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索動物門

半索動物門

半索動物門介於非脊索動物與脊索動物之間的一個門,其主要特徵是具有背神經索、腮裂和口索,全世界現生種不到100種,均為海生,營底棲生活。

基本信息

半索動物門

正文

動物界的1門,分類地位僅次於脊索動物門。以腸體腔法形成體腔,因口腔背側向前方吻部突出一個小盲管,有些學者稱它為口索認為相當於脊索構造而得名。全世界現生種不到100種,均為海生,營底棲生活。
形態 體呈蠕蟲形或甕狀,營個體自由生活,或群體固著生活。體腔和身體均區分為吻,領和軀幹 3部分。具有表皮神經系統中樞──位於領部的領神經索和軀幹部的背、腹神經索。通常具有能收縮的圍心囊的循環系統。無典型腎。具特有的口索或稱吻盲管。大多數種具成對鰓裂。觸手腕有或無。
生殖與發育 羽鰓類以無性出芽生殖;頭盤蟲個員居於共室之中,以匍匐莖方式聚集成群,個員之間無有機聯繫;一般是雌雄異體,通常是行直接發育(其中的一個種行間接發育,其幼蟲相似於內肛類的幼蟲);腸鰓類的原始種類行直接發育,較高等的種類行間接發育,經過柱頭幼蟲期再發育為成蟲。
分類 現生半索類包括3個綱:
腸鰓綱(Enteropneusta) 俗稱柱頭蟲,營個體生活,蠕蟲形,具有直的消化管和多數鰓裂,無觸手腕,在吻盲腸腹面具膠質支持物──吻骨骼。雌雄異體。多為穴棲(棲於“U”形穴道中),以藻類、原生動物等為食。自潮間帶至深海均有分布,以潮間帶或潮下帶種類較多。本綱動物約有70餘種,占半索動物的大多數較為常見。中國已報導的共有6種,如多鰓孔舌形蟲。在黃海、渤海和南海均有。
羽鰓綱(Pterobranchiata) 包括頭盤蟲、桿壁蟲和無管蟲3屬,是群小形的半索動物。營聚生或群體生活,軀幹呈囊狀,具“U”形消化管和具1對觸手腕(桿壁蟲)或4~9對觸手腕(頭盤蟲和無管蟲)。無吻骨骼。雌雄異體或無性生殖。此類動物在 600米以內的海底營底棲生活或附於海綿、苔蘚蟲、水螅及珊瑚等群體上附著生活。羽鰓類動物是較為罕見的半索類動物,只有20種左右,其中頭盤蟲占多數,約10餘種,在中國尚未發現。
Planctosphaeroidea綱 幼蟲蟲體透明、呈球狀。體表具有一些弧形分支纖毛帶,其“U”形消化管,具帶膠質的體腔囊,生活在深海。這類動物的成蟲尚未發現。
由於半索動物與棘皮動物都是後口動物,中胚層由原腸凸出而成,腸鰓類的柱頭幼蟲和棘皮動物的羽腕幼蟲或耳狀幼蟲極其相似。此外,吻、領內腔酷似棘皮動物的水管系的發生狀態。所以一般認為它們可能是由同一原始祖先分化而來。該門動物除了在結構上具有神經系統的腹神經索和循環系統的開放類型是屬於無脊椎動物的類型外;還有一些特徵與脊索動物的原始類相似,即具:①由內胚層形成的口索,②位於口索背面的領神經索,③咽鰓裂。因此該門動物實是研究動物進化的重要環節,從它的分類地位上看,學術上頗具重要意義。
參考書目
張璽、梁羨圓:中國海腸鰓類一新種──多鰓孔舌形蟲,《動物分類學報》季刊,科學出版社,北京,1965/2 (1)。梁羨圓:中國海潮間帶腸鰓類的研究,《海洋科學集刊》(22), 1984。

配圖[1]

相關連線

動物界三十四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