他製片方不想要他的大多數對白。
•傑克·吉倫哈爾的鼻血是在後期製作中由數位技術添加的。
•片中所有性愛場景都在一天拍攝。
•攝影師羅傑·迪根斯在一些畫面中親自操作了攝影機穩定器 。
幕後製作
改編劇本
“鍋蓋頭”經常被用於稱呼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每個新兵入伍後都會迅速被理成這種髮型,有人甚至計算過一個熟練的理髮師理好一個鍋蓋頭的時間平均只需要1分56秒,海軍陸戰隊將鍋蓋頭髮型視為軍隊紀律和榮譽的象徵。
1990年夏,時年20歲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安東尼·斯沃福德被送往沙烏地阿拉伯的沙漠,準備投身第一次海灣戰爭。2003年,斯沃福德出版了自己的回憶錄《鍋蓋頭》。在斯沃福德的小說產生轟動效應之際,製片搭檔露西·費希爾和道格·威克立即買下了小說的改編拍攝權。
門德斯和伯洛萊斯協力打造劇本,幾易其稿才最終定型,兩人去掉了斯沃福德小說中的非線性敘事,並聚焦於訓練和沙漠中的經歷。(1990年8月14日,在過完20歲生日的兩天后,斯沃福德便開赴戰場。他所在的第7海軍陸戰隊2營是最早抵達海灣地區的部隊之一,並迅速分散在沙漠中,他們立即潛伏起來,等待戰鬥的打響 。)
軍事訓練
在影片正式開拍前,導演門德斯在喬治空軍基地為片中行動小組的13名演員組織了為期4天的軍訓,並聘請曾參與拍攝《最後的武士》和《我們曾經是戰士》的士官長詹姆斯·戴佛擔當影片的軍事顧問。
在軍訓期間,所有人都要住在海軍陸戰隊在沙漠露營的帳篷里,睡在帆布床上,所有訓練內容都是陸戰隊進駐沙漠前要接受的正規基礎訓練科目 。
拍攝選景
影片的拍攝在環球製片廠的攝影棚中拉開序幕,5個月後在加州的Glamis沙漠畫上圓滿句號。巧合的是,原著作者斯沃福德的戰場經歷也為期5個月。
劇組選取的第一處外景是位於加州維克多維亞的喬治空軍基地,該基地在90年代初的軍事基地重新編制和關閉 (BRAC)運動中被關閉,片中部隊整裝待發登機的場景就是在此拍攝。在拍攝當天早晨,真有數架軍用飛機在機場著陸,並停在劇組的波音747附近,一時間現實與虛構重疊在一起,真正的軍人和劇組的臨時演員難以分辨。
在喬治空軍基地完成拍攝之後,劇組趕往加州El Centro東部的一座鮮為人知的臨時機場。Holtville臨時跑道是一條長為2400英尺的瀝青跑道,它的真實名字、用途和結構很少向外界透露。在1969-1992年美國地質勘測局繪製的地圖上從未標註這個機場的位置,唯一能證明它的存在的是一張拍攝於2002年的航拍照片。附近的海軍空中射擊靶場曾暗示,當地被用作AV-8“海鷂”戰機進行對地攻擊訓練時的靶場。在這裡,劇組搭建了駐沙特基地,並鋪設了從科威特城通往巴斯拉的“死亡公路”。
隨後,劇組來到El Centro的另一側,在Superstition Mountain下面的平原進行為期數周的拍攝。片中斯沃福德的小隊遭遇友軍F14戰機襲擊的重要場景就是在此完成。拍攝時,製片方租借了一架F14戰機,超低空飛行的戰機距地面僅數百英尺,而周圍是連綿的山脈,對飛行員和劇組人員都是一次不小的挑戰。除了噴氣機近距離的震耳轟鳴之外,美國海軍“藍天使”特技飛行表演隊也在附近訓練,經常飛經拍攝地上空,又為影片拍攝造成了不小麻煩。另外,沙暴也經常光顧當地,片中士兵忍受沙暴肆虐的場景都是真實的。
為了拍攝一望無際的鹽灘畫面,劇組穿越了墨西哥邊境並縱深100英里。劇組要在大片荒蕪之地興建起影片的外景地,而首先是要為自己建造基礎設施,包括公路系統、水、電、保全和照明。2005年是厄爾尼諾年,所以天氣是無法預測的,劇組遭遇了數次傾盆大雨,工程進度受到嚴重影響。
片中烈焰升騰的油田畫面全都出自同一個油井,只是從不同角度和距離拍攝而成,並被打造成三種不同效果。在完成部隊接近燃燒的油井的鏡頭時,製作部門使用了大量數位技術。在白天場景中,油井周圍有數位技術生成的電塔、被燒焦的車輛,黑色的油砂一直延伸到地平線,油池中泛起的微光也是後期添加的;在夜晚場景中,演員們先是在攝影棚中拍攝,背景是大片的桔色光陣,然後修掉不必要的背景,只留下搖曳的光線 。
製作發行
主創單位
製作單位 | 環球影業、尼爾街製作、KAPPA、紅色貨車出品(露西·費舍爾、道格拉斯·維克所屬) |
發行單位 | 環球影業、博偉國際、通用影業、Bonton影業、Taramount影業、RTL娛樂 |
影片上映
上映國家、地區 | 上映時間、細節 | 上映國家 | 上映時間、細節 |
美國 | 2005年11月4日 | 冰島 | 2006年1月13日 |
中國香港 | 2006年2月16日 | 巴拿馬 | 2006年1月13日 |
西班牙 | 2006年1月5日 | 菲律賓 | 2006年1月18日(馬尼拉) |
瑞士 | 2006年1月5日(德語區) | 俄羅斯 | 2006年1月19日 |
德國 | 2006年1月5日 | 希臘 | 2006年1月19日 |
匈牙利 | 2006年1月5日 | 挪威 | 2006年1月20日 |
墨西哥 | 2006年1月6日 | 芬蘭 | 2006年1月20日 |
波蘭 | 2006年1月6日 | 委內瑞拉 | 2006年1月27日 |
奧地利 | 2006年1月6日 | 泰國 | 2006年2月9日 |
巴西 | 2006年1月6日 | 新加坡 | 2006年2月9日 |
瑞士 | 2006年1月11日(法語區) | 澳大利亞 | 2006年2月9日 |
法國 | 2006年1月11日 | 土耳其 | 2006年2月10日 |
比利時 | 2006年1月11日 | 瑞士 | 2006年2月10日(義大利語區) |
葡萄牙 | 2006年1月12日 | 愛沙尼亞 | 2006年2月10日 |
斯洛維尼亞 | 2006年1月12日 | 日本 | 2006年2月11日 |
以色列 | 2006年1月12日 | 斯洛伐克 | 2006年2月16日 |
荷蘭 | 2006年1月12日 | 阿根廷 | 2006年2月16日 |
南非 | 2006年1月13日 | 捷克 | 2006年2月16日 |
瑞典 | 2006年1月13日 | 義大利 | 2006年2月17日 |
英國 | 2006年1月13日 | 埃及 | 2006年5月24日 |
丹麥 | 2006年1月13日 | 影片上映參考資料 |
DVD發行
出品 | 環球影業 |
容量 | 2D9 |
視頻 | 變形寬銀幕2.35:1 |
音頻 | 英語杜比5.1、英語杜比2.0、法語杜比5.1、西班牙語杜比5.1 |
花絮 | 斯沃福德的幻想(6分鐘)、新聞訪談完整版(16分鐘)、刪減片段(19分鐘)、導演日誌(31分鐘)、背景介紹(31分鐘)、退役後的生活(36分鐘) |
影片評價
《鍋蓋頭》的前半部分用一種輕快的語氣描述著鍋蓋頭們的苦悶、荒謬、性壓抑,以及他們接受的訓練和懲罰,在後半部分士兵們終於認識目睹了戰爭的恐怖。他們在被燃燒炸彈襲擊過的戰場上,看到那些碳化的屍體甚至依然保持了生命中最後時刻的姿勢。斯沃福德和他的戰友們這才意識到:死亡意味著什麼,活著又意味著什麼。在一片熊熊燃燒的油田面前,他們行走在那些石油和沙子攪和在一起的泥濘沙漠中,甚至睡在其中。
薩姆·門德斯在《鍋蓋頭》中運用的手法一如他的處女作《美國美人》:用貌似輕鬆的敘事手段,提供了一種黑色的、強烈的、不同以往的反思。通過地面上一個士兵的“地對地”“地對空”式的微觀體會來再現那次戰爭歲月 。 (《中國新聞周刊》衛西諦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