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利珠

貝利珠

貝利珠是:日全食開始或結束時,太陽光從月面邊緣的山脈縫隙中透射而出形成的一串光斑,形似一串明珠,持續時間只有一兩秒鐘。日全食的貝利珠現象只可能是月面邊緣地貌造成的。

基本信息

概述
超漂亮的貝利珠 超漂亮的貝利珠

月亮遮住太陽最後一部分時,透過月亮凹處閃耀的光球呈現出一種叫做“貝利”的現象。太陽最後的那一長條在月亮邊緣周圍分裂成一串明亮的珠子。這個時候可以看到日冕在月亮的另一面。

貝利珠是日全食開始或結束時,太陽光從月面邊緣的山脈縫隙中透射而出形成的一串光斑,形似一串明珠,持續時間只有一兩秒鐘。由於這個現象是英國天文學家貝利最先發現的,由此得名“貝利珠”,實際上是月球即將完全遮住太陽時,月球輪廓邊緣的環行山缺口透過的陽光形成的。

日食的開始是默默無聞的,在太陽的西邊緣,由月影產生一個小小的缺口,這意味著月球已開始侵占太陽表面了。這個小缺口在逐漸增大,直到約一個半小時後,太陽的表面幾乎完全被侵占,只剩一條蛾眉月形的亮帶。以上構成了日食的偏食階段。接下來直到全食發生的幾分鐘是很壯觀的:氣溫驟然下降、天空變暗、群星浮現、一團淡黃色的薄霧籠罩著遠方的地平線。鳥兒們由於突然來臨的黑暗而不知所措,四處亂躥尋找著自己的家。一切都好像在剎那間肅靜了下來。當窄窄的彎月形的光邊穿過月面上粗糙不平的谷地時,就變成一系列的小珠子。這些光斑稱為“貝利珠”。

名稱來歷

日全食貝利珠 日全食貝利珠

貝利珠是日全食開始或結束時太陽光從月面邊緣的山脈縫隙中透射而出形成的,持續時間只有一兩秒鐘。貝利珠以它的閃耀奪目和時間短暫而倍受人們的關注。當窄窄的彎月形的光邊穿過月面上粗糙不平的谷地時,就變成一系列的小珠子。這些光斑稱為“貝利珠”。貝利珠是日全食開始或結束時太陽光從月面邊緣的山脈縫隙中透射而出形成的,持續時間只有一兩秒鐘。

月球表面的山、溝星羅棋布,地貌複雜。當太陽和月球的視圓面內切時,太陽的最後一道光芒將射過月面的山谷而形成各式各樣的貝利珠;故,貝利珠的形狀就直接反映了該點(月面地區)的地貌。換句話說,月面邊緣(視覺上,因為球形表面是沒有邊緣的)的地形結構是形成貝利珠的直接原因。

當時天氣良好時,貝利珠不可能因雲層遮擋等天氣原因造成。而在同地觀測,不論用何種底片,都有拍到這一現象的,所以底片和照片的偶然性誤差也不是主要影響因素。

綜上所述,日全食的貝利珠現象只可能是月面邊緣地貌造成的。由珠形可知,該地必有若干較大的類似月海或環形山的窪地,其間有山脈等地形阻隔,才能形成明顯斷痕,進而形成貝利珠。

英國天文學家埃德蒙·哈雷在1715年第一次報告了貝利珠現象,弗朗西斯·貝利於1836年正確地解釋了它。 所以這個現象就按照弗朗西斯·貝利的名字來命名

形成特點

貝利珠以它的閃耀奪目和時間短暫而倍受人們的關注。當窄窄的彎月形的光邊穿過月面上粗糙不平的谷地時,就變成一系列的小珠子。這些光斑稱為“貝利珠”。貝利珠是日全食開始或結束時太陽光從月面邊緣的山脈縫隙中透射而出形成的,持續時間只有一兩秒鐘。

貝利珠,色球和日珥 貝利珠,色球和日珥

月球表面的山、溝星羅棋布,地貌複雜。當太陽和月球的視圓面內切時,太陽的最後一道光芒將射過月面的山谷而形成各式各樣的貝利珠;故,貝利珠的形狀就直接反映了該點(月面地區)的地貌。換句話說,月面邊緣(視覺上,因為球形表面是沒有邊緣的)的地形結構是形成貝利珠的直接原因。當時天氣良好時,貝利珠不可能因雲層遮擋等天氣原因造成。而在同地觀測,不論用何種底片,都有拍到這一現象的,所以底片和照片的偶然性誤差也不是主要影響因素。
日全食的貝利珠現象只可能是月面邊緣地貌造成的。由珠形可知,該地必有若干較大的類似月海或環形山的窪地,其間有山脈等地形阻隔,才能形成明顯斷痕,進而形成貝利珠。

日食

日全食貝利珠 日全食貝利珠

日食的開始是默默無聞的,在太陽的西邊緣,由月影產生一個小小的缺口,這意味著月球已開始侵占太陽表面了。這個小缺口在逐漸增大,直到約一個半小時後,太陽的表面幾乎完全被侵占,只剩一條娥眉月形的亮帶。以上構成了日食的偏食階段。接下來直到全食發生的幾分鐘是很壯觀的:氣溫驟然下降、天空變暗、群星浮現、一團淡黃色的薄霧籠罩著遠方的地平線。鳥兒們由於突然來臨的黑暗而不知所措,四處亂躥尋找著自己的家。一切都好象在剎那間肅靜了下來。當窄窄的彎月行的光邊穿過月面上粗糙不平的谷地時,就變成一系列的小珠子。這些光斑稱為“貝利珠”。

最大看點

日全食貝利珠 日全食貝利珠

2009年7月22日上午的日全食將隨著月球自西向東的運轉,先後經過西藏南部、四川中部、湖北南部、河南南部、安徽南部、江蘇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等10多個省市,從初虧到復圓歷時2個多小時,日全食的時間最長有6分多鐘,不但是整個21世紀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日全食,也是自1813年至2309年近500年間,在我國境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日全食。 一般情況下,兩三分鐘的日全食都難得一見,為什麼這次日全食的時間如此之長?
月球和地球公轉的軌道都是橢圓形的,2009年7月22日這天,月亮正處在離地球最近的近地點附近,所以月亮看上去比平時更大;而地球又處在離太陽最遠的遠地點附近,所以太陽看上去比平時更小,一個更大,一個更小,月亮把太陽完全遮住的時間就更長了。 這次可以觀測到日全食的地區剛好處於人口稠密的長江流域,約三億人可以觀賞到日全食。不僅如此,整箇中國大陸都能或多或少都能看到日偏食。如果2009年7月22大地晴空萬里,那就有不下十億人能看見日偏食或日全食。國際天文學界把這次日全食稱為‘大日食’,名副其實!

貝利珠現象將發生兩次,一是發生食際之前,一是生光之後。貝利珠現象就是太陽逐漸被遮住,剩下了最後一點,像一個小珠子一樣。這是因為月亮本身不是一個特別光滑的圓球,上面有山、高原、低谷,所以邊緣是起伏的,無法一下子就把整個光球遮住,剩下的光透過山谷的縫隙最後存留下來。這個是非常漂亮的景象,通常會引發觀眾的歡呼。

天文現象

日全食是地球、月球和太陽三個天體運行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正常天文現象,現在人們已經完全掌握了它發生的原因與規律——如果再拿‘天象示警’說事,不是愚昧無知,就是別有用心。太陽的直徑大約是月球的400倍,而地日距離是地月距離的400倍,所以從地球上看,月亮跟太陽一般大。當月亮轉到日地之間、三點位於一條直線上時,在地球上看,月亮正好把太陽遮住,這種現象就是日全食。由於地球和月球都在運動,所以月球的影子以很快的速度掃過地球表面,掃過的這片長條形區域就是日全食帶,直徑在二、三公里,處在日全食帶內的人們就能看到日全食。科學家根據地球、月球和太陽的運轉規律測算,每年在地球上至少能看到2次日食,

瞬間閃現的貝利珠 瞬間閃現的貝利珠

而最多時能看到5次;日全食也是每兩年就會出現3次。所以對於整個地球來說,日食和日全食並非罕見現象;但對於居住在地球上某一區域的人們來說,每450年才出現1次。
對日食的觀測,自古有之,中國的甲骨文中便有相關記載,後來歷代天文學家根據通過長期觀測積累的經驗,摸索出了日食發生的規,並能夠預測出其發生的時間。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會出現“天象示警”這一迷信現象?雖然中國的祖先根據經驗掌握了日食的規律,但由於當時人們還處在“天圓地方”的時代,並不知道這一天象發生的本源、拿不出合理的解釋,所以就對日食產生了盲目崇拜和恐懼,日食被看做“不祥之兆”,就出現了皇帝向上天謝罪、開倉濟糧、免除賦稅等迷信行為。 隨著科學的發展,現在人類已經完全了解了日食的本源和規律,如果再有人用超自然的現象來理解或說教,不是別有用心,就是愚昧無知。

捕捉觀測

  2009.7.22長江大日食“捕捉”貝利珠 2009.7.22長江大日食“捕捉”貝利珠
2009.7.22長江大日食“捕捉”貝利珠現象,7月22日9時25分17秒、28秒、31秒(從左至右),在位於河南省 信陽市雞公山拍攝到璀璨奪目的貝利珠景觀(拼版照片)。
  2009年7月22日長江大日食“捕捉”貝利珠 2009年7月22日長江大日食“捕捉”貝利珠
2009年7月22日9時29分54秒、30分04秒、30分25秒、30分37秒(從左至右),在江西 九江拍攝到的日全食從食甚到產生貝利珠景觀的過程(拼版照片)。
  2009.7.22長江大日食“捕捉”貝利珠 2009.7.22長江大日食“捕捉”貝利珠

日全食呈現的六大天文奇觀

鑽石環弧光乍現、貝利珠璀璨奪目、俯視大地飛影驚魂、仰觀日輪儀態醉人、久違水星露真容、遠眺地平若夢幻。”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將呈現六大奇觀,對公眾而言,將是一場難得的天象盛宴。 

日全食安全觀賞手冊大全

2009年7月22日,中國將出現500年一遇的大日食奇觀。被日全食帶掃過的地方都能目睹到日全食盛景。這次日食是從1814年至2309年在中國境內全食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日全食,最長可超過6分鐘。在一些網路論壇里,對於觀測日全食的工具,網友羅羅稱“戴副墨鏡就可以了”。也有網友提出了五花八門的建議:在玻璃上塗上墨汁或者用蠟燭將玻璃燻黑後,就可直接拿著玻璃觀看,有的說用電腦磁碟芯觀測,有的說用已曝光的照片底片重疊後觀測或者把墨汁倒入清水裡看水裡的影像……有人甚至還提出來直接用肉眼觀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