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宕渠太守

南宕渠太守是一種官職名稱,《起居注》有記載。

南宕渠太守,徐志本南中民,蜀立。《起居注》,本屬梁州,元嘉十六年度。《永初郡國》梁州有宕渠郡,領縣三,與此同。而無“南”字,何同。若此郡元嘉十六年度益,則何志應在益部,不詳。領縣三,戶五百四,口三千一百二十七。

科技官職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發展中,歷朝歷代都建立有龐大完備的職官系統。在眾多的職官中,有一些直接或間接與科技有關的職務。從當政者的主觀願望說,職官系統的建

立,更多是為了王權集中和穩固,國家長治久安,並非明確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然而從實際效果看,與科技相關的官職設立,對古代經濟、社會、科技的發展的確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一、古代科技官職的一般情況

要說清古代科技官職,先需對古代職官制度有一大概了解。所謂“職官”,就是古代文武百官的通稱。職官制度最早可追溯至4000年前的夏代。

據文獻記載,夏代曾設定六卿,以掌中央政務。這“六卿”是:司空(為六卿之首)、后稷(掌管農業)、司徒(掌管文化)、或大理(掌管刑獄)、共工(掌管百工建設)、虞人(掌管山澤畜牧)。可以看出,后稷、共工和虞人的職掌都與技術有關。事實上,農業生產技術、建設技術(包括建築房屋、修建溝渠)和自然資源管理都是先民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

據傳,早在夏以前的顓頊時代,就有“火正”一職,專門負責觀測“大火”(心宿二),根據其出沒來指導農業生產。後來由於氏族混戰,觀測中止,結果造成了很大的混亂。到帝堯時設立羲和之官,恢復了火正的職責,因而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周代時,職官制度進一步發展,建立起六官隸屬制度框架,分別為:天官、地官、春官、秋官、夏官、冬官,各有職掌。除周先前已有的管天文觀測、農業、畜牧的官員外,周代還建立了一整套和醫學有關的醫政組織和制度。《周禮·天官》記載:“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供醫事。”這裡所說的醫師,乃眾醫之長,掌管國家醫藥之政令。醫師之下,設有士、府、史、徒等專業人員,各有職責。

秦統一中國後,在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這“三公”之下分設“九卿”,使中央機構基本系統化,其中,“奉常”主管禮儀祭祀以及今屬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的事務,“治粟內史”掌管農業、財政以及鹽鐵專賣,“少府”掌管皇室財產、物資供應以及宗廟陵園建設等,都與科技活動有一定關係。漢代仍設九卿,且其職能大體不變,只是部分機構改名。

東漢時建立尚書台,西漢在尚書台下設立六曹,六曹成為以後近兩千年間國家六部的雛形。隋代在尚書省下設六部:吏部、禮部、兵部、都官部、度支部、工部。每部之下轄四司,每部均以第一司為本司或頭司,余為子司。這類設定沿歷千餘年,直到今天,我國中央各部其下設司,猶是古之餘緒。當然,歷代在各部之下設司的名稱時有不同,數目到明清後也有變化。

唐初定六部名稱“”,一直沿用到清末,其間只有短期改動。

除了六部之外,隋唐以後各朝往往還有一些新設的與部同級的中央一級行政機構。例如,隋唐有“五監”:“國子監”主管學校教育;“少府監”主管手工業製作;“將作監”管宮廟工程修建;“軍器監”管武器與軍用品的生產;“都水監”管河渠水利,這些都與科技有一定關係。

大體說來,到明清時,科技管理與工程技術有關的歸“工部”;與農學有關的歸“戶部”;與天文學有關的歸“欽天監”;與醫學有關的歸“太醫院”;與算學有關的歸“國子監”。進入民國,情況發生變化,科技管理機構開始向西方靠攏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