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山東省戰工會】1940年7月底,山東省聯合大會制定了《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組織大綱》,選舉產生了全省統一的行政權力機關——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簡稱山東省戰工會),下設政治、軍事、財政經濟、教育、民眾動員5個組。先後轄魯南、魯西、膠東、清河、濱海5個主任公署以及魯中行政聯合辦事處、冀魯邊區戰時行政委員會。首席組長黎玉,副首席組長李澄之,秘書長陳明。成立經過
1936年5月,在白色恐怖下的山東黨組織遭受到嚴重破壞之後,中共北方局派黎玉同志到山東重建山東省委,使山東的黨組織得到了很好的恢復和發展。在當時省委的直接領導下,發動了徂徠山、黑鐵山、天福山等遍及全省的十餘處抗日武裝起義。1938年,八路軍一一五師等部陸續挺進山東,當年12月,中央決定組建八路軍山東縱隊,這為山東抗日根據地的開闢和山東抗日民主政權的建立奠定了堅實基礎。1939年,由於日軍對魯中進行大“掃蕩”,國民黨山東省政府建立的各級地方政權紛紛垮台。當年7月1日,中共山東分局下達關於恢復縣區鄉政權的指示,8月成立了山東軍政委員會。在中共山東分局的領導下,相繼建立了淄博、萊蕪、沂水等縣的抗日民主政府,1940年7月,山東抗日根據地建立了一個行政主任公署,10個專員公署,66個縣級抗日民主政府。
1940年7月26日,山東省國大代表複選大會,山東省民眾總動員委員會成立會,山東省工、農、青、婦、文化各界總會成立會,山東省各界救國聯合會成立大會在沂南縣青駝寺隆重開幕,到會代表300餘人,大會歷時1個月。會上,范明樞致開幕詞,朱瑞作了《從國際到山東》的政治報告,李澄之作了《憲法與民主》的報告,黎玉做了《論山東目前投降與反投降的鬥爭》的報告,還有關於職工,農民,青年,婦女,文化,鋤奸、敵偽軍,政權等各項工作和憲政促進會籌備經過等報告。大會否決了國民黨圈定的所謂山東出席國大的代表,選舉于學忠、徐向前、朱瑞、黎玉、羅榮桓、范明樞、李澄之、亓養齋、牟中珩等61人為真正代表山東民意的國大代表。
大會通過了《山東省臨時參議會組織條例》,頒布了《山東省戰時施政綱領》,成立了全省統一的民意機關——山東省臨時參議會,選舉范明樞、亓養齋等81人為山東省臨時參議會參議員,並推舉范明樞為參議長,馬保三、劉民生為副參議長。大會制定了《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組織大綱》,選舉成立了全省統一的行政權力機關——山東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簡稱戰工會),張經武、李澄之、黎玉、羅舜初等23人當選為委員。戰工會下設政治、軍事、財政經濟、教育、民眾動員5個組,黎玉為首席組長。在聯合大會期間,山東省民眾總動員委員會、山東省各界救國聯合總會、山東省職工救國聯合會、山東省婦女救國總會、山東省文化界救亡協會總會分別舉行成立大會,討論通過了各總會的章程、綱領,選舉出各總會的負責人:李澄之、霍士廉當選為省民眾總動員委員會正副主任委員,霍士廉當選為省各界救國會總會會長,張天民當選為省職工救國總會會長,郭英當選為省農救會總會會長,陳放當選為省青救會會長,史秀雲、祁青當選為省婦救會正副會長。李竹如、楊希文當選為省文協總會正副主任委員。從此,全省實現了抗日民眾組織的統一領導,8月26日,大會隆重閉幕。
此後,山東省臨參會、山東省戰工會先後制定了《減租減息暫行條例》、《人權保障條例》等一系列條例、章程,為山東抗日根據地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940年9月省戰工會召開全省行政會議,會後陸續頒布了山東各級參議會和各級政府組織條例。1941年7月4日,中共山東分局提出了十項建設運動,特別提出“建設真正民主的抗日政府”,從而掀起了民主建政的高潮,至1941年冬,又建立了縣級政權23個,專員公署7個,行政主任公署1個。這樣,山東抗日根據地就形成了一個自上而下、完整系統的抗日民主政權。省戰工會首席組長黎玉曾說,從1939年夏至1941年冬這兩年多“是山東抗日民主政權建立的黃金時代”。
省戰工會成立後,統一領導全省的抗日民主政權,各項工作有了深入的發展,戰工會的威信日益提高。為此,中共山東分局於1941年4月作出決定:山東所有民政、財政、經濟、地方性武裝、國民教育、公安、司法等工作,統歸戰工會管轄;各主任公署及聯合辦事處、專員公署等,要向戰工會作定期及經常的報告,並接收其領導,執行其一切決定。在分局的建議下,戰工會各組改為各處,另設公安處和司法處,首席組長改稱主任委員。戰工會公推黎玉為主任委員,李澄之、陳明為副主任委員,陳明兼秘書長。
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於1943年8月改稱山東省戰時行政委員會,1945年8月又改稱山東省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稱山東省人民政府。
戰工會紀念館
1940年7月,山東省第一屆人民代表聯合大會在青駝寺召開。大會選舉成立山東省抗日民主政權—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這是當時全國唯一統轄全省的省級民主政權。 1945年日寇投降後.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正式改為山東省人民政府。戰工會紀念館始建於1990年,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歷史資料保存完好,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館內矗立“抗日民主政權”紀念碑,總高8.5米正面為徐向前題詞,兩側分別為谷牧、楊得志題詞。
盤點當代中共組織機構(一)
革命根據地是中國革命的搖籃,走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典範,開闢了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新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