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時期
1939年秋,對外改稱冀豫邊游擊縱隊。1940年6月,根據中共北方局黎城會議的決定,撤銷晉冀豫軍區,正式成立太行軍區,由八路軍第129師師部兼軍區機關,劉伯承兼任司令員,鄧小平兼任政治委員,王樹聲任副司令員,李達兼任參謀長,蔡樹藩兼任政治部主任,黃鎮兼任政治部副主任 。下轄:第1軍分區,秦基偉任司令員,高楊任政治委員;第2軍分區,張國傳任司令員,賴若愚任政治委員;第3軍分區,郭國言任司令員,王一倫任政治委員;第4軍分區,石志本任司令員,王孝慈仁政治委員;第5軍分區,皮定均任司令員,魯瑞林任政治委員;新編第1旅,韋傑任旅長,唐天際任政治委員;新編第10旅,范子俠任旅長,賴際發任政治委員;新編第11旅,尹先炳任司令員,黃振堂任政治委員。該軍區組成後,先後參加了百團大戰、1940年冬季反“掃蕩”和黃崖洞戰鬥。
1941年1月下旬,八路軍第129師決定,新編第11旅併入太行軍區第1軍分區,所轄部隊整編為第31、第32團,分別為第1、第4軍分區基幹團;決死第3縱隊及所轄第7、第8、第9團併入太行軍區第3軍分區(保留縱隊番號),所轄部隊編為第3軍分區基幹團。3月,參加了反“蠶食”、反封鎖鬥爭。9月17日,太行軍區決定,成立第6軍分區。10月下旬,八路軍第129師決定,新編第10旅機關與第2軍分區合併(仍保留第10旅番號),所轄第28、第30團作為基幹團劃歸第2軍分區建制,第29團分編為邢台等地方武裝。11月,參加冬季反“掃蕩”作戰。1942年,太行軍區先後參加了春季反“掃蕩”、夏季反“掃蕩”和秋季反“掃蕩”作戰。
1943年3月20日,八路軍第129師決定,第385旅機關併入太行軍區第3軍分區,撤消第385旅番號,所轄第769團、第14團劃歸第3軍分區建制,旅直屬隊一部和第13團劃歸第6分區。22日,新編第1旅機關併入太行軍區第4軍分區,撤銷新編第1旅番號,所轄第2、第3(新建)團劃歸第4軍分區建制,第1團劃歸第5軍分區建制。5月至8月,太行軍區先後參加了反敵“五月大掃蕩”和林(縣)南戰役。9月8日,八路軍第129師決定,成立太行軍區第7軍分區,並將第4軍分區所轄第3團,第5軍分區所轄第1團劃歸其建制。29日,八路軍第129師命令,成立太行軍區第8軍分區,並將第4軍分區所轄第2團,第3軍分區所轄第7團劃歸其建制。10月6日,中共中央決定,八路軍第129師師部免兼太行軍區。同時,抽調第129師司令部、政治部機關部分人員,成立太行軍區機關,隸屬八路軍總部領導。李達任司令員,李雪峰任政治委員,黃鎮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袁子欽任政治部副主任,張廷發任參謀長。下轄:第1軍分區,秦基偉任司令員,郭峰任政治委員;第2軍分區,曾紹山任司令員,賴際發任政治委員;第3軍分區,陳錫聯任司令員,彭濤任政治委員;第4軍分區,黃新友任司令員,王孝慈仁政治委員;第5軍分區,韋傑任司令員,徐子榮任政治委員;第6軍分區,宗鳳洲任司令員,謝富治任政治委員;第7軍分區,皮定均任司令員,高楊任政治委員;第8軍分區,黃新友兼任司令員,江明任政治委員。太行軍區與第129師分開後,先後參加了1944年春夏季攻勢和秋季攻勢作戰。1944年9月6日,八路軍總部決定,以太行軍區第3、第35團(義勇軍改變組成)等組建豫西抗日游擊第1支隊(10月,該支隊劃歸河南人民抗日軍建制)。11月,參加冬季攻勢作戰。
1945年1月,參加道清戰役。3月14日,八路軍總部決定,以太行軍區第6軍分區一部,組建豫西抗日游擊第6支隊。4月4日,中央軍委批准,以抗大太行大隊(1943年冬成立)和軍區參謀訓練隊為基礎,恢復抗大第6分校,歸太行軍區領導。6月,發起安陽戰役,殲滅敵偽6400餘人。8月,參加戰略大反攻。8月13日,太行軍區決定,組建第3、第4支隊。17日,又以第1、第4、第5、第6、第7軍分區部分部隊為基礎,分別組建第1支隊(又稱韋(傑)支隊)、第2支隊(又稱石(志本)支隊)和第5支隊(又稱秦(基偉)向(守志)支隊)。同時,組建第6支隊。20日,中共中央決定,成立晉冀魯豫軍區。據此,太行軍區於9月2日劃歸晉冀魯豫軍區建制。8月底,組建太行縱隊,轄第4、第5、第6支隊(後編為晉冀魯豫軍區第3縱隊)。
解放時期
解放戰爭時期的太行軍區是抗日戰爭時期太行軍區的延續。1940年6月,太行軍區成立。1945年8月,晉冀魯豫軍區成立後,太行軍區歸晉冀魯豫軍區領導,秦基偉任司令員,李雪峰任政治委員,黃新友、趙輝樓任副司令員,黃鎮任副政治委員,何正文任參謀長,袁子欽任政治部主任 。下轄:第1軍分區,胡震任司令員,冷楚任政治委員;第2軍分區,魯瑞林任司令員,劉建勛任政治委員;第3軍分區,韓衛民任司令員,於一川任政治委員;第4軍分區,黃新友任司令員,劉毅任政治委員;第5軍分區,崔建功任司令員,谷景生任政治委員;第6軍分區,陶國靖任司令員,陶魯笳任政治委員。10月至11月,該軍區先後參加了上黨戰役和邯鄲戰役。
1946年1月,太行軍區根據晉冀魯豫軍區1945年12月13日的命令,將第1、第2、第3、第4、第5、第6軍分區依次改稱第12、第13、第14、第15、第16、第17軍分區。56月,太行軍區根據晉冀魯豫軍區的命令,將6個軍分區縮編為4個軍分區,其中,第12軍分區改稱第1軍分區;第13、第14軍分區合併稱第2軍分區;第16、第17軍分區合併稱第3軍分區;第15軍分區改稱第4軍分區。6月,晉冀魯豫軍區決定,第4縱隊第12旅劃歸太行軍區建制,7月,第12旅改稱軍區獨立旅。8月,發起正太線破擊作戰。11月23日,晉冀魯豫軍區決定,太行軍區獨立旅劃歸太岳軍區建制,並改稱第23旅。12月,太行軍區以第1軍分區第34團與第2軍分區第38、第39團組成獨立第1旅,崔建功任旅長,王大仁任政治委員;以第4軍分區第43、第45團與第5軍分區第45團組成獨立第2旅,余洪遠任政治委員。此時,太行軍區下轄獨立第1、第2、旅及第1、第2、第3、第4軍分區。
1947年3月,太行軍區將第3軍分區改稱第5軍分區。7月,又將第1軍分區改為人武部。7月2日,晉冀魯豫軍區決定,以太行軍區前方指揮所和獨立第1、第2旅及3個軍分區基幹團為基礎,組建晉冀魯豫野戰軍第9縱隊。9月,太行軍區以第2軍分區第41團、第4軍分區第44團、第5軍分區第5團組成太行軍區獨立旅,安中原任旅長。12月,太行軍區以第1、第2軍分區3個團,組建太行軍區獨立第2旅;同時,將太行軍區獨立旅改稱獨立第1旅。是年,該軍區先後參加了豫北攻勢和豫北1947年冬季攻勢及文氏戰鬥。
1948年2月8日,晉冀魯豫軍區命令,將太行軍區獨立第1、第2旅劃歸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3縱隊建制。5月,華北軍區成立後,太行軍區歸華北軍區建制(為二級軍區)。魯瑞林任司令員,賴若愚任政治委員,趙輝樓任副司令員,冷楚任政治委員,王遠芬任參謀長,周光坦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1軍分區(人武部)周璧任政治委員;第2軍分區,鄒善芳任司令員,池必卿任政治委員;第4軍分區,韓衛民任司令員,賈久民任政治委員;第5軍分區,陶國靖任司令員,楊珏任政治委員。該軍區調歸華北軍區建制,參加了豫北1948年保衛麥收作戰。5月31日,中央軍委指示,將太行軍區第2軍分區劃歸晉中軍區建制,並改稱第3軍分區。12月,華北軍區命令,將中國人民解放軍太行軍區調整為三級軍區,並以太行軍區第4軍分區第47、第46團和武修第4個獨立營為基礎,組建華北軍區獨立第7旅,歸太行軍區建制。同時,組建俘(補)訓第7旅,歸華北軍區補訓兵團建制。
1949年4月,根據華北軍區統一規定的番號,重建第1(邢台)、第3(長治)軍分區,並將第2、第4、第5軍分區分別改為左權、焦作、漳衛軍分區。8月1日,中央軍委決定,撤銷太行軍區,所轄邢台、武安軍分區劃歸河北軍區建制;長治軍分區劃歸山西軍區建制;沁河、漳衛軍分區劃歸平原軍區建制;獨立第7旅縮編為警備第2、第3團,劃歸平原軍區建制。
盤點當代中共組織機構(一)
革命根據地是中國革命的搖籃,走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典範,開闢了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新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