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唐景雲三年(712年),在唐與契丹、奚等之戰中,幽州大都督孫佺率軍進攻奚與契丹,於冷陘(今內蒙古巴林右旗西北壩後)被殲的作戰。因戰敗依附於東突厥的奚部,於景雲元年(710年),掠漁陽(今天津薊縣)、雍奴(今天津武清縣西北)等地。此時幽州大都督薛訥與燕州(治今北京順義縣)刺史李進有隙,睿宗遂徙薛訥為并州長史,另以左羽林將軍孫佺為幽州大都督。三年六月孫佺到幽州(治薊縣,今北京城西南)後,急於收復被前契丹攻占的營州,即率左驍衛將軍李楷洛、左威衛將軍周以悌發步兵2萬,騎兵8000,分為三路進攻奚與契丹。將軍烏可利諫阻:道險而天熱,孤軍遠襲,前往必敗。孫佺不納,令楷洛率騎兵4000為前鋒,自率主力繼後,向北開進。二十二日進至冷陘地區,與奚酋李大酺所率8000騎兵相遇,楷洛部初戰失利。孫佺怯懦,不敢救援,引兵欲退。奚軍乘機反擊,唐軍大敗。孫佺依山結為方陣,以求自固。大酺遣使責備孫佺。孫佺謊稱“奉敕來招慰”,誣說楷洛不受節度而戰,並悉軍中帛萬餘段和紫袍、金帶等物贈於大酺,以示和好。大釃請孫佺還師,勿相驚憂。唐軍撤退時,將士恐懼,部伍不整。大酺乘勢揮軍追擊,唐軍潰敗。佺與以悌被俘,獻於東突厥被斬。僅李楷洛、烏可利脫險而歸。
主要點評
此戰,奚酋李大酺指揮靈活果斷,善擇戰機,乘唐軍初戰失利、孤立無援、懼殲欲退和退卻混亂之機,以快速機動之騎兵,適時反擊、追擊,是以獲勝。孫佺不顧天時地利,孤軍遠出,又不採納部將意見,終致全軍覆沒。
唐朝戰爭列表
霍邑之戰 | 唐朝統一戰爭 | 淺水原之戰 | 柏壁之戰 | 唐與突厥戰爭 | 洛陽、虎牢之戰 | 虎牢之戰 | 唐平蕭銑之戰 | 洺水之戰 | 靈州之戰 | 下博之戰 | 唐滅劉黑闥之戰 | 唐與吐蕃戰爭 | 岷州之戰 | 唐滅輔公祏之戰 | 五隴坂之戰 | 玄武門之變 | 涇陽之戰 | 唐滅東突厥之戰 | 唐擊吐谷渾之戰 | 松州之戰 | 唐滅高昌之戰 | 唐擊薛延陀之戰 | 唐擊焉耆之戰 | 唐與高麗戰爭 | 安市城之戰 | 唐滅薛延陀之戰 | 唐攻龜茲之戰 | 唐滅西突厥之戰 | 唐滅百濟之戰 | 唐與契丹、奚等之戰 | 平壤之戰 | 天山之戰 | 白江口之戰 | 唐滅高麗之戰 | 大非川之戰 | 青海之戰 | 裴行儉破西突厥之戰 | 朔州、黑山之戰 | 裴行儉攻伏念之戰 | 雲州之戰 | 骨篤祿攻唐之戰 | 武則天平李敬業之戰 | 兩井之戰 | 唐諸王反武后之戰 | 安西之戰 | 素羅汗山之戰 | 黃獐谷之戰 | 東硤石谷之戰 | 天門嶺之戰 | 冷陘之戰 | 灤水谷之戰 | 武街之戰 | 瓜州之戰 | 石堡城之戰 | 唐攻契丹之戰 | 積石軍之戰| 唐擊小勃律之戰 | 恆羅斯之戰| 唐與南詔戰爭 | 唐平安史之亂 | 范陽起兵 | 安軍攻占東都之戰 | 郭子儀擊叛軍之戰 | 常山之戰 | 雍丘之戰 | 九門之戰 | 嘉山之戰 | 靈寶之戰 | 陳濤斜之戰 | 寧陵之戰 | 春太原之戰 | 睢陽之戰 | 唐收復兩京之戰 | 河東之戰 | 唐收復長安之戰 | 唐收復洛陽之戰 | 河陽之戰 | 唐再奪東京之戰 | 唐滅史朝義之戰 | 邠州之戰 | 奉天、靈台之戰 | 靈、宜、鹽、百之戰 | 劍南、西川之戰 | 臨洺之戰 | 洹水之戰 | 魏州之戰 | 涇原兵變 | 奉天之戰 | 貝州之戰 | 李晟收復長安之戰 | 河中之戰 | 汧城之戰 | 神川之戰 | 維州之戰 | 唐破吐番維州之戰 | 蔡州之戰 | 唐平劉稹澤潞之戰 | 交趾之戰 | 龐勛起義 | 成都之戰 | 王仙芝起義 | 唐末農民戰爭 | 黃巢轉戰中原之戰 | 黃巢南下福州之戰 | 信州之戰 | 黃巢攻東都之戰 | 黃巢攻長安之戰 | 唐奪長安之戰 | 唐滅大齊之戰 | 安史之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