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陝西省鹹陽市乾縣
乾縣在黃帝時稱好畤,為祭天之所.夏朝時為雍州之域,商時為岐周之地,春秋戰國時屬秦。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始置好畤縣。秦始皇統一六國,建都鹹陽,好畤屬京畿輔地.北魏時改好畤為漠西縣,隋改為上宜縣,唐又置好畤.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唐高宗取葬縣北之梁山,謂“乾陵”,遂更縣名為“奉天”,以奉祀乾陵。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因朱濉之亂,避難奉天,叛平,於興元元年(784)升奉天為赤縣,由京都直轄。唐昭宗乾寧二年(895)以奉天縣置乾州。到民國2年(1913)改乾州為乾縣。根據鹹陽市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未來幾年乾縣將完成扯縣設市工作,設立乾州市。
乾縣簡介:
乾縣位於陝西省關中平原中段北側,渭北高原南緣。北緯34°19′36〞-34°45′05″,東經108°00′13〞-108°24′18〞。總面積994平方千米/1002.7平方千米。總人口56萬人(2004年)。縣人民政府住所地城關鎮,郵政編碼:713300,電話區號:029。
行政區劃
2006年,乾縣轄12個鎮、8個鄉:鎮:城關鎮、臨平鎮、薛錄鎮、梁村鎮、峰陽鎮、注泔鎮、陽洪鎮、靈源鎮、馬連鎮、姜村鎮、王村鎮
鄉:大楊鄉、大牆鄉、漠西鄉、新陽鄉、周城鄉、梁山鄉、石牛鄉、關頭鄉。
地理面貌
乾縣位於關中平原中段北側,渭北高原南緣,處北緯34°19′36″--34°45′05″,東經108°00′13″--108°24′18″之間。由於地處鄂爾多斯地台南緣與渭河斷裂盆地的結合部,形成南部黃土台原、中部帶狀平原、北部丘陵溝壑三個地形地貌。東鄰禮泉縣,西接扶風縣,麟遊縣,南連興平市、武功縣,北臨永壽縣。總面積1002.7平方公里。耕地103.12萬畝。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3.1℃,無霜期為 224天,年平均降雨量573--590毫米。二、湖南省吉首市乾州鎮
簡介
嘉靖31年,設乾哨和強虎哨。清康熙43年(1704年),設乾州廳。民國元年(1912年初),設乾縣。因與陝西乾縣重名,1913年改為乾城縣。1949年11月5日,乾城縣和平解放。1950年12月縣治由乾州前往所里(今吉首市區)。1952年8月,湘西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次年3月31日,乾州縣沿苗語改名為吉首縣,所里鎮易名吉首鎮。 1982年8月3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縣級),為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所在地。今為乾州鎮,屬吉首市區建置,設立“乾州辦事處”。地理位置
清代的乾州謂之“廳城”,民國時期稱作“城區”。作為一個行政區域,乾州鎮管轄範圍包括今乾州辦事處、萬溶江鄉、寨陽鄉一部分和吉首鄉的鴉溪存在內,近100平方公里。解放後,乾州鎮轄區只包括萬溶江鄉在內,1965年社鎮明確分開。從地理環境看,乾州鎮和萬溶江鄉很難分割,鎮、鄉同在群山環繞的萬溶江和小河衝擊形成的河谷坪壩上,海拔250米,地勢平坦、開闊,東至小莊,與河溪鎮域相連;西達一度水,與社塘坡鄉接壤;南到二炮台,是通往鳳凰縣的隘口;北抵仙鎮營,有通往寨陽鄉的捷徑山路。乾州四周的群山,具有吉首市區東南丘陵向西北台地過渡的特定,東南邊緣山脈山勢矮小,坡度不大,相對高度在100米左右;西北山勢險峻,最高峰大坡海拔486米。小盆地中靠西北的緩坡俗稱“連坡”,與神話“九龜尋母”有關,為“乾州小八景”之一。除地形外,乾州的另一特點是夾於二水之間。
乾州古城,距今約有上千年文明史。乾州四周環山,中為盆地,有天星河、萬溶江從中穿過,形成三陸橫陳,狀如乾卦,兩河中間古時稱州,因曰乾州。周圍群山似九龜尋母,萬物向榮,按照古代地理學規則,這裡是建城造市的理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