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斯魯厄

卡爾斯魯厄

卡爾斯魯厄(Karlsruhe) 卡爾斯魯厄是德國西南部城市,屬巴登-符騰堡州,是繼斯圖加特和曼海姆之後的該州第三大城市,面積約173平方千米。

基本信息

地理

卡爾斯魯厄 德國西南部城市。位於黑林山麓,萊茵河東岸,有運河相通。人口27萬(1983)。城市從市中心作扇狀展開。1715年始建。聯邦法院所在地。建有核反應堆、原子研究中心、煉油廠及輸油管等,還有電器、機械、鋼鐵、車輛、藥品、珠寶製造等部門。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曾遭嚴重破壞,建築多系戰後新建。

卡爾斯魯厄位卡爾斯魯厄的地理位置於上萊茵谷地,萊茵河畔,在萊茵河的支流阿爾伯河(Alb)和普芬茨河(Pfinz)邊,東面緊靠黑森林。周邊城市有布魯赫薩爾(Bruchsal)、埃特林根、施圖登湖(Stutensee)、萊茵斯泰騰(Rheinstetten)和普福爾茨海姆等。

在萊茵河上游的中部區域,以卡爾斯魯厄為中心,同周邊城市一起構成了一個城市群,卡爾斯魯厄起到了一個區域中心的作用。

卡爾斯魯厄市周圍鄉鎮從北面順時針依次為:艾根施泰因-利奧伯德港(Eggenstein-Leopoldshafen)、施圖登湖(Stutensee)、魏恩加騰(Weingarten (Baden))、芬茨塔爾(Pfinztal)、卡爾斯巴特(Karlsbad)、瓦爾特布隆(Waldbronn)、埃特林根和萊茵斯泰騰(Rheinstetten)(皆屬卡爾斯魯厄地區),還有哈根巴赫(Hagenbach)和萊茵河上的沃爾特(Wörth am Rhein)(皆屬萊茵蘭-普法爾茨的格爾莫斯海姆地區)。

卡爾斯魯厄年平均氣溫為10.7℃,是德國最溫暖的城市之一。在上萊茵運河保護區的影響下,夏天的卡爾斯魯厄總是處於低氣壓的控制下。而冬天的卡爾斯魯厄是溫和的,氣溫偶爾才低於零度,長年平均只有17.1天低於零度。

介紹

法蘭克福南下,經過海德堡後,您會發現一下子出現了鬱鬱蔥蔥的森林和大片的丘陵。卡爾斯魯厄是黑森林的第一站,茂密的樅樹森林從這裡一直延伸到前方200公處,與瑞士國境相接。卡爾斯魯厄有德國的最高法院和核能研究所,還有歷史悠久的工科大學。再加上音樂、美術大學,學生的總人數可達17,000人左右。要是您對藝術感興趣,還不妨去僅次於慕尼黑和漢堡的巴登州立劇場一看,在德國,該劇場也是屈指可數的名劇場之一。出了車站撲面而來的是寫著Zoo字樣的大幅標誌。正如它所指示,旅遊諮詢處在右側即為市立公園(Stadtgarten)與動物園(Zoo)的入口。卡爾斯魯厄是以卡爾斯魯厄城堡為中心點呈扇形展開的市鎮,從車站出發,不管走哪條道,只要向北前進,總能到達城堡。不過最好在行動之前,先去站前的旅遊諮詢處買一張市內地圖。沿著市立公園圍牆行走,經過旅館SchloBhotel之後的右轉,便來到市內電車穿梭不息的艾特林加大街(Ettlingerstr.)。沿此街向左走,前面就是開闊的市中心。如果徑直穿過市立公園也能到達市中心。另外,在市立公園的前面,艾特林加大街上有溫泉泳池Tullabad,與該泳池相連的另一個溫泉泳池Vierordtbad建於1873年,是德國最古老的。這一帶道路開闊,視野比較寬廣。過了花壇以後,左側是現代建築市立大廳Stadthalle與會議中心Kongress Zentrum。再沿著右邊的Baumeisterstr.前行,最先看到郵局的碩大建築,然後是巴登州劇場(Badisches Staatstheater)。這些也都是現代化的建築,以音響效果出色的內部裝飾聞名。另外,聳立在中庭的劇場標誌“駿馬巨像”也務必觀看。這裡曾經是列車總站的所在地。返回艾特林加,再朝城堡方向行進,左手又有一個旅遊諮詢處。其前面是市民們休閒的場所集市中心廣場,左側是市政廳,廣場上每天都有出售鮮花、水果的攤店。正中央的金字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紀念碑。集市廣場邊上東西走向的凱撒大街是卡爾斯魯厄的繁華地區,在那裡能看到不遠處的象牙色城堡。現在城堡內部已變成州立美術館(Staalt.Kunsthalle)。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時,王宮庭園一帶瀰漫起難以言狀的浪漫氣氛。順著王宮花園向左走,便到了植物園和州立美術館。然後可以悠然地邊散步,邊品嘗著冰淇淋和香腸回到凱撒大街。順著凱撒大街不斷向東,前方是大學街。在您的右邊時不時能見到大學校舍。如果肚子餓了,就不妨步入學生食堂去吃點什麼。走到這裡,或者已經力乏腿軟了,這時候可以坐上電車回到列車總站。

歷史

建城之前的周邊概況

在布魯克薩爾出土的舊石器時代中期的石斧證實尼安德特人70000年前曾在附近活動。但在35000年前,他們神秘的失蹤了。本市周圍只有少量新石器時代的遺址。

從公元前1世紀開始,本區成為羅馬帝國的領土。德國西南部的羅馬帝國區域不斷受到日爾曼人的威脅,公元3,4世紀,阿勒芒人和法蘭克人多次衝擊羅馬帝國的界牆,並侵入其腹地。公元280年,羅馬帝國將其邊界收縮至萊茵河和多瑙河一線。

城市的建立

在十七世紀末葉的數十年間,杜拉赫地區戰事頻仍,巴登-杜拉赫邊區伯爵尤其深受其苦。經常有法國軍隊強行徵召本地居民入伍,任何抵抗都是徒勞的,因為本區沒有自己的武裝。在1689年的奧爾良戰爭中,杜拉赫城被摧毀。此時,卡爾三世·威廉只有9歲,被迫與他的家人一起逃亡。1697年,戰爭結束,但只是暫時的。1701年,爭奪西班牙王室繼承的戰爭爆發,直到1714年,在無奈的接受了一系列不平等條款後,巴登-杜拉赫地區終於迎來了平靜的生活。重建本地區的任務落在了35歲的卡爾三世·威廉肩上。

1711年,戰爭還在繼續,他想到要用一個標誌性建築來改變他居所的面貌。1714年,他聽從了別人的建議,一座小的狩獵房在哈耳特森林的中間破土動工,此時狩獵房四周已有四散的街道,用於連線周圍的市鎮。

根據傳說巴登-杜拉赫邊區伯爵卡爾三世·威廉在哈爾特森林一次外出打獵時睡著了。他夢見了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與太陽同時出現在他居所的位置,陽光沿著街道向四處輻射。卡爾·威廉派人人草擬了他夢想之城的藍圖。並在1715年6月17日這一天奠定了這座城市的基石。時至今日,人們仍能從地圖上辨認出向四處散射的“太陽光線”:宮殿位於一個圈的中心,從這裡出發,街道分別以格線狀往南向城內,往北向森林中延伸。卡爾斯魯厄“網狀城市”的綽號由此而來。自1717年起,卡爾斯魯厄首先成為巴登-杜拉赫邊區伯爵的居所,自1806年起又成為巴登大公的居所。

巴登公國的首府

由於建造匆忙,工程質量不過關,宮殿的多處出現了裂縫,維修成本不斷增加。1747年,卡爾三世·威廉不得已對其進行翻修。 1752年,本市的城市法誕生。

1776年,本市居民達到6500人。

三月革命及復辟

1825年巴登大公路德維希一世建立高等技術學校,這是卡爾斯魯厄大學的前身。

繼海德堡之後,1846年德國第一批消防隊之一在本市東部的杜爾拉赫地區成立了。

在1849年3月的三月革命期間,巴登大公利奧波德逃至科布倫茨。在普魯士軍隊鎮壓起義軍之後,巴登成為了一個共和國。

步入大城市的行列

1876年10月4日,勃拉姆斯第一交響曲在本市首演。

1877年1月21日,卡爾斯魯厄市的有軌電車開始運行。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周邊的城鎮相繼併入本市。1901年,本市居民總數超過10萬人,從而進入大城市行列。儘管當地居民強烈反對,諾伊羅伊特鎮還是被強行併入本市。州法院不得不對此作出裁決。有網上資料顯示,這些合併是“強制性的”。

一戰及魏瑪共和國

1914年,本市的城市化進程幾近終點,一戰如同一個休止符。8月1日,在動員令之後,城內開始響起了激進的愛國口號,在戰爭進行的4年當中,至少5500本市居民犧牲。

由於接近前線,市內建起多座野戰醫院。從1915年1月15日起,本市開始遭受空襲。在空襲中,29人死亡,58人受傷,111座建築被較大程度的毀壞。總損失約200000馬克。由於軍事設施眾多,本市成為敵軍優先轟炸的目標。

在1918年革命之後,卡爾斯魯厄成為巴登自由州的首府,一直到二戰結束。卡爾斯魯厄還曾經是卡爾斯魯厄州特派專區的居所 。

第三帝國時期

1933年,許多街道和廣場換了名字,比如集市廣場更名為‘阿道夫·希特勒廣場’。

與上一次不同,二戰開始時本市並沒有表現出非常的興奮之情,離德法邊界較進處的本市居民被驅散,很多人被專列運至它處。

鑒於一戰中的教訓,人們從20年代末就開始了防空襲的準備工作。1940年6月15日,盟軍對本市的首次空襲開始,沒有造成任何傷亡。從1941年開始,死傷人數大量增加。在從戰爭開始的時間裡,本市的防空警報拉響了1032次,持續1477個小時,在135次空襲當中,有計4000架次的盟軍飛機投下12000顆炸彈,造成1745人喪生,3508人受傷,在17134座民居中,僅有3414座未遭破壞。

二戰期間,被德國占領的阿爾薩斯與巴登合併,組成上萊茵區域。在華格納-布爾克爾行動中,本市及全區的猶太人被送至古爾斯集中營。整個城市80%的建築在二戰中被摧毀。戰後,卡爾斯魯厄被劃給符騰堡-巴登州,1952年後屬於巴登-符騰堡州,。

廢墟時期 

二戰結束後,本市居民數量由開始的185000人降為60000人。本市為法軍所占領。本市大量婦女被強姦,人們在大街上被法國士兵搶劫或擄去作苦力。 7月7日,美軍接管了本市的軍人政府。

本市的戰後廢墟清理工作很成功,1947年,本市被認為是德國戰後清理最好的城市。

卡爾斯魯厄成為了聯邦德國的法律之城:1950年,德國聯邦最高法院開始工作。1951年9月28日德國聯邦憲法法院緊隨其後。第一任主席是自由民主黨的赫爾曼·霍普克-阿紹夫。1952年至1972年本市是北巴登政區的居所。1973年至今為卡爾斯魯厄政區的居所。

幣制改革和經濟奇蹟之中的卡爾斯魯厄

1967年聯邦園藝博覽會在本市舉辦,這也是在巴登-符騰堡州第一次舉辦。

1977年4月7日,聯邦總檢察官齊格弗里德·布巴克在上班途中同他的司機和另一司法官員被紅軍派的恐怖分子謀殺。

1980年1月12日1980年1月13日世界上成立最早的綠黨組織德國綠黨在卡爾斯魯厄會議中心成立。

1984年8月2日德國第一封E-Mail從卡爾斯魯厄大學的計算中心發出。當時德國的計算機先驅Werner Zorn回復了來自美國計算機網路公司CSNet官方歡迎信件。  1989年7月20日至7月30日,卡爾斯魯厄舉辦了第三屆以非奧運運動項目為主的世界運動會。

1995年7月13日,卡爾斯魯厄-巴登-巴登機場在改造原來加拿大空軍基地的基礎上建成,巴登機場有限公司成立,卡爾斯魯厄從此加入了國際航空交通網。 2003年,卡爾斯魯厄展覽中心建成,可以接納14000參觀者。

人口發展 

1901年卡爾斯魯厄的人口數超過了10萬,成為了一個相對的大城市。直至1950年城市人口數增加到了20萬。1971年,城市人口達到其歷史最高點,288000人。受到德國人口負增長的影響,卡爾斯魯厄的人口總數在八十年代有一定下降。2005年9月,卡爾斯魯厄擁有人口284686,接近了歷史最高點。卡爾斯魯厄的外籍居民中,土耳其人義大利人占據了前兩位。

宗教 

早在卡爾斯魯厄建立前的1556年,巴登-杜拉赫邊區伯爵家族引入了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信奉新教。建立之初的卡爾斯魯厄屬於巴登-杜拉赫邊區伯爵的轄地,因此它在1715年建立時就是一個信奉新教的城市。

卡爾斯魯厄的建造者、巴登-杜拉赫邊區伯爵卡爾三世·威廉為了吸引人民遷入這座新建的城市而頒布了一系列的措施,除了經濟政策外,新遷入的居民也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從此卡爾斯魯厄開始有了天主教的信徒。

1771年,信奉天主教的巴登-巴登邊區伯爵家族絕嗣,併入巴登-杜拉赫家族,卡爾·弗里德里希(1728年—1811年)及他的繼承者都沿襲了卡爾三世·威廉對宗教信仰的寬容。1814年,卡爾斯魯厄建造了第一座天主教教堂——聖·施特凡教堂(St. Stephan)。

現今,卡爾斯魯厄的天主教徒和新教教徒比例基本相同,除此之外也有猶太教、伊斯蘭教、佛教和其他教派的教徒。

市政

市長

隨著1715年皇宮的奠基,卡爾斯魯厄逐漸形成城市,1718年開始設立市長,1812年起改稱“大市長”(Oberbürgermeister)。 現任市長是1998年就任的海因茨·芬里希(Heinz Fenrich),2006年7月2日他再次當選連任8年

市徽和市旗

卡爾斯魯厄市徽卡爾斯魯厄市徽

卡爾斯魯厄的市徽卡爾斯魯厄市徽是紅底白邊黃斜條和“FIDELITAS”(忠誠)字樣,市旗也是紅黃紅相間。這同原巴登州州徽和州旗正好相反,它們則是黃底白邊紅斜條和黃紅黃相間的。這個市徽是卡爾斯魯厄的建造者、巴登邊區伯爵卡爾·威廉建議的,他同樣採用了“Fidelitas”(忠誠)作為城市的座右銘,也被使用在城市的印章上。

教育與科研

卡爾斯魯厄大學建立於1825年,是德國的第一所工程技術大學。

卡爾斯魯厄在德國網際網路的發展中,直至今天都起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卡爾斯魯厄大學在1984年的時候接收了德國的第一封電子郵件,在1994-1998年中是德國域名的官方管理者。一個在卡爾斯魯厄的公司經營著歐洲最大的計算機中心,大概德國40%的網站是在卡爾斯魯厄管理的。在卡爾斯魯厄大學周圍大概有2500多家從事網際網路和電訊通信的公司,所以在2003年的時候卡爾斯魯厄被選為“德國的網際網路首都”。卡爾斯魯厄也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城市維基(Stadtwiki Karlsruhe)。

卡爾斯魯厄有德國的最高法院和核能研究所,還有歷史悠久的工科大學。再加上音樂、美術大學,學生的總人數可達17,000人左右。

在日前德國第一次大學排位中,卡爾斯魯厄大學與慕尼黑大學,慕尼黑工業大學被選為德國第一批精英大學。

交通

卡爾斯魯厄擁有一個非常健全的交通網路,整個交通網路覆蓋了卡爾斯魯厄的周邊城市,有軌電車甚至通到了法國最東北的城市威桑堡(Wissembourg)。這個龐大的交通網得益於“電車/火車軌道共享”(Tram-Train/Track-Sharing)模式,這個模式的好處是周邊小城的居民只需乘坐電車便能到達卡爾斯魯厄市中心,方便了小城居民出行的同時也增加了貿易機會。卡爾斯魯厄是全世界第一個把這個模式付之於實施的城市,因此這個模式也被稱為“卡爾斯魯厄模式”,現在不少歐洲城市都用來借鑑。

語言和文化

方言

卡爾斯魯厄的方言屬於南萊茵法蘭克方言,也被稱為“巴登方言”(Badisch)。它是在過去300年間產生的周邊地區3種方言的混合體,分別受到南面的阿勒曼尼語、北面和西面的西日耳曼語支法蘭克語、東面的施瓦本方言的影響。

交響樂團和和合唱團

巴登國立交響樂團,巴登國家劇院的管弦樂團。

13樂隊-1973年成立的室內樂團,曾對諾諾的作品進行過首演。

尖聲男子合唱團-卡爾斯魯厄市的男同性戀合唱團。成立於1988年,以爭取男同性戀解放為宗旨。

巴登州博物館

巴登州博物館(Badisches Landesmuseum)設在卡爾斯魯厄宮(Karlsruher Schloss)內,是巴登地區最大的文化史博物館,展示了這個州史前史和古代史的展品以及古希臘、古羅馬、古西亞時代的藝術。巴登邊疆伯爵珍寶館(Schatz und Wunderkammer der Markgrafen von Baden)和著名的土耳其戰利品展覽館(Sammlung türkischer Trophäen)也都是一大亮點。

國家自然博物館

國家自然博物館(Staatliches Museum für Naturkunde)的前身是巴登邊疆伯爵珍寶與標本館(Markgräflich badische Sammlungen von Kuriositäten und Naturalien)。邊疆伯爵夫人卡羅琳·路易斯在1752至1783年期間把它擴建為一個重要的科學館,按照其真實的生存環境展示本土和外地的動植物。

城市畫廊

卡爾斯魯厄市藝術館(Kunstsammlung der Stadt Karlsruhe)是100多年前在市民創新精神的感召下修建的。1896年,由卡爾斯魯厄法學家費迪南德·西格爾(Ferdinand Siegel)收藏的16至19世紀珍貴印刷版畫,構成了這個博物館的基礎。多個城市藝術收藏館通過收購、繼承和接受饋贈等方式,共收藏有大約15000件藝術品:油畫、雕刻、素描、照片、藝術道具及實物等等。

藝術與媒體技術互動中心

藝術與媒體技術互動中心(ZKM)把藝術、科技、圖片、音樂和文字結合起來,採用新的信息通訊手段進行合成,與觀眾互動,讓觀眾親身體驗。

國家藝術館

國家藝術館(Staatliche Kunsthalle)展出有6個世紀的油畫和雕刻作品,展品主要來自法國、德國和荷蘭。藝術館的前身是巴登侯爵家族(Badisches Fürstenhaus)的收藏室。邊疆伯爵夫人卡羅琳·路易斯(Markgräfin Caroline Luise)收藏了荷蘭和法國的許多油畫,她在18世紀修建了“繪畫館(Mahlerey-Cabinet)”。銅版畫陳列館(Kupferstichkabinett)收藏有8萬多件作品,是歐洲最古老的版畫陳列館之一。

巴登國家劇院

巴登國家劇院(Badisches Staatstheater)位於埃特林根城門(Ettlinger Tor)旁,緊靠集市廣場,是廣場旁邊最負盛名的建築。這個三位一體的劇院,演出有歌劇、輕歌劇、音樂劇、芭蕾舞劇、話劇、音樂會和歌曲晚會,聖誕節期間還有兒童劇和青年劇。在德國,該劇場也是屈指可數的名劇場之一。

景觀名勝

卡爾斯魯厄是以卡爾斯魯厄王宮為中心點呈扇形展開的市鎮,有“扇形城市”之美稱。其中心,即巴洛克式宮殿的王宮塔樓(Schlossturm)、街道和林卡爾斯魯厄王宮蔭道,都像光線一樣從裡向外呈放射狀,王宮花園(Schlossgarten)、植物園(Botanischer Garten)和巴洛克式花廳(Orangerie)也都是這樣。不管走哪條道,只要向北前進,總能到達王宮。

卡爾斯魯厄王宮

卡爾斯魯厄王宮卡爾斯魯厄王宮

巴洛克式宮殿卡爾斯魯厄王宮(Karlsruher Schloss)分為王宮花園和巴登州博物館(Badisches Landesmuseum)兩個部分,是這座城市的奠基人邊疆伯爵卡爾-威廉(Markgraf Karl-Wilhelm)以凡爾賽宮(Versailles)為樣板建造的。植物園美景與宮殿建築融為一體。王宮的建設與卡爾-威廉1715年建城密切相關。城市選址在在森林中心的一片空地上,這是獨一無二的。

王宮花園

王宮花園(Schlossgarten)是卡爾·威廉(Karl Wilhelm)按照法蘭西巴洛克風格建造的。6千種鬱金香、890種風信子、6百種夾竹桃,在花園裡爭相競放。6千種最美的花卉,按植物學分類陳列,宛如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畫卷,至今仍堪稱典範。從巴洛克式雕塑到現代時尚的雕塑作品,各個歷史時期的紀念碑和噴泉以及開闊的湖泊,這些都使得這片綠色更加顯現出勃勃生機,令人流連忘返。

集市廣場和金字塔

集市廣場(Marktplatz)及市政廳(Rathaus)、城市教堂(Stadtkirche)和金字塔(Pyramide)都具有古典主義的風格,是19世紀初卡爾斯魯厄在逐漸被提升為首府和王宮之城的過程中改建的。弗里德里希·魏因布雷納(Friedrich Weinbrenner)沒有建造卡爾斯魯厄的第一座教堂,而是在城市奠基人邊疆伯爵卡爾-威廉墓地(Grab des Stadtgründers Markgraf Karl Wilhelm)上面建造了金字塔,直至今天它仍然是卡爾斯魯厄的象徵。

戈特斯奧爾宮

戈特斯奧爾宮(Schloss Gottesaue)建在東城區,它的文藝復興式建築風格與卡爾斯魯厄宮(Karlsruher Schloss)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戈特斯奧爾宮11世紀是作為本篤會修道院(Benediktinerabtei)而建,歷史上屢遭毀損,又不斷重建,現在則成為了音樂學院。

體育

足球

卡爾斯魯厄足球俱樂部隊徽卡爾斯魯厄足球俱樂部隊徽

卡爾斯魯厄足球俱樂部的主場維爾德卡爾斯魯厄足球俱樂部隊徽公園球場(Wildparkstadion)。 右圖是卡爾斯魯厄足球俱樂部的隊徽。

卡爾斯魯厄足球俱樂部是1909年的德國足球冠軍,曾在1955年和1956年兩度奪得德國足協杯,在1994年殺進了歐洲聯盟杯半決賽,但於1997-1998賽季降入德國乙級足球聯賽。十年後,2007年4月29日,第31輪德國乙級聯賽中戰勝翁特哈興後提前三輪獲得德乙冠軍,重新晉級德國足球甲級聯賽。

德國門將奧利弗·卡恩、中場梅赫梅特·紹爾和後衛延斯·諾沃提尼等球員出自卡爾斯魯厄。可以說,卡爾斯魯厄是德國足球俱樂部中培養天才球員的搖籃!

籃球

卡爾斯魯厄籃球俱樂部2003/2004賽季起是德國甲級籃球聯賽的參賽隊。

腳踏車

2005年環法腳踏車賽第7站的終點設在卡爾斯魯厄。

榮譽市民

卡爾斯魯厄自從1821年起相繼授予以下個人榮譽市民稱號(括弧內為稱號授予的年份):

海因里希·克勒(Heinrich Köhler,1878年9月29日—1949年2月6日),政治家(1947)

亞當·雷梅勒(Adam Remmele),政治家(1948)

阿爾貝特·克斯勒(Albert Kessler),政治家(1963)

卡爾·海因里希·呂布克(Karl Heinrich Lübke,1894年10月14日—1972年4月6日),政治家,1959年—1969年任德國聯邦總統(1964)

赫爾曼·法伊特(Hermann Veit,1897年4月13日—1973年3月15日,政治家(1965)

尤利烏斯·本德爾(Julius Bender),神學家,巴登符騰堡州新教主教(1965)

庫尼貢德·菲舍爾(Kunigunde Fischer),女政治家(1965)

西格弗里德·屈恩(Siegfried Kühn),法學家,政治家(1965)

皮爾·韋貝爾(Pierre Wéber),友好城市法國南錫市長(1966)

威廉·鮑爾(Wilhelm Baur),政治家(1969)

古斯塔夫·黑勒(Gustav Heller,1900年3月18日—1977年7月8日),政治家(1969)

京特·克洛茲(Günther Klotz,1911年3月21日—1972年4月7日),1952年—1970年任卡爾斯魯厄市長(1970)

弗蘭茨·古爾克(Franz Gurk,1898年2月9日—1984年7月12日),政治家(1981)

亞歷山大·默勒(Alexander Möller,1903年4月26日—1985年10月2日),1969年—1971年任德國聯邦政府財政部長(1981)

奧托·杜侖科普夫(Otto Dullenkopf),1970—1986年任卡爾斯魯厄市長(1986)

漢內·蘭德格拉夫(Hanne Landgraf,1914年10月14日—2005年1月19日),女政治家(1993)

托尼·門琴格(Toni Menzinger,1905年3月17日—),女政治家(1993)

安德烈·羅斯因諾特(André Rossinot),友好城市法國南希市長(1995)

格哈德·賽勒爾(Gerhard Seiler,1930年10月21日—),1986年—1998年任卡爾斯魯厄市長(1998)

迪特爾·路德維希(1939年7月15日—),卡爾斯魯厄地區交通公司(KVV)執行長

德國行政區劃

巴伐利亞 | 柏林| 布蘭登堡 | 不萊梅| 漢堡| 黑森 |梅克倫堡-前波莫瑞 | 下薩克森 | 巴登-符騰堡| 薩爾| 北萊茵-威斯伐倫州|萊茵蘭-法耳茨|圖林根|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薩克森-安哈特 |薩克森
行政區上弗蘭肯行政區| 下弗蘭肯行政區| 中弗蘭肯行政區| 上普法爾茨行政區| 上巴伐利亞行政區| 下巴伐利亞行政區| 施瓦本行政區| 吉森| 卡塞爾| 達姆施塔特|弗萊堡行政區| 卡爾斯魯厄行政區| 斯圖加特行政區| 蒂賓根行政區| 德勒斯登| 開姆尼茨| 萊比錫
市、縣安貝格市| 安斯巴赫 | 奧格斯堡市| 阿沙芬堡市| 班堡市| 拜羅伊特市| 科堡市| 埃爾朗根市| 菲爾特市| 霍夫市| 肯普滕市| 維爾茨堡市| 魏登市| 施特勞賓市| 帕紹市| 雷根斯堡市| 羅森海姆市| 施瓦巴赫市| 施韋因富特市| 慕尼黑市| 梅明根市| 紐倫堡市蘭茨胡特| 因戈爾施塔特| 考夫博伊倫市| 安斯巴赫市| 因戈爾施塔特市| 新烏爾姆| 艾希施泰特縣| 埃伯斯貝格縣| 埃爾丁縣| 阿爾多廷縣| 奧格斯堡縣| 安斯巴赫縣| 艾施河畔諾伊施塔特-巴特文茨海姆縣| 安貝格-蘇爾茨巴赫縣| 艾夏赫-費里德貝格縣| 阿沙芬堡縣| 埃爾夫特施塔特| 因河畔米爾多夫縣| 新烏爾姆縣| 哈弗爾河畔布蘭登堡 | 科特布斯| 波茨坦| 韋茨拉爾| 奧芬巴赫| 威斯巴登| 巴登-巴登市| 弗賴堡| 海爾布隆縣| 卡爾斯魯厄| 曼海姆[地名] | 普福爾茨海姆 | 斯圖加特| 烏爾姆| 奧芬堡| 伊本比倫| 伊瑟隆| 凱撒斯勞滕| 亞琛| 許爾特| 維利希| 耶拿| 山地-多瑙縣| 比伯拉赫縣| 伯布林根縣| 博登湖縣| 布賴施高縣| 卡爾夫縣| 埃門丁根縣| 恩茨縣| 埃斯林根縣| 弗羅伊登施塔特縣| 格平根縣| 海登海姆縣| 海爾布隆| 荷亨洛赫縣| 康斯坦茨縣卡爾斯魯厄縣| 羅拉赫縣| 路德維希堡縣| 美因-陶伯縣| 內卡爾-奧登瓦爾德縣| 奧特瑙縣| 奧斯塔爾伯縣| 拉施塔特縣| 拉芬斯堡縣| 雷姆斯-穆爾縣| 萊茵-內卡爾縣| 羅伊特林根縣| 羅特魏爾縣| 羅伊特林根| 佐勒納爾布縣| 瓦爾茨胡特縣| 圖特林根縣| 蒂賓根縣| 錫格馬林根縣| 施韋比施哈爾縣| 茨維考| 奧斯納布呂克| 帕紹| 普爾海姆| 普勞恩| 榮-格拉伯菲爾德縣| 薩克森州| 施萬多夫縣| 施韋因富特縣 | 施特勞賓-博根縣| 施塔恩貝格縣| 上阿爾高縣| 薩爾布呂肯 | 施派爾| 施托爾貝格| 什未林| 施韋比施格明德| 施韋因富特| 索林根| 薩爾茨吉特| 施特拉爾松| 聖奧古斯丁| 圖林根| 特勞恩施泰因縣| 特羅伊斯多夫| 特里爾|瓦爾德納布河畔諾伊施| 外阿爾高縣| 魏爾海姆-雄高縣| 維爾茨堡縣| 文西德爾縣| 魏森堡-貢岑豪森縣| 威廉港| 翁納縣| 維爾茨堡| 伍珀塔爾| 沃爾芬比特爾| 韋塞爾| 魏布林根| 魏瑪| 沃爾夫斯堡| 維滕| 沃爾姆斯| 新明斯特| 辛德林根| 希爾登| 錫根| 新布蘭登堡| 伊爾姆河畔普法芬霍芬| 帕紹縣| 帕德博恩| 萊希河畔蘭茨貝格縣|蘭茨胡特市| 利希騰費爾斯縣| 蘭茨胡特縣| 羅森海姆縣| 羅塔爾-因縣| 林道縣| 雷根斯堡縣| 羅特縣| 雷根縣| 呂訥堡| 路德維希堡| 呂登沙伊德| 朗根哈根| 利普施塔特| 路德維希港| 呂塞爾斯海姆| 呂嫩| 羅森海姆| 雷克林豪森| 羅斯托克| 雷姆沙伊德| 林根| 拉廷根| 勒沃庫森| 呂貝克| 雷根斯堡| 賴訥| 朗根費爾德| 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 米斯巴赫縣| 慕尼黑縣| 美因-斯佩薩特縣| 米爾騰貝格縣| 慕尼黑| 馬格德堡| 門登| 明斯特| 明登| 美因茨| 馬爾堡| 門興格拉德巴赫| 米爾海姆| 默爾斯| 馬爾| 梅爾布施| 紐倫堡| 諾伊堡-施魯本豪森縣| 紐倫堡縣| 諾伊馬克特縣| 諾特霍恩| 諾伊維德| 諾伊斯| 諾德施泰特| 內卡河畔埃斯林根| 埃爾朗根-赫希施塔特| 阿恩斯貝格| 埃姆登| 埃爾朗根| 奧格斯堡| 奧伯豪森| 埃爾福特| 奧伊斯基興| 埃森| 埃施韋勒| 阿沙芬堡| 奧爾登堡| 不萊梅| 波鴻| 波恩| 巴特特爾茨-沃爾夫拉| 貝希特斯加登縣| 巴特基辛根縣| 巴姆貝格縣| 拜羅伊特縣| 巴特霍姆堡| 博特羅普| 博肖爾特| 班貝格| 比勒費爾德| 貝格卡門| 貝爾吉施格拉德巴赫| 不萊梅哈芬| 不倫瑞克| 巴登-巴登| 巴特薩爾楚夫倫| 拜羅伊特| 貝格海姆| 策勒| 多瑙河畔迪林根縣| 多瑙-里斯縣| 丁戈爾芬-蘭道縣| 達豪縣| 東阿爾高縣| 蒂申羅伊特縣| 代根多夫縣| 多特蒙德| 代特莫爾德| 杜伊斯堡| 德紹| 德爾門霍斯特| 多斯滕| 杜塞道夫| 丁斯拉肯| 德國科隆| 迪倫| 蒂賓根| 多馬根| 弗萊堡| 法蘭克福| 弗賴辛縣| 菲爾斯騰費爾德布魯克| 弗賴永-格拉費瑙縣| 福希海姆縣| 菲爾特縣| 費爾貝特| 弗倫斯堡| 菲林根-施文寧根| 菲爾特| 腓特烈港| 富爾達| 弗萊貝格
菲爾森| 哥廷根| 格拉德貝克| 格雷文布羅伊希| 蓋爾森基興| 格爾利茨| 格平根| 格賴夫斯瓦爾德| 古默斯巴赫| 格拉| 霍爾斯坦| 海德堡| 漢堡| 哈斯貝格縣| 霍夫縣| 赫滕| 哈梅爾恩| 哈根| 漢諾瓦| 哈雷| 黑爾福德| 黑爾訥| 哈姆哈廷根| 哈瑙| 哈根市| 基欽根縣| 加爾米施-帕騰基興縣| 金茨堡縣| 加布森| 居特斯洛| 基爾[德國]| 庫爾姆巴赫縣| 克羅納赫縣| 卡姆縣| 凱爾海姆縣| 科堡縣| 康斯坦茨| 科布倫茨| 克彭| 庫克斯港|肯普滕| 克雷費爾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