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別名:沙柳
英名:sand willow
學名:Salix psammophila C.Wang etC.Y.Tang
性狀和分布
楊柳科柳屬多年生灌木。高2~3m,小枝帶紫色,無毛。葉條形或條狀披針形,長3~8cm,寬2~4mm。
喜光、耐寒、抗風沙、耐輕度鹽鹼,是乾草原典型中生性大灌木,分布於低山、平原、河流兩岸及地下水位較高的固定、半固定沙丘上。
當年枝初被短柔毛,後幾無毛,上年生枝淡黃色,常在芽附近有一塊短絨毛。葉線形,長4-8厘米,寬2-4毫米(萌條葉長至1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疏鋸齒,上面淡綠色,下面帶灰白色,幼葉微有絨毛,成葉無毛;葉柄長約1毫米;托葉線形,常早落(萌枝上的托葉常較長)。花先葉或幾與葉同時開放,花序長1-2厘米,具短花序梗和小葉片,軸有絨毛;苞片卵狀長圓形,先端鈍圓,外面褐色,稀較暗,無毛,基部有長柔毛;腺體1,腹生,細小;雄蕊2,花絲合生,基部有毛,花葯4室,黃色;子房卵圓形,無柄,被絨毛,花柱明顯,長約0.5毫米,柱頭2裂,具開展的裂片。花期3-4月,果期5月。
本種的葉形與黃柳S.gordejeviiY.L.ChangetSkv.相近,但黃柳的枝、葉始終無毛,葉緣具粗腺齒,秋季常外卷,花絲2,離生,蒴果無毛,而本種的枝、葉初期常有微絨毛,葉緣疏淺齒,不反卷,花絲合生成單體;蒴果密被絨毛。另外,本種也容易與細枝柳S.gracilior(Siuz.)Nakai相混,但本種葉為線形,上下幾等寬;花柱明顯,而後者葉常上部較寬;花柱很短至缺。
為中國特有種,產於內蒙古及陝北地區。產陝西、內蒙古、寧夏、山西等省區。抗風沙,不擇土宜,繁殖容易,各地常作固砂造林樹種。模式標本采自寧夏鹽池縣。寧夏、甘肅、新疆有引種栽培。
其嫩枝葉是牛、山羊、綿羊、駱駝的優質飼草。乾枝葉各種牲畜均喜食。在毛烏素沙地,每公頃可產乾枝葉1 800~2 250kg。北沙柳含粗蛋白質、粗脂肪較高,粗纖維低,胺基酸含量與禾草相當,胡蘿蔔素37~75mg/kg。
楊柳目百科
楊柳科柳屬植物
該屬通常灌木或喬木,無草本。本屬全球已知約500種,主產北半球的溫帶地區,我國約200種,各省均產。本屬植物生長迅速,木材大部質輕而柔,主要製造小木器和燒炭用,有些種類的木炭為製造火藥的原料;其枝條大部可編籃和家具;皮部含單寧酸和柳酸,供工業用或藥用;還常作固堤、護岸、防沙,庭園觀賞與行道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