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北京市朝陽區金盞國小始建於1951年春,校名為“通縣九區金盞中心國小”。1968年與雷莊、小店兩所國小合併。2001年又與馬坊國小合併。建校以來學校注重教書育人,注重素質教育。使學生“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升學率連年100%,並於1994年3月通過了市級農村中心校達標驗收工作。
1990年以後,學校建立了多媒體、計算機、自然、音樂、美術等6個專用教室。與此同時,學校非常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從93年至98年經過五年的努力,終於建成了“三季有花,四季長綠”,的花園式校園。曾分別於1994年榮獲農村局頒發的“綠化先進單位”和1998年獲北京市“綠化先進單位”的光榮稱號。
辦學理念
以師生共同發展為本,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學會學習 學會自理 學會做人”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要把自己塑造成一個適應現代社會發展,迎接未來挑戰的新型人才。要求學生樹立高遠的志向、打下紮實的基礎、提升全面的素質、突出明顯的特長。
辦學目標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現以設施標準化、管理規範化、教師專業化、學生合格加特長的辦學方向。“四校”及釋義
校訓
“文明、健美、勤奮、向上”八字訓辭將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高度概括,同時是學校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的具體體現。它體現著金盞國小的一種精神。文明: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品質。學校力求通過環境、師表的作用,影響教育學生,使他們形成的行為習慣,說文明話,做文明事。
健美:健康是一個人必備的基本素質,包括身體和心理兩方面。通過開展豐富的活動,提高學生們的健康意識和鍛鍊的自覺性,引導他們追求真正的美。
勤奮:學習是學生階段的主要任務,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夠很好地完成,勤奮是唯一途徑,無其他途徑可尋。牢記“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做舟。”
向上:是一種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學校教育和引導學生從小形成積極向上的品格。
“文明、健美、勤奮、向上” 八字訓辭為學生的整個人生奠基。
校徽
校徽釋義:校徽中間由:水滴、溫榆河、太陽、人形構成,外圈是金盞花的形狀,代表金盞國小學校。
1.明朗的色塊和“金盞花” 形,體現了德育教育的這一豐富的品牌資源。
2.“人形”--突出了學校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和“百年樹木、十年樹人”的精神。
3.“水滴”、“溫榆河”(綠色河道)、“金盞花”--我們生長在溫榆河畔,每位同學既像小水滴,又似一朵金盞花,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在知識的長河之中遨遊,學生們在老師的哺育下,吸收養分茁壯成長。
4.中國-是東方升起不落的太陽,整個圖形呈向上態勢,寓意著金盞國小學校依託豐富的教育資源,不斷探索、不斷完善、向更高、更遠的目標邁進。
紅色——健康、向上 綠色——生命、希望
黃色——活潑、愉快 藍色——安靜、文教
校旗
校旗釋義:紅色的底,象徵著我們是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進行的教育事業,培育祖國建設的接班人。左上方配以校徽圖案,顯現出我們的教育特色,下配黃色莊重而大方的校名,象徵光明美好的未來。
校歌
李萬祥詞 孫啟金曲我們是祖國的新一代,生長在溫榆河畔,黨的雨露來哺育,金盞國小是搖籃,老師象慈祥的媽媽,同學如兄弟一般, 文明、健美、勤奮、向上,手挽手肩並肩,奔向明天, 文明、健美、勤奮、向上昂首闊步向前。
文化景觀
影壁”正面寫著:“上善若水 厚德載物”這八個字令人深思。上善若水”語出《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厚德載物 出處:《易經》 釋義:舊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擔重大任務。大意:人有聰明和愚笨,就如同地形有高低不平,土壤有肥沃貧瘠之分。以厚德對待他人,無論是聰明、愚笨還是卑劣不肖的都給予一定的包容和寬忍。
上善若水和厚德載物兩個詞語所蘊含的意義是一樣的,故大家常把這兩個詞語放在一塊使用。這也正體現了我校以人為本的發展觀。從而這也直接切入到我們的人文文化主題“水文化”,這是我們學校的教育特色。
“影壁”背面:金黃黃的字躍入眼底:“學會學習 學會自理 學會做人”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要把自己塑造成一個適應現代社會發展,迎接未來挑戰的新型人才。要求學生樹立高遠的志向、打下紮實的基礎、提升全面的素質、突出明顯的特長。
北京國小名錄(二)
北京是一個文化古城,文化底蘊是根深蒂固。國小的名字在北京也是不計其數。我們來看看北京國小的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