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

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

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內蒙古自治運動的革命民眾團體,同時又是一個團結內蒙古各族各階層的統一戰線性質的組織,在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以前還代行政權職能。

成立

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成立於1945年11月,烏蘭夫為執行委員會主席兼常委會主席。

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內蒙古自治運動的革命民眾團體,同時又是一個團結內蒙古各族各階層的統一戰線性質的組織,在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以前還代行政權職能,是個半民眾半政權性質的組織,實際是當時內蒙古民族解放鬥爭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過渡到內蒙古自治政府的一個橋樑。

沿革

抗戰勝利後,中國共產黨全面開展了在內蒙古的民族工作。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8月23日,中共中央向晉察冀中央局發出《關於內蒙工作方針》,指出內蒙古在戰略上的重要地位及在內蒙古地區實行區域自治的基本方針,將實際工作權交給了晉察冀中央局及晉綏分局。晉察冀中央局及烏蘭夫等同志,根據內蒙古的具體情況,決定建立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領導內蒙古的自治運動。

烏蘭夫率奎璧、克力更等一批蒙古族幹部來到晉察冀解放區政治中心張家口,具體負責內蒙古民族工作。10月23日,中共中央致電晉察冀中央局,相當具體地指明了當前開展內蒙古民族工作的方針:"內蒙在戰略上具有極重要的地位。適當地解決內蒙古民族問題,不僅關係內蒙民族本身的解放,而且能夠建立我黨我軍鞏固的後方";"對內蒙古的基本方針,在目前是實行區域自治。……放手發動與組織蒙古人的地方自治運動,建立自治政府,準備建立內蒙古自治籌委會的組織,統一各盟旗自治運動的領導"。

1945年11月6日,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籌備委員會在張家口組成。11月26日,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成立大會在張家口遠來莊禮堂隆重召開。內蒙古各盟旗代表共79人參加大會。晉察冀中央局暨晉察冀軍區代表劉瀾濤、晉察冀邊區參議會議長成仿吾、察哈爾省政府主席張蘇致詞祝賀。大會由烏蘭夫主持,烏蘭夫在開幕詞中指出,自治運動聯合會的成立"標誌著今天的內蒙古,在中國共產黨的熱忱援助之下,已經開始獲得了解放,並且正在向著全內蒙地方自治的方向邁進。"並強調蒙古民族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才能求得徹底解放。烏蘭夫在大會報告中還宣布,自治運動聯合會是"內蒙民族徹底解放之組織者和領導者,是發動內蒙民眾運動之最高統一之領導機關,也是建設內蒙古民主政府必經之橋樑。"大會還通過了聯合會《會章》、《大會宣言》、《大會公報》和《給毛主席朱總司令的致敬電》等。與會代表選舉產生了25名聯合會執行委員會委員,其中:烏蘭夫、奎璧、克力更、包彥、烏力吉那仁、索德那木扎木綽、烏蘭等11人當選為常務委員。烏蘭夫當選為執委會主席兼常委會主席併兼任軍事部長,劉春任秘書長,奎璧任組織部長,克力更任宣傳部長,索德那木扎木綽任青年部長,烏蘭任婦女部長。1946年9月,執行委員會常委會增至26人。

經自治運動聯合會派出幹部分赴各地開展工作,陸續建立了各盟旗聯合會分會和盟旗民主政權。在察哈爾盟,先後建立了9個旗支會、67個蘇木支會,發展會員達4000餘名。1946年3月,召開全盟人民代表大會,建立了盟人民政府和自治運動聯合會盟分會。陳炳宇和色伯克扎布、哈斯瓦其爾當選為正副盟長;蘇劍嘯任盟分會主任,拉木扎布任副主任。在錫林郭勒盟,各旗、蘇木也普遍建立起支會或小組,發展會員六千餘人。3月,各旗代表會議選舉產生了錫林郭勒盟政府,松津旺楚克任盟長,陳炳宇(由潮洛蒙代理)任副盟長。4月,建立了盟分會,阿拉坦瓦其爾任分會主任(後由奇峻山接任)。在巴彥塔拉盟和烏蘭察布盟解放區,也分別組建了聯合會分會,奎璧任烏盟分會主任,李文精任巴盟分會主任。

結局

1945年底,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委派劉春、克力更及東部區出身的幹部包彥、烏蘭、孔飛等組成東蒙古工作團,前往內蒙古東部開闢工作,並與東蒙古自治運動取得聯繫。在冀熱遼解放區黨政軍負責人的指導和幫助下,與受東蒙自治政府領導的白雲航等一起在赤峰組建了自治運動聯合會卓索圖盟分會,白雲航任主任,孔飛任副主任,烏蘭、金起銑等任委員。

盤點當代中共組織機構(一)

革命根據地是中國革命的搖籃,走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典範,開闢了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新道路。
湖南人民軍政委員會
平原軍區
鄂豫皖邊區剿匪指揮部
湖南軍區
河北軍區
甘肅行政公署
浙江軍區
綏遠軍區
皖南軍區
瓊崖縱隊夏季攻勢前線指揮部
中共陝北特別委員會
湖北軍區
陝北行政公署
瓊崖工農紅軍總司令部
中原臨時人民政府
瓊崖縱隊春季攻勢前線指揮部
皖北軍區
中共陝東特別委員會
晉南行政公署
錦州軍區
嫩江軍事部
松江軍事部
吉林軍事部
龍江軍事部
中共晉南工作委員會
合江軍事部
內蒙古軍區
華東支前委員會
魯中南支前委員會
瓊崖縱隊秋季攻勢前線作戰指揮部
中共瓊崖特別委員會
晉中軍區
中共晉中區委
魯中南區行政公署
魯中南軍區
中共魯中南區委
豫西軍區
陝南軍區
江淮軍區
中共臨汾工作委員會
中共湘東特別委員會
華北聯合行政委員會
中共中央華北局
豫陝鄂軍區
中共湘鄂贛邊特別委員會
桐柏軍區
江漢區行政公署
鄂豫軍區
皖西軍區
北嶽軍區
鄂豫區行政公署
中共鄂豫區委員會
中共瓊崖區委員會
魯中區支前司令部
中共中央後方工作委員會
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
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
中共湘西北特別委員會
山東省人民政府海防辦事
華東軍區海防司令部
中共華東局海防委員會
豫皖蘇軍區
冀熱察軍區
冀察熱遼軍區
察哈爾軍區
鄂西北區行政總署
山東省支援前線委員會
鄂西北軍區
東北各省行政聯合辦事處
中共鄂西北區委員會
中共鄂皖地方委員會
遼南軍區
遼吉軍區
牡丹江軍區
鄂東保全軍區
嫩南軍區
吉東軍區
安東軍區
合江軍區
南滿軍區
東滿軍區
熱河軍區
遼西軍區
三江軍區
遼寧軍區
冀東軍區
松江軍區
龍江軍區
嫩江軍區
遼北軍區
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
中共合江省工作委員會
中共松江省工作委員會
東北人民自治軍東滿臨時指揮部
黃麻起義行動指揮部
中共黃安麻城區特別委員會
中共濱江地區工作委員會
中共江漢區委員會
江漢軍區
鄂東軍區
中共鄂東區委員會
綏蒙軍區
雁門軍區
呂梁軍區
中共雁門區委
中共呂梁區委
中共中央東北局
晉冀魯豫軍區
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
中共鄂豫皖中央局
中共蘇浙區委
魯中區行政主任公署
湘鄂贛軍區
中共浙西區委
中共蘇南區委
湘鄂贛邊區行政公署
中共湘鄂贛邊區臨時委員
中共綏蒙區委
新四軍蘇浙軍區
冀熱遼軍區
冀晉軍區
鄂豫皖湘贛軍區
鄂豫皖湘贛邊區行政公署
中共鄂豫皖湘贛邊區委員會
冀察軍區
中共冀察區委
中共冀晉區委
濱海行政主任公署
膠東區行政公署
渤海區行政主任公署
渤海軍區
中共渤海區委
中共太行區委
中共冀中區工作委員會
中共北嶽區工作委員會
山東省戰時行政委員會
冀熱邊行政公署
中共濱海區委
皖江軍區
鄂東革命委員會
蘇南行政公署
中共廣東省臨時工作委員
蘇北軍區
淮北軍區
中共塞北區工作委員會
中共中央太行分局
魯中軍區
山東軍區
中共晉綏分局
第三戰區三北游擊司令部
膠東行政主任公署
魯中區行政聯合辦事處
中共中央總學習委員會
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部
中共湘西南特別委員會
清河軍區
廣東軍政委員會
淮北蘇皖邊軍區
中共晉西南工作委員會
中共中央調查研究局
鹽阜軍區
中共鹽阜區委
中共淮海區委
中共江南區委
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華中分會
中共湘西特別委員會
豫鄂邊區行政公署委員會
蘇中軍區
江南行政委員會
淮海軍區
蘇北行政委員會
中共蘇中區委
中共冀魯邊區委
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
中共北嶽區委
清河行政主任公署
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冀北辦事處
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總指揮部
蘇北臨時行政委員會
冀魯邊軍區
中共清河區委
魯南軍區
瓊崖東北區抗日民主政府
中共蘇北區委
中共陝甘寧邊區中央局
豫鄂邊區軍政聯合辦事處
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聯合辦事處
中共南華安特別委員會
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
太岳軍區
太行軍區
江抗東路軍政委員會
江抗東路指揮部
魯西行政主任公署
中共魯南區委
冀魯豫軍區
中共魯中區委
冀中行政主任公署
晉西北新軍總指揮部
晉西北軍政委員會
中共晉西區委
晉西北行政公署
中共晉豫區委
中共太南區委
中共太岳區委
中共蘇皖區委
鄂西革命委員會
豫皖蘇邊區聯防辦事處
中共東江特別委員會
魯西軍區
山東軍政委員會
山東第一區軍政委員會
山東省第一軍區
中共山東第一區委中共蘇皖邊區委
江抗東路司令部
中共鄂西區特別委員會
中共蘇魯豫區委
江抗總指揮部
中共鄂豫皖邊區委員會
中共鄂中區委員會
中共冀熱察區委
中共豫鄂邊區委員會
中共魯西區委
中共中央北方分局
中共山東分局
中共膠東區委
中共綏遠省委
中共晉西南區委
中共鄂東區特別委員會
中共晉西北區委
中共晉察冀區委
中共湖南省委前敵委員會
中共晉冀豫區委
冀南行政主任公署
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省委
中共晉西南省委
晉冀豫軍區
中共鄂南區特別委員會
冀西政治主任公署
冀中政治主任公署
中共晉西省委
中共晉西北省委
中共冀中省委
中共鄂北區特別委員會
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新四軍分會
中共晉西北臨時省委
晉東北行政主任公署
中共冀豫晉省委
綏德警備司令部
中共晉察冀省委
中共保屬省委
中共晉西北工作委員會
八路軍總留守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