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宋體“假”字](/img/a/007/nBnauM3XwUjNyATM5kzMyYDN2MTMyQTM2QTO4MTNwAzMxAzL5MzLw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部首:亻
五筆輸入法:wnhc
筆畫數:11
筆順編號:32512115154
漢字釋義
基本解釋
(1)不真實的,不是本來的,與“真”相對:假山。假話。假冒。假釋。假死。虛假。真假。弄虛作假。
借用,利用:假借。假貨。假道(借路)。假手(利用他人為自己辦事)。假公濟私。不假思索(用不著想)。
(2)〔假名〕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漢字的偏旁。楷書稱“片假名”,草書稱“平假名”。
(3)據理推斷,有待驗證的:假設。假使。假令。假如。假若
詳細解釋
【形】
![字形對比](/img/3/71f/nBnauM3XxUjMzITM5kzMyYDN2MTMyQTM2QTO4MTNwAzMxAzL5MzLw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2) 同本義(跟“真”相反) 。
假,非真也。——《說文》
假,今不然也。——《墨子·經上》
假寐永嘆。——《詩·小雅·小弁》。箋:“不脫冠衣而寐曰假寐。”
為假上將軍。——《史記·項羽紀》
假令單于初立。——《漢書·匈奴傳》
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史記·淮陰侯列傳》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聊齋志異·狼三則》
(3) 又如:假姨姨(假親戚,冒充的親戚);假言(虛假不實的言語);假女(鴇兒稱自己認作養女的妓女);假局(假局子。誘人的騙局,圈套);假子(非親身的兒子,如乾兒子、前夫之子等)。
(4) 代理,非正式。
周公旦假為天子七年。——《韓非子·難二》
(5) 又如:假攝(代理職務);假髻(人造的髮髻);假吏(暫時代理職務的官吏);假守(古代稱權宜派遣而非正式任命的地方官)。
【動】
(1) 通“叚”。借。兼指借出和借入。
假,借也。——《廣雅》
假爾大龜有常。——《禮記·曲禮》
而假手於我寡人。——《左傳·隱公十一年》
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左傳·成公二年》
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 虢。——《左傳·僖公五年》
以書假余。——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假諸人。
而強假焉。——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2) 又如:假榻(借住);假館(借館舍以住宿;借用書塾讀書);假宿(借宿);假以辭色(好言好語、和顏悅色的對待);假途滅虢(春秋時晉國向虞國借路攻打虢國。滅虢回兵時把虞國了滅掉了。後以此比喻以“假途”為名,行滅他國之實的計策)
(3) 租賃;僱傭。
久假而不歸。——《孟子·盡心上》
(4) 又如:假居(租屋而居;暫借居住);假稅(租賃應繳的稅);假賃(借,租借)。
(5) 憑藉。
假輿馬者。——《荀子·勸學》
假舟楫者。
善假於物也。
(6) 又如:假力於人(憑藉他人的力量);假助(藉助);假虎(比喻借用他人之事作威作福的人);假虎張威(狐假虎威)。
(7) 授予;給予。
假大兵權。——清·梁啓超《譚嗣同傳》
假吾人彭聃之壽。——【英】 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8) 又如:假兵權(給予兵權);假人(授予人);假年(給以歲月。指延長壽命);假息(苟延殘喘)。
(9) 寬容;寬饒。
大臣犯法,無所寬假。——《北史·魏世祖紀》
(10) 又如:假易(寬縱;寬容);假縱(寬縱)。
(11) 偽托;假冒。如:假妝(假扮;扮作);假口(假託;假冒);假批子(冒名頂替者)。
(12) 通“嘉”。讚美,表彰。
假以溢我,我其收之。——《詩·周頌·維天之命》
假樂君子,顯顯令德。——《詩·大雅·假樂》
假而禮之,厚而勿欺,則天下之士至矣。——《管子·小問》
【連】
(1) 假設,如果。
假之有人而欲南,無多。——《荀子·正名》
假其驚怖斯言。——[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2) 又如:假饒(如果;假若);假似(如果;假設);假之(假若);假而(假如)。
(3) 即使。如:假是(即使;縱然);假遭(即使,如果)。
〈副〉
(1) 暫且;權宜。
吾未哺食,請假設草具。——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
(2) 又如:假嘈(胡亂應付);假延(暫且延緩);假埋(假葬。暫時埋葬以待改葬);假翮(暫時依附)
◎ 假 jiǎ
【介】
(1) 憑藉。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荀子·勸學》
願假寵以請予諸侯。——《左傳·昭公四年》
假此科斂丁口。——《聊齋志異》
(2) 當。
假今之世。——《荀子》
其他解釋
(1)照規定或經請求批准暫時離開工作或學習場所:假日。假條。病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