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柳
拼音:
【學名】 Salix purpurea
【英文名】Salix integra Linn.
【別名】 柳條、綿柳、簸箕柳、笆斗柳、紅皮柳
【科】 楊柳科Salicaceae
【屬】 柳屬Salix
形態特徵
灌木,高1-3米。樹皮灰綠色。小枝淡黃色或淡紅色,無毛,有光澤。芽卵形,尖,黃褐色,無毛。葉近對生或對生,萌枝葉有時3葉輪生,橢圓狀長圓形,長2-5厘米,寬1-2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圓形或微凹,全緣或上部有尖齒,幼葉發紅褐色,成葉上面暗綠色,下面蒼白色,中脈褐色,兩面無毛;葉柄短 或近無柄而抱莖。花先葉開放,花序長1-2 (2.5)厘米,基部有小葉;苞片倒卵形,褐色至近黑色,被柔毛,稀無毛;腺體1,腹生;雄蕊2,花絲合生,無毛;子房長卵圓形,有柔毛,幾無柄,花柱短,柱頭小,2-4裂。蒴果長2-3毫米,有毛。花期5月,果期6月。
枝: 小枝無毛。芽卵形,黃褐色,無毛。
葉: 葉近對生或對生,萌枝葉有時3葉輪生,橢圓狀長圓形,長2-5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圓或微凹,全緣或上部有尖齒,幼葉帶紅褐色,老葉上面暗綠色,下面蒼白色,中脈褐色,兩面無毛;葉柄短或近無柄而抱莖。
花: 花先葉開放,花序對生,稀互生,長1-2(2.5)厘米,基部有小葉;苞片倒卵形,被柔毛,稀無毛;腺體1,腹生;雄蕊2,花絲合生,無毛,花葯紅紫色;子房長卵圓形,有柔毛,幾無柄,花柱短,柱頭小,2-4裂。
果: 蒴果長2-3毫米,有毛。
生長環境
杞柳喜光照,屬陽性樹種。光照不足,生長不好。
杞柳喜肥水,抗雨澇,以在上層深厚的砂壤土和溝渠邊坡地生長最好,所以應選擇沙壤土、河灘地以及近水的溝渠邊坡等肥沃的地方種植。肥水條件好,枝條生長旺盛,可以正常生長20~30年。在乾旱瘠薄土地條件下,枝條生長細弱矮小,壽命縮短。在淺積水2~3個月的不利條件下,仍能正常生長。
杞柳主根少而深,發達的主根可深達1.2米,側根比較發達,多集中在0.3米以上土層中。對防風固沙,保持水土,保護河岸、溝坡、路坡具有一定作用,是固堤護岸的好樹種。
杞柳耐鹽鹼性能較差,土壤含鹽量如超過0.3%,則枝條生長減弱。
生於山地河邊、濕草地、草甸、溝邊、灌叢中、河灘、林緣、林緣河邊、林中、林中濕地、路邊、平原、山谷、山脊濕地、山坡、山坡濕地、濕草甸、濕地、石地、鐵路邊、溪邊、陽坡、沼澤化草甸邊。
分布情況
產山東、河北燕山部分、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東部及東南部。生於山地河邊、濕草地。蘇聯東部、朝鮮、日本也有分布。
品種
杞柳的主要品種有大白皮,紅皮柳和青皮柳等:
1、大白皮:皮白色。生長快,枝條長,粗細勻稱,節間長,成熟後枝條皮呈栗色,剝皮後潔白美觀,綿軟柔韌,品質最好。
2、紅皮柳:枝條鮮紫紅色,節間短,葉柄紅色,髓心小,質量次於大白皮。
3、青皮柳:枝條青綠色,葉片長而大,生長快,產量高。枝條髓心小。質脆、品質較差。
產地分布
國內分布於東北地區及河北燕山。
品種分類
歐杞柳Salix caesiaVill.
沙杞柳Salixkochiana Trautv.
塔城柳Salix tarbagataicaChang Y. Yang
栽培技術
栽植方法
杞柳在濟陽縣主要是插條種植。插條方法簡便易行,成活率高。見效快。插條種植按季節又分為春季和雨季兩種。春季種植,至冬季將條子窖藏起來,春季解凍後扦插種植,雨季插條種植即雨季用鮮條插條種植。主要在每年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宜在大雨過後連陰天,選擇木質化程度好的條子扦插種植。其缺點是條子利用率低,成本較高。但由於雨季土壤和空氣濕度大,易成活,如管理得好,成活率可達80%以上。
杞柳的栽植方式主要有兩種:條糧間作和邊坡種植。一是條糧間作,即在農田裡每隔20~30米(即帶間距)種一杞柳帶,杞柳帶中按穴種植,每穴插條3~4根為好。二是邊坡栽植,主要是在靠近水源的河道、溝渠、堤岸道路旁邊坡上進行栽植,這些地方土層深厚肥沃,適宜杞柳生長,一般條子可長達2.5~3米以上,一墩產條5~10千克。
杞柳春季或雨季栽植,均選用一年生,莖粗1厘米左右的條子為宜,芽子要飽滿,條子要健壯、無病蟲害。扦插前,將條子剪成20~25厘米長的枝段,剪口不能劈裂,上口剪成平口,下邊剪成馬耳形,剪口下第一個芽子距剪口不要太近,以利扦插和提高成活率。雨季栽植,選用木質化好的條子,將枝條上的葉片櫓去,注意不要傷害芽,然後按要求將枝條剪成段,隨剪隨進行扦插。扦插時要使第一個芽微露出地面,插後要隨即踏實保墒。氣適宜,插後一般3~5天即能發芽。如遇大雨要及時排澇,以防爛條,影響成活。
撫育管理
杞柳系多年生灌木,一次種植多年割條收益。因此要想獲得連年高產,必須加強撫育管理。除加強肥水管理、松上鋤草和排澇外,最重要的是平茬、養茬、拿杈。
平茬、養茬:杞柳栽植當年能生長5~根枝條,當年不進行平茬,保留2~3根條子,以擴展叢冠,其餘條子除掉。第2年到第3年,保留3~4根條。三年後,開始割條,一般在立冬前後將杞柳條齊地面割掉,割後留茬不宜太高,此後,每年進行割條1~2次。杞柳條經過幾年連續割條,根茬逐年提高,致使條子萌條少,長勢弱。因此,每隔7~8年必須削茬一次。即用斧頭將妃柳老茬齊地面削平,以恢復長勢和提高條於質量。
拿杈:當年生長的把柳條,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易萌發生、長成二次枝即杈子,生杈後既不利於條子長高,又影響條子光滑度。為此,要及時進行拿杈。拿杈需在杈子木質化前進行。
收穫儲存
杞柳條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晴朗天氣進行收割。要掌握隨割條隨剝皮。剝皮前要準備用木棍做成的夾子,先把枝條下頭剝開一點皮,放在夾子裡,然後由粗頭向細頭抽拉,得白條。剝後及時曬乾,曬乾後的枝條按粗細分級成捆,貯藏。貯藏期間嚴防煙燻、受潮,以免枝條發霉變色。
中國杞柳之鄉--郯城
郯城柳編是郯城的傳統工藝品。是山東省有名的工藝品,曾獲山東省工藝百花獎第一名,一九八三年獲國家經貿部榮譽證書。以郯城的沙墩鎮、黃山鎮、勝利鄉等生產地,因而具有“中國杞柳之鄉”的稱譽(一九八九年五月,在北京被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織委員會授予),是全國最大的杞柳生產和製作基地。生產工藝始於元末明初,迄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據民風文獻所載,沂、沐兩岸之植柳,緣於築堤防院之需,柳製品之興起緣於十七世紀未葉沂、沐岸遍植柳林。明末清初,柳編業興旺。
郯城柳編製品,原料以棉柳(又稱南柳、白柳)、山紅柳、煮柳和帶皮柳為主,以藤、竹、草、鐵、皮等原料為輔,採用手工、半手工製作。柳製品款式新穎,種類繁多,有10大系列4000多個品種,計有桌、椅、櫥、櫃、屏風等家具裝飾系列320個品種;花籃系列860個品種;果品籃系列680個品種;筐系列520個品種;洗衣簍系列480個品種;旅遊休閒系列330個品種;寵物籃系列378個品種,綠化用品系列240個品種;柳條系列138個品種。
楊柳目百科
楊柳科柳屬植物
該屬通常灌木或喬木,無草本。本屬全球已知約500種,主產北半球的溫帶地區,我國約200種,各省均產。本屬植物生長迅速,木材大部質輕而柔,主要製造小木器和燒炭用,有些種類的木炭為製造火藥的原料;其枝條大部可編籃和家具;皮部含單寧酸和柳酸,供工業用或藥用;還常作固堤、護岸、防沙,庭園觀賞與行道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