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先進軍事綜合電子信息系統優勢學科創新平台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建設的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於2006年6月開始籌建,2008年起獲批立項試點建設,2011年起正式運行,項目建設涵蓋學科建設、創新人才培養、學術領軍人物和創新團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改革措施等建設內容。平台建設將發揮優勢主導、特色支撐、人才匯聚、資源整合的重要作用,面向國家與國防建設重大需求,面向國際前沿學術領域,從專業特色向學科優勢轉變,從支撐建設向引領發展轉變,從而進一步加強並推進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步伐。
覆蓋學科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獲教育部、財政部批准進入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高校,每年獲7700萬中
![西電圖書館](/img/6/c56/nBnauM3X2MTO4QjNwQzMzkzM0MTM0gDN0IDMwADMwAjMxAzL0MzLw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科研平台
★綜合業務網理論及關鍵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Integrated Services Network National Key Lab)
綜合業務網理論及關鍵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是首批國家重點實驗室,1989年立項,1991年籌建,1995年運行,期間使用世界銀行特別提款權進行建設,是中國通信領域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研究方向:新一代通信網路的理論及關鍵技術。
★雷達信號處理國家重點實驗室(Radar Signal Processing National Key Lab)
![雷達實驗室正門](/img/4/e54/nBnauM3X1YTOycTMxEjM3YTM4ITM3gTOyADOwADMwAzMxAzLxIzL3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雷達信號處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是首批國家重點實驗室,1991年立項,1995年運行,2000年、2003年兩次評估結果均為“優”,是雷達信號處理領域世界一流的研究機構。由於其後在1998年歸屬國防科工委、總裝備部管轄的國防重點實驗室序列,故又稱雷達信號處理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
★天線與微波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Antenna and Microwave Technology National Key Lab)
天線與微波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是首批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1992年立項, 1998年運行,2004年評估結果為“優”,是中國大學中唯一的天線與電磁散射研究機構。
★寬頻隙半導體技術國家重點學科實驗室(Wide-Band Gap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National Key Lab)
寬頻隙半導體技術國家重點學科實驗室是在寬禁帶半導體材料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2007年國家批准建設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008年實驗室成為我國國防科技創新團隊,是中國寬頻隙半導體材料與器件研究的主要基地。
★ 現代交換與網路編碼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現代交換與網路編碼研究中心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共建,致力於建立和完善代數交換和網路編碼綜合理論體系,攻克下一代網路交換重大核心技術,掌握自主智慧財產權高端核心技術,建成具有國際水平的先進網路理論研究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國防研究院
![西電大學科技園](/img/0/4f0/nBnauM3XyMTN0czNwQzMzkzM0MTM0gDN0IDMwADMwAjMxAzL0MzL3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空天研究院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空天研究院發揚“西軍電”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立足軍事電子優勢,加強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的合作,瞄準國家未來空天科技的發展和戰略需求,充分利用和整合學校的空天資源優勢,承擔和培育重大科技項目,研究院已成為國內空天電子信息領域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大範圍參與了神州七號、神州八號、天宮一號、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北斗衛星導航、實踐衛星、空警200、空警2000等我國航空航天重大科技專項,為我國航空航天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全國天線產業聯盟
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牽頭,聯合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中國電信通信集團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海天天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旨在加強無線通信領域的全方位合作。
★現代無線信息網路基礎理論與技術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智慧型信息處理科學與技術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寬禁帶半導體與微納電子學創新引智基地
相關背景
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充分發揮高等學校學科的綜合優勢,尤其是行業特色型大學在所屬行業領域全國頂尖的學科優勢,國務院決定建設“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又稱“特色985工程”,由教育部和財政部共同負責。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img/0/e4d/nBnauM3X2ITO0MDM0EzNwYTOxMTM2ETO4AzMxMDMwAzMwIzLxczL2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相當於一個Ⅰ類985工程科技創新平台,其建設方式採用“985工程”大學科技創新平台建設模式,與“985工程”同期執行,每期獲得的中央財政資金額度與“985工程”高校接近,其中央財政專項資金額度以年度項目預算批覆為準。
“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是985工程大體系的一部分,已經列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作為國家重點工程長期實施,由於平台建設方式和985工程平台相同,所以稱為“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建設平台”,簡稱“特色985工程”,“特色985工程”大學基本上是沒有經歷過合併重組的行業特色型大學,學科精度極高,擁有一至兩個全國頂尖的學科,在行業內認可度極高,具有深厚的行業底蘊和學科積澱。
在高校共建方面,“985”工程高校主要以與所在省市共建為主,只有工信部屬院校等少數“985”工程高校與所在省市、所在行業都簽署了全面共建協定,而“特色985工程”高校以與所在行業共建為主,只有中國礦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河海大學等少數“特色985工程”學校與所在省市、所在行業都簽署了全面共建協定。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是中央部屬高校,直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1959年被中央確定為首批20所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高校,“111計畫”即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高校, 中國最早的2所國防工業重點軍事院校之一,哈軍工、西軍電並稱,也是全國56所設立研究生院的重點大學之一,全國首批61所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的高校之一, 全國60所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簽約高校之一, 全國首批59所具有自主招生資格的全國重點大學之一, 全國首批60所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重點建設高校之一, 全國35所設立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的高校之一, 全國首批9所獲批設立國家積體電路人才培養基地的高校之一,(其中5所高校獲科技部資金支持: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是中國培養電子信息技術領域高層次人才和解決電子信息技術領域重大問題的核心基地, 由教育部、工信部(前國防科工委)、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陝西省、西安市五方共建。
![西電教學樓](/img/1/fde/nBnauM3X2YDO0QTMxQzMzkzM0MTM0gDN0IDMwADMwAjMxAzL0MzL1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兩院院士名單:
中國科學院院士保錚:電子工程學院信號與信息處理學科(081002)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工程院院士段寶岩:機電工程學院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學科(080201)和機械電子工程學科(080202)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玉:通信工程學院通信與信息系統學科(081001)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小謨:通信工程學院通信與信息系統學科(081001)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工程院院士於全:通信工程學院軍事通信學科(110503)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科學院院士包為民:電子工程學院電路與系統學科(080902)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錫祥:電子工程學院電路與系統學科(080902)和信息對抗學科(081022)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光義:電子工程學院信號與信息處理學科(081002)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科學院院士沈緒榜: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系統結構學科(081201)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壽桓:技術物理學院物理電子學科(080901)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明高:理學院兼職教授、雙聘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母國光:技術物理學院兼職教授、雙聘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戴浩:通信工程學院兼職教授、雙聘院士。
學校是國內最早設立資訊理論、信息系統工程、雷達、微波天線、電子機械、電子對抗、計算機、微電子、光電子等專業的高校之一,開闢了我國IT學科的先河,形成了鮮明的電子與信息學科特色與優勢。擁有2個一級國家重點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擁有7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電路與系統,電磁場與電磁波,物理電子學,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密碼學(全國僅有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006年教育部進行的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信息與通信工程”全國排名第二,“電子科學與技術”全國排名第六,
學校在電子信息領域現有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6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6個信息產業部重點實驗室。學校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後與40多個世界知名大學建立友好關係, 建有3個國家“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引智基地。
建校八十年來,學校始終站在民族復興的潮頭,投身於民族電子工業振興和國防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中。學校先後為國家輸送了15萬餘名電子信息領域的高級人才,產生了120多位解放軍將軍,成長起了14位兩院院士,是恢復高考後國內高校培養電子信息類院士最多的高校,10位國家副部級以上領導,培養了聯想集團創始人兼董事局主席柳傳志,世界電信組織傑出貢獻獎(GSM獎)獲得者、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總工程師李默芳,歐洲科學院院士、曾獲2006年世界十大科學發現的著名納米技術專家王中林,“神舟五號”飛船副總設計師、“神舟六號”飛船副總設計師、“天宮一號”總設計師總楊宏,神舟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嫦娥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2003年-2011年)王志剛,現任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總經理(2011年至今)、前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董事長熊群力,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神舟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嫦娥探月工程副總指揮陰和俊,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副總經理左群聲等一大批IT行業領軍人物和技術骨幹以及數十位科研院所所長和大學校長等,為國家建設和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