跏
舊體字: 跏
筆畫數: 12
拼 音
: jiā部 首: 足
解 釋:跏<形>
行走時腳向內拐
跏坐
跏jiā。
全跏,即全跏趺坐,亦稱“結跏趺坐”,以加兩趺而坐,普通有兩種:一為吉祥坐,一為降魔坐,坐法各不同。唐釋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八云:“結跏趺坐,約有二種,一...
全跏介紹 意義歸納跏趺坐,佛教術語,即互交二足,將右腳盤放於左腳上,左腳盤放於右腿上的坐姿。在諸坐法之中,以此坐法為最安穩而不易疲倦。又稱交一足為半跏趺坐、半跏坐;交二足...
介紹金剛跏趺坐,亦稱“結跏趺坐”,略稱“金剛坐”。又以為佛禪定時常用之坐勢,故亦名“禪定坐”。再以加兩趺而坐,亦謂為“全跏”。如來佛多為此坐,又稱為“如來坐...
基本定義 金剛跏趺坐的練習方法 正確姿勢與方法 注意事項 書籍記載全跏趺坐(雜語)結跏趺坐有全跏半跏之別,交叉兩足而置兩膝上,為全跏趺坐,置一足於一方之膝謂之半跏趺坐。見結跏趺坐條。
出處 解釋坐法之一。即互交二足,將右腳盤放於左腿上,左腳盤放於右腿上的坐姿。在諸坐法之中,以此坐法為最安穩而不易疲倦。又稱交一足為半跏趺坐、半跏坐;交二足為全跏趺...
意義半跏坐,佛像姿態之一。半跏坐即以左右之一足押一股,以半跏坐為菩薩坐,所以菩薩的坐像大多為半跏坐像。
勇猛跏趺是佛學術語,出自《造像量度經續補》記載。
佛語介紹 文章出處全跏趺是現代詞,是一個專有名詞,指的是(術語)全跏趺坐之略。
出處 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