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頭盤蟲是一種生活在潮間帶或是淺水區的海洋生物,是海洋生物附著在石塊上後慢慢生長逐漸形成的,而不是石頭長出的頭髮。初步認定它是一種固著生活的高等無脊椎動物,屬於半索動物門、羽鰓綱、頭盤蟲科、頭盤蟲屬、直管頭盤蟲亞屬。
分布範圍
頭盤蟲是一種較為低等的海洋動物,很少出現在中國海域,多數分布在南極周圍海域。
基本構造
頭盤蟲的的基本構造是,蟲體附在石頭或者貝殼上,然後蟲體的分泌物,形成一根細細的管子,這管子就是“白髮”,“髮根”就是蟲體頭部。它附著在石頭、貝殼的基質上,而在它的蟲體前面頭部有個像圓盤子一樣的構造,所以叫頭盤蟲。
科學鑑定
2005年,在“全國奇石文化展”上,一塊同樣的“白髮石”,第一次引起學界對“白髮魔石”的關注。學界把這種石頭叫“生髮石”。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科研人員,曾對“生髮石”進行揭秘。
專家發現,這種“頭髮”能燃燒,說明不是化石。其次,通過切片發現,這頭髮是空心的,證明不是海洋植物。因為如果是海洋植物的話,首先它應該有顏色,如果沒有顏色的話,那么它必定是經過淡水洗了、太陽曬了以後,才會變成白色。專家在檢查後發現,這塊石頭的色素細胞早已被破壞,毛髮已經不是本身的顏色了。
海洋研究所有關專家對“生髮石”的髮狀物採取放大鏡檢查、切片和脫鈣等一系列檢測手段,查對了全世界已有的相關動物學文獻,對比相應動、植物標本及有關資料記錄,初步判定附著在“生髮石”上的髮狀物是一種生活在潮間帶或淺水的海洋生物慢慢生長逐漸形成的。與此同時,也沒有發現構成海洋植物的細胞結構的存在,也就排除了長頭髮的石頭是海洋植物的推測。
專家通過大量國際資料檢索、種屬標本比對和對其外部管形態的詳細觀察,鑑定這“頭髮”是一種新的物種———定名為多板直管頭盤蟲。半索動物的軀體已有脊索的雛形,是介於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之間的動物類群,它的研究對整個動物界的進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生長環境
對於這個石頭的形成,專家是這樣解釋的,這塊石頭經淺水沖刷多年形成卵石後,被衝到較深海洋之中,由於沒有了大的波浪沖刷,海洋動物頭盤蟲開始附著在上面生長,這種細管狀動物以海洋中微小生物為食,頭盤蟲就開始附在上面生長。
“白髮”離開海洋之後,還能生長的原因,可能是頭盤蟲的管子裡頭,還殘留有水分或者營養物質,在有水的情況下,“發梢”還能繼續長,但是隨著水被消耗,大環境沒有了,它也就不能夠再生長了。而生物體本身都是由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質組成的,當它脫水之後就變得乾燥,這樣就可以像木炭那樣燃燒了。
據悉,“生髮石”原產於台灣海峽的台灣島南西側。20世紀60年代,一度風靡台灣石壇,被稱為“毛髮石”。之後逐漸淡出石界,沉寂多年。近年被台灣石商帶入大陸銷售,才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